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美期中選舉會是貿易戰轉捩點?

2021-02-15 U臺說

倘若美中貿易戰全面開打,重創全球經濟成長,被載入近代史的罪人會是誰?此刻絕大多數人會認為罪魁禍首是美國總統川普。但這樣的推論可能只對了一半。

 

姑且不論,川普使用過於淺白與粗暴的語言,闡述經貿立場與政策的缺失。單就翻轉美國對大陸政策的思維看來,川普更似是務實地修正對大陸政策核心假設的錯誤。因為自尼克森總統以來,美國對中政策雖有若干階段性的變化,但總不脫離美國自由、民主、市場機制等優於全球且最具「吸引力」的軟實力,終究會讓大陸「見賢思齊」。許多美國政治家更認為,只要對大連路開放、協助其參與國際經貿體系。當中國富起來後,民眾一定會追求更多的民主與自由開放,這股趨向美國化的內生力量,就能讓中國的共產制度解體。

 

豈料,數十年過去,大陸人的確富起來,但政經勢力強大到能與美國霸權叫板,也讓類如川普等心懷保守主義的美國民眾氣悶不已,進而成為當前支撐川普開打貿易戰的力量。

 

麻煩的是,川普上任至今,一連串看似沒有經過妥善規劃的政策,與搖擺不定的政策立場,不只讓外界忙於批判其「不按牌理出牌」的行事風格,更容易推論川普所作所為不過是要討好支持者,且透過貿易戰換得一些可吹噓的「短期成績單」罷了,川普一定不敢冒著股票下跌、民意可能下滑的風險,打一場真正的貿易戰。

 

於是,包括大陸在內的多數國際政治觀察家認為,愈接近期中選舉,川普會更急著取得貿易政策的成績單,屆時一定會轉向,是以大陸最恰當應戰策略就是「絕不讓步」。這也是大陸對於美國公布的對中關稅,皆以課徵同等金額關稅反擊的原因。中國當局著名的智囊「北林清李」(北京大學的林毅夫、清華大學的李稻葵)更直指美中貿易的大量逆差並不歸究於中國,中國不需要讓步。

 

問題是,如果川普只是看似魯莽,且並非以追求「短期成績單」為主,而是有謀略地重設美國錯誤的對中政策思維,甚至是希望「長遠地」重設國際秩序呢?尤其是美國已透過對歐盟發動貿易戰,迫使其願意重新協商全面調降關稅,且共同「改革」世界貿易組織(WTO)。在美歐聯手下,大陸市場化不足卻參與WTO的弱點將更加凸顯,也讓大陸難再以自由貿易擁護者自居。由此觀之,中國施展拖字訣至期中選舉前,就能等到美國讓步的判斷,恐有不小的風險。

 

相形之下,大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經委員會副主委、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首任院長吳曉靈於一場畢業典禮中,以「認清大勢、提升自我、砥礪前行」做為畢業生看待中美貿易摩擦和經濟下行壓力的建議,並表示在泡沫中狂歡的日子不多了,做好潮水退卻後的準備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現實等觀點,頗為真切。

 

也就是說,如果川普想改變的是國際秩序,就形同改變產業鏈的布局變化。在新的秩序下,哪個國家能認清大勢所趨,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中,有所斬獲,才可在調整中的產業鏈中取得優勢,並毫不畏懼地砥礪前行;反之,若大陸仍認為在美國期中選舉前,川普一定會在貿易戰上讓步,一旦此假設最終實屬誤判,則在貿易順差與外匯儲備減少的趨勢可能難以避免下,當前中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應戰之舉,將加速人民幣匯率貶值和美元外匯儲備流失,也會加重中國債務泡沫破裂的風險。

 

至於,到底是川普有遠見?還是大陸料得準?尚無法得知。對美國而言,以主震央發生在大陸的經濟風險,換得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新秩序或許是值得的,但對全球經濟恐怕是處處風險。

相關焦點

  • 觀察│美中貿易戰 進入關鍵時刻
    川普政府二年來鋪天蓋地的貿易措施,顛覆了全球經貿體制,幾乎所有國家均捲入貿易戰的漩渦中。
  • 從「自經區」與中美貿易戰看臺灣的經濟困境
    抑或要在選舉考量下汙名化「自經區」而坐視臺灣競爭力的流失? 臺灣難逃貿易戰衝擊 其次,分析蔡英文當局必須正視中美貿易戰對臺灣的衝擊。美中貿易戰升級,不僅打擊全球貿易成長,甚至造成全球經濟衰退提前來臨。身處中美貿易夾縫的臺灣,是站在衝擊的第一線,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即認為影響非常大,蔡英文卻強調臺灣有能力因應衝擊,部分綠營人士卻反而幸災樂禍地以為臺灣可從中獲利,真是不知今夕是何夕。
  • 【迎戰川普之香港陰霾】中美貿易戰 香港勢重傷
    市場皆屏息靜待特氏上臺會否推行極端的貿易保護主義。統計顯示,中國內地及美國是本港頭兩大出口市場,分別佔到本港54%及9%的出口總值。本港業界人士認為,若中美爆發貿易戰,香港出口商勢必遭殃,尤其是以在珠江三角洲經營加工貿易的廠商「最傷」,相信倒閉潮或搬遷潮勢必掀起。
  • 觀察│臺廠避貿易戰火 政府當掩護
    這項清單尚待貿易代表署於8月20日舉辦公聽會後決定課稅項目。 美國之所以再次向中國大陸祭出301條款,主要是因為美國6月15日以竊取智慧財產權與技術等不公平貿易行為為由,向價值500億美元的大陸輸美商品課徵25%關稅。中國隔日隨即反擊,於6月16日公布對美課稅清單,總計659項產品,總值亦約500億美元。
  • 觀察|臺幣適度升值 產業升級契機
    去年美國聯準會升息三次,而臺灣央行沒有升息,就國際金融基本原理而言,美元的升息幅度超過臺幣,應會提升美元的相對價值,促成美元升值、臺幣貶值。然而過去一年主導臺幣升值的背景因素,不是國際金融原理,而是政治經濟學。
  • 時論│美中貿易戰即將開打
    他也火速退出TPP、推進石油管道建設、宣布修建美墨邊境圍牆、並對其課徵20%進口稅負讓墨國支付此筆建築費用,另外,限制七個穆斯林國家居民實施移民禁令,更引發司法爭議與挑戰。 在國際關係戰略上,他也四處開火,指責中國、日本與德國是操控匯率的國家,拉升對伊朗的緊張關係,與墨西哥、澳大利亞等國開啟諸多摩擦事件,這也讓市場相信,中美貿易戰的正式開打,應已不遠。
  • 觀察│透視資金匯回的假象與真相
    在目前各部會大力宣揚政績,一切為選舉的氛圍中,經濟部官員勇於面對現實,說明真相,可說是非常難得;但是政府更應回歸專業,通盤檢討目前吸引臺商回臺投資的政策,方為正軌。 此次貿易戰,在大陸從事加工出口貿易的臺商深受影響。
  • 觀察│美中貿易戰 對臺灣真的影響有限嗎?
    美中貿易開戰,雙方不斷加碼。面對此一發展,經濟部一貫的標準答案是:「對臺灣影響有限。」
  • 臺灣選舉年 土地開發災難的開始⋯│聯合報臺商版0305曬新聞
    桃園市農業局林務科長劉秀卿說,當時回饋金收繳比例由各地自訂,因標準不一引發反彈,修法後爭議減少,會開始收取回饋金。 3. 北市之戰 邱文祥循柯P模式參選?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 雙邊繼續在北京溝通美聯社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鋼、鋁品開徵國家安全關稅後,引發歐盟等貿易夥伴揚言將採取報復行動,但川普愈戰愈勇,3日更威脅將對從歐洲進口的汽車課稅,使全球貿易戰言詞的衝突益發激烈。金融時報報導,歐盟準備於周一提出逾100種、一年對歐總出口額超過28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名單,包括鋼鐵產品、稻米、大麥、柳橙汁、蔓越莓等農產品,將在美國正式加稅90天內對美進行報復。
  • 美中貿易戰火全開 臺商備戰│聯合報臺商版0405曬新聞
    中國四日對美國關稅制裁進行反制,黃豆成首要報復武器之一,圖為江蘇南通港工人搬運豆粕。歐新社美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角力瀕臨「戰爭邊緣」!在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宣布基於「三○一調查」結果,擬對大陸進口總值約五百億美元的一千三百多項商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並鎖定「中國製造二○二五」。
  • 年底選舉 臺灣鬧選務人員荒│聯合報臺商版0726曬新聞
    圖/臺中市民政局提供年改衝擊公教人員,加上公投綁大選選務複雜,年底九合一選舉已出現選務人員荒!各縣市都出現找不到選務人員的窘境,除了擔心選舉會開票到深夜,許多基層教師更直言,不願參與選務工作,藉此表達對年改的不滿。彰化縣選務人員說,每次遇到五合一或九合一選舉,選務人員都很難找,今年還有公投,更是不好找,從六月招募到現在,需要三千五百多人,只有一千多人報名。
  • 捷運站偷拍還被女生告 邱俊榮請辭獲準│聯合報臺商版0709曬新聞
    6.綠突圍 艱困選區打團體戰二○一八地方選舉逐步逼近,民進黨備戰布局,除了民進黨全代會即將登場,屆時黨提名的十九個縣市長參選人將同臺亮相,營造團結勝選氣勢,七一五全代會後,行政院長賴清德和蔡英文總統將下鄉宣揚政績,民進黨也會啟動中央輔選團,由黨務主管到各地助選、助講造勢,全力為選情備戰。
  • 九合一選舉戰 30元賄選標準將調整│聯合報臺商版0509曬新聞
    昔日選舉文宣品三十元上限的查賄辦案參考有無調整需要會加檢討。行之多年的查賄標準,預料將有所改變。至於何時會再預告?劉文忠說,會再開相關會議研修,目前無時間表。臺電公司發言人徐造華表示,尊重原能會的決定。 3. 蘭嶼鄉長:核廢沒遷出 就丟回臺電
  • 連戰會劉結一:盼兩岸既有機制續運作│聯合報臺商版0713曬新聞
    記者黃仲裕/攝影年底選舉是民進黨全面執政的期中考,臺中市長林佳龍表示,藍綠仍然會重兵部署決戰中臺灣,他的選戰節奏在掌握中,「不想讓選舉太熱」,等到最後再收網;他對連任有信心,要像上次贏廿一萬票也不是不可能。林佳龍說,臺中藍綠基本面五五波,他提早一年啟動,現在已經走完六百廿五裡,對手「在原縣區根本無法著地」。
  • 觀察│政府應正視景氣下滑的警訊
    雖然國發會表示,這次燈號的改變應該只是暫時性的,因為傳統上8、9月臺灣的出口就會轉強,景氣將會再度變好,呼籲民眾不必過度緊張。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次景氣分數變化,有兩個地方值得特別提出來說明。首先,主計總處最新估計,臺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為2.60%,略低於去年的2.86%,而且主計總處估計今年第3、4季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2.33%和2.03%,也就是說,主計總處其實並不看好下半年的景氣,主要是預期受到美中貿易戰及國際景氣的影響,對於下半年的看法比較悲觀。 其次,受到美中貿易戰爭的影響,臺灣外貿部門已經受到一些衝擊。
  • 今定勝負 六都選舉約晚上七、八時揭曉│聯合報臺商版1124曬新聞
    記者劉學聖/攝影昨晚是九合一選舉投票的選前之夜,藍綠各候選人陣營卯足全勁,把支持人潮和造勢場面拚到最高點。激情過後,公投併九合一選舉將於今上午八時起開始投票,中選會主委陳英鈐預估,直轄市開票速度比較快,應該晚上七、八時就會知道結果;縣(市)部分,由於有五張票要投,有些地區又位在偏遠山區,開票時間會比較晚,但以宜蘭為例,大約九點可以完成開票。
  • IMD:臺灣貿易表現 大退步│聯合報臺商版0530曬新聞
    臺灣山嶽之美世界獨有,交通部觀光局將明年訂為「脊梁山脈旅遊年」,這個月已邀請德、荷、日、韓等國旅行社與媒體來臺踩線,盼能將這張世界級的名片推向世界,從大眾行程到挑戰型的專業登山規畫一系列遊程與路線。政委張景森今年更緊鑼密鼓召集各部會,預計下月將開放山林、整合申請平臺,盼能提供登山者更友善的攀登環境。不過,開放山林容易,臺灣山嶽長期累積的沉痾卻橫亙眼前。
  • 觀察│臺美自貿雙向道 當心絆腳石
    羅斯的文章很簡單,就是提出種種證據,顯示中國和歐盟等主要貿易夥伴,宣稱支持或捍衛自由貿易,但在實際作為上,卻對美國商品設置了關稅與非關稅的各種貿易障礙。美國對這些措施以貿易救濟回應,是世界貿易組織(WTO)允許的應對行為,不應被視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再現,美國要求的是一個真正互利互惠的自由與公平貿易。 羅斯部長對於中國和歐盟的這些指控和美國的對策,表面看來或許有理,但有趣的是,許多事情美國自己都做過,而且還只是上個世紀的事情。
  • 觀察│務實解決美豬美牛爭議
    個月齡以上美牛進口,對萊豬的檢驗及上市,目前臺灣還在紛紛擾擾爭論不休,政府必須務實面對以解決美豬美牛之亂。 但是上述做法不但無法消除民眾疑慮,只會增加民眾對進口美豬有害健康的認知。而且在預期自產豬肉需求增加,外銷又使臺灣供給減少下,已經導致豬價上漲。主管機關不從源頭矯正,而任由消費者承擔漲價結果,不但欠缺專業考量,也是不負責的表現。 政府雖然宣示會嚴格管制進口豬去向,但是由於在進口源頭沒有明確標示含有萊克多巴胺,所以進口後若再經過加工更難以掌握。
  • 3萬支持者旗美造勢 韓國瑜:對綠投不信任票│聯合報臺商版1109曬新聞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昨晚旗美造勢大會,湧入三萬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本報嘉義市長選情調查發現,嘉義市選戰仍是兩強相爭局面,黃敏惠和涂醒哲的支持度同步上揚三個百分點,三成一挺黃,二成八擁塗,雙方平分秋色,屬意蕭淑麗者降為一成五。不過,三成選民看好涂醒哲能連任,聲勢高於黃敏惠的二成四和蕭淑麗的一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