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考考大家眼力,愛玩兒瓷的你,看看以上兩件青花兒,能一眼鑑別出哪件是明宣德,哪件是清雍正出品嗎?當然,相信各位早已明眼如炬,一眼就能看出來第一件為 清雍正青花龍紋盤,第二件為 明宣德青花十稜葵瓣式洗。問題是,這兩件明明出產年份相差數百年,可無論從青花發色,還是紋飾特點,以及龍爪龍紋這些小細節來看,為何都形神皆似呢?對於青花兒著迷的人知曉,說來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雍正爺的「造假」能力已達爐火純青之境,如不細細咂摸,定會「明永宣,清雍正」,傻傻分不清。。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雍正爺驚為天人的「造假」能力。
要說「造假」,先說基本功,正所謂向來高手方能出高仿,雍正爺本人首先就是有清一代的制瓷高手。▲清雍正 青花喜上眉梢抱月瓶,高37cm(「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成交價 4590萬港元,201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
我們謹從仿燒青花來看,有的不僅造型神似,尺寸大小一致,而且紋飾色彩描繪逼真,達到了專家們所稱之的"仿古暗合,與真無二"的程度。具體而言,雍正仿明代早、中期青花作品,追求形神俱似;雍正仿明代永樂、宣德青花尤其精美,某些方面甚至明顯超過永宣水平,又加帶雍正本朝柔媚俊秀的風格特色。舉例來說,雍正仿永樂、宣德青花與真品相比較,真品圈足未經打磨,雍正仿品圈足則多經過打磨而呈滾圓的泥鰍背狀;真品因淘洗不精底部見火石紅,雍正仿品淘洗精細底部無火石紅;真品青花中有分布自然、深入釉底的鐵鏽斑,雍正仿品青花中無鐵鏽斑而有重筆點染、分布規則的藏青點;真品青花中可見小筆繪畫的痕跡,雍正仿品青花中無此筆痕。以如下這件長頸膽瓶為例,其上穿蓮龍紋可見於永樂朝天球瓶,其上纏枝花地密緻,曾作於各式器形,包括瓷瓶、盤、盌等,整器形制修長,古風滿滿,頗有永宣神韻。說到這,有人可能會問,雍正爺這是沉迷於「造假」不可自拔嗎?意欲何在?事實上,雍正爺從來不止於仿古摹古,一方面,出於雍正本人的品位高雅,他在製作每一件仿古器之時,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希望能重新找回當時的輝煌,畢竟有明一代青花,曾經創造了青花史上的巔峰。因為雍正爺向來摹古而不泥古,對於古瓷燒制上存在的缺陷,他又利用新技術去克服。例如,宣德時期的玉壺春瓶是拉坯製作的,雍正時期的玉壺春瓶則採用模具倒出來;宣德時期的青料採取的是水洗法提煉青料,導致鐵鏽斑無法完全清除,造成品相上稍有瑕疵,雍正時期則對青料採用火鍛法提煉,這樣解決了青料中鐵鏽斑的bug;聲明:分享好文章,傳遞正能量。本著傳播收藏文化為宗旨,圖文、背景音樂選自網絡,文化傳播需要您的力量!我們尊重原創!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及時糾正刪除。
長按二維碼進入青花小店:
更多熱度文章:
喜歡我們就點個「贊」和「在看」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