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指著搖搖車直哼哼,媽媽偏不讓坐,直言:真不是錢的問題

2020-12-14 西雅媽媽

執筆:可樂

編輯:曉風

定稿:艾米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小孩子貌似天生就喜歡那種搖搖晃晃的感覺,對搖搖車有一種不可抗拒的特殊情節。大概是因為他們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已經習慣了那種搖啊搖的感覺了吧?

相信有很多家長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

帶寶寶去外面遛彎,走著走著,小傢伙突然就不走了,指著不遠處的搖搖車非要去坐,而且怎麼拉都拉不走......

誰說不是呢?最近睿睿媽正為這件事感到十分苦惱。每次坐搖搖車都要去換零錢,不但麻煩,而且浪費錢,經常如此,還容易讓孩子養成鋪張浪費的生活習慣。

那天,外面天氣不錯,睿睿媽想帶著睿睿去院子裡曬太陽,順便讓她和小朋友們在一起玩一玩。

剛下樓沒走幾步路,路過小區小賣鋪的時候,睿睿突然拽住媽媽的衣角,哼哼唧唧的指著小賣鋪門口的搖搖車非要坐。

媽媽對睿睿說:「睿睿,咱們不是說好出來曬太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的嗎?乖,今天就不坐搖搖車了。」

習慣了百依百順的睿睿頓時覺得很委屈,哇的一聲就哭了。可是,睿睿媽媽並不理會她,仍然抱著她向前走去......

對此,婆婆總覺得睿睿媽太小氣!孩子不就想坐搖搖車嗎?也花不了幾塊錢,難道缺了這幾塊錢她家就揭不開鍋了嗎?

每次面對婆婆的「指責」和「埋怨」,睿睿媽都笑著對她說:「媽,真不是錢的事。經常這樣,怕是會把她慣壞的。」

睿睿媽說的話真的對嗎?經常無節制的讓寶寶坐搖搖車對孩子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一、依賴心理

在寶寶每次提出坐搖搖車的要求時,爸爸媽媽如果能夠做到次次都滿足的話,相信過段時間,只要孩子看到搖搖車就會條件反射的要去坐。

一旦哪次他的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內心就會焦躁不已,進而抓狂,甚至大哭大叫。

因為,此時寶寶已經對搖搖車產生了一種依賴心理,想要戒掉就會變得非常痛苦

二、自制力差

很多家長心裡明明知道無節制的讓寶寶坐搖搖車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可是每次面對寶寶的哭鬧,最後還是會被他的這種不依不饒所打敗。

其實,父母對孩子的這種猶豫不決是非常不妥的。會在無形中暗示孩子,只要自己堅持,爸爸媽媽最終都會向自己「投降」的。

經常這樣對孩子放任不管,容易助長任性的心理,變得更加缺乏自制力

三、缺乏同理心

「鋤禾日當午,粒粒皆辛苦」。雖然坐搖搖車花的都是小錢,但是這都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換來的。

父母要使孩子知道,他所吃的、用的、玩的,都需要金錢做支撐,而這些錢都是爸媽辛苦所得。

否則,孩子就不會懂得換位思考而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和享受,而且缺乏同理心。

那麼,如何讓寶寶自覺地對坐搖搖車這件事做到有節制呢?

一、延遲滿足

2、3歲的孩子自制力畢竟是有限的,每次看到搖搖車還是忍不住想要去玩的欲望。

此時,媽媽也沒有必要直接拒絕孩子,讓寶寶產生挫敗感。不妨換個說法,比如,隨便找個有說服力的理由告訴寶貝今天不行,下次吧等等。

這種不直接拒絕,讓其等待的做法在心理學上叫做延遲滿足。適當的給予孩子延遲滿足,可以有效的鍛鍊他的忍耐力自制力

※注意:延遲滿足的前提是家長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不要食言。

二、規定次數

就坐搖搖車這件事,父母可以和孩子提前商量,一周可以坐幾次,或者多長時間可以坐一次之類。

規定次數,讓孩子形成一定的行為規則,會在不知不覺中使他養成一個做事有節制的好習慣。

三、注意力轉移

當寶貝看到搖搖車而邁不動腿的時候,可以嘗試轉移注意力的方法。

用另外一個更加有意思的人或物轉移他的視線,可以讓他暫時忘記坐搖搖車的事。

這種方法,對於2、3歲這個階段的寶貝是非常有效的,有這方面困惑的家長不妨一試。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不但要教會孩子對自己的欲望要有節制,而且也要讓他能夠習慣延遲滿足所帶來的快樂。

雖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情深似海,然而卻不能泛濫無邊。有節制而又不乏理智的愛,對孩子才更有意義。不是嗎?

往期推薦:

12歲女孩肚子漸漸變大,半個月增重7公斤,網友:難道懷孕了?

#育兒#

相關焦點

  • 娃們都喜歡的「搖搖車」,卻成了「奪命」玩具,你還帶孩子玩嗎?
    那些年,「搖」出來的悲痛07年,寧波的一位3歲男童在玩搖搖車的過程中,因為車發生了漏電,導致孩子被電擊,最後搶救無效。06年,梅州的一位2歲寶寶自己爬上去玩,卻不小心從搖搖車跌落,右眼撞到門栓鉤上,導致眼睛受傷;15年,寧波的一位5歲小女孩在玩搖搖車的時候,把頭伸進了搖搖車的開孔中,被牢牢卡住;14年,一名女童因為坐搖搖車發現有個洞,就
  • 兒童搖搖車 歡樂背後隱患多
    春節期間,孩子們排隊爭坐搖搖車的場景更是常見。    2月3日,重慶豐都一名13歲女孩乘坐遊樂設施時被甩出座艙最終導致死亡。事故發生後,引發了諸多家長的不安,擔心的對象也從遊樂設施蔓延到了街邊的搖搖車。    近日,有網友在四川在線「天府社區」留言,對街邊隨處可見的兒童搖搖車表示擔憂,並質疑很多搖搖車為「三無」產品,「超市門口的搖搖車是哪個地方生產的?」
  • 「一塊錢一次」的搖搖車,別再帶孩子玩了,當心貪小便宜吃大虧
    文|文兒上周末,我和朋友帶著孩子去商場玩,路過一家門店,外面擺放著一臺搖搖車,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搖搖車閃爍著燈光,一邊唱著歌,一邊前後搖擺,確實挺惹眼。朋友看了看價格,玩一次只需投一枚硬幣,價格也不貴,就準備讓孩子玩一次。我看朋友動心了,趕緊阻止她,不要讓孩子玩。
  • 別帶孩子玩「一塊錢一次」的搖搖車,一旦遇到以下危險,很傷娃
    朋友表示很困惑,像這樣「一塊錢一次」的搖搖車,不是挺常見的嗎?為什麼不讓玩?我解釋說,搖搖車對孩子來說存在安全隱患,遇到危險,很傷娃。 線下門店門口,經常可以看見造型多變的搖搖車,因為這些搖搖車大多是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如喜洋洋、Kitty貓,而且定價也不貴「一塊錢一次」,所以家長也準許孩子玩。
  • 娃娃玩的搖搖車是不是"三無"產品?歡樂背後隱患多
    搖搖車的樂 放在商店前的搖搖車等街頭小型遊樂設施,因乘坐價格便宜、造型卡通、色彩鮮豔,帶給低齡小朋友樂趣,受到不少小朋友的歡迎,圖為兩個小朋友搶坐一臺搖搖車。  2月3日,重慶豐都一名13歲女孩乘坐遊樂設施時被甩出座艙最終導致死亡。事故發生後,引發了諸多家長的不安,擔心的對象也從遊樂設施蔓延到了街邊的搖搖車。  近日,有網友在四川在線「天府社區」留言,對街邊隨處可見的兒童搖搖車表示擔憂,並質疑很多搖搖車為「三無」產品,「超市門口的搖搖車是哪個地方生產的?」「如果對孩子造成傷害又該找誰擔責呢?」
  • 瀋陽:電動搖搖車隱患真多 家長們都長點心吧
    進入夏季,瀋陽市民的室外活動增多,很多在家帶孩子的大人們喜歡領著孩子在一些超市、商場甚至是小區裡坐電動搖搖車。那些搖搖車都會有非常鮮豔的色彩和卡通的造型,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但是您知道嗎?這些電動搖搖車不停地在播放著兒童們非常喜愛的歌曲,因此不少孩子在經過這裡的時候就不走了,一定要家長掏錢坐一會兒。  由於這些電動搖搖車擺放得比較集中,因此也存在某種程度的競爭:在這條步行街上花一元硬幣,孩子就可以在電動搖搖車上坐3分鐘,「前面的夜市也有搖搖車,坐3分鐘要投3塊錢硬幣呢!」一位經營者說。  此前曾有外地媒體報導,有男童坐電動搖搖車發生漏電身亡的事。
  • 魔幻的搖搖車要換個活法了
    馬輝(化名)是李波這些客人中拿貨最多的,一共拿了4臺搖搖車。他把搖搖車放在了金山小區裡面的社區店門口,作者下午5點去看的時候搖搖車旁邊還有圍了一圈帶孩子的爺爺奶奶,看上去「生意火爆」。在作者幾天軟磨硬泡下,馬輝才告訴自己花2000多塊錢買來搖搖車根本就沒打算靠它賺錢,只是想用它把帶孩子的爺爺奶奶吸引過來買菜而已,賺錢還得靠買菜。
  • 男童玩搖搖車被夾身亡 圍觀者無人伸出援手(圖)
    乾爹魏先生趕來後,叫來人合力把小孩從搖搖車中救下,送醫搶救已來不及(家屬供圖)  (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塗傳之 謝楊 文/圖)超市門口常見的搖搖車,投入2元硬幣,就能讓孩子坐上玩樂一番,頗受孩子們喜歡。
  • 女兒臥室傳出「哼哼」聲,寶媽撞見後不吵不罵,做法挽救孩子一生
    文/小當媽(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評論)據兒童專家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性別意識的「萌芽」,五歲的時候,便可以分清性別。但是身邊多數家長在相關領域還是比較「傳統」和「單薄」,在孩子面前,往往是「談性色變」,有意無意的刻意避開這類話題和教育,能不讓孩子接觸就不讓孩子接觸。但有時候,孩子正常的身體發育和心理變化,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說避開就能避開的,這其中,必須要有家長的正確引導才行。
  • 農村女孩第一次見搖搖車,卻百般拒絕不肯玩,看著讓人心疼
    有些農村孩子因為家庭貧困而過早懂事,「懂事」的表現即心裡再想要什麼東西,明面上也要表現不想要;心裡再想玩什麼東西,嘴上也要說不要等等。這樣的口是心非令人心疼,心疼他們的懂事是不快樂的。畫面中,搖搖車上坐著一個小臉白淨、穿著漂亮的小女孩,而旁邊站著兩個小臉黝黑、穿著樸素的農村小女孩,其中一個背上還背著弟弟,她眼神定定看著搖搖車長達幾分鐘,有人表示要抱她上去玩一會兒,但是她一邊後退一邊擺手表示:「不玩!」,臉上掛著質樸的微笑。當詢問她「為什麼不玩」時,她沒有回答只是一直搖頭。
  • 呆漫畫:呆頭用「狗狗流星錘」擊退歹徒,小茵:約會坐搖搖車?
    呆漫畫:呆頭用「狗狗流星錘」擊退歹徒,小茵:約會坐搖搖車? 他表示,第一次約會一定要玩點刺激的,不要在乎什麼錢不錢的。不過,小茵一直眉頭緊鎖,似乎對呆頭的這個安排不是很滿意。
  • 男童玩搖搖車被夾身亡 成人圍觀其掙扎無人援手(圖)
    乾爹魏先生趕來後,叫來人合力把小孩從搖搖車中救下,送醫搶救已來不及(家屬供圖)  東南網9月15日訊(海峽都市報閩南版記者 塗傳之 謝楊文/圖)超市門口常見的搖搖車,投入2元硬幣,就能讓孩子坐上玩樂一番,頗受孩子們喜歡
  • 當有人向你告孩子的狀,家長的回應很重要!別無端冤了孩子
    昨天帶著女兒在小區門口玩搖搖車,去時搖搖車上正坐著一個小男孩。女兒有點著急,站在搖搖車旁邊對我說:「媽媽,我好想玩啊!」雖然小男孩坐在搖搖車上沒有投幣,但我也告訴女兒:「想玩也要排隊啊,等這個小朋友下來了不玩了你就可以上去玩啦。」聽我這樣說,女兒在旁邊等待著。
  • 孩子問為什麼不坐頭等艙,媽媽的回答機智巧妙,優秀從不攀比做起
    之前看到一則視頻,講的是飛機機艙內一對母女在對話,女兒問:「媽媽,為什麼我們不坐頭等艙啊?」聽聞此話,有的媽媽大概會這樣回答:「因為咱們窮,沒那麼多錢,坐什麼頭等艙?」而這位媽媽另樣的回答機智巧妙,讓孩子受益終身。
  • 男孩12歲還在吃母乳,媽媽以為是生理問題,醫生直搖頭:太溺愛了
    一般來說,母乳餵養的孩子也會在幼年時斷奶,但有一個男孩卻一直將母乳吃到了12歲,令人震驚。其實在男孩小的時候,媽媽也曾嘗試過斷奶。1歲半時,媽媽想斷奶,但孩子哭鬧,老人便勸說:"孩子想吃就給吃吧!"媽媽心一軟,孩子又接著吃上了。4歲時,媽媽又覺得該斷奶了,誰知還是同上次一樣,孩子一鬧家人就勸,她又心軟了,孩子也繼續吃。
  • 在2-3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媽媽做好這3件事,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
    文/婷媽alan(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小宇的兒子快兩歲了,卻還不太會說話,每次要喝水的時候,只會指著杯子說「水」,想要出去玩,也是指著門外說「玩」……除了「爸爸」、「媽媽」叫得清楚,其他都只會一個字一個字的說。
  • 不給孩子做感統訓練不是合格媽媽,0-6歲家庭實用感統遊戲建議收藏
    感覺統合失調不是病,但是小時候不幹預,長大無法改變。對於那些行為古怪、笨手笨腳、多動或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不要簡單地把他們當作「問題孩子」來對待,因為這些孩子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出了問題。兒 童 感 統 失 調 表 現1視覺統和失調。
  • 14歲女兒半夜總發出「哼哼」聲,寶媽一張紙條,救了孩子一生
    在過去網絡不發達的時代,孩子們對「性教育」的了解渠道很少,心智也相對較晚成熟。而如今隨著科技和網絡發展,孩子很容易從網上獲得各種信息,而整體氛圍更是催熟了大部分孩子。面對孩子的「性早熟」,父母該如何勸告孩子呢?
  • 孩子不愛坐馬桶?和心理有關,也關乎生理問題,智慧媽媽這樣做
    有的孩子已經能夠自主如廁了,可是仍然拒絕坐在馬桶上,1歲多點的孩子喜歡蹲著拉,再大點的喜歡拉在紙尿褲裡,總之就是不愛坐馬桶。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又該如何解決呢?遇到這個問題別焦慮,來學習一下。案例:2歲娃喜歡站著拉在紙尿褲裡,堅決不坐馬桶說起孩子如廁的事,墨墨媽一臉無奈,她兒子在1歲半左右就有自主排便意識了,尤其是拉臭臭之前,都會拽著自己的褲子做出明顯的示意。可他就是不喜歡坐馬桶,如今已經2歲了,小便能在座便器裡解決,大便可就奇葩了。
  • 不是所有動畫片都適合孩子看,幾部超讚動畫片,推薦給媽媽們
    寶寶學習走路前,整天貓著腰扶著她,不敢給她孩子使用學步車,只能靠人工,好不容易盼到孩子會走路了,結果才知道,更累的時候來了。寶寶會走路以後,媽媽才知道,最累的時候來了,要時時刻刻盯著她,生怕她摔倒碰到的,孩子一刻也不閒著,好像突然發現自己的這一「特異功能」就要充分利用一樣,從早到晚,真的累得夠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