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不單止鬥彩,青花也舉世無雙!

2021-02-08 一呈之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解析審視,發掘價值。以分享交流為主,匯聚百家爭鳴之文章,全方位覆蓋收藏知識點,揭曉行業內幕,發掘歷史奧秘,古董辯識等,以藏養藏,以藏會友。關注《一呈之城》,立志成為最專業最專注的收藏愛好者。

掃描以上二維碼關注可直接進入「一呈之城」



成化瓷是中國瓷器燒制的稀世珍品。成化瓷胎薄體輕,釉脂瑩潤,畫面清澹雅逸,青花瓷在成化時風格為之一變,其呈色由濃豔變淡雅,精雅絕倫。


明 成化窯 青花草花紋罐

明 成化窯 青花穿花鳳凰紋盤

成化青花瓷器胎質潔白、細密、胎體秀美而輕薄,有的近似於脫胎。施釉潔白肥腴,釉質獨特,潤如凝脂,呈半透明狀,若迎光透視,隱約可見胎體泛出淡淡的肉紅色,這種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個重要特徵。

成化瓷器修胎規整,瓶、罐、壺等立器接口痕跡不明顯,盤子多有塌底現象,碗、盤類等足較直而且較高。官窯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兩種。以帶釉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上手摸之,溫潤細滑,無粗糙感,為成化官窯器所特有風格。

明 成化窯 青花六龍紋盤

成化青花除了前期官窯瓷有的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筆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筆觸,其青花發色濃重,有濃淡層次和黑褐色結晶斑,與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並和多數淺淡色調同時並存。中晚期主要使用江西樂平縣產的陂塘青,也稱平等青。色料淘煉精細,含雜質較少,發色柔和淡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頗有水黑畫風格,與潔白溫潤的胎釉和纖細的紋飾相襯,分外脫俗。但往往因釉質肥厚,青花色淡,而有雲遮霧障若隱若現的現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調表現得最為突出。成化青花線條纖細,多用雙勾線條勾勒圖案,然後在圖案內進行渲染,雙勾線用濃筆,渲染用淡筆,因而其燒成作品呈色大多淺淡雅致。

明 成化窯 青花龍鳳紋大碗

明 成化窯 青花梔子花卉紋盤

成化青花器形規整,莊重圓潤,玲瓏俊秀,製作精巧,表裡如一,一改永宣以來雄健豪放的風格。胎體厚重的大件器物較少,多輕巧圓潤的小件,故歷來有"成化無大器"的說法。

明 成化窯 青花團夔紋小洗

明 成化窯 青花花鳥紋杯

成化青花瓷紋飾纖細活潑,多用雙線勾勒填色法,填色較淡。只用平塗,只分濃淡而不分陰陽,無渲染烘託。繪人物衣著,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衣作襯託,故有成窯"一件衣"的說法。

明 成化窯 青花嬰戲圖碗 (十五子)

紋飾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主要有龍紋、鳳紋、海水海馬紋、獅子繡球紋、麒麟紋、海獸紋、花蝶紋、鴛鴦臥蓮紋、秋葵紋、松竹梅紋、靈芝花草紋、菊花苜蓿紋、蘭花桅子紋、寶相花紋、山茶花紋、牽牛花紋、蓮花八寶紋、嬰戲紋、高士紋、纏枝花卉紋、折枝瓜果紋、雲紋、山石紋、十字杵紋、梵文、藏文、八寶紋等。器口內外多以弦紋,少數以卷草紋帶或錦地紋帶裝飾。足外牆一般圍以兩或三道弦紋,一道靠上,兩道靠近足底部邊緣。

明 成化窯 青花圖案花紋洗

明 成化窯 青花寶蓮紋洗

龍紋有雙龍、五龍、九龍鬧海、夔龍、翼龍、團龍、雲龍、穿花龍、蓮塘龍等。龍身大多繪的比較細,龍睛平視好像戴了副眼鏡,長頸歪斜。夔龍造型很奇特,嘴唇上翻如象鼻,嘴裡咬著一束蓮花。翼龍有飛翼,繪有前爪而無後爪,龍尾捲曲。

明 成化窯 青花壽山福海五龍紋碗

明 成化窯 青花雲龍戲珠大碗

十字杵紋在成化時期最為流行,雙頭杵交叉成十字形,這種紋飾最早出現於元代青花瓷碗內。

明 成化窯 青花折枝寶蓮杯

明 成化窯 青花折枝番蓮紋杯

折枝瓜果紋有櫻桃、石榴、柿子、碧桃、荔枝、楊梅等。瓜果多繪藤須,有的繪根莖,多以坡地為襯託。

明 成化窯 青花四季團花果紋碗

明 成化窯 青花梵文杯

花鳥紋中的鳥類體型豐滿,稚拙呆板,邊飾不太講究,只在器物的口沿、圈足上以弦紋裝飾。

明 成化 青花花鳥杯

山石紋多無凹凸立體感,繪成平鋪的鑰匙狀,有的似仙人掌形。

明 成化窯 青花竹芝三友盤

花卉紋大多留白邊,花朵只繪正面,花葉呈手掌狀撐開,葉緣為鋸齒狀,無陰陽反側,這是成化朝的特色。

明 成化窯 青花轉枝寶蓮紋碗

有時代特徵的紋飾有纏枝靈芝、蕃蓮、牡丹或纏枝捧八寶紋等。葡萄一類藤本植物,藤畫成彈簧狀;湖石畫成螺旋狀,石旁畫對稱的花草或三果樹。白描蓮池紋以鱗次櫛比的水波為地,上繪白蓮水藻,水藻似黃豆芽細長,荷花對稱並蒂蓮。牡丹葉呈鋸齒狀,外廓留一圈白邊,葉脈清晰,葉子畫成雞爪狀,花果帶藤須。圈足一般不用裝飾,僅畫兩條藍色弦紋。口沿常見的邊飾有龜背紋、梵文,梵文過去單一作輔助紋飾,成化時組成立體圖案,影響到弘治朝。

明 成化窯 青花葵花紋碗

明 成化窯 青花菊花紋碗

成化款似有專人書寫,比較規範,字體基本一致。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外圍為雙線方欄,這種款書寫在杯底最多,少數盤、碗、洗也有這種款,一般是成化後期的產品。"大明成化年制"六子雙行雙圈楷書款,在盤、碗、瓶、罐底部為多,有少部分書於碗心。"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橫款,大多在黃地青花盤外口和高足杯內使用。還有一種特殊的罐,上寫"天"字款,無圈框,俗稱"天字罐"。

大明成化年制款

陶瓷鑑定專家孫瀛洲先生曾將成化六字款概括成六句歌訣:"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

明成化 青花九龍鬧海紋碗

高7.8cm,口徑17.2cm,足徑7cm

故宮博物院藏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外口繪錢紋一周,外腹部海水地上繪不同形態的龍9條。碗內底青花雙圈內飾海水龍紋。圈足內施白釉,青花雙線圈內署青花楷體 「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器紋飾生動,腹部淡描海水,濃繪九龍,形態威猛生動,氣勢奪人。成化青花器以青色淡雅著稱,此器青花深淺相襯,更烘託出神龍之矯健,為成化青花瓷中的罕見佳作。

青花麒麟紋盤

高6.5cm,口徑34.5cm,足徑22.2cm

故宮博物院藏


盤撇口,弧壁,圈足。砂底無釉,有褐色斑點,俗稱「糊米底」。盤裡口飾雙弦紋,盤心青花雙線圈內繪兩隻奔騰追逐的麒麟及朵雲紋。盤外壁繪首尾相逐的麒麟,間以朵雲紋。外口沿楷書「大明成化年制」橫行六字款。

明成化 青花怪石茶花紋碗

高6.7cm,口徑15.3cm,足徑5.2cm

故宮博物院藏

清宮舊藏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碗內光素無紋飾。外壁青花裝飾,繪三組怪石茶花紋,間以坡地花草、飛舞的蜜蜂。足內施青白色釉。外底青花雙線圈內署青花楷體「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

明成化 青花團花紋臥足碗

高5cm,口徑13.7cm,足徑6.9cm

故宮博物院藏


碗淺式,敞口,臥足。底釉白潤細膩,碗外口邊飾青花弦紋2道,腹部繪6朵圖案式團花,團花以青花雙勾方法繪製,青花呈色淡雅。足底青花雙圈內雙行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青花山石花卉紋蓋罐

通高11.3cm,口徑7.9cm,足徑10.3cm

故宮博物院藏


罐直口,圓肩,豐底,圈足。附直口、平頂、無紐圓蓋。造型圓潤秀美,胎體輕薄,釉色潔白,青花顏色淡雅勻淨。外壁飾蓼花、蒲公英、野菊紋,上部點綴蝴蝶2隻,下飾坡坨淺草,配以洞石蕉葉,呈現出「九秋花蝶」的美妙情趣,活潑自然。罐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此罐是成化青花器的代表作,胎輕釉潤,光潔無瑕,如脂似玉。紋飾線條纖細柔和,飄逸瀟灑,乃受當時宮廷審美趣味的影響。瓷畫在空間處理上疏密得當,明快疏朗,富於清新典雅的藝術效果,是存世不多的成化青花罐中之佼佼者。

明成化 青花纏枝花紋瓜稜瓶

高27.8cm,口徑4.3cm,足徑6.7cm

故宮博物院藏


瓶為4瓣瓜稜形,口微撇,長頸中部起一圈凸稜,將頸分為上下兩部分,豐肩,腹下內收,圈足外撇。底白釉無款。頸部共有紋飾三層,凸稜以上為海水紋、折枝花卉紋,其下為纏枝花卉紋,肩及足部邊緣飾海石榴一周,腹部飾纏枝寶相花紋。

明成化時期的瓜稜瓶造型比永樂時期更為清秀,其足變矮,胎更薄。成化時期的瓶、罐等琢器傳世較少,類似此件形制的瓜稜瓶更屬少見,此瓶為成化時期琢器中的代表作品。

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紋葫蘆瓶

高41cm,口徑6cm,足徑16.5cm

故宮博物院藏


瓶呈葫蘆式,小口,束腰,雙球形腹,圈足。圈足內無釉露胎。通體青花裝飾,青花呈色藍中泛灰。上、下腹部均繪纏枝蓮紋,口部繪回紋、覆蓮瓣紋,束腰處繪仰蓮瓣紋和覆變形蓮瓣紋,近底處繪如意雲頭紋。 

此瓶形體秀美,上下比例協調,線條自然流暢,青花發色淡雅。傳世的明代成化青花瓷器多為盤、碗、杯等小件器皿,此器為當時較大的器物。葫蘆與道教有關,蓮花是佛教聖花,葫蘆瓶上畫蓮花,是成化時佛、道合一的體現。

青花梵文杯

高4cm,口徑7cm,足徑3cm

故宮博物院藏


杯淺式敞口,斜腹,內凹足。外口飾青花弦紋2道,腹部以青料書寫梵文兩周,足底雙方欄內雙行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梵文自明宣德時期開始出現於僧帽壺、高足碗等器物上,至成化時期更為流行,多見於碗、杯等器物上。此杯造型小巧,胎薄,釉潤,青花呈色淡雅,是成化青花中的代表作品。

青花纏枝蓮八寶紋三足爐

高9cm,口徑10cm,足距9.5cm

故宮博物院藏


爐呈鼓式,直腹,下承三蹄形足。口及足邊分別飾一周鼓釘紋,腹部為青花纏枝蓮託八寶紋。爐底中央雙圈內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三足爐式在宋代龍泉窯已有燒制,明初龍泉窯延續,景德鎮窯亦有燒制。明成化時的三足爐與明初比較體積明顯減小,蓮花上八寶紋的雙勾畫法也帶有成化時的特有風格。侈口窄唇,淺壁,圈足,圈足內壁泛淺褐色。盤外壁青花繪二組松、竹、梅等歲寒三友及湖石、靈芝。盤內口緣一圈卷草紋,盤心繪松、竹、梅與湖石、靈芝。內外共飾青線八道,青花釉色青中泛灰。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侈口窄唇,淺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繪飾。盤外壁書二層梵文。內壁無紋,盤心畫六瓣蓮花紋,花瓣及圓心內各書一梵字。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侈口窄唇,淺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繪飾。盤外壁六組團花番蓮紋,圈足壁飾六朵圖案小花紋。盤內壁七朵纏枝蓮各託八吉祥之一件,盤心為蓮託法輪。內外花紋間加飾青線十道。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撇口窄唇,淺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繪飾,外壁繪鳳凰一對,間飾纏枝番蓮花。盤心畫雙鳳穿蓮,內壁素白無紋。內外共飾青線八道。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侈口窄唇,深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繪飾,外壁繪鳳凰一對,間飾纏枝番蓮花,底邊一圈變形蓮瓣紋。碗內口緣卷草紋一周,內壁飾暗花鳳凰紋,碗心畫雙鳳穿蓮。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斂口杯,周壁弧形,圈足。外壁以釉下鈷藍畫團夔龍啣蓮六條,各銜蓮花一枝,口足各飾青線二道。內面純白,樸素無紋飾。底有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六楷字款,外加雙方框。侈口,矮壁,平足。外壁青花繪圖案式轉枝番蓮,紋飾疏朗。紋飾繪法以雙?填染方式完成。內壁素白無紋。口足各飾青線二道。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侈口,深弧壁,矮圈足。器內外壁均畫轉枝秋葵一道,碗心則繪葵瓣花一朵,外加雙青圈。胎骨勻薄,質白細緻,白地略泛黃色。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二行六字楷款,外加雙圈。此碗青花時代風格鮮明,為典型的成化「平等青」鈷料,又稱「陂唐青」,產於江西樂平,呈色勻淨淡雅,藍中帶灰。繪畫採用雙鉤描線,一筆塗抹技法,與明永樂、宣德的精妙細膩點染大異其趣。秋葵象徵四季秋天花卉,寓意平順吉祥,明代工藝如瓷器、漆器,或繪畫上常見其作為主題描繪。侈口窄唇,淺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繪飾。盤外壁以雲紋將松、竹、梅等歲寒三友及庭院仕女分成不同的二個畫面景觀,綴以欄杆、遠山、星鬥、納涼、焚香、燭臺等。內壁素白無紋,盤心畫松、竹、梅及湖石、靈芝。內外共飾青線十道。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侈口窄唇,淺壁,圈足。盤外壁青花繪松竹梅歲寒三友紋,圈足飾波濤紋一周。內壁纏枝竹芝紋一道,盤心繪折枝松竹梅圖。內外共飾青線八道。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此類成化青花花鳥小杯,故宮所藏此類小杯造型口大而稍侈,腹收圈足小,杯縮腹的造型自成化定型後,弘治、正德以致於今日,此造型小杯濃茶、醇酒都普遍的使用著。而此件杯口、杯壁較呈斜直。以青花畫輪廓線,一邊畫雙鳥戲於枝頭上,另一邊則作單鳥俯視覓食狀,鳥首鳥翼及腳都是青花濃線畫成,而其它則以淺線畫輪廓,再以青花渲染濃淡。永樂時則開始變化,有青花畫鳥棲枝頭的圖案出現,其後鳥棲花果枝頭的圖飾有各種的組合與變化,直至今日仍是受喜愛的紋飾之一,此件圈足底有六字青花雙圈款。侈口,深弧壁,圈足。碗內素白無紋。碗外壁青花繪飾夏日庭院嬰戲圖,襯以圍欄、樹石、花卉、雲層。十五孩童分隔成二組畫面,一組穿肚兜赤膊戲水,一組穿衫褲。口足加飾青線六道。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斂口,短頸,碩腹,淺凹足。器壁青花繪各式草花,飾以坡石、蝴蝶。肩足各畫青線二道。圈足內有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侈口窄唇,深壁,圈足。以釉下青花繪飾。碗外壁繪六朵纏枝花卉紋。壁畫團花六朵,碗心則為雪花紋。內外各飾青線四道。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撇口、弧壁、淺盤,全器除圈足著地處均施釉。盤心雙圈內描繪一雙角五爪龍,並以番蓮纏枝紋填隙,器內壁則繪團花八朵,近口沿處飾複線弦紋。器外壁描繪兩條行龍,亦長身悠遊於番蓮纏枝紋間。足內帶「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雙圈款。成化官窯使用國產「平等青」作為青花原料,相較於前朝,青花發色已無鐵斑,且呈色淡雅。此外,從這件作品看來,雖然成化官窯以小型器皿聞名,但大盤品質仍佳,且紋飾描繪細緻。侈口,弧形壁,圈足。杯內素白無紋。外壁青花書藍查體梵文一周,底邊一圈變形寶蓮紋,蓮上加飾一珠。口足各飾青線二道。底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雙圈六字楷款。

版權聲明: 本資料來源於網絡,由一呈平臺多平臺總結匯成一文,作為學習推廣,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私信聯繫刪除。

「一呈」將帶給大家拍賣行玩法兒多、功能全、系統穩定、運營效果好、用戶體驗佳、投入資金少的拍賣小程序大數據系統。為拍賣公司、古玩店主、微拍群等等所有做拍賣的人群,提供專業的平臺服務。


相關焦點

  • 明成化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成化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從窯址出土的瓷器看,寫有雙框款的瓷器,一般是成化後期的產品。也有在罐上寫「天」字款的,無圈框,俗稱「天字罐」。成化款蒼勁有力,筆畫圓潤,字體較大,被框、圈緊緊束住。成化官窯青花料有濃淡之分,濃者多勾勒紋飾線條,淡者則平塗上色,使圖案開始出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夔龍也稱草龍,是成化時出現的一種抽象變形圖案化的龍紋。成化官窯青花底部有帶釉與砂底兩種,帶釉者居多。砂底有些呈褐黃色,俗稱「米糊底」,這種類似火石紅的「米糊底」用手摸時,沒有粗糙之感,仍感細潤,這是成化官窯青花特有的風格。
  • 考眼力:你能一眼分辨雍正仿宣德青花嗎?
    當然,相信各位早已明眼如炬,一眼就能看出來第一件為 清雍正青花龍紋盤,第二件為 明宣德青花十稜葵瓣式洗。問題是,這兩件明明出產年份相差數百年,可無論從青花發色,還是紋飾特點,以及龍爪龍紋這些小細節來看,為何都形神皆似呢?
  • 瓷中貴族(青花釉裡紅)不同時期的釉裡紅如何鑑定 2
    成化龍紋釉裡紅局部發色圖 另一種是銅料塗抹均勻,不濃厚,發色顯得較為鮮豔,在景德鎮御廠發掘資料中,僅見相同圖案、造型的成化中期青花類製品,暫未見青花釉裡紅製品,由於銅料塗抹均勻
  • 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鬥彩瓷器和青花礬紅、青花釉裡紅瓷器,這種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一直被歷朝歷代喜歡,從明代一直延續到清代晚期光緒時期都有燒造。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1.青花加彩裝飾青花加彩瓷器全部圖案主要是由青花繪製而成,然後將青花瓷器燒造好,再繪製其它色彩,或點或描邊於紋飾上,二次低溫燒造而成,如青花加紅綠彩。
  • 中國青花瓷器的發展
    1957年浙江省博物館在龍泉縣金沙,發現了13塊北宋時期青花瓷片,三件青花瓷碗殘片,其中兩件胎質潔白細膩,釉色青白、青灰和白中泛藍。火候較高,無吸水性,與浙江省江山鈷土礦原礦接近,經有關專家研究認為,北宋青花使用的鈷料是浙江料。1970年在浙江紹興的環翠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胎質細膩、色澤潔白,釉色白中泛青,無吸水性,青花色澤也較淺淡。
  • 梅森瓷器:歐洲元明青花的御窯
    梅森之濃鬱較之青花的文雅,又可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東西雙峰,並峙全球。 1699年,德國薩克森公國的奧古斯特大帝,命令宮廷鍊金師波特格爾從礦泥中提煉黃金。幾經試驗以失敗告終。但歪打正著,他在試驗中意外發現了中國高嶺土的配比成分。從而得到 300多種不同配方的高嶺土礦泥。這是梅森崛起的第一塊奠基石。 1708年冬。
  • 青花入瓷,永不凋零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 龔軾《景德鎮陶歌》青花瓷,在天然白泥上勾勒出青花,罩以一層薄透明亮的釉,如冰雪覆青花。再入1300度的窯火中涅槃重生,出窯後,其瓷瑩潤細膩,其花青翠欲滴,是一枝盛開在時光裡永不凋零的青花。
  • 染付 日本的青花
    初期伊萬裡青花(1646-1640年)仿製李朝青花風格1624年後,中國青花瓷輸入日本,伊萬裡青花中出現了完全仿製明代青花瓷的作品,因為青花料和瓷土品質極其優質燒造出的青花瓷遠遠超過中國青花。受明代天啟青花和「祥瑞」器的影響,伊萬裡青花瓷紋樣出現了簡潔、疏朗或通體裝飾兩種傾向。
  • 從青花鈷料了解青花瓷——我國青花瓷器鈷料使用歷史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觴期。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色濃豔,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
  • 經典收藏·青花花卉碗
    (青花花卉碗)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 舉世無雙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蓋世無敵、獨一無二,反義詞有:無獨有偶,舉世無雙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含褒義。舉世無雙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舉世無雙(jǔ shì wú shuāng)成語釋義: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舉世無雙的例句:1、故宮這座古老的紫禁城,更是富麗堂皇,舉世無雙。2、葉老的書法譽滿全國,鐵畫銀鉤,舉世無雙。3、頭疼得舉世無雙,比那鉗子從我鼻子裡扯活檢還疼。4、這美景真是舉世無雙令人稱奇。
  • 故宮典藏的永樂青花欣賞
    永樂青花青色濃豔,有暈散,有鐵鏽斑,有串珠縮聚現象。在故宮「萬紫千紅——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中有幾件永樂青花瓷,看看它們是不是都使用了蘇麻離青料。 明 永樂 青花纏枝花葡萄盤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離青"。永樂青花青色濃豔,有暈散,有鐵鏽斑,有串珠縮聚現象。
  • 明嘉靖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嘉靖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將近半個世紀的生產,形成了嘉靖官窯青花瓷器的獨特風格。嘉靖朝的官窯青花小件瓷器的胎體堅緻細密、較輕薄,大件瓷器堅緻但較粗、胎體厚重;小件器的釉面肥潤光亮,大器欠平整,釉色白中閃青或閃灰。嘉靖朝的青花瓷器主要用西域地區的鑽料回青及江西產的石子青配合使用,描繪出色彩豔麗閃紫的紋飾。由於回青料含鐵量低,所繪紋飾沒有黑色斑點,又由於含錳量高,紋飾濃豔泛紫。
  • 藏品推薦——青花花卉紋擂缽
    (青花花卉紋擂缽) 青花瓷器是最富有東方民族風情的瓷器品種,它起源於唐代,元代發展成熟後主要為外銷瓷,從明代起成為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到清代,青花瓷器仍佔主導地位,上服務於皇室,下普及於民間,外遠播於世界,無論是在工藝技術、繪畫水平還是產量方面都達到了歷史上的又一高峰。
  • 拍賣新視野:優雅迷人的清代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到了清代乾隆時期開始走下坡路了,青花從鼎盛走入歷史的衰退期,這是中國古代青花瓷器真正的分水嶺,青花瓷器的輝煌可能一去不復返。今天就帶大家來欣賞幾件清代的青花瓷。,間飾「壬」字形雲紋,皆刻意模仿嘉窯風格,碗心青花雙圈內飾降龍紋,青花濃豔而泛紫,亦直追嘉靖回青上等發色,頗具前朝遺韻。
  • 和田玉「青花出羊脂」真相到底是什麼?
    「青花出羊脂」,就是這其中的一則。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話就是講帶有石墨而產生的青花和田玉裡會經常伴生有羊脂級的白玉。而在愛好者的觀念中,青花那是新疆所特有的和田玉品種。羊脂玉,那就是特別特別白的玉石,再跑到市場上轉轉,這一論點也很容易被驗證,店家的櫃檯中就有大量的青花原石或成品雕件,其黑色濃重似墨染,其白色更是明亮刺眼,這必然就是傳說中的「青花出羊脂」啦!到我們這必須得好好琢磨一下,把這五個字掰明白。
  • 清康熙青花人物棒槌瓶鑑賞
    康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藍,個別發色較灰暗,與順治青花特點相近。
  • 2021年青花重器面世,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六方貫耳尊引人注目
    關鍵詞:青花纏枝蓮紋六方貫耳尊青花瓷始於唐,興盛於明,鼎盛於清。在中國古代陶瓷歷史上,清代青花瓷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清代乾隆時期的青花瓷色澤明快,青花發色沉穩,繪畫流暢,紋飾精緻,胎地細緻潔白,胎體厚重,釉層厚薄均勻,胎體緊密堅緻。作為收藏最為熱門的板塊,乾隆青花瓷在收藏界有著自己的名字,熱愛收藏的藏家們會以能夠收藏到一件對的真正的乾隆官窯而感到榮譽,不僅如此,乾隆官窯器在拍場上的價格也是一騎絕塵,也是因為它的熱門程度,其投資價值和收藏價值都有很大上升空間。
  • 青花|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素胚勾勒青花用一色的青暈染躍然於瓷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娓娓敘述元明清的青花史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猶如美人嫣然一笑種下的漣漪猶如雨過天晴後渲染的煙雨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頂峰(更精細)。青花瓷用含有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明清時期,在青花的基礎上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底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 青花纏枝紋的歷史淵源及含義
    第一部分:纏枝紋歷史沿革青花纏枝紋歷史悠久,作為一種經典的紋飾,從青花瓷器問世之後就經久不衰,幾乎每一位青花瓷愛好者或多或少會接觸幾件纏枝紋青花瓷器。青花纏枝紋賞瓶然而近幾年自己開發青花瓷器,進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習之後,對這個說法開始產生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