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網文大神,從某個雜誌編輯那裡聽來一句話,說「小說是通過故事的方式給讀者講道理」。所以這個大神在自己的小說裡面,不管刻畫人物,還是寫故事情節,都少不了講道理。
那麼,小說是否是通過故事的方式給讀者講道理?從《紅樓夢》《圍城》等名著來看,小說不是在給讀者講道理。你覺得這兩本小說著作,給讀者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的確是有很多給讀者講道理的小說作品。以小小為例。
小小說《客廳裡的爆炸》。它所要給讀者講的道理就是,現在社會(十幾年前的小說了)充滿欺騙和謊言,而且欺騙謊言對孩子的教育是不利的。
其實這篇小小說所要講的道理,太過矯情。其實人與人的關係中,肯定有欺騙,你不可能讓人類社會中,一點欺騙都沒有——即便是惡意的欺騙也很正常。水至清則無魚。即便在校園裡,簡簡單單的欺騙也少不了,比如遲到撒謊,比如交不了作業撒謊。
有人發了篇小小說作家劉國芳的作品,作品主要講妻子懷疑丈夫有外遇的。然後劉國芳設計了一個事件,就是讓丈夫懷疑妻子有外遇。然後讓妻子換位思考。這個故事給讀者講了一個道理:凡事要換位思考。
這個作家也是很天真。像家庭環境中,很多事情你不可能用一個道理來解決。
還有一個可能是90後的作家,以前因為我說「寫小小說不需要太多知識」而罵我。不過人家現在是名副其實的小小說作家了。他寫了一篇小小說,可能也被奉為經典。他的小說就是諷刺當代人浮躁心態。
另一個小小說作家滕剛,寫過《異鄉人系列》,其中有一篇寫到異鄉人等紅燈。公路上明明沒有車輛經過,別人都闖了紅燈,而這個異鄉人就算是沒車輛也要死等對面綠燈亮。
滕剛想用異鄉人表面上的蠢,來反襯其他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小聰明——當然這個紅綠燈,也可能只是象徵。這個意思是,在小事情上,也要遵守規則。
社會問題,不能用一個道理來簡單解決,而是需要思考,反映當代人的價值觀。當然,講道理也沒錯,謊言當然不對。問題是,作家在生活中,難道也事事都遵守規則?而且由誰來監督這些作家是否遵守這些規則?
之所以拿小小說做例子,是因為小小說字數少,好講。其實在中短篇小說裡面,也有很多以講道理為主的作品。
作為新人作家這麼寫,當然沒問題——這是新人必須經歷的階段。但是像劉國芳這種上了歲數的作家,思考問題還像孩子一般天真,太幼稚了些。
像《金瓶梅》的作者,寫反面人物還有慈悲心,而我們的那些上了歲數的作家,動不動就要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批判社會,其實也是沒良心的。
其實在小說裡面直接講道理,和用技巧講道理,本質是一樣的。小小說這種體裁,除了個別刻畫人物性格的小說,寫愛情的小說,寫得非常經典外,一些反映社會的小說寫得有些膚淺。
其實「講道理」這件事,本身對弱者很不公平。弱者不是任何時候都又道理的。
有人說,作家需要有比大眾更深的思考能力,他們有能力啟發民眾。其實我對這種論調持一半的同意觀點。
作家並不完全比民眾更有思考力——比如某些博學多才的人,他們的觀點都非常正確嗎?當然不是。因此說,作家還是其他一些博學多才的人,擁有的只是比平常人更多的知識,但是在看待社會問題這件事上,大家的思考能力都差不多,民眾也有非常理智的時候,博學之人也有非常蠢的時候。
作家所能做的,是把自己的思考通過高水平的技巧展現出來,而相對程度上,不把自己的觀點介入到作品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