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話題專欄#瑞曉心學#中發表了這個狀態,做人——講故事還是講道理?在對待每天發生的事情,我們是按照講故事的心態去做事情處理事情,還是根據講道理的心態去處理。昨天在動態中沒有給出答案,說了一句公道自在人心。今天先通過「做事」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來分析,待過段時間再去討論「做人」這個出發點。現就以「做事」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為討論點,展開我們的心學話題。
方
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從下面幾個行業的維度:
電影行業:在一部電影中,電影故事的情節安排,無論是倒敘、回憶、還是按照時間脈絡正常的發展,無論是描寫的上下幾千年、還是短短的幾分鐘的故事情節,他都是通過一定的故事情節去展現的。這個故事情節可能是人物的設置,也可能是一些道具的演化,不管是哪種,都是依託於物的,這個不容否認。換句話說,這些都是通過一種故事的講解去說明電影所要傳遞的思想。思想、道理、精神等這種抽象化的事物要通過一定的物質去表達出來,物質相連貫那就成為了故事情節,完整的故事情節拼湊起來,經過剪輯、修改,那就是一部電影了。當然,這種解釋在某種程度上是比較客觀的,也是符合大家對事物的認知程度的。
同樣地,在繪畫、音樂、戲劇等藝術形式中,大都是直接通過講故事的形態將所要體現的道理表達出來。這個是不容忽視的一點,那這只是一種生活中的藝術部分,對於工作過程中,又該如何呢?
在工作過程中,其實大都是通過靠公司內部的管理制度來實現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從而在公司的軟實力企業文化中得到進一步地凝聚,得到升華。相對地來講,公司的管理制度是一種大家約定俗成的行為規範,或者說是教導大家如何為完成一項工作而形成閉環的一種規定。但不管從哪個角度上去分析,其主要還是直接將道理放在大家面前,這個道理可是大家通過在之前的經驗總結出來的、在規章制度中體現出來的。
在企業內部的專業分工過程來看,財務、商務、審計、紀檢等職能管理類型的部門側重於講道理,而市場營銷、運營等類實操性部門則側重於講故事。其這種營銷傳播的本質就是講故事,猶如從華為中看到任正非的居安思危、從蘋果中看到賈伯斯的偏執狂、從聯想中看到柳傳志的管理復盤等等,這些都是一些故事所表現出來的。
為了更好地的傳播,那就必須好好地講故事演繹好、說好、所表現好。估計大家都很少向外界傳遞優衣庫的樣式、品味、新品等等,但是都會去關注優衣庫試衣間的故事。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在品牌這種宣傳媒介都是一如既往消耗了大量的消費者的期待時,就越來越淡出大家的視野。因為,這時都是向外傳遞的一些道理而非故事,而消費者都是喜歡聽故事而非道理。不是因為傳遞的道理不正確,而是因為他傳遞的不如講故事來得有聲有色、感官可以接受。這也許就是其中的擰巴之處。
除卻人們的衣食住行及工作過程中的事項,在家庭氛圍中,作為家長又該向自己的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於這點,其實大家都深有體會。記得在我小時候,不善言傳的我爸是通過電視頻道來教育我的。當時山東電視臺有一檔電視節目,叫做《道德與法治》。該電視節目是通過一個個生活現實中的案例,從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上剖解人性的善與惡、對與錯。在每看完一個故事,當主持人還沒有講解其內容時,我爸就問我「你該怎麼看?」。是的,這種方法很有效果,不僅讓自己的孩子提早地認識到社會,還能夠正確樹立弘揚正能量的價值觀念。這種言傳身教正是在一種講故事為前提下完成的,這樣能夠更好地吸取到所要表現地點。如果當年父親只告訴我,你要這樣做那樣做,你該這樣去弄那樣去幹,估計我只有日後才能慢慢理解。
說到這裡,那就到了故事傳播的方式和媒介又是一個關鍵點。在現有的媒介平臺上,自己去創造一個從無到有的故事,還是改編之前的故事為己所用,這個應該去考慮。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講,我們更喜歡後者,這樣在講述故事的時候,更能夠有駕馭的能力。通過這種聲色並茂地講述,能夠更好地體會故事改編之前所體現的道理,也能夠有效地感受聽故事人的心態。
當然,故事的情節必須要有味道、有趣,這是打動人心的關鍵。在各大科技公司每年推介新產品新科技的發布會中,其發布人講故事的能力尤為突出。我們可以先剖開其科技產品的性能參數、科技含量不談,他們在發布會之前做出大量工作去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及心理預期,這是提前規劃好的、做好準備的。在每次陣陣掌聲、精彩橋段中,就能夠看出來,故事情節被牢牢地抓住。這也許是雷軍、羅永浩、賈伯斯等理工男的特長吧,喜歡講故事。
法
如講故事的幾首迴文詩: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餘花吐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紅焙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頭晴窗。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衫碧吐花餘點亂,纖纖捧碗玉顏酡。
窗晴頭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前來翠靄積煙村,興觸詩人醉灑樽。懸澗水聲琴入韻,列屏山景畫留痕。
泉飛帶雨穿虹架,樹曲盤崖抱石吞。天接路高登步步,煙雲起落碧當門。
門當碧落起雲煙,步步高登路接天。吞石抱崖盤曲樹,架虹空雨帶飛泉。
痕留畫景山屏列,韻入琴聲水澗懸。樽酒醉人詩觸興,村煙積靄翠來前。
翠靄積煙村,詩人醉灑樽。水聲琴入韻,山景畫留痕。
帶雨空虹架,盤崖抱石吞。路高登步步,起落碧當門。
碧落起雲煙,高登路接天。抱崖盤曲樹,空雨帶飛泉。
畫景山屏列,琴聲水澗懸。醉人詩觸興,積靄翠來前。
再如,曹植通過《七步詩》講故事以回應曹丕: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孟郊思母曾說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論
做事情,通過講故事的形態讓對方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是很容易接受的。故事本身要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要尊重科學道理及根深蒂固在每個人心中容易接受的點。這是發起故事的初心。再進行故事本身情節的整理與調整,加上外在的傳播媒介及受眾,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遞表達自己要講的故事,那就是一種完美結合。所要做事情,通過講故事的形態去表達,那話題改為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