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珍瓷:宣德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發現記

2021-02-09 收藏家俱樂部藏友網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美女音頻

 ◆ ◆     ◆ ◆

 明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高足碗(簡稱青花五彩高足碗),收藏於中國西藏的薩迦寺。它出自景德鎮官窯,高11.5釐米,口徑17釐米。      在碗口口沿內側書有一周16字的青花藏文吉祥經,字體工整挺秀,寓意深刻美好,裝飾效果極佳。       外壁口沿至上腹部為一周青花雲龍紋,上下共有青花弦紋三道,形成一個裝飾區間。

      2007年12月出版的《中國文物鑑賞大系》一書中《中國陶瓷鑑賞圖典》談到薩迦寺宣德青花五彩器時說:「此器是目前所發現燒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宣德青花五彩器,國內僅見兩件,極為珍貴。」此即為對薩迦寺這一對宣德青花五彩碗的最權威的認定。

      

      入明以後,釉上彩不斷發展,宣德官窯率先創造了青花五彩品種。然而,誰都沒有親眼看到過宣德官窯的青花五彩實物。它在哪裡?      1984年的一天,文物出版社攝影師王露女士赴西藏拍攝文物,她在薩迦寺看到了一對美麗的碗,一隻高足碗,一隻為平足。      她不懂陶瓷,不知道它是什麼時候、什麼窯口燒制的,但這對碗實在太精美了,王露被深深吸引,於是便將它拍攝了下來,準備編入《薩迦寺》一書中。
西藏薩迦寺

      回京後,王露所拍攝的照片被送到了編輯胡昭靜手中,胡昭靜看了十分吃驚,因為她熟知歷史,也喜歡瓷器,她知道像這樣品種的實物從未被發現過,僅在明《博物要覽》中有記載:「宣窯五彩,深厚堆垛」。      事情巧的是——胡昭靜當時住在文物出版社所在的北京沙灘紅樓的三樓,而四樓正住著大名鼎鼎的古陶瓷鑑定大家耿寶昌的助手、學生陳華莎女士,而胡昭靜和陳華莎又偏巧是平時一起出出進進撿拾瓷片的好友。      陳華莎看到照片後十分驚異,馬上把照片拿給耿寶昌看,耿寶昌回憶說:「我仔細觀看照片,心中激動不已,確認這就是多少年來夢寐以求、苦苦尋覓的宣德官窯五彩瓷。胡女士囑咐我們,此書未出,這一重大發現先不要外傳,我們信守諾言,直至一年後《薩迦寺》一書正式出版。」

      這對宣德五彩珍品繪有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器底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官款,碗內齊口沿有梵文一周,意為「晝吉祥、夜吉祥、正午吉祥、晝夜吉祥」。其畫工精緻,色彩明豔,五彩與青花結合的工藝已然十分成熟。
      景德鎮珠山明官窯窯址出土的宣德青花五彩同類品種,而這一對世界上迄今發現的惟一傳世品,現收藏在西藏的薩迦寺。1988年在明代瓷業中心景德鎮珠山御器廠出土一件宣德款鬥彩鴛鴦荷花盤,盤口也有藏文紋飾一周,其顏色與薩迦寺藏的這隻碗大體一致,因盤有疵,被打碎深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薩迦寺收藏的宣德青花五彩碗中的一隻高足碗由專人護送到北京參加國寶精品展覽,供中外遊人參觀。中央電視臺為它製作了專題片,冠以「國寶檔案」向全世界播放。       由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組織全國著名學者、專家耗時十年編撰而成的 《中國文物鑑賞大系》於2007年12月出版,其中《中國陶瓷鑑賞圖典》中談到薩迦寺宣德青花五彩器時說:「此器是目前所發現燒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宣德青花五彩器,國內僅見兩件,極為珍貴。」此即為對薩迦寺這一對宣德青花五彩碗的最權威的認定。
      在青花五彩的畫面中出現一個小小的局部為青花線內填彩的裝飾,這一裝飾即後世所云之「鬥彩」。這項發現解決了中國古代陶瓷史上的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即古代文獻所記載的「鬥彩初見宣窯」並非子虛。       鬥彩品種已知始自宣德,若微之著錄,如《物志》嘗言明宣窯:「隱紋如桔皮,紅花青花者俱鮮彩奪目,堆垛可愛。」這兩件青花五彩碗還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此碗的紋飾有一部分是在青花輪廓上填繪五彩,實際上已經具有「鬥彩」的特徵了。       薩迦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著名寺廟,於1073年建於後藏仲曲河谷。薩迦派的第四祖貢噶堅贊(1182-1251年),因通曉五明(內明、因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而有薩迦班智達(薩迦大博士)之稱。1244年(南宋淳佑四年),他應蒙古太宗窩闊臺之子闊端邀請前往西涼(甘肅武威)講經,他直接導致了元代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建立行政體制,是奠定西藏地方直轄於中央政權的歷史人物。      他去世後,其侄子八思巴(1235-1280年)為薩迦派第五祖,在宗喀巴創立的格魯派興起以前,薩迦派成為藏傳佛教各派的中堅。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為國師,將衛藏十三萬戶交其管理,宗教首領兼攝政治。從此西藏歷史上出現了政教合一制度,也是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施政的開端。      明朝建立後,為了鞏固在西藏的統治,對藏傳佛教的首領仍然採取優禮政策,給薩迦派的重要人物各種封號。      明太祖朱元璋封薩迦派攝帝師喃加巴藏卜為熾盛佛寶國師,賜玉印;      明成祖朱棣封薩迦派喇嘛昆澤思巴為大乘法王、封思達倉大喇嘛為輔教王,各賜印誥。      薩迦寺收藏的明代宣德青花五彩碗,應是明代官窯專為西藏燒制的,當屬朝廷向薩迦寺的賞賜品。      從磨損程度看,此碗曾被長期使用過,是明朝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關係的重要實物見證。

戳下圖片↓↓↓↓↓↓ 國內知名專家與您在線互動。↓↓↓↓↓↓↓↓↓

—END—

收藏投資 | 交易 | 鑑賞 | 教學 | 合作

歡迎全國各地藏友們在線交流文化鑑賞,座機號碼:020-31141262

聲明:分享好文章,傳遞正能量。本著傳播收藏文化為宗旨,圖文、背景音樂選自網絡,文化傳播需要您的力量!我們尊重原創!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及時糾正刪除。

收藏家俱樂部,收藏家自己的家園!

銷售 | 鑑定 | 交流 | 授課 | 品味

長按3秒識別二維碼

關注有您後續更精彩

 ▼

「閱讀原文」進入交流社區

喜歡我們就點個在看支持下

相關焦點

  • 明宣德千萬級的青花葵花式洗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葵花式洗 《大明宣德年制》款 估價 1,500,000 — 2,500,000宣德皇帝對燒瓷一事尤為關切,故使江西景德鎮御器廠發展迅速。儘管中國青花瓷在此之前已經遍及亞洲,甚至遠輸東非,可謂名揚四海,然而中國士人普遍仍崇尚宋代素雅之風,視青花流俗而不以為然。直至十五世紀初,景德鎮窯廠制瓷技術屢創高峰,青花精品層出不窮,各式器形古樸莊雅,紋飾繪畫精美絕倫,遂漸為世人所推崇。宣德以降,官款青花瓷器燒制幾乎皆由宮廷管控,不可外傳。
  • 考眼力:你能一眼分辨雍正仿宣德青花嗎?
    當然,相信各位早已明眼如炬,一眼就能看出來第一件為 清雍正青花龍紋盤,第二件為 明宣德青花十稜葵瓣式洗。問題是,這兩件明明出產年份相差數百年,可無論從青花發色,還是紋飾特點,以及龍爪龍紋這些小細節來看,為何都形神皆似呢?
  • 【收藏故事】宣德官窯與宣德皇帝
    作為古陶瓷第一高峰的宋朝,誕生了名揚四海的五大名窯——「汝、官、哥、定、均」;到了第二高峰期的明宣德年,產生了以青花為勝的諸多品種,幾乎囊括明以前的所有出現過的器形和種類,前朝有過的,它產生了,前朝沒有的,它也創燒了,其品類之多,色釉之豐富,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第三大高峰,當然數清朝康雍乾三代而莫屬了。本文重點敘述第二高峰期,即明宣德的官窯佳器。
  • 宣德青花的特徵及辯偽,這五大鑑定要點吃透從此不打眼
    青花瓷在研究考察發現最早出現於唐代,而到了元代,青花瓷燒造技術則日趨成熟,而在燒造技術上明代宣德時期青花瓷可謂到達了巔峰,以至於瓷器裡有「青花首推宣德」的這一說法。對於宣德青花瓷器文物的喜愛,應該是每一個熱衷收藏朋友心中的痛!筆者著文三百,還是覺得很難下筆對於這個時期的瓷器文物進行深刻的論寫,畢竟瓷器收藏水深,絕非一般收藏門類,沒有十幾年收藏功力堅持下來者,很難與其語真。
  • 耿寶昌:藏家必知的宣德青花五大鑑定,學會這幾招從此不打眼
    研究考察發現青花瓷最早出現於唐代,到了元代青花瓷燒造技術日趨成熟,一直到明代宣德時期青花瓷在燒造技術上到達了巔峰,以至於瓷器裡有"青花首推宣德"的這一說法。對於宣德青花瓷器文物的喜愛,應該是每一個熱衷收藏朋友心中的痛!筆者著文三百,還是覺得很難下筆對於這個時期的瓷器文物進行深刻的論寫,原因無他,王冠太貴,不堪其重!宣德時期是明代制瓷業燒造的巔峰時期,也是我國瓷器燒造的巔峰時期。
  • 宣德官窯殘器(百餘件)高清鑑賞
    明宣德青花寶相花紋小盤明宣德青花茶菊紋梅瓶明宣德青花螭龍紋梅瓶明宣德青花鳳穿花紋碗明宣德黃地青花葡萄紋盤明宣德祭紅釉直壁碗
  • 明代民窯「青花瓷器」鑑定要點(全是乾貨)
    常見「大明成化年造」六字二行款、「大明年造」四字二行款、「甲辰年造」款,方勝、銀錠一類圖記款。青花品種多,有白地青花、黃地青花、藍地白花、外祭藍內青花、外紅釉內青花、青花五彩等。     (3)紋飾。品種有折地青花、黃地青花、外豆青內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紅綠彩、淡描青花等。(3)紋飾。布局煩瑣、疏朗皆有。技法為單線平塗,填色工細的不向外擴散。紋飾題材,攀枝娃娃、馬上封侯、封侯爵祿為此期流行圖案;較常見的政治家串枝龍鳳,團龍,團鳳,爬形螭龍、團形螭龍,青花和暗花結合的錄芝,蓮塘遊禽,文字組成的圖案等。
  • 青花|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素胚勾勒青花用一色的青暈染躍然於瓷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娓娓敘述元明清的青花史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猶如美人嫣然一笑種下的漣漪猶如雨過天晴後渲染的煙雨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頂峰(更精細)。青花瓷用含有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明清時期,在青花的基礎上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底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 宣德官窯標準器形學習(多圖)
    明宣德青花寶相花紋小盤明宣德青花茶菊紋梅瓶明宣德青花纏枝苜蓿紋碗明宣德青花螭龍紋梅瓶明宣德青花鳳穿花紋碗
  • 歷史鉤沉:宣德之寶——襟懷天下 物阜民豐
    「明有仁、宣,猶周有成、康,漢有文、景。」這樣的評論是有一定道理的。明宣宗朱瞻基有一句名言,叫做「清心乃省事,省事可省官」,應該說這是他為政治國的指導思想。 也就是在這樣的盛世之中,在宣德皇帝的親自關懷下,宣德瓷器的燒造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從單一的一道釉瓷器、青花、釉裡紅、又創燒了宣德青花五彩瓷器。
  • 震驚,憤怒,請看被王剛砸壞的明代「大明隆慶年造」青花五彩龍鳳紋瓜稜罐
    這樣珍貴的明代官窯古瓷,竟然被王剛以及香港商人勾結的偽專家故意砸掉,涉嫌公然破壞國家珍貴文物,光天化日,朗朗乾坤,竟然首都發生這樣的事件實在令人震驚,此情此景,觸目驚心 !五彩瓷並不是指一定要有五種彩,可以根據文飾的需要增減,釉下青花是「五彩」之一彩,各個時代的青料不同表現的顏色大不相同,青花五彩瓷在明中晚期嘉靖、隆慶和萬曆時期燒造極盛,「大明隆慶年造」的青花五彩瓜稜罐非常珍貴,畫面粗曠,色彩豔麗,器形難以製作,工藝要求非常高,由於隆慶在位僅僅六年,官窯瓷器燒制比較少,經過500年歲月傳世特別罕見,每一件都是珍稀品。
  • 中國青花瓷器的發展
    明 宣德 青花瓷花澆明 宣德 青花白地瓷洗1957年浙江省博物館在龍泉縣金沙,發現了13塊北宋時期青花瓷片,三件青花瓷碗殘片,其中兩件胎質潔白細膩,釉色青白、青灰和白中泛藍。火候較高,無吸水性,與浙江省江山鈷土礦原礦接近,經有關專家研究認為,北宋青花使用的鈷料是浙江料。1970年在浙江紹興的環翠塔基中出土的青花瓷片,胎質細膩、色澤潔白,釉色白中泛青,無吸水性,青花色澤也較淺淡。
  • 絕代雙驕:明宣德青花石榴紋盤、南宋龍泉花插領銜佳士得7月拍賣
    一件是明宣德御製青花石榴花紋盤,此盤發色清麗,釉汁肥厚瑩潤,紋飾清晰洗鍊,雅致宜人,為宣德官窯之傑作。明宣德青花石榴花紋盤 六字楷書橫款直徑 29.8 cm.明宣德鎏金銅釋迦牟尼佛坐像 「大明宣德年施」刻款高 27.3 cm.
  • 從青花鈷料了解青花瓷——我國青花瓷器鈷料使用歷史
    宋青花瓷顏色為灰藍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現黑色的。裝飾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紋飾上,宋青花瓷圖案紋飾多為牡丹、菊花、花草紋、樹木、圓圈紋、波浪紋、文字等,到了宋代晚期,紋飾發展的更加複雜。器形上個,宋青花瓷趨於實用器物,如碗、盤、罐、瓶、枕等,器形大小不一。
  • 乾貨分享|細說釉上五彩裝飾工藝的方法與要點
    景德鎮釉上五彩是從元明的紅綠彩和「大明五彩」發展而成的。清康熙年間五彩與青花成為兩大主流品種。五彩題材廣泛,構圖新穎,形象概括,用筆洗鍊,線條剛勁,色彩明豔,具有濃鬱的民間藝術風味,是瓷苑一枝古豔的奇葩。   一、康熙五彩的釉色特徵
  • 故宮典藏的永樂青花欣賞
    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帶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蘇麻離青"。永樂青花青色濃豔,有暈散,有鐵鏽斑,有串珠縮聚現象。在故宮「萬紫千紅——古代花木題材文物特展」中有幾件永樂青花瓷,看看它們是不是都使用了蘇麻離青料。
  • 令人著迷的康熙五彩(建議收藏)
    景德鎮釉上五彩是從元明的紅綠彩和「大明五彩」發展而成的。清康熙年間五彩與青花成為兩大主流品種。以往的藍彩皆由青花(釉下)代替,故有青花五彩之稱。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清代著述中有關於康熙五彩彩繪工藝的文字記載。要探討相關問題,只有通過現代五彩工藝表現出來的與康熙五彩相同的藝術效果,從而認識當時的工藝特徵。
  • 作為瓷器的主流,明代各時期的青花瓷都有什麼特徵?
    筆者就天津博物館藏明代青花瓷器中幾件代表性器物做簡單分析。洪武~宣德青花瓷器洪武時期的青花瓷器,正處於從元代向永樂、宣德時期發展的過渡階段,風格承上啟下。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鄭和出使西洋,帶回了進口蘇麻離青料,青花呈色濃豔,並有黑色的結晶斑,器物造型豐富,種類繁多。明洪武 青花雲龍紋盤
  • 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明清青花加彩裝飾手法有幾種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鬥彩瓷器和青花礬紅、青花釉裡紅瓷器,這種多彩點綴的青花瓷器一直被歷朝歷代喜歡,從明代一直延續到清代晚期光緒時期都有燒造。青花加彩的瓷器品種種類明清青花加彩瓷器品種非常多,有繼承元代的青花釉裡紅瓷器、還有明代的青花礬紅瓷器、青花五彩瓷器、青花紅綠彩瓷器、清代的胭脂紅青花、琺瑯彩青花、豆青內青花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