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到底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

2020-12-12 瑞曉心學

昨天在話題專欄#瑞曉心學#中發表了這個狀態,做人——講故事還是講道理?在對待每天發生的事情,我們是按照講故事的心態去做事情處理事情,還是根據講道理的心態去處理。昨天在動態中沒有給出答案,說了一句公道自在人心。今天先通過「做事」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來分析,待過段時間再去討論「做人」這個出發點。現就以「做事」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為討論點,展開我們的心學話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從下面幾個行業的維度:

電影行業:在一部電影中,電影故事的情節安排,無論是倒敘、回憶、還是按照時間脈絡正常的發展,無論是描寫的上下幾千年、還是短短的幾分鐘的故事情節,他都是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去展現的。這個故事情節可能是人物的設置,也可能是一些道具的演化,不管是哪種,都是依託於物的,這個不容否認。換句話說,這些都是通過一種故事的講解去說明電影所要傳遞的思想。思想、道理、精神等這種抽象化的事物要通過一定的物質去表達出來,物質相連貫那就成為了故事情節,完整的故事情節拼湊起來,經過剪輯、修改,那就是一部電影了。當然,這種解釋在某種程度上是比較客觀的,也是符合大家對事物的認知程度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同樣地,在繪畫、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中,大都是直接通過講故事的形態將所要體現的道理表達出來。這個是不容忽視的一點,那這只是一種生活中的藝術部分,對於工作過程中,又該如何呢?

在工作過程中,其實大都是通過靠公司內部的管理制度來實現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從而在公司的軟實力企業文化中得到進一步地凝聚,得到升華。相對地來講,公司的管理制度是一種大家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或者說是教導大家如何為完成一項工作而形成閉環的一種規定。但不管從哪個角度上去分析,其主要還是直接將道理放在大家面前,這個道理可是大家通過在之前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在規章制度中體現出來的。

在企業內部的專業分工過程來看,財務、商務、審計、紀檢等職能管理類型的部門側重於講道理,而市場營銷、運營等類實操性部門則側重於講故事。其這種營銷傳播的本質就是講故事,猶如從華為中看到任正非的居安思危、從蘋果中看到賈伯斯的偏執狂、從聯想中看到柳傳志的管理復盤等等,這些都是一些故事所表現出來的。

為了更好地的傳播,那就必須好好地講故事演繹好、說好、所表現好。估計大家都很少向外界傳遞優衣庫的樣式、品味、新品等等,但是都會去關注優衣庫試衣間的故事。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在品牌這種宣傳媒介都是一如既往消耗了大量的消費者的期待時,就越來越淡出大家的視野。因為,這時都是向外傳遞的一些道理而非故事,而消費者都是喜歡聽故事而非道理。不是因為傳遞的道理不正確,而是因為他傳遞的不如講故事來得有聲有色、感官可以接受。這也許就是其中的擰巴之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除卻人們的衣食住行及工作過程中的事項,在家庭氛圍中,作為家長又該向自己的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於這點,其實大家都深有體會。記得在我小時候,不善言傳的我爸是通過電視頻道來教育我的。當時山東電視臺有一檔電視節目,叫做《道德與法治》。該電視節目是通過一個個生活現實中的案例,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上剖解人性的善與惡、對與錯。在每看完一個故事,當主持人還沒有講解其內容時,我爸就問我「你該怎麼看?」。是的,這種方法很有效果,不僅讓自己的孩子提早地認識到社會,還能夠正確樹立弘揚正能量的價值觀念。這種言傳身教正是在一種講故事為前提下完成的,這樣能夠更好地吸取到所要表現地點。如果當年父親只告訴我,你要這樣做那樣做,你該這樣去弄那樣去幹,估計我只有日後才能慢慢理解。

說到這裡,那就到了故事傳播的方式和媒介又是一個關鍵點。在現有的媒介平臺上,自己去創造一個從無到有的故事,還是改編之前的故事為己所用,這個應該去考慮。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講,我們更喜歡後者,這樣在講述故事的時候,更能夠有駕馭的能力。通過這種聲色並茂地講述,能夠更好地體會故事改編之前所體現的道理,也能夠有效地感受聽故事人的心態。

當然,故事的情節必須要有味道、有趣,這是打動人心的關鍵。在各大科技公司每年推介新產品新科技的發布會中,其發布人講故事的能力尤為突出。我們可以先剖開其科技產品的性能參數、科技含量不談,他們在發布會之前做出大量工作去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及心理預期,這是提前規劃好的、做好準備的。在每次陣陣掌聲、精彩橋段中,就能夠看出來,故事情節被牢牢地抓住。這也許是雷軍、羅永浩、賈伯斯等理工男的特長吧,喜歡講故事。

如講故事的幾首迴文詩: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吐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頭晴窗。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衫碧吐花餘點亂,纖纖捧碗玉顏酡。

窗晴頭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前來翠靄積煙村,興觸詩人醉灑樽。懸澗水聲琴入韻,列屏山景畫留痕。

泉飛帶雨穿虹架,樹曲盤崖抱石吞。天接路高登步步,煙雲起落碧當門。

門當碧落起雲煙,步步高登路接天。吞石抱崖盤曲樹,架虹空雨帶飛泉。

痕留畫景山屏列,韻入琴聲水澗懸。樽酒醉人詩觸興,村煙積靄翠來前。

翠靄積煙村,詩人醉灑樽。水聲琴入韻,山景畫留痕。

帶雨空虹架,盤崖抱石吞。路高登步步,起落碧當門。

碧落起雲煙,高登路接天。抱崖盤曲樹,空雨帶飛泉。

畫景山屏列,琴聲水澗懸。醉人詩觸興,積靄翠來前。

再如,曹植通過《七步詩》講故事以回應曹丕: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孟郊思母曾說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做事情,通過講故事的形態讓對方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是很容易接受的。故事本身要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要尊重科學道理及根深蒂固在每個人心中容易接受的點。這是發起故事的初心。再進行故事本身情節的整理與調整,加上外在的傳播媒介及受眾,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遞表達自己要講的故事,那就是一種完美結合。所要做事情,通過講故事的形態去表達,那話題改為做人呢?

相關焦點

  • 做人:到底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
    做事:到底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講的是「做事」方面的話題。通過各個維度的分析,我們發現通過講故事去做事情,更容易讓對方能夠接受信息。那今天就以「做人」這個話題來看,我們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現就以此為話題,展開我們的心學探討
  • 善用講故事的方式講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入分析思政課教師的關鍵作用,對思政課教師提出明確要求:「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如何把道理講明白、講清楚?一條重要的成功經驗就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講道理,可以把道理講得更加親和、更有魅力、更有效果。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故事都是文化傳統賡續和價值理念傳承的重要載體。
  • 小說是不是通過故事的方式給讀者講道理
    某網文大神,從某個雜誌編輯那裡聽來一句話,說「小說是通過故事的方式給讀者講道理」。所以這個大神在自己的小說裡面,不管刻畫人物,還是寫故事情節,都少不了講道理。那麼,小說是否是通過故事的方式給讀者講道理?
  • 講道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講道理表情包走一波
    講道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講道理表情包走一波時間:2020-05-14 17:2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講道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講道理表情包走一波 講道理是什麼意思?最近網友們動不動就不合講道理,到處都是講道理的表情包,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表情包又是什麼樣的呢?
  • 感情裡的哄和講道理的區別:哄是掩蓋問題,講道理是解決問題
    是那種在你們女孩生氣的時候,你希望自己的男朋友是哄你還是對你講道理了?其實這個答案一目了然,當然喜歡那個願意去哄你的男孩子了。小玲和和男朋友現在在一起已經快三年了,他男朋友對她很好,有一點讓她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每一次在她明明很生氣的時候,小玲的男朋友總是要和她講道理,這就讓她很鬱悶,也很無奈。
  • 【家教好故事】做人講誠信,做事要堅持
    好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家風,讓人受益,催人奮進;好的家教故事、好的教子方法、好的言傳身教,讓人學習,給人啟迪。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建設美好家庭,講好家教故事,展現家長智慧,助力家校共育,青島市教育局特別推出「家教好故事」系列專題,每周不定期選出若干篇家教好故事優秀文章,供大家學習分享。
  • 不要和這種人講道理,越講道理,越講不清道理
    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講道理。 一、 這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和無賴之人講道理。
  • 為什麼給人講道理很難,分享幾個故事你就能理解了
    其實交朋友跟做事未必完全正相關,正比如給人講道理,可能別人未必喜歡,相反還覺得討厭擋他「財路」呢。記得電影《非誠勿擾》中,葛大爺有段對話詞,如果他有一百萬,願不願意捐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嗎?葛優思索了一會,回答說願意。如果有一千萬呢?葛優依然是兩個字:願意!如果有一個億呢?葛優毫不猶豫的說十個億都可以!
  • 誰說不能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乖乖聽完講道理,我用了這些招
    現在也有很多育兒書籍倡導"不要給孩子講道理",因為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孩子很敏感,不會輕易地接受父母的道理。思想家盧梭提及:"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事實上,真的不能給孩子講道理麼?其實不是孩子聽不進道理,而是家長不懂得如何正確地和孩子講道理,也就是講道理的技巧。
  • 人生,遠離愛講「道理」的人
    一遇到什麼事,第一反應都是要和人講道理,希望能說服他們。 但沒想到,你說破了天,說幹了嘴,還是沒有改變他的想法。 雖然說,這個世界都需要道理。但大多數人最討厭別人時時刻刻講道理,沒完沒了。明明只想聊天,卻還要被對方的道理教育。
  • 足球討論不會講道理怎麼行?
    黃健翔講得確實有合理的地方。比如說:王興說的是他那個年代,而不是現在清華學生的跑步能力。但說人家不懂足球,則是違反了邏輯中「訴諸人身」的謬誤。訴諸人身謬誤中其中有一種錯誤:叫因人廢言。通俗地講,對人不對事,或者認為別人沒有資格對你進行批評(細分可以叫「訴諸資格」)。王興可能不懂專業足球運動員體能水平到底怎樣,但王興怎麼會不知道足球僅僅是跑步呢?
  • 魚缸法則:愛講道理和不愛講道理的媽媽,帶大的娃是兩種不同人生
    編輯:貝貝豆審核:貝貝豆傳統式的中國媽媽在管教孩子時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喜歡和年幼稚童講道理,甚至是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的道理,可這種「嘮叨」真的有效嗎?按照常規的理解來說:媽媽翻來覆去的講道理,對孩子只會起到反作用力。
  • 王偉忠全新節目即將上線 老男孩不想「講道理」
    這個年過60歲、在娛樂圈摸爬滾打40年的製作人說:在這檔節目中,我不想「講道理。」王偉忠有時候像一個老男孩,他的團隊說:偉忠哥聊天習慣性的思維發散。    王偉忠是臺灣地區有名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和經紀人,從《連環炮》、《全民亂講》到《全民大悶鍋》和《全民最大黨》,再到《康熙來了》,王偉忠的臺灣綜藝節目是最早一批也是最受歡迎的「下飯綜藝」。
  • 家庭教育用講道理的方式真的好嗎?學會3點,你也可以不用講道理
    經過媽媽的再三苦勸,孩子仍舊還是僵持著,不聽媽媽的,最終媽媽實在是忍不住發火了,大聲呵斥道:「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呢?哪有一個人一直玩的啊?」說完直接就把孩子給拽開了搖搖馬,此時,小男孩「哇」的一聲就大哭了起來。其實,在當下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父母都能意識到,用「打」的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似乎真有點太原始粗暴了,那就採用講道理吧。
  • 不講道理的男人最聰明
    高贊回答就是:不停和老婆講道理的男人。女人大都是感性的,她需要的不是一個動不動就講道理的丈夫,而是一個能夠理解和包容她的人。在感情裡,她更在意的是一種態度。我有個鄰居,結了兩次婚,都離了。對方就是受不了他沒日沒夜地講理。
  • 我跟女友講理,堅持不停的講道理,最後分手了難道我有錯嗎?
    現在是理論一大堆,道理一大堆的一個老男人,很多人跟他合不來,他天天跟人家講道理。記得上次好不容易相親了一個比較中意的女孩,談了一個多月還是被他談沒了。大家都覺得好可惜,本來是覺得已經成了的,可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經過了解才知道,又是被偉東給嚇走的;女孩說他口才太好,她說不過他;所以不想談了,太累了。
  • 真正的高情商:從來不講道理(精闢)
    真正高情商的人,從來不靠講道理去說服別人。前段時間乘高鐵出差,對面坐的是一位老大爺,一路幾乎都在閉目養神。不多久,有位小夥子一坐下就直接把緊靠老大爺的窗簾拉開,強烈的陽光讓老大爺睜不開眼睛。在《韓非子·十過》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獻公下令修建一座九層高臺,這決定引起了不小的民怨,不少大臣也紛紛上書,勸諫晉獻公停止這件勞民傷財的事。但晉獻公並沒有聽進去,反而大為惱火,我只是想建造一個高臺,你們怎麼管那麼多,還把不把我這個大王放眼裡了。
  • 《裝臺》張嘉譯:人做事得講誠信
    這部由張嘉譯和閆妮主演的《裝臺》讓人越看越覺得有味道,因為它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們看清了作為一個人如何才能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永遠保持著善良的本心。張嘉譯聽罷卻說:「人做事得講誠信,你不給人做事憑啥拿人錢」,讓我們看到了在張嘉譯的心裡,做人的誠信大於天。
  • 最愚蠢的行為:就是長篇大論「講道理」
    看過這樣一個提問:什麼樣的道理才會促使一個人的成長?曾經我一度認為走遍整個社會,領略過生活的酸甜苦辣,便會懂得這世間道理,這些道理足以讓自己走遍天下。然而,當自己親身體會,才領悟到:這個世界,是從不講道理的。
  • 講紅色故事,牢記房管人的初心!紅色故事大家講(三)——楊兆熊
    講紅色故事,牢記房管人的初心! 編者按9月21日,市房管系統舉辦「講紅色故事,看愛國影片,牢記房管人的初心」主題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