「老袁,你的牛養得好,14頭牛各個結實。」 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站在村民袁寶成家的牛棚裡,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看看一頭頭壯碩的肉牛高興地說。
「王書記,我以前脫貧靠的是它們,以後致富更要靠它們,咋能不把它們伺候好呢?」聽到王元明的誇讚,袁寶成憨厚地回應道。
夕陽下的新莊村,層層梯田泛起金光。
袁寶成家有8口人,2014年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人要吃飯,孩子要上學,巨大的經濟壓力一度讓他愁眉不展。2017年,在王元明的動員下,他開始種植青貯玉米,用政府的補貼建起了青貯池,貸款養起了牛。到了2018年底,袁寶成成功甩掉貧困戶的帽子,成為全村第一批脫貧出列的家庭,先後被新莊村和西吉縣評為「脫貧光榮戶」。「我最多的時候要養了18頭牛。養牛的收入明顯高於打工,我現在有兩個青儲池,下一步準備繼續擴大養殖規模。」袁寶成自豪地說。
大型機械正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
新莊村曾是西吉縣的深度貧困村,全村總人口3604人約三分之一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程度深,社會矛盾突出。「收成少、百姓窮,人心散、矛盾多,社會糾紛頻發,幹群關係緊張,以前的新莊村是個誰提起來都搖頭的『問題村』。」王元明回憶2017年到任之初時的情景說道。
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左)入戶了解村民家裡「水暖炕」的使用。
勠力同心才能決戰貧困奔小康,針對群眾思想觀念落後、村風民風較差等問題,新莊村通過「路邊會」的形式,集中半年時間開展大調研、大接訪,道路旁、家門口、田地裡等都成了會場、課堂、講習所,村民逐步從思想上、言行上理解了惠民政策和脫貧舉措。
袁寶成看著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眉歡眼笑。
村裡的撂荒地沒了,村民自力更生、脫貧致富的勁頭鼓了起來。通過 「糧改飼」「肉牛養殖示範村」建設項目,新莊村全村飼草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9000畝以上。肉牛存欄量由原來的677頭增加到了如今的3500多頭。新建標準化牛棚310座,青貯池279座,青貯飼草4萬多立方米,草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3000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9536元,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將突破1萬元。
寬敞明亮的新居裡,孩子們放學歸來伏案寫作業。
改造硬化村組道路,通客車、通動力電、通自來水、通網絡。安全住房全覆蓋,村級陣地場所功能齊全,民生保障全面提升。煥然一新的新莊村,成了固原市肉牛養殖示範先進村、農村改革示範村以及西吉縣「基層組織建設」示範點。(寧夏日報記者 王猛 錢建忠 黨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