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到底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

2020-12-16 瑞曉心學

昨天在平臺上更新了一篇文章做事:到底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講的是「做事」方面的話題。通過各個維度的分析,我們發現通過講故事去做事情,更容易讓對方能夠接受信息。那今天就以「做人」這個話題來看,我們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現就以此為話題,展開我們的心學探討#瑞曉心學#

亞里斯多德曾說,人是理性的動物。用咱們中國人的大白話說,就是做人要講道理。從小,父母和老師都在教我們,做人要講道理,不能任何事情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那麼我們在生活及工作過程中,什麼是做人的「道理」、到底做人如何去「講道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做人」可以理解為:為人處世、接人待物。說到做人,其實是中國文化特有的一部分,這個詞彙卻讓西方的語言無法直接翻譯。按照上揚如竹編著的《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謎》中的定義,做人是指在任何一段時間之內按照一定方式或者理念行為處事、接人待物以及自我導演成為某種人的活動。如果按照這個思維模式去分析,那麼其中說到的「一定的方式或者理念行為」就是一種道理。做人,是要講道理的,然後去解釋人生中的各項具體問題了。

如果一直講故事呢?去講故事,那只是一種向外界表達自己想法的一種途徑,不是做人的基本基調,是做事的方法而已。這裡講到的「道理」實則是放在內心中的一種觀念,是一種原則、一種內化於心中、骨子中的精神。而做人如果持有「講故事」的心態,內心無一物時,那只能會讓自己陷於空洞,不能長期就某一問題或者一類問題進行整理。這個是比較重要的,大家可以積極探討。

那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如果要說「做人」要講道理,那麼其中的道理指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們探討的「道理」是指——志向、善良、教養、樂觀、寬容、實在、智慧、正直、謹慎。這九個方面的具體事項,我們可以逐一分析:

志向:按照毛主席的話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裡。」做人要有一定的信仰,也要有一定的信心。這種信仰信心猶如大海的航燈、也可是銀河中的北鬥,其意思主要是指這是一種方向、一種動力。在成功的道路上,自己需要去闖。做人的困惑、困境,就需要堅強不倒的信心和毅力。這就說明,男兒立於當世,就要有遠大的志向,不怕失敗,勇敢地去面對一切困難。當志向確定後,就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逐步將這個大目標拆解成各個階段的小目標,然後再將這小目標一個個的去實現。方向正確了,那才有做人的本事、氣魄、膽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善良:就如兒時耳熟能詳的「人之初、性本善」一樣,善良是人性中最真、最善、最美、最讓人感動的一處。人生在世,可能不一定實現人生的目標,但你一定不能丟失自己的善良。心存慈悲心、善良,才能去感動、溫暖你周圍的人,從而去回應這個社會。在生活中,勿以善小而不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路、讓座、幫扶、施捨,這些都是社會中常見的,也更是我們該做的事情。在這個社會中,所有的人和事都是相互聯繫的,你對他人的幫助卻是在利益自己,而如果你去傷害對方則會反噬到自身。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會相互「傳染」的,這是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教養:中國文化是講究修身養性、崇尚道德的民族。華夏五千年,無論哪朝哪代、無論男女老幼、也無論各民族文化,都是將勤儉、忠義、謙讓、孝道等奉為亙古不衰的美德、傳家寶。在一些小事中,他的成功可能存在幸運的機會;但是如果成就一番大事業,那就只能要德行兼備、要有教養。真正的教養,其實是知深淺、明尊卑、懂高低、識輕重、講規矩、守道義。這種教養是潛移默化在心中的,但卻是通過一言一行、接人待物上表現出來的。方圓做人、圓通做事,寧靜致遠、自我反思,則事事都如意、萬事皆順心。

樂觀:這世界猶如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哭、他就對你哭。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求鬱悶、煩惱、不開心的,都是將自己的快樂表現出來,這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擁有一顆歡樂的內心,則就看到一個滿心歡喜的周圍環境。這種快樂不是從他人、從外界中得到的,而是通過問自己的內心、觀自在中得來的。心中滿足,無論身處何地,都是滿懷歡喜的。好心做好事,做成一座豐碑,這就成為你的人生路,活出了一道風景。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寬容:俗話說得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做人,不能心胸狹隘,不能要追求圓滿。尺有所短,人也無完人,這是不變的道理。主動的去賞識他人的優點、去認可別人的能力、寬待對方的不足,這是一種智慧的表現,何必去給自己樹立一面牆呢?忍不下一口氣,往往心中怒火給別人造成不了什麼影響,卻給自己留下情緒不佳、甚至疾病找上門。當然,這種忍辱負重是需要強大的內心做後盾的,這是需要一種擔當、一種寬度、一種內在修心能力的。將這些不愉快的事情,選擇忘記,那就不會忿忿不平、耿耿於懷,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最好的保護。學會去感恩,感謝生活中給你帶來的一切,這就是你的福報。做人做到這點不易,但做到了就會幸福一生。

實在:踏踏實實做人,這是要求做人要落到實處。個人努力,就會有成功的機會。天道酬勤、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才能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大事業。如果不去邁出第一步,那肯定後面沒有什麼坎坷;如果不去堅持,那肯定也碰不到什麼麻煩。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今天做起,這是一個基礎環節、更是一個人持之以恆的基石。做一個踏踏實實、實實在在的老實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老實事情,這是長久的根本。

圖片來源於網絡

智慧:在此說明一下,其處的智慧並不是所謂的知識。如果一個人的知識儲備再多,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應用,那麼也談不上什麼成功。做人,要有一種洞察力和判斷力,通過自己靠勇氣能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靠胸懷能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做到什麼樣的深度,這是極為關鍵的。如果只有辦成這件事情的方向,沒有智慧去輔佐去伽持,那麼這個方向的目標也很難去達到。空才能生慧、學才能生智,心寧智生,智生才能事成。

正直:做人要正直,堂堂正正、公公正正,這是立身之本、處世之基。當一個人品行端正,做人才能有底氣,做事情才會硬氣,才容易被世人看得起、易接受。心胸坦蕩、光明磊落,才會贏得對方的信賴和尊敬。在接人待物過程中,做事情要有依據、有一說一有二說二,該說就說、該做就做,說真話、做真事。不能出現兩張皮、也不能明暗兩表行齷齪之事,這是一定要清楚明白的。所以,做人一定要走的直、行得正、做得端。

謹慎:謹慎是「不糊塗」的基礎。智在於治大,慎在於畏小,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堤潰自蟻穴,細微可不慎。一個處事謹慎的人,必然是頭腦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塗。人生在世,有招來災禍的言語,有招來恥辱的行為,要建功立業,當然要格外謹慎。低調做人,虛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行之。遠慮在先,就能近處無危。處順境飄飄然,洋洋得意,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必定難成大器。靜觀默察,心如止水,謙虛謹慎,則事易成。謹慎還是遠離危險,確保安全的良方,靠謹慎比靠魯莽更能制勝,只有謹慎,才能穩操勝券。

圖片來源於網絡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如今方驗做人難。」

明·李贄《史綱評要》卷十三:「 鍾會 不知做人。」

楊朔《三千裡江山》十三:「 邊遇春 做人精細,把旁人的心理揣摸得稀透。」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雖是搽脂粉,只爭不裹頭巾,將那等不做人的婆恨。」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二折:「一個俏魂靈不離了我打盤旋,我做人的解元。」

元·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你當初也是做人的來,也曾照顧我來,我便下的要你做傭工!」

每個人的出生背景是不同的,不管是否聰明、能幹,還是各方面的條件如何,如果不懂得做人道理,只去追求做一件事情的故事思維情節而沒有沉澱下來,那麼他的最終結局都是失敗的。做人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關鍵因素是人的心中是否一定的準則、原則,否則一輩子都是碌碌無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肯定會有遺憾處、有想不到的事情,那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只有堅守自己內心的那份「道理」,磨礪自己,才能夠實現自己更大的價值。話說回來,做人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一門大學問,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

相關焦點

  • 做事:到底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
    ——講故事還是講道理?在對待每天發生的事情,我們是按照講故事的心態去做事情處理事情,還是根據講道理的心態去處理。昨天在動態中沒有給出答案,說了一句公道自在人心。今天先通過「做事」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來分析,待過段時間再去討論「做人」這個出發點。現就以「做事」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為討論點,展開我們的心學話題。
  • 感情裡的哄和講道理的區別:哄是掩蓋問題,講道理是解決問題
    是那種在你們女孩生氣的時候,你希望自己的男朋友是哄你還是對你講道理了?其實這個答案一目了然,當然喜歡那個願意去哄你的男孩子了。小玲和和男朋友現在在一起已經快三年了,他男朋友對她很好,有一點讓她最接受不了的就是每一次在她明明很生氣的時候,小玲的男朋友總是要和她講道理,這就讓她很鬱悶,也很無奈。
  • 善用講故事的方式講道理
    習近平總書記還深入分析思政課教師的關鍵作用,對思政課教師提出明確要求:「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如何把道理講明白、講清楚?一條重要的成功經驗就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講道理,可以把道理講得更加親和、更有魅力、更有效果。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故事都是文化傳統賡續和價值理念傳承的重要載體。
  • 小說是不是通過故事的方式給讀者講道理
    某網文大神,從某個雜誌編輯那裡聽來一句話,說「小說是通過故事的方式給讀者講道理」。所以這個大神在自己的小說裡面,不管刻畫人物,還是寫故事情節,都少不了講道理。那麼,小說是否是通過故事的方式給讀者講道理?
  • 講道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講道理表情包走一波
    講道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講道理表情包走一波時間:2020-05-14 17:2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講道理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講道理表情包走一波 講道理是什麼意思?最近網友們動不動就不合講道理,到處都是講道理的表情包,那麼這到底是什麼意思,表情包又是什麼樣的呢?
  • 【家教好故事】做人講誠信,做事要堅持
    好的家庭、好的家教、好的家風,讓人受益,催人奮進;好的家教故事、好的教子方法、好的言傳身教,讓人學習,給人啟迪。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建設美好家庭,講好家教故事,展現家長智慧,助力家校共育,青島市教育局特別推出「家教好故事」系列專題,每周不定期選出若干篇家教好故事優秀文章,供大家學習分享。
  • 我們討厭講道理卻又要學道理,讓道理約束著行為
    現實中,我們最討厭別人講道理,還把它歸結於洗腦,我們不喜歡說教,不喜歡聽大道理。然而,我們卻又一生都在修行,每天都在學習人生哲理,在學各種道理。在厭惡的同時,我們也在不斷對別人講道理,自己還在看雞湯文,看哲理文。
  • 不要和這種人講道理,越講道理,越講不清道理
    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講道理。 一、 這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和無賴之人講道理。
  • 誰說不能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乖乖聽完講道理,我用了這些招
    現在也有很多育兒書籍倡導"不要給孩子講道理",因為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孩子很敏感,不會輕易地接受父母的道理。思想家盧梭提及:"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事實上,真的不能給孩子講道理麼?其實不是孩子聽不進道理,而是家長不懂得如何正確地和孩子講道理,也就是講道理的技巧。
  • 人生,遠離愛講「道理」的人
    一遇到什麼事,第一反應都是要和人講道理,希望能說服他們。 但沒想到,你說破了天,說幹了嘴,還是沒有改變他的想法。 雖然說,這個世界都需要道理。但大多數人最討厭別人時時刻刻講道理,沒完沒了。明明只想聊天,卻還要被對方的道理教育。
  • 王偉忠全新節目即將上線 老男孩不想「講道理」
    這個年過60歲、在娛樂圈摸爬滾打40年的製作人說:在這檔節目中,我不想「講道理。」王偉忠有時候像一個老男孩,他的團隊說:偉忠哥聊天習慣性的思維發散。    王偉忠是臺灣地區有名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和經紀人,從《連環炮》、《全民亂講》到《全民大悶鍋》和《全民最大黨》,再到《康熙來了》,王偉忠的臺灣綜藝節目是最早一批也是最受歡迎的「下飯綜藝」。
  • 足球討論不會講道理怎麼行?
    黃健翔講得確實有合理的地方。比如說:王興說的是他那個年代,而不是現在清華學生的跑步能力。但說人家不懂足球,則是違反了邏輯中「訴諸人身」的謬誤。訴諸人身謬誤中其中有一種錯誤:叫因人廢言。通俗地講,對人不對事,或者認為別人沒有資格對你進行批評(細分可以叫「訴諸資格」)。王興可能不懂專業足球運動員體能水平到底怎樣,但王興怎麼會不知道足球僅僅是跑步呢?
  • 魚缸法則:愛講道理和不愛講道理的媽媽,帶大的娃是兩種不同人生
    編輯:貝貝豆審核:貝貝豆傳統式的中國媽媽在管教孩子時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喜歡和年幼稚童講道理,甚至是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的道理,可這種「嘮叨」真的有效嗎?按照常規的理解來說:媽媽翻來覆去的講道理,對孩子只會起到反作用力。
  • 不要試圖和這些星座講道理,因為你可能會懷疑自己!
    我們常說做人要以理服人,你做的事情有道理,才能夠讓別人服氣。但是有些星座他們不管是在感情裡還是生活中,跟他們就講不清道理。甚至有的時候,你還會被他們的邏輯給影響,被他們的情緒所打動。這三個星座,還是別和他們講道理比較好。
  • 我跟女友講理,堅持不停的講道理,最後分手了難道我有錯嗎?
    現在是理論一大堆,道理一大堆的一個老男人,很多人跟他合不來,他天天跟人家講道理。記得上次好不容易相親了一個比較中意的女孩,談了一個多月還是被他談沒了。大家都覺得好可惜,本來是覺得已經成了的,可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經過了解才知道,又是被偉東給嚇走的;女孩說他口才太好,她說不過他;所以不想談了,太累了。
  • 小人物出來混,到底要不要講義氣?宋江:不講義氣的人,走不遠!
    雖然聽起來是一回事,但其實還是有所差別的,孔子的仁更多要求的是對自己的道德品行進行約束,更多是自我克制。孟子的義,是人在生活中應遵循的,應內化於心的一種行為標準。儒生註解的《周易》概括的極好: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一個「方」字便說清楚了,要講規矩,講義氣。
  • 家庭教育用講道理的方式真的好嗎?學會3點,你也可以不用講道理
    經過媽媽的再三苦勸,孩子仍舊還是僵持著,不聽媽媽的,最終媽媽實在是忍不住發火了,大聲呵斥道:「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呢?哪有一個人一直玩的啊?」說完直接就把孩子給拽開了搖搖馬,此時,小男孩「哇」的一聲就大哭了起來。其實,在當下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的父母都能意識到,用「打」的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似乎真有點太原始粗暴了,那就採用講道理吧。
  • 不講道理的男人最聰明
    高贊回答就是:不停和老婆講道理的男人。女人大都是感性的,她需要的不是一個動不動就講道理的丈夫,而是一個能夠理解和包容她的人。在感情裡,她更在意的是一種態度。我有個鄰居,結了兩次婚,都離了。對方就是受不了他沒日沒夜地講理。
  • 真正的高情商:從來不講道理(精闢)
    真正高情商的人,從來不靠講道理去說服別人。前段時間乘高鐵出差,對面坐的是一位老大爺,一路幾乎都在閉目養神。不多久,有位小夥子一坐下就直接把緊靠老大爺的窗簾拉開,強烈的陽光讓老大爺睜不開眼睛。在《韓非子·十過》裡有這樣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獻公下令修建一座九層高臺,這決定引起了不小的民怨,不少大臣也紛紛上書,勸諫晉獻公停止這件勞民傷財的事。但晉獻公並沒有聽進去,反而大為惱火,我只是想建造一個高臺,你們怎麼管那麼多,還把不把我這個大王放眼裡了。
  • 最愚蠢的行為:就是長篇大論「講道理」
    看過這樣一個提問:什麼樣的道理才會促使一個人的成長?曾經我一度認為走遍整個社會,領略過生活的酸甜苦辣,便會懂得這世間道理,這些道理足以讓自己走遍天下。然而,當自己親身體會,才領悟到:這個世界,是從不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