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可樂
編輯:曉風
定稿:艾米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小孩子貌似天生就喜歡那種搖搖晃晃的感覺,對搖搖車有一種不可抗拒的特殊情節。大概是因為他們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已經習慣了那種搖啊搖的感覺了吧?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帶寶寶去外面遛彎,走著走著,小傢伙突然就不走了,指著不遠處的搖搖車非要去坐,而且怎麼拉都拉不走......
誰說不是呢?最近睿睿媽正為這件事感到十分苦惱。每次坐搖搖車都要去換零錢,不但麻煩,而且浪費錢,經常如此,還容易讓孩子養成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
那天,外面天氣不錯,睿睿媽想帶著睿睿去院子裡曬太陽,順便讓她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一玩。
剛下樓沒走幾步路,路過小區小賣鋪的時候,睿睿突然拽住媽媽的衣角,哼哼唧唧的指著小賣鋪門口的搖搖車非要坐。
媽媽對睿睿說:「睿睿,咱們不是說好出來曬太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嗎?乖,今天就不坐搖搖車了。」
習慣了百依百順的睿睿頓時覺得很委屈,哇的一聲就哭了。可是,睿睿媽媽並不理會她,仍然抱著她向前走去......
對此,婆婆總覺得睿睿媽太小氣!孩子不就想坐搖搖車嗎?也花不了幾塊錢,難道缺了這幾塊錢她家就揭不開鍋了嗎?
每次面對婆婆的「指責」和「埋怨」,睿睿媽都笑著對她說:「媽,真不是錢的事。經常這樣,怕是會把她慣壞的。」
睿睿媽說的話真的對嗎?經常無節制的讓寶寶坐搖搖車對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一、依賴心理
在寶寶每次提出坐搖搖車的要求時,爸爸媽媽如果能夠做到次次都滿足的話,相信過段時間,只要孩子看到搖搖車就會條件反射的要去坐。
一旦哪次他的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內心就會焦躁不已,進而抓狂,甚至大哭大叫。
因為,此時寶寶已經對搖搖車產生了一種依賴心理,想要戒掉就會變得非常痛苦。
二、自制力差
很多家長心裡明明知道無節制的讓寶寶坐搖搖車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可是每次面對寶寶的哭鬧,最後還是會被他的這種不依不饒所打敗。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這種猶豫不決是非常不妥的。會在無形中暗示孩子,只要自己堅持,爸爸媽媽最終都會向自己「投降」的。
經常這樣對孩子放任不管,容易助長他任性的心理,變得更加缺乏自制力。
三、缺乏同理心
「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雖然坐搖搖車花的都是小錢,但是這都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換來的。
父母要使孩子知道,他所吃的、用的、玩的,都需要金錢做支撐,而這些錢都是爸媽辛苦所得。
否則,孩子就不會懂得換位思考而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和享受,而且缺乏同理心。
那麼,如何讓寶寶自覺地對坐搖搖車這件事做到有節制呢?
一、延遲滿足
2、3歲的孩子自制力畢竟是有限的,每次看到搖搖車還是忍不住想要去玩的欲望。
此時,媽媽也沒有必要直接拒絕孩子,讓寶寶產生挫敗感。不妨換個說法,比如,隨便找個有說服力的理由告訴寶貝今天不行,下次吧等等。
這種不直接拒絕,讓其等待的做法在心理學上叫做延遲滿足。適當的給予孩子延遲滿足,可以有效的鍛鍊他的忍耐力和自制力。
※注意:延遲滿足的前提是家長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不要食言。
二、規定次數
就坐搖搖車這件事,父母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一周可以坐幾次,或者多長時間可以坐一次之類。
規定次數,讓孩子形成一定的行為規則,會在不知不覺中使他養成一個做事有節制的好習慣。
三、注意力轉移
當寶貝看到搖搖車而邁不動腿的時候,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用另外一個更加有意思的人或物,轉移他的視線,可以讓他暫時忘記坐搖搖車的事。
這種方法,對於2、3歲這個階段的寶貝是非常有效的,有這方面困惑的家長不妨一試。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不但要教會孩子對自己的欲望要有節制,而且也要讓他能夠習慣延遲滿足所帶來的快樂。
雖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情深似海,然而卻不能泛濫無邊。有節制而又不乏理智的愛,對孩子才更有意義。不是嗎?
往期推薦:
12歲女孩肚子漸漸變大,半個月增重7公斤,網友:難道懷孕了?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