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人向你告孩子的狀,家長的回應很重要!別無端冤了孩子

2020-12-23 養娃我是認真的

昨天帶著女兒在小區門口玩搖搖車,去時搖搖車上正坐著一個小男孩。女兒有點著急,站在搖搖車旁邊對我說:「媽媽,我好想玩啊!」雖然小男孩坐在搖搖車上沒有投幣,但我也告訴女兒:「想玩也要排隊啊,等這個小朋友下來了不玩了你就可以上去玩啦。」聽我這樣說,女兒在旁邊等待著。

一會,小男孩的奶奶進了搖搖車後的商店買東西。男孩一看奶奶走了,他便著急地從搖搖車上下來。女兒一看小男孩下來了,趕緊就爬上去坐著。這時,男孩的奶奶出來了。

看見自己的孫子站在搖搖車一旁,而我的女兒卻坐在搖搖車上,她就不分青紅皂白地對我女兒說:「你這麼大了,上學的孩子了,怎麼還搶弟弟的玩具,把他推下來!

聽見老人這樣誣陷我的女兒,我也忍不住了:「是你家孩子看見你走了,自己爬下來的,我女兒沒有推他。」聽我這樣說,這個老人只得悻悻地走了,但一句冤枉人的道歉話都沒有說。

對於這個老人的言語我非常氣憤,她在商店裡沒有看到事情的經過就胡亂指責我女兒推她的孫子。女兒還小,對於別人對她的誤解指責還不懂是怎麼回事,不會辯解。若不是我在一旁親眼見著,女兒可真就平白無故蒙了冤

事後我也在想,如果當時我只顧著低頭玩手機沒有看到剛剛發生的經過,經那老人隨口一說我會不會就相信了,反而站在她一邊指責女兒?我開始思考我對於女兒的信任度

假如有一天她被人誤解,作為母親的我是否能勇敢站出來堅定的的告訴別人:「我的女兒不會這樣做!」

你更信旁人,還是更信孩子?

當孩子被公交車司機扣住,說他上車逃票,沒有投幣,你會相信嗎?

老師和你告狀,說孩子欺負同學,你見到孩子時,你的第一舉動是什麼?先給孩子一巴掌?

當你下班回來,鄰居和你說今天孩子又在小區裡幹了出格的事,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隨聲附和,完全相信這件壞事和自家孩子脫不了干係?

在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劉梅見鄰居老高和他頭纏繃帶,鼻青臉腫的兒子上門。老高進門就問:「劉星呢?」劉梅馬上將這眼前的壞事懷疑到劉星頭上。

她怒氣衝衝地責問劉星:「你就不能讓我省點心呢你。人家高叔叔帶著二胖都來了。」劉星反倒笑嘻嘻地回答:「謝我來了。」「謝你什麼?謝你把人臉上打得青一塊紫一塊的?!」劉星一臉得意道:「也許他是來謝我讓二胖少受點傷呢。」

劉梅的反應是如今大部分家長的真實寫照,但她犯了兩個錯:

1、遇到事情,還未聽孩子怎麼說便給他判了錯;

作為家長,你更相信別人的一面之詞,而不能冷靜下來耐心聽聽孩子怎麼說。不要打斷孩子,不要急於表達你的感受,更別先入為主的帶著不良情緒去溝通

2、她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相信孩子的品質。

劉星確實是一個調皮很有想法的孩子,但他並不是無惡不作,徹徹底底的壞孩子。他本性善良、是非分明,遇到二胖被揍也能見義勇為,作為母親,劉梅對孩子了解不夠

作為家長,你是否足夠清楚孩子的品性。知道孩子會犯哪些小錯,而不會去涉及傷人性命、做道德敗壞的事情?

「信任孩子,並不是相信孩子所有的話,而是相信孩子的品質。」——《家庭教育:給孩子成長的力量》

不當糊塗家長:先聽、再問、後分析

女兒上幼兒園有時也會有些小狀況,有時放老師會告訴我,今天孩子在幼兒園跟同學打架了。我會先聽聽女兒怎麼說,是和哪個同學,是為什麼。

因為3歲的孩子有充分的自我意識,在看待事情的角度時,也常會往自己這一方偏移。她說的是事實,但通常只有部分,並不能完整客觀的清楚表述整件事情的經過。所以,我會先聽她怎麼說,再問問老師、同學是怎麼回事,再來判斷孰是孰非。

有一次,女兒回來主動告訴我,她和同學打架了,因為同學說她是臭粑粑。但在老師的口中又是另一番情況,原來她和同學玩鬧起來,女兒說不過兩個大孩子,便生氣動了手。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若聽信女兒的一面之詞,我或許會把錯全歸由她的同學;若只聽老師口中的,我會錯認女兒是個愛動手不友好的小壞蛋。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句話同樣能用在育兒上。如果家長總是更相信旁人、老師所說的,而不去聽孩子自己怎麼說,缺乏最基本的信任。久而久之,孩子對父母也會同樣閉口不談,拒絕與父母溝通,也不再信任父母。先聽、再問、後分析,不當糊塗父母,不讓孩子受委屈

相關焦點

  • 二寶總是告大寶的狀?爸爸媽媽這樣處理,才能平衡兩個孩子的情感
    ……近日,二寶總喜歡告大寶的狀,告狀的理由千奇百怪,而告狀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讓我出面幫她,想讓我去吵姐姐一頓,想讓我成為她堅實的後盾。但是,每次面對二寶告狀,我都會和顏悅色地對二寶說:「你們是好姐妹,你和姐姐好好溝通溝通, 就沒事了。」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第一句回應很重要!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如果你跟他講道理,他會更生氣,甚至開始打人。問他怎麼回事,他還不肯說。程程媽想用冷靜的方法來改善,但對程程基本上是無效的。最後不得不威脅他:「再哭一次,我們都走了,把你一個人留在家裡。」程程才會因為恐懼停下自己的行為,但這個方法近期也在開始失效。程程媽很無奈,她不知道對孩子該嚴格還是溫柔。
  • 別人誇你的孩子時,你的回應很重要,「虛偽的謙虛」最傷孩子
    文|福林媽咪謙虛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一些家長過于謙虛,以至於讓孩子認為自己總是得不到父母的認可。01中國式謙虛「哪裡哪裡」,是如何傷孩子的?家長應對孩子被誇獎時的態度都是保持一貫的「謙虛」,但是有誰注意過一旁的孩子呢?有一次我去幼兒園接福林的時候,碰到了福林同班小朋友的媽媽。等孩子那會兒時間少不了要聊會兒天,不一會兒,老師就帶著她的兒子和福林就一起走過來了。
  • 4R現象:父母喜歡無端且錯誤地懲罰,別怪孩子狠狠「回敬」你!
    一部分中國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向來喜歡強調自己的權威性。不管是生活上的小事,或者是學業、職業方面的選擇,這類父母都希望自己可以"左右"孩子的想法。一旦孩子不聽從,他們就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自居,責怪甚至無端地懲罰孩子。也有的父母,會把生活中因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而積攢的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他們似乎不曾考慮過,自己這麼做的後果。
  • 他還只是個孩子|孩子犯了錯,家長別把耍賴當藉口
    車主找到了孩子的家長,商討賠償事宜。經過4S店定損,維修費需要2萬1。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然而對於這一部分損失,家長們並不認同。理由是有一部分傷痕不是孩子造成的,不能賠這麼多。有一位家長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咱該承擔的可以承擔,但是你想訛我也不現實。孩子是無辜的,畢竟不是孩子故意劃傷的。
  •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黃金時期」,家長別錯過,不然很難在彌補了
    由此可見,專注力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是有黃金時期的,如果錯過,就很難彌補了。前段時間,曉靜帶著3歲的女兒去參加了一個口碑很不錯的早教中心,曉靜在領女兒試聽第一節課的時候,卻發現了兩個對比強烈的場景。
  • 當孩子有這3個「請求」時,家長別輕易拒絕,容易耽誤孩子的成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們總是會提出一些要求,不過家長對於孩子這些要求,有人持有理性態度,認為在滿足孩子之前,需三思而後行,不能嬌生慣養。而有人則是對孩子百般寵愛,孩子需要什麼,就會去滿足孩子,認為要富養孩子,這樣才能很好地提升孩子的眼界與格局。
  • 老師有話說,別不當回事,為了孩子,家長有必要琢磨琢磨
    一位從事幼教工作二十年的李老師有3句要多家長說的話,這些她多年積累下來的教育上的常見問題,如果家長早知道,孩子的未來發展就會越好,如果家長知道了卻當耳邊風,很可能錯過了糾正孩子問題的最佳時期。總之,這些話講出來,是否取捨全靠家長一念之間。
  • 專家稱接孩子就是「溺愛」,別繼續害孩子了,家長:你家沒孩子吧
    家長很多行為都被指出是對孩子的「溺愛」,但有些並非如此,家長也有著自己的原因,大家發現國外的孩子都從小自己上下學,但國內並非如此,孩子都已經上六年級了,家長仍然在接孩子放學。
  • 有人誇你的孩子時,你的回答很關鍵,「虛偽的謙虛」太傷孩子
    樂樂聽到這話,傷心地歪著小嘴,馬上就要哭了,我怕孩子太傷心,告訴孩子:「媽媽覺得你畫得非常好!」樂樂說:「真的嗎?」雖然還有些委屈,但還是笑了。有人誇你的孩子時,你的回答很關鍵,「虛偽的謙虛」太傷孩子!
  • 當有人誇你孩子時,家長別再用「中國式謙虛」回復了,太傷自尊了
    羅森塔爾解釋道:雖然要求老師們對「有潛力」的學生名單嚴格保密,但在平時正常的上課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難免會對名單上的孩子格外的更加關注,甚至會用各種方式來向孩子傳達「你很棒」、「你會很成功」、「你是不一樣的」等信息。
  • 認真向孩子道歉的家長,你說對不起的樣子很棒
    「下次爸爸/媽媽如果又發脾氣,你可以提醒爸爸/媽媽,告訴爸爸/媽媽別生氣了。」 「之後和你的約定,爸爸/媽媽一定會遵守。」 以上,即使我們道歉了,也不要理所當然得認為孩子就要立刻原諒你。 記得給他多一點時間,安靜地陪著他去消化難過的情緒。
  • 家長尊重孩子的夢想,提升孩子的人生高度,別給孩子「潑冷水」
    你不是孤軍奮戰,我們跟你一起加油!」雖然隔著屏幕,小編依然能感受到父母話語中帶來的溫暖,有這樣一對尊重孩子並支持孩子夢想的父母,孩子怎麼能不積極向上呢?小編不得不為這對父母的教育理念點讚。當孩子擁有自己的夢想,就像航行有了方向,他就知道應該向哪個方向努力,會朝著目標行進,不會走彎路。2、孩子擁有夢想,就會心甘情願為之努力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
  •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3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
    孩子不聽話?別吼了!家長學會這3招,讓孩子對你心服口服 孩子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跟孩子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在孩子初入人世時,父母是他的全世界;後來,父母就成了孩子的老師,教他如何為人處世;等到孩子大了,我們跟他的關係卻「亦敵亦友」,越發微妙。
  • 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打了家長該怎麼辦(王老師談對孩子的教育14)
    這樣在同學們的眼裡他就是給同學們攢黑材料,向老師告黑狀的人。那些調皮的孩子就與其格格不入,想方設法地找機會收拾他。終於在要到暑假前的一天下午自由活動的時候,他班的同班同學季某抓到了我兒子的單,見左右沒人,拿起預先準備好的柳樹條恨恨地抽了他幾樹條,頓時兒子的臉上手上就出現了一道道血印子。兒子急了,兩人打了起來!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發脾氣,家長多說3句話,孩子長大後會感激你
    很多家長苦惱於孩子頂嘴的現象:「我的孩子以前很乖的,現在開始學會頂嘴了,說一句頂十句,氣死人了!」家長們紛紛訴苦,控訴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平等地與孩子溝通和交流 - 並學會理解孩子「叛逆」的感受孩子頂嘴,反叛的時候,家長第一時間不應該是批評謾罵,而是回應孩子的感受,表達出有關注到他們的情感需求。當孩子情緒上漲,鬧起來的時候,家長的一句「聽上去你真的很生氣「,能夠幫助孩子平復心情,開始聽家長講道理。
  • 愛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對,用此辦法,哭聲立馬告退,孩子還很勇敢
    像這樣的情況,我之前還沒有測試出來,於是孩子醒來之後,便餵東西給也會子吃,或拿東西逗逗孩子,但這些都不管用。如果不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將肆無忌憚地哭下去,結果把嗓子哭啞了。醫生建議不要給孩子哭得太久,否則對扁桃體有傷害。
  • 孩子放學後,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很容易給孩子一種在學校或幼兒園「可能會有人欺負我」的錯覺。 孩子在這個問題中,冥思苦想一天中的社交衝突,宛如「被欺負者」,讓他對正常的同學交往的產生負面的看法。
  • 孩子總愛告狀,喜歡說別人的缺點,不要忽略這背後的原因
    因此,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孩子告狀背後的動機,讓他以後「無狀可告」。孩子愛告狀正常嗎?其實,告狀、打小報告搜是孩子心理發展過程中普遍出現的現象,在這一階段,他們已經有了一些「是非觀」,還會把自己的父母和老師當作「權威」的象徵,一旦有人做了他認為不對的事情時,他就認為自己有義務向權威的人告發。因此,家長們再也不要覺得孩子愛告狀,就是不正常了。孩子告狀的動機是什麼?
  • 孩子尿床後,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你的做法正確嗎?
    孩子頻繁尿床那麼孩子在尿床以後,家長應該做哪些事情來幫助孩子儘快改掉這個壞習慣呢?這樣我們就可以讓孩子知道,尿床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甚至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因為大多數的孩子在尿床之後都會有恐懼和不安的心理,那麼通過這樣的形式就可以讓孩子擺脫這樣的困惑,同時讓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保護。但是家長也應該及時告訴孩子,如果下次在晚上想尿尿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來找到媽媽或者自己起床去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