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房才是真正的修羅場。
猛的一撥人,爭重量,你能臥推120公斤算什麼?我腿舉250公斤,整個健身房搬片子。
精的一波人,爭動作,人體旗幟不過入門水平,能做俄挺才算略有小成。
這些人,倒還是有幾分本事。但是還有一撥人所爭之事,就有點不夠聰明了。
「哎,你每天練多久?」
「兩個小時,你呢?」
「差不多,練腿4個小時以上!」
他們似乎忘了,無數健身先賢,都說健身時間太久不是好事。
(下圖是哭訴?不,是炫耀!)
「超量恢復」想必各位大佬都聽說過,雖然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聽起來特別專業。
那上次就聽一個大佬這樣解釋「超量恢復」。
「所謂超量恢復,就是說你把肌肉纖維練斷了,然後多吃點雞蛋、多喝點牛奶,補充的時候肌肉纖維就變粗了。」
這一句其實沒什麼問題,但是下一句就狠了。
「肌肉纖維撕裂的越多,疲勞程度越高,那麼肌肉補充起來就與越猛,增肌效果約好。」
想得倒是很好,但是有困難。
首先是你有沒有高估自己的睪酮?練兩個小時還能充分恢復的,估計得像雞蛋那麼大才行。
很多人練完健身回去之後,發現跟條死泥鰍一樣,半死不活。
這個時候就別想「超量恢復」了,都沒睪酮可用了。
還聽一個大佬說過:
「要想蛋白粉不浪費,那麼在訓練的時候,就要榨乾最後一絲力量。」
「健身房這個地方,就是要豎著進去,橫著出來。」
有沒有道理暫且不說,但是真的很勵志啊,跟陳安之一樣。
但有用嗎?
除了一部分新手和小肌群,大部分肌肉不吃這一套。
剛開始做的5組大重量,該撕裂的肌肉纖維,已經撕裂了。撕裂不了的,用小重量根本拿人家沒辦法。
最後一絲力量,能扛起多大重量?
這些重量,對於肌肉纖維來說,造不成多少破壞,只是單純感動了自己而已。
不如節省這些力氣,換一個部位或者肌群,那樣收益更大。
比如我見過有個人就很聰明。
一個部位就練5組,練胸肌的話,中束5組、上胸5組、下胸5組。
總共 15組,每個部位只做遞增,不做遞減,也就是只加不減。
練完了還有力氣?
那就練肩,前中後束各3組,重量只加不減。
效果怎麼樣?
反正跟別人說自己練了半年,那些大哥都不信,硬說是沒兩年功夫下不來。
大重量和大容量,都是增肌手段。
但是可能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重量越大,越容易受傷」。
所以他們選擇了另一條增肌路線,大容量,也就是練兩三個小時。
用一句話可以總結這種行為:
「剛脫虎口,又入狼穴。」
訓練本身,不管你動作再怎麼標準,你的關節都要承受壓力。
當這種壓力積累到一定程度,那就是關節磨損。
所以很多人練彎舉,一次性練兩個小時,當時練著很爽,結果回去第二天,手腕手肘疼,而且一疼疼一周。
前面說,一些人練腿,往往4個小時才算是到位。
這個不僅僅是磨損,而且極有可能扭傷。
比如我見過一個人,練腿時間太長了,最後幾組,膝蓋抖個不停,大腿打擺子。
更猛的是,他最後一個動作是蛙跳,然後最後一下蹦到了我前面。
忽然,雙腿一閃向我跪了下來。
竟是半天都不起來,我還以為是打算拜我為師,那也不至於行此大禮啊!
結果過了良久,他才緩緩來了一句:
「哥們,扶我起來,我膝蓋估計是傷了。」
此後直到我離開那家健身房,那位兄臺也再沒有出現過。
所以說,健身兩個多小時、四個多小時其實不算本事,而且也不算聰明。
練兩三個小時從來不難,因為貪多求全是人之常情,而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貪念,每次控制在一個小時才算本事。
而且也更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