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寶昌:永樂青花鑑定四大基本細節,牢記這些特徵,讀懂文物

2020-12-14 騰訊網

對於永樂宣德青花瓷器文物的喜好,應該是每一個愛收藏的朋友心中的痛!筆者著文三百,卻很難下筆對於此時期的瓷器文物進行深刻的論寫,原因無他,王冠太貴,不堪其重!永樂宣德時期是我國瓷業生產的頂峰。遑論是否為西紅寶石入釉的鮮紅祭器,就是那種以蘇麻離青為飾的青花瓷文物,就已經是國之瑰寶,為世人珍視了。無奈幾百年來,這些永樂宣德瓷器文物,都收藏於皇宮內院,民間罕有。欲窺其全貌而不可得。器之不見,不明真相,遑論研究,更何況收藏?

幸好近年來科技發達,網絡昌明。許多以前研究學者無法窺見的文物名器,現在都藉助於數位相機的千萬級像素通過電腦傳達到我們眼前。這些堪比寫真的瓷器照片,揭示了永樂瓷器文物鑑定之謎。

永樂青花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和宣德青花瓷器並稱為「宣青」,在我國文物藝術史上極為出名,屬於傑出珍貴文物一類。永樂青花瓷,採用麻倉御土為胎,蘇麻離青為飾,異國情調濃厚,屬於那種一見傾心的寶物。永樂青花瓷器,雖然永樂一朝時間遠遠長於宣德時期,但永樂青花文物存世量卻遠遠少於宣德青花文物。由於無款,名氣沒有宣德青花瓷器大,但永樂文物精品極精,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極高,下面我們就來說說永樂青花瓷器如何進行文物鑑定。

永樂時期絕少洪武那種特大器。洪武瓷器文物很奇怪,器型都非常碩大,出現了高達60釐米以上的大器,這在以後的明代瓷器文物裡是非常少見的。永樂時期,一改洪武時期瓷器燒制的風格,器型趨於中等,開始偏向於實用,而不是洪武時期主要以陳設為主。永樂時期器型很多都來自於中西方文化交流,出現了如天球瓶,抱月瓶,花澆,無擋尊,臥壺等獨特器型,後世雖有仿製,但均有時代差異。鑑定時應當熟記永樂瓷器的器型特點,對於臆造品和仿製品就會有正確認識。

最近有很多熱衷於收藏的藏友諮詢到老陳怎樣鑑別真偽永樂青花,因老陳我自身是一位業內資深古玩經紀人,經常穿梭於各大拍賣行和博物館,曾親自策划過許多大型拍賣活動。目前老陳任職於香港福羲國際拍賣行,負責於市場藏品徵集一職若你手上有珍品瓷器困於出手,想找正規平臺參加拍賣,有緣者可與老陳聯絡壹捌伍,伍玖貳叄,貳貳壹捌不成交無任何前期費用。其它勿擾!由於本身對古玩的喜愛,老陳曾與業界多位教授實踐探討過關於永樂青花鑑定中的問題,特作此文,下面老陳分享幾點自身常用的一些鑑定技巧。

一:胎土

永樂青花胎為麻倉土陳腐精製,由於胎土裡含氧化鉀高,薄瓷和明末德化窯一樣胎骨透光而且帶肉紅色。厚薄均勻,琢器接痕不明顯,但仔細觀察可見接痕。圓器中撇口器的口沿用手試,有鋒利感。露胎處一般潔白無瑕,絕少成化時期那種糊米底火石紅現象。僅在圈足一線有輕度火石紅或沒有。由此可見永樂時期瓷土淘洗極為精細,鐵鈦等雜質清洗乾淨,也有可能是當時所用的麻倉土含鐵鈦等雜質少,品質高的原因。

二:青花呈色

永樂青花呈色較為翠豔,濃重處顯黑色斑點,線條暈散,邊緣輪廓混糊不清,經仔細觀察,是採用進口蘇麻離青料繪製。蘇離麻青屬高鐵低錳型鈷料,而國產鈷料為低鐵高錳型。二者在發色效果上有著顯著不同:進口蘇離麻青鈷料繪製的青花色調濃豔深沉,線條暈散,藍色中摻雜有黑色斑點,黑色斑點是因含鐵量較高所致,咬入胎骨,用手觸摸有凸凹不平的感覺,視覺上亦有色調深淺變化莫測的效果,恰似中國傳統水墨畫;而採用國產鈷料繪製的青花色調清新淡雅,線條穩定,因青料中減少了鈷鐵著色而增加了鈷錳著色,故形成純正藍色,且藍中略帶紫色調。

三:永樂瓷鑑定之工藝,砂底細白,撫摸如糯米粉的感覺

永樂時期器物底足有釉底和砂底兩種,釉底釉質細膩、光滑,積釉處泛青,呈湖水綠色。砂底細白,撫摸極為細膩,如糯米粉的感覺。由於胎土中含微量雜質,偶見褐色星點。器物底足採用平削的手法,足牆較寬。圈足露胎處泛橙色火石紅,足跡露胎處可見護胎釉。除盤碗類小件器物,由於當時工具所限,大件器物底足修足並不十分規整,盤碗類內底面器壁與器底相接處有一周下凹,俗稱「月亮底」,琢器類器物(瓶罐類立件器物稱為琢器),由於當時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見接胎痕,永樂時期工藝較好,接胎痕不十分明顯。

四:款識

明清兩代在官窯瓷器上冠以帝王年號款始於永樂時期,自此以後成為定製,怛永樂官窯青花瓷器中署款的並不常見,在青花器中僅見壓手杯署款.在器裡中心書寫「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並有圖案花紋圍繞款字,有三種形狀:繪雙獅滾球的,茌球心書寫年款;青花單線圈內繪團花,花心裡書寫四字篆書款;在裡心書寫四字篆書.以雙鴛鴦圍繞.款字的筆道渾厚圓潤.折角處為圓角,起落筆處呈尖狀.字體結構嚴謹.剛勁挺拔。此外.在其他永樂青花器中.還有繪龍紋或者花形圖記款的.所以如果器物的裡部,底足或者口部書寫有四字楷書或六字楷、篆體正規永樂竹窯款識,那麼多數是後仿的,尤其是明代嘉靖.萬曆.淸代康熙.雍正,晚淸,民國,所仿永樂款識最多。

從明正德年開始,就出現了仿永樂窯器款。其後,嘉靖、萬曆,康熙、雍正,清末民初都有仿款出現。歷代仿款有青花寫款、陰文刻款、陽文刻款三種字體;字體和寫法也不一樣。款的外圍常飾花瓣形圖案,線條硬直欠流暢,也有的圍以單圈。所以有想入手的藏家還是需多看書查閱資料,多去博物館看看真品!

相關焦點

  • 耿寶昌:藏家必知的宣德青花五大鑑定,學會這幾招從此不打眼
    好在近些年來,社會進步,信息便捷,才通過各種途徑讓我們得以見識這些珍奇的瓷器文物。宣德青花瓷的造型秀美,器型多樣,主要是以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如碗、盤、罐等,其中盤尤為的雅致華貴,目前這些瓷器文物都價值高昂。宣德年間景德鎮御窯廠燒造的瓷器,以青花最富盛名。因其胎質細膩純淨、釉層滋潤沉靜、釉色晶瑩豔麗、紋飾多姿多彩而聞名於世。
  • 宣德青花的特徵及辯偽,這五大鑑定要點吃透從此不打眼
    說到瓷器鑑定,相信很多讀者朋友都知道,耿寶昌老先生在古瓷器鑑定這方面的成就之高,在《明清瓷器鑑定》耿老整理描繪了非常多的宣德瓷器器形介紹,看已經十分完備,但在今天更深入的研究看來,還是有不少滄海遺珠,未被選進。筆者認為關於明清瓷器鑑賞上,耿老的那本著作在基礎上尚有不少可供完備之處,當然這也是因為各自所站的角度不同,這些只能待於當世學者共勉力為之。
  • 故宮典藏的永樂青花欣賞
    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離青"。永樂青花青色濃豔,有暈散,有鐵鏽斑,有串珠縮聚現象。在故宮「萬紫千紅——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中有幾件永樂青花瓷,看看它們是不是都使用了蘇麻離青料。
  • 絕世珍瓷:宣德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發現記
    2007年12月出版的《中國文物鑑賞大系》一書中《中國陶瓷鑑賞圖典》談到薩迦寺宣德青花五彩器時說:「此器是目前所發現燒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宣德青花五彩器,國內僅見兩件,極為珍貴。」1984年的一天,文物出版社攝影師王露女士赴西藏拍攝文物,她在薩迦寺看到了一對美麗的碗,一隻高足碗,一隻為平足。      她不懂陶瓷,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什麼窯口燒制的,但這對碗實在太精美了,王露被深深吸引,於是便將它拍攝了下來,準備編入《薩迦寺》一書中。
  • 瓷中貴族(青花釉裡紅)不同時期的釉裡紅如何鑑定 2
    ,可免費送拍保利,嘉德,蘇富比,藏品前期涉及每件200鑑定門檻,接受不了勿擾!清雍正青花釉裡紅穿花玉壺春特寫照片 圖中紅斑點處一般會有團絮狀凝聚物特徵
  • 《陶瓷鑑定實用操作十二講》第七講 看「青花」瓷(一)
    元代至正型的青花瓷就是青花瓷器元代的標準,標誌著中國青花瓷器成熟的開端。青花釉料有進口料和國產料之分,這是青花裝飾原料的特點之一。我們對青花胎釉特徵和發展的歸納,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述,這是由古代制瓷技術的經驗特點所決定的。因為就算同樣是青花,其生產出來的產品個性還是保留著極大的差異性,且特徵各代交叉和繼承性強,就必須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和綜合方法來鑑定。
  • 估價10億的青花第一瓷,為何40年來只露半邊「臉」?
    2005年1月17日,在南京博物館進行的「江蘇國寶展」上,曾展出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瓷器泰鬥耿寶昌先生也前來參觀。 中國古陶瓷鑑定大家耿寶昌先生觀看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 梅瓶是明代高等級墓葬隨葬品,有鎮墓闢邪的作用
  • 耿寶昌:成化鬥彩與雍正鬥彩有何不同?五大鑑定圖文詳細對比!
    可見這個成化瓷從古至今都是大神級別的名貴文物。直到現在所提到的雞缸杯都是以幾個億來結尾的。鬥彩在所有的彩瓷品種中,最為顯著的特徵是柔和淡雅,也因其價格高昂,越來越多的仿品出現於市場上。有一句話可以描寫當下成化鬥彩的市場現象:成化鬥彩逗你玩,千萬別當真品買!
  • 收藏家喜訊:國際文物書畫珠寶鑑定委員會在香港成立
    2008年,3月3日,為了規範藝術品市場,維護收藏者及投資者的正當利益,世界藝術家聯合總會旗下常駐深圳的國際文物書畫珠寶鑑定委員會日前在香港舉行成立儀式委員會匯集海內外一批傑出大師,宗旨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加強國際藝術文化交流合作,規範市場行為,為促進文化藝術和國際文物收藏鑑定交流健康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 2020「盛世收藏」文物鑑定正式收官,「金繕」絕技讓瓷器「復活」!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冬日午後,深圳文物鑑定現場讓人大飽眼福。穿越古今之餘,更領略中華技藝之美。2020年度深圳試點開展的民間收藏文物諮詢鑑定活動16日下午在修葺一新的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盛大收官。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聯合深圳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運營分公司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欄目、深圳市收藏協會共同舉辦。本場活動的主題是陶瓷、書畫和雜項,邀請到鑑定諮詢專家、廣東省文物鑑定站副站長何鋒、原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所長任志錄、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和原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調研員劉濤為廣大藏友現場「鑑寶」。
  • 中漢拍賣:秋季專拍中那些大雅之風,明代青花瓷器的瑰麗之態!
    這種低錳高鐵類的鈷料與中國傳統的瓷器達成了完美的結合,其呈色濃重青翠,且色性安定,落於精淘細制的高嶺土瓷胎上,呈現出無法複製的瑰麗之態,在明以前只是鳳毛麟角的青花瓷器,因為永樂帝朱棣授意下的數次遠航,得到了極大的改進與豐富的創新,逐漸推廣並成為中國瓷器中的著名品類,乃至為全世界所嘆服與喜愛。
  • 中漢春拍看點揭曉:永樂青花經典佳作亮相,瓷器、佛像精彩紛呈
    本次的焦點拍品為明永樂 青花葡萄纏枝四季花卉海波紋折沿大盤,青花葡萄紋大盤為明初青花瓷經典佳作,時代特徵鮮明,傳世不為多見,彌足珍貴。此盤造型飽滿周正,胎釉精良,燒造品質上佳,筆墨斑斕,畫工卓越,允稱一代名品。佛像方面,一尊十三世紀止貢巴像和清雍正鬥姆元君像也非常精彩。中漢拍賣八月春拍已上線聯拍在線預展,靜待各位藏家雅賞。
  • 耿寶昌成化鬥彩瓷看三點斷代,建議收藏!
    如果這些都沒有,那麼說明實力不夠,那麼這家拍賣行怎麼可能有資源給你介紹私下高價出手呢?就這一步就能篩選掉很多不正規的拍賣行了。但凡能幫你以極高的價格出手,那麼一定是實力很強的公司,才有這樣的能力。目前市場上就有很多以此理由索要高額的費用。其實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幫你出手。所以說還是需要找一些資質齊全註冊資金實力強的去參拍出手。也是有一個藏友今天跟我講被坑了,我才隨意談談。下面咱們進入正題。
  • 震驚,憤怒,請看被王剛砸壞的明代「大明隆慶年造」青花五彩龍鳳紋瓜稜罐
    震驚,憤怒,請看被王剛砸壞的明代「大明隆慶年造」青花五彩龍鳳紋瓜稜罐。鬥彩是以青花構成其圖案的主色,釉上色彩只佔次要的烘託作用。青花五彩是釉下青料彩勾勒簡單圖案,再以釉面繪畫入窯低溫二次復燒,紅、黃、綠、紫及青花為五種主要色彩,它也是以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瓷畫。青花五彩是以釉面彩料為主要圖案,釉下的青花只佔次要的為烘託。青花五彩與鬥彩的區別,對於專業人士來說,這是基本命題,決不可以混淆,連名稱都不知道,並不具備瓷器辨別知識,怎麼敢於下錘?
  • 作為瓷器的主流,明代各時期的青花瓷都有什麼特徵?
    筆者就天津博物館藏明代青花瓷器中幾件代表性器物做簡單分析。洪武~宣德青花瓷器洪武時期的青花瓷器,正處於從元代向永樂、宣德時期發展的過渡階段,風格承上啟下。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鄭和出使西洋,帶回了進口蘇麻離青料,青花呈色濃豔,並有黑色的結晶斑,器物造型豐富,種類繁多。明洪武 青花雲龍紋盤
  • 明代民窯「青花瓷器」鑑定要點(全是乾貨)
    ►明代早期民窯青花瓷器的鑑定 1、洪武(1368—1402年)2、永樂、宣德(1403—1435年)     (1)典型器為青花壽字紋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獻壽紋大罐。 繪於碗外壁的雲氣紋,永樂碗中亦常見,但不象洪武時僅繪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滿繪。常用楷書「福」、「壽」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見。梵文開始啟用,永樂時多在圓器內心作主題紋飾。而宣德時多用於邊飾紋樣。
  • 看視頻漲知識丨毀於太平天國內鬥的天下第一塔、蘇麻離青成就「中國最美青花」
    永樂青花瓷板 觀復博物館藏用青花做地磚,是不可想像的,如今想要用青花瓷做地磚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何況是永樂時期,每塊磚都來自手工燒造,成本是非常高的。 明 青花壓手杯(獅球心) 故宮博物館藏壓手杯是什麼呢?碗形,大小擱在虎口的位置上正好,由於胎比較厚,分量比較重,有沉重感,所以叫做壓手杯。而帶有確切「永樂年制」款的永樂青花壓手杯,全世界只有3件。
  • 經典收藏·青花花卉碗
    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經專家鑑定為清代時期的青花瓷器,流傳至今,品相保存完好,值得收藏投資。這些紋飾既是那個時代社會文化和民俗民風的反映也是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審美和鑑賞能力的體現。從欣賞價值來看,清代民窯器型多樣、畫風活潑、題材廣泛、筆法傳神,比官窯更有欣賞趣味,有望成為大眾收藏的佳投資對象。
  • 用展館設計語言來陳述內容,體現文物的基本特徵
    用展館的專業語言來陳述專業內容,體現文物的基本特徵。展館陳列的不僅僅是某件、某類、某個時代或者是某些關聯作品,還需要讓展品文化信息完整,讓其各個方面進行展示,從細節處入手。此處文化展館設計公司水北展陳裝飾的小編從以下方面闡述自身觀點。在展館裡面有一些展品並沒有機會在參觀者面前亮相,有的亮相形式特別單一,甚至是同質化傾向十分嚴重,缺乏個性特徵。
  • 從青花鈷料了解青花瓷——我國青花瓷器鈷料使用歷史
    元代景德鎮燒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器,其產品不但具有典型的中國文化特徵,而且還融入了異域文化的元素。明清之後,青花瓷又有了新的創新與發展,燒制技術更加成熟。青花瓷不但滿足中國人的需要,而且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國外陶瓷市場,並促進了國外製瓷業的發展,同時中華文明也以瓷器為載體,傳播到世界其他國家。明清青花瓷在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不僅在國內倍受歡迎,也深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