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王彭家聲:果敢最後的民族英雄

2021-02-23 緬甸採購

推薦緬甸視頻:緬甸語學習 | 仰光新城 | 緬甸旅遊 | 航拍緬甸 | 緬甸歷史 | 緬甸風光

在中國與緬甸交界的邊境上,有一快區域叫做「果敢」,這裡歷史上曾經是中國的領土,隸屬於雲南省,後來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劃歸了緬甸,然而這塊土地上人數最多的果敢族幾乎都是中國漢人的後裔。

在英國撤出在緬甸的殖民後,這塊土地上依然有很多反動勢力,緬甸軍政府幾十年間出動部隊對這些勢力進行圍剿,依然沒有剿滅乾淨。如今這裡的全稱是「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

在這片土地上,出了一位領袖人物,他在緬甸近幾十年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就是彭家聲。彭家聲被稱為「果敢王」,是緬甸人心中果敢最後的民族英雄,而關於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又是如何呢?

果敢的歷史

緬甸雖是與中國毗鄰的國家,但是大多數中國人對於這個國家的了解應該只停留在一些碎片化的詞語上,比如仰光、內比都、佛國、滇緬公路、金三角、翁山蘇姬……緬甸與中國的邊境線長達2186公裡,涉及雲南和西藏兩個省份,其中大部分交界是在雲南省。

1937年抗戰打響的時候,中國幾乎所有沿海的港口全部落入日軍手中,戰略物資的補給只能靠陸路運輸,當時滇緬公路的成功貫通成為戰時的生命線,對危難時期的中國起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果敢與中國雲南省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龍陵縣接壤。關於「果敢」這個地名,傳言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來自於二戰時期英國殖民者對其稱呼的音譯;一說在撣族語言裡是「九戶人家」的意思,意味著最初到這個地區的九戶人家。

不得不說,果敢在血緣、歷史以及文化上與中國有著太多的淵源。早在幾個世紀前,因為有戰爭等歷史原因,就有中國人移民到這裡謀生。而後的幾個世紀,這一地區長時期處於游離狀態,因為邊界不清晰,當地的土司同時臣服於兩邊的中央政權。

後來,明朝滅亡之時,清軍入關,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帶著殘剩的臣民往南逃,為了躲避清軍的追殺,他們過雲南入緬甸,求得暫時的安寧。當然,三年後永曆帝終究無法自保,被緬甸國王交給了吳三桂,死於昆明的逼死坡。

永曆帝死後,他帶過去的南明殘軍及其家屬留在了緬北,成為當地早期的漢族移民,他們很多人死不降清,長期在中緬邊境與清軍周旋。

經過300年的發展,這群人的後代成了今天緬甸的果敢族,有20多萬人口,也就是緬甸的華僑。難怪幾百年後的今天,這裡人談起他們的祖上,依然會說是從中國過來的。

新中國成立之後,50年代初,歷史又再次重現,國民黨部隊的一批殘軍和當年的南明殘軍類似的情況,他們逃到了緬甸,並盤踞與在泰老緬三國交界,這批人也成為果敢地區的漢人移民。

那時候他們還幻想有一天反攻大陸,於是在果敢辦了一所軍事學校,用來培養人才,儲備力量。參加這個培訓班的,其中就有日後大名鼎鼎的「果敢王」彭家聲,以及在金三角地區叱吒風雲的大毒梟坤沙和羅星漢。

果敢自治區最出名的是其首府「麻慄壩」,傣語裡的意思是「最野蠻的地方」,這裡因最早武裝護鏢販運鴉片而聞名於世。

現在的這個地方緬幣和人民幣同時流通,手機是中國移動,因為95%都是漢人後裔,所以雲南方言也能交流。居民家中的生活用品,大到電視機、小到衛生紙,幾乎都是來自中國。讓人感覺這裡不像是在緬甸,更像是雲南邊陲的一個小鎮。

彭家聲的人生歷程

「果敢王」彭家聲的祖上據說是來自四川,清末的時候不知何種原因,背井離鄉來到緬甸做賣冥幣的生意,積累了一定財富之後就決定留在此地繁衍生息。

彭家聲出生於1931年,18歲那年,他與羅星漢同時進入土司楊振材辦的軍事進修班學習。當時在進修班授課的軍官中,有不少人曾接受過黃埔軍校的正規軍事訓練,因此他們給學員的培訓也都都很正規嚴格,雖然這個進修班開辦的時間不長,還不到一年,但卻啟發了少年們的眼光和胸襟。

生逢亂世,能成就一位傳奇人物的,必然是經歷非同尋常,彭家聲一生參過軍,打過戰,經過商,為果敢地區的百姓做過不少實事。但是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果敢的民族英雄,帶領果敢走向獨立,也有人說彭家聲的身份背後其實是個大毒梟,因此人們對他褒貶不一。

軍事培訓班結束之後,彭家聲在楊土司家先是任了分隊長,幾年後成為副大隊長,一直幹到1965年,緬甸廢除土司制,土司政權就此結束。

然而軍政府接管果敢後,卻沒有給當地人民帶來期盼中的美好生活,他們實行大民族主義,歧視果敢民族,橫行霸道,局勢一度混亂。因此,當地人對軍政府的極其反感,包括彭家聲在內。

於是,時年34歲的彭家聲帶領幾十名果敢族的青年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和緬甸政府軍打起了遊擊戰,儘管條件艱苦,缺少槍枝彈藥,他們卻依然以驍勇善戰很快馳名緬甸。

到1969年果敢立縣,彭家聲當任縣長,在他任期之初,確實給普通百姓帶來了比較好的生活,休養生息,減少稅收,社會安定。當時彭家聲的部隊加入了緬甸共產黨,後來隨著黨內的內部分化嚴重,彭家聲也幾經沉浮。

其實在果敢當地,各個勢力的目標都是爭奪販賣毒品的利益,為此紛爭不斷,並且果敢雖然在地理區位上劃歸緬甸,但在民族身份認同上卻存在脫節,緬甸政府雖然承認果敢族的合法身份,卻不給予其國民待遇。

大部分果敢居民沒有身份證明,這就意味著他們乘不了飛機,既不能自由出入緬甸內陸地區,也不能越過國境進入管控嚴格的中國境內。一邊是果敢族一直在維護本地的漢文化,一邊是緬甸政府採取各種強制措施想讓果敢融入緬甸,二者之間的矛盾難以調和。

1989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彭家聲成立了「民主同盟軍」,並與軍政府達成停戰協定,果敢成為了緬甸國內一個高度自治的特區,也就是所謂的國中之國,他們有自己的武裝、自己的政府。

在此之後,緬甸境內十多支武裝紛紛效仿,也就是那時,彭家聲成為了緬甸的「民族英雄」。這個帶領果敢人心中的民族英雄,卻也遭人譴責為「果敢罪人」。

因為有人說他曾經也是一代毒王,當然,第一個提出這個地區要禁毒的人也是他彭家聲。從1980年起,當時的果敢特區政府主席彭家聲就同意在果敢禁毒,到2002年底,果敢根除了罌粟種植。

當然,在外人的眼中,時至今日果敢依然是黃賭毒盛行的地方,如今的新型毒品多採用化學合成法,沒有罌粟同樣可以製毒,似乎也不再是彭家聲一聲令下能夠控制住的了。

2009年8月,果敢的同盟軍與緬甸軍政府又一次發生武裝衝突,那一年上萬的果敢平民通過南傘口岸湧入中國臨滄避難。在這次事態平靜之後,外界流傳了很多關於彭家聲被俘虜或者生死未卜的傳言。

但是「果敢王」可不是一般人,12年,已經82歲高齡的他突然出現在克欽特區總部拉咱時,驚呆了所有人。其實,縱觀彭家聲的戰鬥歷程,他的失敗是多於成功的,但是他每次失敗後都能夠順利逃脫,不得不說也是一種本事。

果敢地區多山林,地形複雜,若不是在此生活個十多年,很容易在山林中迷失方向,彭家聲每次戰役都能逃脫,顯然是在這方面做好了部署。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恐怕是得益於果敢人對他的擁護,他深得人心,每次遇險總有這些人幫他逃脫。

他曾說果敢人就是華人,這在當地非常認同漢文化的族群中是一句極有凝聚力的語言。

14年,距離「2009-8-8」事件已經過去五年,這五年可以說是彭家聲臥薪嘗膽的五年,外界有多少關於他的傳聞,說他去世、說他投降緬甸政府、說他流亡泰國等等,沒有人料到他又安然無恙的回來了。

其實當時與政府軍對峙失敗之後,彭家聲確實是落荒而逃,逃跑的時候身邊只有兩名警衛員,部隊也被打得七零八落,只剩下幾十人……好容易輾轉逃到了緬甸之外,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流亡,身體狀況差到甚至難以行走,膽結石又差點要了他的命……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把彭家聲毀滅,他又捲土重來,他年紀大了,有他的兒子接班——大兒子彭德仁現任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司令員,果敢地區的故事仍在繼續。

免責聲明

本公眾號"緬甸採購"推送內容來源於網絡,不代表任何政治立場,僅供閱讀、欣賞!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版權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修正。微信號:t990528


無論您有多忙,請花1秒鐘的時間把它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子裡!可能您朋友就需要!謝謝!

相關焦點

  • 到底是民族英雄,還是果敢罪人?細數」果敢王」彭家聲的功與過
    彭家聲一生經歷可謂跌宕起伏,生逢亂世,半身戎馬,經過商,參過軍,甚至最後還帶領一方人民自治,成為了新時代的特區主席。彭家聲是一位飽受爭議的人物,在他身上發生過也正在發生著不同尋常的故事。彭家聲在果敢地區做了不少實事,因而也有"果敢王"的稱號,有人將他讚譽為果敢的民族英雄,卻也有人認為彭家聲是果敢的罪人,彭家聲單槍匹馬在果敢地區闖蕩了一生,他這個人並不簡單。
  • 「果敢王」彭家聲,是民族英雄還是果敢罪人?功與過該如何評說?
    在清朝初年,明末舊部想反清復明,於是在緬甸地區建立了反清海外基地,彭家聲的家族正是這時候定居於緬甸果敢,後來由於清政府籤訂了《中英續議緬甸條約》將果敢割讓給英國當殖民地,1948年緬甸獨立,果敢便成了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到了1960年,中緬雙方籤訂邊界協定,果敢被劃分給了緬甸,再到如今21世紀緬甸新政府宣布成立,緬甸聯邦果敢自治區也正式成立,果敢便一直與緬甸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
  • 「果敢王」解讀緬北烽火:武力光復果敢是無奈選擇
    採訪「果敢王」彭家聲  從11月19日緬甸政府軍炮擊克欽軍校,造成多支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民地武」)受訓學員23死16重傷起,緊鄰雲南的緬北大地槍炮聲不絕。從國際視野消失5年的緬北傳奇人物、有「果敢王」之稱的彭家聲等緬北「民地武」要員,日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的獨家專訪,逐一解讀緬北烽火引發的上述焦點問題。這也是彭家聲5年來首度接受媒體採訪。
  • 果敢自治區的果敢族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其中尤以私造、私售軍火槍械為甚,致使不少槍械從果敢非法流向中國邊境乃至新疆等中國內陸地區,危及中國治安環境甚至國家安全。中方察覺,曾多次派人來果敢通報相關情況,並要求前輩嚴加管治,得到的卻消極怠慢應對。最終,果敢私造軍火一事公諸於世,各方譁然。彼時,我雖多次婉言竭力相勸,前輩卻仍未有足夠警醒,反挾武力自重,以極其殘暴的手段炸死17名國家警察,引爆震驚世界的「8•8事件」。
  • 緬甸和果敢鬥了70年,為何還無法收復果敢?
    果敢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秦時為哀牢,東漢時為永昌郡,東晉南朝時屬寧州永昌郡,唐朝南詔時屬永昌節度,宋朝大理國時屬永昌府,元代時分屬雲南行省的鎮康路和孟定路,明代分屬永昌府鎮康州和孟定府。清順治十五年(1658 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兵敗後一路出逃,退入緬甸。吳三桂一路追擊永曆帝,清康熙十八年(1661 年),緬王將朱由榔送交清軍,次年 4 月,永曆帝上吊而亡。
  • 果敢族:流落緬甸的明朝漢人遺民
    「果敢之父」彭家聲一時成了緬甸的「民族英雄」。1992年11月,因推行禁毒,彭家聲與掌握兵權、大肆販毒的副司令楊茂良發生內訌,雙方兵戎相見。1993年5月,彭家聲被迫退出了果敢地區。楊茂良開始主政果敢。雲南省公安廳禁毒官員說,在楊茂良主政期間,果敢地區的毒品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 緬甸果敢的治安如何?
    比如2003年7月,緬甸政府派人到果敢地區為當地人辦理身份證,可是果敢族的人只能是臨時身份證,通常稱為白卡。因為緬甸身份證有紅綠白三種顏色,紅色是正式公民,擁有完全的政治權利;綠色的為合法居留的外國公民;白卡只是臨時身份證。果敢地區歷史上是屬於中國的。比如明朝的時候,大量的漢人便在此地繁衍生息。直到1897年的中英《續議緬甸條約》,果敢才被劃出中國。
  • 歷史人文 果敢族:流落緬甸的明朝漢人遺民
    時年14歲的羅星漢和時年15歲、後來的「果敢王」彭家聲(緬共創軍元老、果敢政府主席)成為該軍校首批22名畢業學員之一,羅星漢是其中最小的一個。畢業後他們均被授予「少尉」軍銜。比羅星漢、彭家聲年紀稍小的萊莫山土司的兒子坤沙,20歲時也到果敢入讀這所「果敢軍事學校」。
  • 20萬果敢華人面臨被屠殺,緬甸果敢主席彭家聲泣血致全球華人書!
    值此之際,果敢流離顛沛於異邦矣!後天佑中華,毛澤東主席領導中國人民共產黨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為之一統,華人為之驕傲!然果敢不幸!天道不公,獨棄吾土!2600平方公裡,20餘萬百姓,一旦臣虜於異族之手!緬人強橫,欺凌吾民,知我無助,踐踏吾土。家聲少年時,不堪欺辱!遂舉義旗,帶領果敢子弟保境安邦。後加入緬共,接受共產主義思想。同佤、克欽等各族兄弟並肩戰鬥,外抗強侮!
  • 緬甸果敢的歷史與現狀
    1968年,兵敗後接受緬甸共產黨領導的彭家聲打著緬甸共產黨人民革命軍的旗號再返果敢,其部隊經過訓練,改編為緬共人民軍果敢一支隊,彭家聲任支隊長。1969年3月,兵敗的緬甸政府軍放棄果敢,撤至滾弄,並強迫果敢3000多戶百姓15000多人搬家[4]。至此,果敢開始了緬甸共產黨20年的統治。
  • 這是一個曾經的中華屬地——果敢
    現在的果敢地區的正式名稱為 「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面對緬甸政府的欺壓,果敢出現了一位英雄人物,這個人就是彭家聲。他率領軍隊多次擊潰緬甸政府軍,1965年7月,彭家聲舉起反政府大旗,1989年,彭家聲成立「果敢同盟軍」,並於緬甸軍政府達成為期20年的和平協議,實現了停火。實行果敢民族自治,成立高度自治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彭家聲任特區政府主席,並於次年同意在果敢進行改種禁毒。
  • 果敢族,原來是為了生存而改名換姓的漢人!
    300多年前明朝滅亡之際,明朝的一些官員和受滿清政府迫害的平民追隨永曆皇帝朱由榔從廣西貴州和雲南一路逃亡最後流落緬甸。公元1661年十二月,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逼迫緬甸交出永曆帝朱由榔並押解回昆明,一年後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 「果敢族」的由來
    果敢族的英文名稱為「Kokang」,在雅虎網站上解釋為 「居住在緬甸金三角的一支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果敢人對自己的解釋卻是:「果」等於果斷,「敢」等於勇敢。「果斷而勇敢」就是今天果敢人對自己族名的宣示。緬甸果敢自治區地處緬北薩爾溫江東岸,面積約為5200平方公裡。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鎮康縣、滄源縣、耿馬縣以及保山地區的龍陵縣接壤,國境線達250公裡。整
  • 同樣是「刺頭」,緬甸的鮑友祥與彭家聲,誰最不好惹?
    果敢的彭家聲 彭家聲是緬甸地區「聲音」最大的一位武裝領導人,1931年出生,祖籍中國四川,身份上被認為無國籍人士,因為他根本不承認緬甸政府
  • 果敢華人為緬甸的合法民族和公民 逃離緬北戰區的中國生意人講述果敢戰爭
    《彬龍協議》規定「各民族在獨立10年後有權決定是否留在聯邦內」。所以1958年,果敢有一次機會決定是否留在緬甸。1959年,緬甸政府以金錢補償作為交換條件,要求撣邦33個土司交權給政府,同時政府軍開始進駐果敢等地區。
  • 彭家聲講話曝光 梟雄末路 言語哽咽
    彭家聲講話曝光,講話已經沒有2015年發動果敢戰亂的氣勢和自信,而是一直在問「怎麼辦」,到最後已經哽咽。
  • 果敢與短命皇帝朱由榔
    果敢與短命皇帝朱由榔文 / 晨碩最近,緬甸的果敢地區戰事頻仍,還殃及到中國邊民,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慨。
  • 果敢女孩之丁文佩(第一節)
    作者:龍的傳人(版權歸果敢資訊網所有)嚴格來說,丁文佩應該算是一個官二代。至少是一個富二代。丁文佩的父親丁震南一直都在果敢政府裡任職,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員。1 9 8 9 年以前,丁震南在緬共部隊也是個小幹部。89年果敢成立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後,他就在第一特區任一個職位。2009年8.8事件後,丁震南沒有跟著彭家聲主席撤出果敢,而是在臨時管理委員會繼續做一個官員,後來果敢自治區成立,他依舊還是一個官員。
  • 亞洲4個準國家,其中果敢和中國同宗同源,都不被國際社會所承認
    第四個果敢人民共和國簡稱果敢,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面積約兩千七百平方公裡,人口約二十五萬,其中90%屬於果敢族及漢族,視為留在當地的明朝移民後代。果敢原屬中國,1894年中、英在倫敦籤署的中緬邊界條約中明確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但僅過了三年時間,英國便強迫中國與其籤訂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 緬甸「果敢族」 (一)
    永曆帝進入緬甸後,被解除武裝,在京城阿瓦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其部下三次入緬迎駕,永曆帝均表示不從。 1661年,緬甸發生宮廷政變,國王平達力被殺。新王莽白設計邀南明官員同飲(誓水),答應幫其反清復明。但 此時緬甸新王心中已經做好對永曆帝命運的安排。莽白命人殺死了永曆帝的隨行人員數十人,同時將永曆帝軟禁。這就是所謂的「咒水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