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文華在線唐偉:高等教育在線教學面臨著多重困境

2020-12-14 芥末堆看教育

芥末堆大衛 12月1日報導

11月24日,在由芥末堆主辦的「或躍在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GET2020教育科技大會新基建論壇上,文華在線教育產品副總裁唐偉做了《一場面向133萬師生的高等教育智慧教學實踐》的主題分享。他認為,相較中小學由教育部門採購信息化服務,高校是相對獨立的個體,高等院校的信息化是個分散的市場。且高等院校在線教學目前也面臨著內容資源數位化投入不足,資源建設與應用脫節,學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不足,「客戶」非「用戶」等問題。

以下是唐偉的演講實錄,略有刪改:

我們這家機構目前面向高等教育,國內大概有2800多所,在做整個的在線教學服務,包括了內容,也包括了平臺,我們還做了一些海外的業務。

高校的信息化是個相對分散的市場

高校的在線教學本質是一個2B的SaaS服務的市場,大家可以理解它就是2B的SaaS市場。在全球大概是這樣的情況,在海外有兩家美國的公司:Blackboard、Canvas,還有一家加拿大的公司叫Desire2Learn,還有兩家開源的軟體:Moodle和Sakal,這個市場大概每年的營收規模,Blackboard、Canvas大概每年是在3億美金左右,這是2018年的數據,去年可能會高一點,包括今年會更加高,因為今年整體是疫情期,海外基本上很多高校都轉到了線上教學。

像Blackboard原來的時候都是做機構信息化,就跟咱們在國內面臨的情況一樣,原來大部分都是安裝在校內的,其實他們在國內也賣了一些,在國內其實就是提供教育科研網的網絡基礎設施。國內我們目前有這麼幾家,比如說像清華下面有一個學長在線,再加上我們還有幾家,就是這樣一個市場的情況。

國內我們在做的時候,大家現在基本上都是基於雲的方式來去提供的。這個市場有這麼一些問題,我們在做高校在線教學的時候,因為它是面向公立校,公立校的體制又跟咱們中小學有點不一樣,中小學其實是面向教育的信息化,就是面向區域的教育主管部門這樣一個市場,高校其實都是面向的一個一個的單獨的學校,所以它是一個相對分散的市場。

在這樣相對分散的市場裡面,我們看教和學本質的話,第一個看內容,中小學教學大綱和教學標準是非常明確的。高校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我們都知道一般的本科學校大概可能有1500到2000人左右的課程,其實它帶來的問題在整個內容資源的數位化方面其實是非常分散的,這種好的內容其實非常的少,不像我們在中小學這個領域很多時候一套標準的課件可以適用所有的學校。在這個裡面很多時候你需要通過工具,通過鼓勵老師用這種UGC的方式去解決掉內容生產運行的問題。

然後從學的角度也是,學生不像中小學有特別強的學習動力,因為有成績提升等需求。我們都知道大學生大部分是沒有學習的動力,除了我們可能少數的雙一流的高校,或者是拔尖的原來985這一層次的高校,學生學習的意願稍微強一些之外,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內的高等教育學業的負擔是很輕的。

這種很輕帶來的結果,大家在師生的互動,以及在整個學生的學習習慣是比較糟糕的。另外一個,從老師這個角度來講,前面幾家嘉賓都在提,2B的應用普遍面臨這樣一種情況,就是買的那個人和用的那個人不是一個人,你的客戶其實不是你的用戶,用戶又沒有那麼多的發言權,所以實際上是對於整個老師推動這個教學改革的時候,我們自己從我們的數據看的話,我們自己每個學校正常情況下差不多也就5%左右特別活躍的老師和學生在這個地方。

所以整體上其實從教學的這個模式來講,我看我們很多機構基本上都在做OMO,OMO這個東西從教育技術本身去講,它的緣起是混合式學習,這個概念最開始的時候是北師大的黃榮懷老師帶到國內,時間非常長,大概得有20多年的時間,就是高等教育就在講混合式學校。其實在這個裡面,它的本質和內涵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我們可能隨著一代一代技術的變遷,帶來了它整體上它的呈現形式,以及側重的點會不太一樣。

高校在線教學發展的幾個階段

我們自己的經歷去看的話,就是我們整個在高校推動在線教學基本上有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你要幫他完成數位化,剛才講了他的課件、老師授課的視頻,幫他完成數位化,如果沒有一個數位化的基礎,其實老師和學生,特別是人和內容的互動就很難發生起來。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其實幫他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數據化,你怎麼去做數據化?因為你平臺上提供的這些工具和功能本質就是形成人和人互動的數據,包括人和題的互動,包括你對教學質量的監控,這些東西其實最後做的都是數據化的事情。

有了數據化的基礎,這個時候我們會看到我們能夠把一些現在大家都在講AI的能力也好,或者是新的剛才講VR也好,這種技術能力也好,帶進來的其實是幫助提升一部分老師的效率。

我們可以看一下,特別是今年上半年,教育部通過停課不停學的活動,整個高等教育大概是有95萬老師參與了。然後學生線上完成的選課和學習的人次在11.8億,這是整個這個市場總體大致的情況。

我們實際上是在整個這個期間,我們大概服務了510所學校,就是整個上半年,高校很多課基本上都是按周開的,就是我們整個教學體系可以看到,所以我們周活的用戶大概是在133萬。我們具體怎麼來做呢?我們可以看一個具體的案例,從案例的角度可以去看一下。

新基建更多的是要談服務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我們在服務的這種地方的本科院校。

總結來講其實就是幾點,1.你要去服務好它的管理部門,在高校因為基本上都是教務處負責整個的教學,教務處一般可能就那麼三五個人,要負責整個教學的運營,包括學生的管理、學生整個的教學計劃。其實教務處還有一個很大的工作,他們要組織各種各樣的項目,然後要接受教育部整個的教學評估。

所以實際上他是沒有多少精力放在在線教學,或者整個教學驅動這件事情上。其實你一旦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我們在每個學期都要給學校提供一個方案,這個方案要給他形成一個閉環,這個閉環是幫助他怎麼樣能夠把他這一個學期整體的教學實施能夠組織起來。

2.賦能老師。在這樣一個市場裡面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老師不會用,或者說沒有辦法掌握你這個工具和平臺,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前面有幾位嘉賓講到,就是新基建可能更多的是要去服務,通過這種服務化的方式來去完成整個驅動的過程。因為設備和平臺其實大家都買的太多了,你怎麼辦?你只能是有一個方式去驅動老師,其實最重要的是讓這些老師掌握能夠在線去開課的方法。

比如在這樣一個學校,總共有800多個任課老師,就是那種上課的老師,我們面對著800多個老師在校內要密集的組織十幾場直播,幫他一起整個掌握教學的工具和理念。

3.關注教學質量,特別是從系統和從平臺的這個角度,你要去關注到整體的教學質量。也就是說你讓老師和學生,讓他把課和授課的過程放到了線上,其實帶來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大家都知道我們最後學完這四年要給他一個文憑,這個文憑怎麼樣去保障它有一定的含金量?

這其實是所有在這個領域的在線教學面臨的很大問題,因為他不需要去通過什麼期末的考試,考試其實是很容易達成的,對於這樣一個市場而言。我們其實在這裡面你要有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說每周給他一個數據報告,然後我們有每一門課和學校層面的數據報告給到他。

4.還有一件事情,對於老師而言,他用你整個的平臺去教學和上課,其實他能不能更加輕鬆?比如說我剛才講了,對於大部分老師來說是很被動的,它是一個受體制和在制度驅動下的市場,這個時候就需要幫他去做好所有這些環節,凡是能夠幫他去提升效率的可能都要幫他去做。比如說怎麼防止學生抄作業,就是要給他一些公式計算題這樣的一些措施給到他。

5.前面4個措施怎麼落地?我們在這裡有一個方式,就是我們通過這種產教融合的方式幫他去做,我們在區域很多學校都有這種,我們自己叫做內嵌在校內。我們把一小組人放在學校裡面,跟學校摸爬滾打在一起,通過服務化的方式運營,又是企業化的機制去運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去把一個賣軟體的生意變成一個能夠持續的去服務的這樣一個生意。

我們經過上半年這樣一輪的洗禮,我們也看到整個在疫情結束之後,整個高校的在線教學也有一些改變,我們可以看一下。

其實一個是從老師來說,其實他的教學習慣是有非常大的改變,因為對於整個在高等教育而言,這樣一輪運動式的在線開課,其實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我們從消費市場來去看,就是這些用戶的行為變了,他已經能夠習慣於在線去開課,這樣的話對於一個2B的服務來說,或者對於一個SaaS的服務來說,他已經不是說他要不要的問題,而是說他選誰,以及選哪幾家的問題。

第二個,對於學生來說也充分的意識到了,因為有線上的這些互動,從反饋的數據去看的話,學生會認為在線教學的效果比他線下的課堂在一定程度上還要好,因為我們都知道大學的課堂很多時候老師其實是拿著PPT在那裡講,是沒有互動和缺乏互動。這樣的東西進去以後,對於學生來說,而且我們都知道這種階梯教室,坐在後排的學生都是在玩手機睡覺,轉到線上以後反而讓師生參與的程度更加高,對於學生來說感受更加好。

從管理上來說也是一樣,很多時候原來學校對於老師教學的評價是通過所謂的督導機制來完成,就是派個人去聽課,這裡面有很強個人的因素和個人對那堂課的感受在那裡面。其實在疫情期間,我們很多學校通過數據進行課程和老師質量的評價,這個其實對於原來整個的機制就有很大的轉變。

所以這是整個我們看到的疫情給高等教育帶來的一些變化。

從數據來看,我們也能看到,這是我們自己的數據,其實疫情後還是有回落的,但是總體而言相對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提升,就是從整個的數據來去看。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工具這個層面,前面好幾家大家都在講直播,在高校這個領域之前沒有直播,大部分都是進到課堂裡面線下開課的機制,其實原來是不用直播的。我們看到特別是你去看今年秋季的數據,其實還是能夠說明用戶的習慣其實是有改變,而且是有保留下來的,即使我們國內今年下半年很多的學校基本上都是正常的複課,進入了校內,其實這個裡面很多老師還是保留了用直播授課的習慣。

如果你讓我們去看整個高等教育的新基建,我們覺得它的一個很大的領域都是在圍繞課堂,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沒有人去看過前兩周在長沙有一個高等教育博覽會,如果去過的話你就會有一個感受,所有的廠商都是在圍繞課堂在做文章。

出海遇到的挑戰

確實從教學而言,他必須要回歸到課堂,回歸到怎麼樣讓課堂這個環境,就是所謂的教學的環境去發生轉變。

我們其實在做的事情,就是我們跟華為雲一起在全球推圍繞像資源建設、智慧課堂、直播教學、在線教學,以及面向它整個的教學管理服務,這裡面其實有很大的不一樣,就是我們把很多華為自己在雲端的設備和能力融入到了整個面向高校具體的場景裡面,比如說錄播以後自動的做知識點和切片和標註,這裡面有大量的細節。

我們今年開始跟華為全球的團隊一起在海外做了一些嘗試,這個可能也是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第一個是我們在很多國家都會碰到,就跟國內一樣,大家看到上半年停課不停學,最受益的是釘釘這樣的廠商,大家都去用它的開課,它的用戶數上漲的很快。海外也是一樣,我們碰到大量的是像谷歌,谷歌有個Meet,微軟有個Teams,很多都是這樣的廠商在海外整個教學的市場。

然後我們也看到,我們跟海外的這些產品來去對標的話,中國其實我們對應用的場景還是很複雜的,就是我們的老師都習慣跟你提需求,整個人員規模也足夠大,以我們的體量雖然不是國內最大的,但是我們拿過去以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全國學生人口加起來都沒有這麼多。

你會看到從功能上中國的廠商有足夠的優勢,但是你會少一個生態,比如說像我剛才提到的Canvas,它在全球大概有300多個合作夥伴,有各種各樣的工具和內容的提供商,這個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可能走出去的時候你會面臨到的。

另外一個比較有挑戰的,用戶使用的時間很長,他們有很多年的歷史,SaaS服務大家都知道,數據遷移和內容遷移是非常大的挑戰,特別對於新進入的廠商而言。

即使是這樣,我們還是能夠看到這裡面還是有很多的機會,特別是我們在「一帶一路」的國家,包括亞非拉很多的地區,我們現在在中國演練過的這些東西還是能夠落地到當地,比如說這裡我從系統裡截了一個圖,這是我們在秘魯的一個學校,西班牙語。其實你能看到它還是能夠把你整個教學的平臺和這套機制遷移到海外去,還是能夠用的起來,這其實也是從另外一個側面給了我們足夠的信心,我們如果是走出去的話,它有方法,也有一些挑戰,但其實也不是不可以去跨越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把在線教學的「新鮮感」轉化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新常態」
    全國高校教學大數據監測顯示,此次全國高校在線課程開出率達到91%,教師在線教學認可度達80%,學生在線教學滿意率達85%,很好實現了在線教學與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上半年,教育部準確研判、果斷決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快速響應、精準施策,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了一場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不僅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而且審時度勢、化危為機,應變局開新局,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
  • 在線教學實現與課堂教學實質等效 阿卡索以高質量在線教育助推教育...
    據悉,本次大會以「學習革命與高等教育變革」為主題,旨在將全球高校與在線教育平臺團結起來,攜手應對新冠疫情背景下智能網際網路時代對全球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前沿科技在塑造高等教育未來中的作用,共同推動世界範圍內慕課與在線教育的建設、應用和共享,促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目標的實現。
  • 答好在線教學的高校考卷
    應對疫情大考,在這場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和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實驗中,我國高校如何確保在線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質量實質等效?從「新鮮感」到教育「新常態」,高校如何應對新挑戰,交上新答卷?用轉盤代替雕塑臺,用油泥代替陶泥,用麵粉練習揉泥的手法,用雞蛋、橘子等作為內型在上面盤築,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的教師們因地制宜,側重問題導向與實時互動,在強化引導學習的同時,實行精細化在線設計輔導……「精細且豐富的教學方案是高質量在線教學的落腳點。」於歆傑表示。開展實訓課程的線上教學,是「新工科」專業教師們在「停課不停學」期間面臨的共同難題。
  • 再先進的在線教學,也要回歸這個本質
    但在困難面前,高校管理層、師生群體並未退縮,越來越多的高校已決定,藉助在線教學的方式,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 不過,在線教學對一些老師而言,確實還比較陌生。為幫助老師們進一步加強對在線教學的理解,從2月5日起,一讀EDU開始推出「在線教學大家談」專題文章。
  • 一次成功的衝浪:應急性在線教學啟思
    這場大規模的在線教學,也可以說是一次高教系統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廣泛普及和全員演練,是對近年來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果的真實檢閱,是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生動實驗。但不論如何,幾乎所有的高校、教師和學生全員觸線,全盤操練,向現代信息技術教學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意義不同尋常。同時,此次線上教學,是行政部門、技術部門、高校師生和社會共同完成的作業,是多方高效務實協作的產物,為探索不同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高等教育積累了寶貴財富。所有這些都將對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後的高等教育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 首批高校在線教學英文版國際平臺面向全球免費開放
    本報北京4月20日訊(記者 萬玉鳳)學堂在線英文版國際平臺今天上線,首批上線課程109門,後續的課程引進與上線工作將持續推進。這標誌著以學堂在線等為代表的首批高等學校在線教學英文版國際平臺面向全球正式推出。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要加快在線教學由「新鮮感」向「新常態」的...
    據統計,截至4月3日,全國在線開學的普通高校共計1454所,95萬餘名教師開設94.2萬門、713.3萬門次在線課程,參加在線課程學習的學生累計達11.8億人次。   「但是,僅僅有這些新鮮感是不夠的。從現在起,我們要把這種新鮮感變成高等教育教與學的新常態,這是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給我們留下的彌足珍貴的經驗與成果,要很好地持續下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說。
  • 教育部:疫情期間1775萬大學生「雲學習」 在線教學將從「 新鮮感...
    在今天(14日)下午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融合了「網際網路+」「智能+」技術的在線教學,將從「 新鮮感 」向「 新常態 」轉變 ,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
  •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在線教學」是一個絕對熱詞,備受代表委員關注
    20.73億,訪問人次17.11億  ■要以疫情引發的在線教學新常態為契機,大力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和「翻轉課堂」,促進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方法、模式和教學管理體制機制變革。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在線教學」是一個絕對熱詞,備受代表、委員關注。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或是大勢所趨  就在今年兩會前,教育部公布最新統計:截至5月8日,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參加在線學習的大學生共計1775萬人,合計23億人次。疫情期間開展的在線教學,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和全球範圍內的首次實驗。
  • 請查收這份「清華在線教學答卷」
    庚子年伊始,面對洶湧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清華人通過全校性大規模實時、互動、異地、分散的在線教學,開啟了一場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按照教學日曆如期開課,是我們應對疫情的承諾和行動。春季學期,全校原定開設的4254門次課程,有3923門課程在線如期開課。
  • 發揮在線教育優勢 推進教育信息化
    「十四五」規劃首提「發揮在線教育優勢」,這明確了在線教育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為教育「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提供了遵循。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各類學校大規模停課,大量學生面臨著「無學可上」的困境。
  • 在線教學從新鮮感走向常態,國家是否有具體規定,教育部給出答案
    四、實施在線教育既是應對危機的非常之舉,也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戰略選擇。這次線上教育為保障疫情期間「停課不五、部門間密切配合是開展大規模在線教育的重要保障。六、現階段大規模在線教育還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疫情期間全國高等學校在線教學情況。吳巖司長從四個方面,講述了在線教學情況。第一,應對危機。高校的在線教學平穩、順利、高效。第二,化危為機,教育模式推陳出新。第三,主動求變,「學習革命」催生「質量革命」。
  • 首批高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發布 面向全球免費開放
    人民網北京4月20日電(孫競)「學堂在線」國際版發布會今天上午在清華大學舉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表示,「學堂在線」國際版上線,標誌著以「學堂在線」「愛課程」為代表的首批高等學校在線教學國際平臺面向全球正式推出。
  • 亞利桑那大學建立全球校園,入局中國在線高等教育新賽道
    全球校園,將一如既往地保持亞利桑那大學對高質量教學的承諾,獨立的課程研發體系,確保來自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文化背景和接受過不同程度教育,擁有不同經驗的學生,能夠獲得真真正正的優質教育資源。早在2015年,亞利桑那大學就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辦了在中國的第一所全球微校園,致力於讓中國學生不受地域、籤證的影響,也能繼續追求知識與真理。
  • 廈門大學:後疫情時代高校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調查研究
    本研究採用了廈門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在疫情期間對高校教師在線教學的調查和統計數據,分析了不同背景和不同在線教學經歷的13997名高校教師對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態度,結果發現:超過3/4的高校教師樂於接受採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而且這種教學經歷還是影響教師在線教學態度的重要因素;不同類型、不同性質、不同地區以及不同教齡、不同學科的教師對在線教學改進意願的差異顯著
  • 「十四五」新詞典:「發揮在線教育優勢」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導致全球各類學校大規模停課,大量學生面臨著「無學可上」的困境。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數據,截至今年4月底,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階段,世界191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億名大中小學生停課,佔比約90.2%,這無疑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在巨大的危機面前,在線教育讓我們看到了解決問題的希望,也讓我們對在線教育的優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 教育部:今年上半年高校開出110萬門在線課程,2259萬大學生參加在線...
    「今年上半年,教育部準確研判、果斷決策,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全國高校快速響應、精準施策,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了一場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和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在線教學,不僅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而且審時度勢、化危為機,應變局開新局,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吳巖說。
  • 教育部將建高校在線教學英文平臺 向世界大學生提供課程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4月10日記者獲悉,教育部將啟動高校在線教學英文版國際平臺建設項目,上線一批優質英文課程,提供給世界各國大學生進行在線學習。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高校「停課不停學」,並紛紛啟動在線教學。
  • 在線教學國際平臺愛課程國際版首批上線193門英文課程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4月28日記者獲悉,在線教學國際平臺愛課程國際版正式啟動,推出首批英文課程,向全球免費開放,地址為www.icourse163.com。記者從教育部高教司了解到,首批在線教育國際平臺今天起全部面向全球開放。
  • 【GET2020】智學龍Maria Guleva:俄羅斯在線教育正在走向全球
    「2019年,俄羅斯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了385億盧布(5.07億美元)。今年3月之前,市場價值預計會超過六百億盧布(7.9億美元)。」瑪麗婭介紹:「但市場受到了新冠肺炎的影響,疫情促進了在線教育服務前所未有的興起。」她表示,目前俄羅斯教育科技市場上的頭部公司在今年第二季度的總收入達到了62億盧布(0.82億美元),「提高了大概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