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臺廠避貿易戰火 政府當掩護

2021-02-16 U臺說

美國貿易代表署7月10日宣布,將再次動用301條款,針對中國高達2,000億美元的商品課徵10%的關稅,以回應中國大陸對美國產品的關稅報復行為。這一輪清單主要包括農礦、化學、紡織、金屬、機械及電子電機產品等總計6,031項。這項清單尚待貿易代表署於8月20日舉辦公聽會後決定課稅項目。

 

美國之所以再次向中國大陸祭出301條款,主要是因為美國6月15日以竊取智慧財產權與技術等不公平貿易行為為由,向價值500億美元的大陸輸美商品課徵25%關稅。中國隔日隨即反擊,於6月16日公布對美課稅清單,總計659項產品,總值亦約500億美元。美國政府認為中國不僅沒有改善不公平貿易的作為,還對美國產品施加關稅,實在沒有道理。

 

針對美國的行動,大陸商務部在官網發表聲明,除了指責美國歪曲事實、貿易霸凌外,也指出美國此舉將戕害全球產業鏈,阻礙全球經濟復甦,殃及眾多跨國公司和消費者利益。聲明中並表示,中國大陸一直都秉持「不願打、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的立場,在美方率先開打貿易戰的情況下,被迫採取對等反制措施。

 

以目前中美雙方對峙的情況來看,兩造爭端恐難在短期間落幕。臺灣經濟以出口為主,尤其是電子資訊產業,訂單主要來自美國大廠,生產大部分在中國大陸,面臨兩大經濟體貿易戰逐漸升溫,恐難置身事外。

 

就臺灣電子產業而言,以美國7月10日所公布的清單觀之,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電腦板卡及零組件等項目,中國大陸出口至美國約151億美元。對於以板卡形式出貨的臺灣廠商將造成較大的影響,不過大型業者可以準系統、全系統方式組裝出貨,或以全球生產基地調整來因應,預期中小型業者將面臨較大的挑戰。

 

在網路通訊產業領域,本次清單涵蓋大部分有線及無線通訊產品,臺灣網通設備在中國大陸生產製造、出口至美國,產值約新臺幣1,880億元,約佔臺灣網通設備產值三成,評估短期將受到部分衝擊。但因廠商與歐美客戶合作關係穩固,中長期若能進行全球生產布局調整,評估相關影響可望趨緩。

 

整體來說,手機及筆記型電腦兩項產品與臺灣產業供應鏈關係最為密切、影響範圍最大,此次都未在美國所列清單中,對臺灣資訊代工廠及相關供應鏈廠商影響不致太大,且部分大型廠商在兩岸及全球多同時有布局,預估可藉由產能調配來加以因應。不過就中長期而言,中美貿易戰若持續,中國大陸做為世界工廠的地位恐將動搖,也將牽動資訊電子產業供應鏈版圖,政府應未雨綢繆,提前協助廠商做相關布局,並模擬未來可能情勢之演變做好因應措施。

 

首先,中美貿易戰各產業衝擊不一,政府應儘速瞭解各產業短期面臨的問題,給予即時必要的協助。而除了負面衝擊之外,可能的正面轉單機會與效益,也應結合公協會協助廠商積極爭取。

 

其次,對於生產基地短期移動不易的中小型廠商,政府應組成團隊,協助其回臺設廠,並藉由鼓勵與提升其工廠智慧化投資,進行轉型升級;或搭配政府的外貿策略,協助以群聚方式轉移至其他低關稅地區,降低中美貿易戰引發的經營風險。

 

再者,許多大陸廠商生產的產品,因無法賣進美國市場而四處尋找出海口,恐造成市場失序,廠商除了需審慎因應外,政府也應協助避免違規轉運的議題發生。

 

最後,中美貿易戰持續所衍生的連鎖反應,恐將造成全球貿易秩序的混亂而影響全球經濟成長。臺灣目前內需不振,若外銷也因全球貿易失調而受到衝擊,整體形勢將更為嚴峻,建議政府應提前思考相關因應對策。

相關焦點

  • 美中貿易戰火全開 臺商備戰│聯合報臺商版0405曬新聞
    中國四日對美國關稅制裁進行反制,黃豆成首要報復武器之一,圖為江蘇南通港工人搬運豆粕。歐新社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角力瀕臨「戰爭邊緣」!在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布基於「三○一調查」結果,擬對大陸進口總值約五百億美元的一千三百多項商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並鎖定「中國製造二○二五」。
  • 觀察|臺幣適度升值 產業升級契機
    川普從總統大選開始就確定經貿政策主軸是,反對貿易逆差,創造國內製造業就業機會,並且明確點名臺灣是搶走美國工人就業機會的國家之一。去年川普就任後,央行擔心成為川普政權貿易報復對象,對於臺幣升值的介入較為收斂,讓臺幣有了快速升值的空間。 然而,去年4月,臺灣依舊與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德國、瑞士,同被美國列為貨幣操縱的觀察名單。
  • 觀察│美期中選舉會是貿易戰轉捩點?
    當中國富起來後,民眾一定會追求更多的民主與自由開放,這股趨向美國化的內生力量,就能讓中國的共產制度解體。 豈料,數十年過去,大陸人的確富起來,但政經勢力強大到能與美國霸權叫板,也讓類如川普等心懷保守主義的美國民眾氣悶不已,進而成為當前支撐川普開打貿易戰的力量。
  • 觀察│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次景氣分數變化,有兩個地方值得特別提出來說明。 第一個是這次的景氣分數由5月的29分,大幅下滑到6月的22分,這是非常大的降幅;第二,在九個指標中,有六個指標都下滑,包括M1B、工業生產指數、製造業銷售指數、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出口、批發零售餐飲營業額等;其他三個指數則維持平盤,沒有任何一個指標是改善的。
  • 觀察│美中貿易戰 進入關鍵時刻
    川普政府二年來鋪天蓋地的貿易措施,顛覆了全球經貿體制,幾乎所有國家均捲入貿易戰的漩渦中。
  • 觀察│企業數位轉型 政府須有策略思維
    在多元數位科技迅猛發展的趨勢下,近來不論是資通訊科技服務業者、產業公協會,甚至政府官員,都大聲疾呼業界應該積極進行數位轉型。
  • 林玉茹:商業網絡與委託貿易制度的形成——十九世紀末鹿港泉郊商人與中國內地的帆船貿易
    舉例而言,臺灣本地郊商與大陸商人之間的貿易,究竟如何進行?他們的貿易對象是誰?彼此之間是否具有特定關係?在海峽遠隔之下,資金與帳款又如何傳遞與核算?近年來鹿港泉郊商人許志湖家貿易文書(以下簡稱《許家文書》)的出現,提供了具體材料來觀察傳統郊商的帆船貿易形態。
  • 觀察|CPTPP來了 臺灣還在原地踏步
    去年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日本最為活躍,不僅與歐盟達成EPA初步協議,同時也主導CPTPP11個參與國達成初步共識。
  • ECFA將到期 臺灣或成貿易孤兒
    然而因為後續的服務貿易協議簽署未能生效,貨物貿易協議商談被迫中斷,在今年9月屆滿十年後可能將面臨終止。目前ECFA正成為兩岸熱議的話題。今年以來,民進黨當局借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抹黑大陸、製造矛盾,導致兩岸關係進展困難重重。去年8月起大陸方面已暫停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近期也已暫停畢業生赴臺升學。
  • 觀察│正視2019經濟成長減緩警訊
    在美中臺三角貿易形態下,大陸對美出口的縮減,也會衝擊到臺灣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另外,由美國所引發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使世界貿易環境更加嚴峻,也影響到臺灣對其他地區的出口。 臺灣出口所面臨另一重大挑戰是,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將在今年12月30日生效,將立刻展開快速降稅,臺灣約有22%的出口到CPTPP 11國,必然會對臺灣產生貿易移轉。
  • 觀察|擴大延長當沖降稅 創造三贏
    現股當沖證券交易稅減半(簡稱當沖減稅)將於4月27日屆滿,金管會於去年底函覆財政部,提出稅式支出評估報告,建議當沖降稅期間延長七年、擴大適用範圍至證券自營商
  • 分析 | 中美貿易戰開打,臺灣地區能否倖免?
    面對來勢洶洶的貿易大戰,蔡英文摒棄一貫的「神隱」作風,親上火線進行喊話。她表示,中美貿易看起來是一觸即發,我們都有掌握。我們注意後續發展也會做必要因應。臺灣是很重要的貿易地區,我們會持續與美國進行必要協商與溝通,確保利益不會被傷害。蔡英文還強調,臺灣經濟的基本面非常穩健,當局會全力以赴,打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同時,蔡英文還提出了四大因應策略:第一,加大臺灣研發及生產的比重。第二,加速內需投資,讓內需擴大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 北美新貿易協定牽動中美貿易關係
    這份新的美加墨協定(USMCA)第32條規定,若三國中有一方需要與非市場經濟國家進行自由貿易談判,則要在談判前兩個月告知其他兩國並且提供充足信息供兩國進行評估影響程度。在進行評估後,若其餘兩國認定會對三方貿易造成負面影響則可以提前六個月終止三方貿易協議變成雙邊協議。
  • 從「自經區」與中美貿易戰看臺灣的經濟困境
    1990年代李登輝時期即有「境外特區」的構想,陳水扁時期也於2003年通過《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這些都屬於「自經區」的「境內關外」的概念。2006年時任行政管理機構副負責人的蔡英文表示,「自由貿易港區」是經濟政策很重要的一環。由於「自由貿易港區」的發展,的確對臺灣的經濟做出貢獻,馬英九上臺後乃於2014年提出「自由貿易港區」升級版,即「自由經濟示範區」。
  • 了解中美貿易戰必讀 :貿易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貿易大歷史:貿易如何形塑世界,從石器時代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五千年的貿易之旅 作者: 威廉.伯恩斯坦
  • 川普指美日貿易談判8月有重大公布!到底有何陰謀?
    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一在東京迎賓館舉行峰會,川普就美日貿易談判表示,「8月能有重磅發表」,就美日貿易方面宣布一些聲明,並希望安倍糾正美日貿易不平衡問題,斥巨款採購美國軍備。川普之前已表態美日貿易協議簽署可等到7月日本參院選舉結束後。川普指出,從貿易方面來說,美日雙方可能將在8月宣布一些對兩國都非常有利的事情,又稱貿易談判非常好,與日本的貿易失衡問題將得到解決,並將會和日本談到汽車問題。他說,日本在美國有許多商業活動,美國在日本的商業活動也必須達到這樣的程度,要及早改正貿易不平衡的情況。川普提別把貿易和安全問相提並論。
  • 色當阻擊戰
    孫的計劃簡單而直接:派112團繞過日軍(新防線)東翼,在色當以南切斷卡邁因公路;114團將利用日軍東翼之混亂和空虛,直下枯門嶺,前出伊洛瓦底江平原入口處附近之丹邦卡;目標孟拱。史迪威同意了[2]。前述新22師(65團及附屬部隊)從吉西土向東折返胡康河谷,追擊日軍,趨向卡邁因公路,意圖在馬丁沙坎以南數公裡處截斷日軍退路。此舉令田中新一窮於應付。
  • 觀察│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升高
    其次,川普政府政策趨於極端化,且美國國會意見分歧,恐難對刺激政策有共識。再加上聯準會雖在7月會期一如市場預期地降息,但主席鮑爾於會後的發言,仍讓未來貨幣政策的確切走向顯得撲朔迷離,以至於一直無法緩和市場的不確定性。 要言之,即使目前尚未出現會讓全球經濟一擊斃命的初始衝擊,但多重衝擊互相作用的風險,卻不亞於前者。
  • 觀察│釐清「自經區」與「自貿區」爭議
    另外一個相關的政策是2003年民進黨執政時期通過的「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一般稱之為「自貿港區條例」。「自貿港區」的政策一直實施至今,主要目的有兩項,一是希望利用減稅的目的,讓國際上的許多貨物拿到自貿港區內做倉儲或分流,也就是當成物流中心。
  • 「表決六成甩底」 蟲炎刪批評當贏
    「不盡不實」、「報喜不報憂」呢啲反對派經常掛喺嘴邊用嚟批評人哋嘅說話,蟲炎今次受返曬,有網民仲寸佢剪走曬對方回應就當自己贏咗,點做議員喎,更加有人宣佈「戒炎令」正式生效!喺前幾晚嘅電視臺補選論壇,蟲炎摷返Vincent嘅屋企、社企副總幹事一職甚至係佢住址嚟講,聲言佢當選後會俾地產商等背後勢力「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