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世界頂級格鬥賽事glory破產的消息刷爆了搏擊圈,glory作為目前世界上踢拳(自由搏擊)的領軍賽事,如今走到這個地步,不禁令人唏噓。雖然之後glory官方澄清目前並沒有破產,而是正在進行資產清算,公司正在尋求重組。但是glory資金出現問題確實屬實。
首先是因為疫情的影響,glory的上一場賽事是今年3月1日的glory75烏勒特支站的比賽,截止到現在已經有四個月沒有進行比賽,原定於今年六月的「魔童」巴德·哈裡與班傑明的比賽也無限期推遲。另外今年五月份,glory的CEO宣布辭職,也加重了glory的危機。
筆者在去年就預測glory的未來不會太樂觀,但是如此迅速的走到瀕臨破產的地步還是讓我始料未及。近兩年glory的賽事頻率大大下降,多位頂級選手流失,轉戰mma或籤約其他賽事,導致選手對陣缺乏看點,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看到那麼多的復仇戰的原因,因為沒有新鮮血液的補充,glory只得將籤約選手來回對陣。比如西提猜與馬拉特的五番戰,西提猜已經將glory這個級別的選手幾乎刷了兩遍。
從大範疇的概念來講,格鬥大致分為三種,一種是mma(綜合格鬥),代表賽事是UFC;一種是拳擊,代表賽事是四個拳擊組織;最後一種就是踢拳。踢拳的來源是英文的kickboxing,中國拳迷常翻譯為自由搏擊,也就是現在武林風、崑崙決、勇士的榮耀等國內賽事的比賽規則。
作為夾在mma和拳擊之間的踢拳來說,簡直是個尷尬的存在。mma雖然最年輕,但是在UFC的成功推廣下,短短20多年就坐上了北美四大賽事之一的位置。嘴炮康納與梅威瑟的跨界大戰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將mma推到了全新的高度。拳擊運動已有百年歷史,有著非常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群眾基礎,這也就是為什麼像梅威瑟、帕奎奧這樣的拳手一場比賽就收穫過億出場費的原因。但是踢拳呢?
回顧踢拳發展歷史,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人在與泰拳的交流中,吸收了泰拳的優秀技術,後來不斷融合拳擊、跆拳道、空手道等不同流派的競技風格,確定出踢拳的規則。直到1993年,石井和義創辦了k1,這才讓全世界真正的見識到踢拳的魅力。k1最輝煌的十幾年間,誕生了「荷蘭伐木工」彼得·阿茲、「完美先生」胡斯特、「戰警」米爾科、還有後來的播求等等的踢拳明星。巔峰時期的k1在日本甚至可以和紅白歌會分庭抗禮,曾經創造了現場74500名觀眾的記錄。
有人說,現在是最後一屆踢拳明星的時代。是啊,曾經的荷蘭伐木工等明星選手都已經老去。播求,安迪蘇瓦,克勞斯也都處於職業生涯末期,現在的踢拳明星還沒有人能夠扛起引領世界踢拳的大旗。
現在的踢拳賽事也是步履維艱,老K1破產,現在的新K1也只局限在日本國內。原本想要重振踢拳雄風的glory目前前景暗淡,國內的賽事像武林風、崑崙決等影響力也只局限於國內。one冠軍賽雖然近兩年大刀闊斧進入踢拳界,但是現在的one就有點像當年glory那樣,當年的glory收購its show time等賽事,瘋狂籤約大批世界頂級選手,現在的one同樣也是利用金元戰術,財大氣粗的籤約運動員,雖然市場反應不錯,但是賽事盈利這個核心問題將是one今後發展的關鍵。一味的賠本賺吆喝並不能夠長久的發展。
按照現在的情況,至少未來兩年,世界踢拳依然處於寒冬期,是被冷風吹死還是暖陽復甦,大家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