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物質能量運動

2020-12-16 碧夢

如何讓思維和概念像流水一樣自我流動起來。如果意識像水就能夠符合電流定理,只是在宏觀和微觀的尺度和量不同。意識在微觀上體現出量子特性,在宏觀上就會形成意識流,具有社會的能量特性,如果意識是運動的流體,那麼心理學家榮格的欲望和能量說是一種客觀理論。正是由於意識的流體特性,彷如電子電流形成電磁場。意識的運動就會產生類似於電的磁特性。而電磁場力也是宇宙的內部特性,人類的絕對精神世界的運動必然包括了人類的意識流。

萬物的演化如同電流與磁場一樣,既能夠形成能量運行,又能夠形成電生磁,磁生力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精神對物質的作用就會以能量守恆的形式作用於人類社會。因此人們才從馬克思的社會運動理論,發掘出其根源是黑格爾的自我意識理論,這裡面包含這一切社會運動的力學原理,從黑格爾到馬克思的階級鬥爭理論,無一不在強調不同的意識在不同載體內運動,形成了社會的不同階層。階級固化同樣的生產力對生產關係,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力量源泉。最終會引出馬克思的資本論。總體上解釋了社會的動力,意識的流體性質就是真正的精神運動哲學。不同於宗教又高於宗教力量。

自我意識物質性思想是黑格爾的理論精髓,自我意識是人的意識發展中的一個環節。是一種純粹的精神,但是它有自身的絕對客觀邏輯,以內在的自我意識作為其思考的對象和內容,其矛盾性產生動力,從而為自我意識的發展提供動力,其思維辯證法的精髓就是,如何讓思維和概念像流水一樣自我流動起來。

自我意識表明為一種運動和過程,表現為自我的成長。由獨立的個人的自我意識,到反思自我和他人,從而使自我意識具有客觀性。當一個自我意識面對另一個自我意識的時候,才形成了「真實的自我意識」。真實性來自於自我意識的滿足。從自我意識的無限性去理解社會化過程。自我意識是對自我的無限的離開和劃分,你可以從旁邊來看自己,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自己來看這個看自己的自己,以此類推,自我意識結構本身展現出一種無限性。當然,它只有在別人那裡才能獲得它的無限性。它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別人,但這個想像還不是真的別人,自我意識還不能得到滿足,所以它只有在社會交往中在別人那裡得到滿足,也可以說,從個人可以看出他的類本質。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關於自我意識的確定性時提到「我就是我們,而我們就是我」。自我意識由此找到它的「轉折點」,即由個體的自我意識進入到普遍的自我意識的關鍵性過渡環節。具體說來,自我意識就是在人類精神自身發展過程中處於意識之後,理性之前的一個特定階段。黑格爾論述了自我意識的流動,「自我意識自身」發展到「生命」和「自我與欲望」。

首先界定的意識是對對象的意識,而自我意識是對自己的意識,即反思。自我意識的對象是真理性、確定性的知識。而自我意識的確信、確定就是通過揚棄對方才達到的。體現在「自我與欲望」,即自我意識與他者的關係,自我意識的「滿足」只有在別的自我意識裡才能獲得。「別的自我意識」就是「生命」,「它是一個有生命的自我意識」。為什麼是生命?前提應該是作為一個活著的而不是死亡的人,才會有「欲望」和對死亡的「恐懼」,才會有後面的主人與奴隸關係的辯證法。自我意識發展的「道德心理學潛能」。這種潛能使得這種差異產生,進而實現轉變成為可能。由內在的「我」有可能走向外在,走向「我們」。

生命分三時段:即有生命的個體,有生命的歷程,及種族三者。有生命的個體是內部的統一成為主體。有生命的歷程是外界的徵服,即內外合一為實在。種族是延續,群己合一。生命的個體就是自我意識。所以側重的是生命的歷程和種族。這也就不難理解這部分提到的「生命的過程」「生命的諸環節」「作為過程的生命」等表述的目的。生命的過程是對抗和戰鬥的過程。生命之為生命,因為有外物與之差異和競爭。個體一定要經過種族的階段,才成為個體。這也就是個人與類之間的辯證關係。即使個體消亡,其精神延續,個體只有在種族中,才是真正生活。

「我就是我們」就是自我意識自我否定、自我發展、自我返回過程的生動體現。他人的自我意識、自我的自我意識,我們在差別性中重新走向各自自我的統一。我們都不再是從前的自我,都有了新的內容。這就是自我意識間相互的活生生的生成過程。這一過程的如何實現是黑格爾辯證法的精髓。

自我意識的社會性,從自我意識走向我們意識,不僅是思想的衝突,也帶來現實的衝突。社會心理學家費斯廷格的「認知衝突理論」:追求一致性是人的生物性本能。當人的行為與思想出現不一致時,人們會感到「認知衝突」,這種衝突會製造壓力,使人或者調整自己的行為、或者調整自己的觀念來達到認知的一致性。從「我」走向「我們」的現實過程中,一定會面對各種困難和否定。必須將他人納入到自我意識中,也就是建立一種我們意識。

我們只有將他人作為自己的命運共同體來不斷地強化「我們意識」,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要求,與更多的「我」形成「團隊意識」。而馬克思所實現的哲學革命,就是用「生產過程」代替黑格爾的「思維過程」,最終造成了社會的宏觀運動規律。

相關焦點

  • 空間、能量與物質
    2空間、能量與物質可以相互轉化 我們知道,水有固態、液態與氣態三種存在狀態同樣的,空間、能量與物質也可以相互轉化,為了方便描述這種轉化,我需要引入幾個新的名詞。
  • 能量和物質可以互相轉換,時間和空間也可以互相轉換
    構成我們宇宙的基本元素除了時間和空間,還有物質和能量,物質是有形的,能量是無形的,物質有大小體積,可以想像出來,能量卻無影無形,無法想像。物質、能量、時間、空間之間會不會存在某種內部聯繫?物質和能量可以互相轉換,時間和空間是否也可以互相轉換?本人的新質能方程中似乎暗藏玄機。我們是如何知道時間的?
  • 精神高於物質
    有了愛情可以看淡物質滿足精神需求可以激發巨大能量先吃飽再想其他的人的需求並不是先物質再精神。人有很多需求,一般人說人都會先滿足基本生活的需求,然後才會去追求精神的上的需求。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論一直被大眾所認可,從下往上以此是:1食物。2安全。3歸屬感。4尊重。5自尊。6自我實現。自我實現是人最終的需求。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是按照這個順序去生活的話,那很多的事情就無法解釋,比如有人為了信仰,尊嚴,目標而不顧生命安全,不要物質獎勵,不顧他人的看法和勸阻。
  • 能量棒、蛋白粉、運動飲料...運動營養,你補對了嗎?
    能量棒、蛋白粉、運動飲料...運動營養,你補對了嗎?,隨之而來的是健身食品的繁榮,現在市面上能量棒、代餐奶昔、運動飲料、蛋白粉、各類運動營養劑層出不窮,面對紛亂複雜的運動食品,大家能正確認識其功效嗎?
  • 吸引力法則:了解它,利用它,幫我們吸引更多的精神與物質財富
    導語:吸引力法則:了解它,利用它,幫我們吸引更多的精神與物質財富吸引力法則為何會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而且還被人稱為宇宙中最強大的法則?因為這個法則具備這一種魔力,和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今天我們來仔細了解一下吸引力法則,運用它,了解它,然後幫我們吸引更多的精神與物質財富。吸引力法則認為一切都是能量,人也一樣,而能量隨著思想而動。而這些能量有一個工作原理,相似的吸引相似的,你放出的是什麼能量,吸引的也是什麼能量,因為能量的振動頻率會把同樣震動頻率的能量吸引回來。
  • 運動不得不學——高強度極限運動能量
    我們在上一講運動生物能量學——極限、爆發、衝!為大家簡單介紹了磷酸原系統它是最關鍵的爆發力運動的供能學習生物供能的意義就在於了解身體的能量供應,我們攝入多種多樣的食物給我們身體內部提供能量,但總的來說無論是雞腿、饅頭、米飯、麵條、披薩,它們都可以被分成:碳水、脂肪、蛋白質但是就這三種也夠多的,如果我們直接使用這些能量給身體進行供能,身體就不得不配備多個通道給組織進行供能
  • 運動後多久開始消耗脂肪?人體有哪些供能物質?教你安排減肥運動
    只要你接觸過減肥,看到看到或者聽到過這樣的言論:運動30分鐘之後才開始消耗脂肪!這樣誤導了很多的人,有些人剛接觸運動的人,可能一開始堅持不了30分鐘,運動了幾天感覺沒有效果就放棄了;或者每次運動都勉強自己30分鐘以上,結果運動中受傷了。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我們運動時,是哪些物質提供我們身體能量的。
  • 運動後多久開始消耗脂肪?人體有哪些供能物質?教你安排減肥運動
    只要你接觸過減肥,看到看到或者聽到過這樣的言論:運動30分鐘之後才開始消耗脂肪!這樣誤導了很多的人,有些人剛接觸運動的人,可能一開始堅持不了30分鐘,運動了幾天感覺沒有效果就放棄了;或者每次運動都勉強自己30分鐘以上,結果運動中受傷了。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我們運動時,是哪些物質提供我們身體能量的。
  • 時間和空間並不存在,只是相對於物質的運動產生的觀測效應
    根據物質與能量關係構建原子模型和光子模型,推導出物質與能量的轉化過程,進而得出物質的宏觀與微觀速度矢量和為光速。揭示時間與空間的本質,推導出「體縮鍾慢」效應,修正狹義相對論。關鍵詞:等效原理,絕對靜止空間,絕對絕對靜止參考系,原子模型,光子模型,波粒二象性,時間與空間,體縮鍾慢效應。
  • 意識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到底是物質還是能量?
    即便意識真的有能量,也不是目前我們能夠發掘和掌握的。一些人堅信意識是能夠傳遞能量的,但迄今為止並沒有一例得到嚴謹的科學驗證。這種意識是能量能夠隨意掌控的說法,曾經在特異功能和氣功等領域風靡一時。意識到底是種什麼樣的存在,人類現在還沒有找到頭緒,但至少有幾個問題正在漸漸明晰:1、意識是大腦這架複雜的生物機器的產物,是生命幾十億年進化的結果;2、人體是由我們世界存在的各種元素組成,這些元素的奇妙組合產生了意識,因此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來源於物質;
  • 分子原子內部不停地在高速運動,需要的能量來源於哪裡?
    現在我們知道能量和物質的關係是先有能量再有物質。能量才是世界存在的本質,運動是永恆的,而靜止只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靜止。》原子內部和分子內部不停的在運動,只是物質的存在形式。138億年前宇宙還是一個起點,大爆炸剛剛開始只有能量沒有物質。
  • 最高級的人生:物質上做減法,精神上做加法
    貓姐能量圈向陽生長,不負此生。到了新的城市後,她不再執念於這些物質,時間和精力一下子多了出來。她開始拿起書,愛上了閱讀,偶爾也寫作,日子變得更充實更自由。一個人的精力有限,物質與精神,猶如硬幣的兩面,難免此消彼長。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一位哲學家問弟子:如何除掉曠野裡的雜草?有人說用手拔,有人說用鋤頭除,有人說用火燒。
  • 通過運動改善精神世界,3項拉伸運動,讓你排出負能量
    導語:大家好,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如何通過運動改善精神世界,本期的內容是如何通過運動鍛鍊幫助自己改善不良的壞情緒,消除負能量。所有人都會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可以抽出十幾分鐘來進行適當的拉伸運動,通過拉伸運動改善自己的精神狀態。
  • 如何兼顧精神與物質?
    如果說,像莊子那樣「只顧精神、不要物質」的人生並非你之所欲,而這種終其一生都陷入在物慾漩渦中的人生也不是你渴望的。那麼,你就要去尋求一種平衡的人生 - 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兼顧自己對精神與物質追求的人生。
  • 賦予物質,以精神的含義
    亞里斯多德認為,物質受形式的支配,只有屬於精神世界的形式,才賦予物質以確定性和現實性。1去年,朋友從遠方寄來小葉紫檀,簡單的包裝,卻承載了厚重的情意。這樣,它們就被賦予一種特別的情感,一種精神的含義。3我們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物質,都有其精神和情感價值。比如鮮花。
  • 唯心主義認為是精神,而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
    唯心主義認為世界統一於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精神活動的產物。二元論者否認世界的統一性,認為世界有兩個互相平行、各目獨立的本原,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法國的笛卡兒就是二元論的典型代表,他認為世界有二個本原,一個是物,一個是心,物與心這兩個實體互相平行。最後,他又認為這兩個實體都是上帝創造的,這樣,最終還是統一到上帝那裡去了。可見,二元論的最終結局必定導致唯心論。
  • 所有物質以無限大速度運動,光速竟成最低限
    但這個宇宙沒有超光速的物體,不等於所有宇宙中都沒有,科學家們就提出,這世界還存在另外一種宇宙,在這種宇宙中,最低速度就是光速,所有物體都以無限大速度在運動,這個宇宙叫做快宇宙,相應的,我們的宇宙就叫慢宇宙。
  • 健身運動中的能量消耗,不懂這些,怎麼成為健身小達人?
    為什麼同樣的健身運動,別人就是效果好,那些你不懂的能量消耗如今我們的經濟發展走上了一個快車道,物質生活也越來越好,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人們就不會僅僅止步於簡單的物質保障,漸漸就會有向其它領域擴展的想法,健身就是一個很好的讓人轉移精力、而且對身體有益的一種運動活動。
  • 2021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燃燒):如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如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3.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只有破壞細胞膜,細胞內的物質才能出來!
  • 任何物質,只要1克就能變成90兆焦耳的能量!
    這個公式是說質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好比我們所看到的大自然裡的物體,它只是一塊冷冷的石頭或是磚頭什麼的,它可能轉換能量,而能量還可以轉變成磚頭、石頭。這個事情是怎麼知道的?首先發現了質量轉換成能量是通過「核裂變」發現的,「核裂變」就是鈾-235裡面打入一個中子之後,啪的一下變成兩個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