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鮓,鋪前的一大特產,雖算不上美食,但也算得上「常食」食品,其味道有人說香,也有人覺得臭得刺鼻,像臭豆腐,聞臭吃香。
Danngdangdang,鹹鮓閃亮登場啦~光看這色澤,就忍不住喊一句「黑暗料理」吧?哈哈哈~
小編告訴你,這鹹鮓也是有學問的。鹹鮓有兩大類:一類是用網捕撈純淨「蝦仔」也稱「微蝦」作為原料,醃製而成,人們稱之為「蝦仔鮓」、「白沙鮓」、「微蝦鮓」等;另一類是用「魚仔」作為原料醃製成的,即以純淨的一類「魚仔」製作,如「青鱗」鮓、「老矮」鮓、「酸功」鮓等(以上名稱均是海南方言)。據說,鹹鮓發酵時間越久越好,像陳酒一樣,久而「熟」透,汁濃味香,且不腥不臭。尤其是「微蝦」鮓,人們醃製時,總喜歡放碾碎的蒜頭花,灌入三四十度以上的米酒攪勻、稀釋,再裝入壇中,使其有酒的催化,發酵更好,味道更香。
鋪前人把鹹鮓的品位比常吃的醬油還高,寧願吃鹹鮓不吃醬油。人們很喜歡用鹹鮓炒菜,特別是炒番薯葉、空心菜、竹筍之類,其味道別具一格,十分好吃。另外,鹹鮓還可以配入辣椒醬作佐料,蘸鮮魚、五花肉等各種肉類吃,那味道真「絕」了。反正不論怎樣吃法,它都富有味道和營養,於是曾有人說「鹹鮓配粺香過村」。
鋪前近海,購買材料醃製鹹鮓容易,而那些離海較遠的老百姓,購買醃製鹹鮓就艱難多了。過去,澄邁、定安等地民眾常常挑米挑壇到鋪前港吃住下來,等候漁船歸港,購買鹹鮓拿回家儲存,當作長期食品。
先前,人們對貧窮夫妻生活雖困苦,但很是恩愛,吟過這樣讚美詩:「席上筷子蘸鹹鮓,枕上味道香過雞」。現在,人們改口常說 「夫妻恩愛心意齊,鋪前鹹鮓香過雞」。
註:本文內容作者陳繼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敬意。
聲明: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直接聯繫我們,我們會即行刪除或者協商許可使用事宜。我們的郵箱是:puqianguzhen2017@163.com,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