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登上瓜島的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可謂是打出了頑強作風,他們不僅打退了日軍兩次大規模的進攻,而且憑藉亨德森機場,對增援的日軍進行不間斷地打擊。然而,遲遲運不上來的補給,讓守軍出現了糧荒,剩下的口糧僅夠7天。
師長範德格裡夫特最看重的陸戰7團,因運輸不力一直沒有歸建。面對「缺糧少兵」的現狀,他雖然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戈姆利的指揮能力有很大意見,讓陸戰一師陷入危機的境地,但他也顧不上罵娘了,頻頻地向戈姆利和尼米茲求援。
好在不久運輸船隊衝破阻力,將陸戰7團的4200名官兵,以及大量的補給和燃油送上瓜島,解了範德格裡夫特的燃眉之急。在他看來,經過戰鬥洗禮的陸戰一師士氣正旺,戰鬥力明顯提高;再加上精銳的7團歸建,他有信心守住瓜島機場。
但在海上,美軍的航母編隊既不敢靠前作戰,又屢遭重創。「黃蜂號」航母被擊沉的現實,讓戈姆利憂心忡忡,更讓前線官兵對這位戰區司令怨聲載道。隨著日軍加強對瓜島的爭奪,不放心的尼米茲決定親臨前線,給守軍鼓鼓勁、打打氣。
然而,在聽取戈姆利的匯報時,他所聽到的卻是疲於應付、毫無進攻意識的悲觀情緒,以及「我的上帝,這就叫我該怎麼辦」而不知所措。尼米茲感到在戈姆利的指揮下,瓜島很可能因悲觀情緒而守不住,他第一次對戰局的發展有些擔憂。
讓尼米茲放心的是,陸戰一師的官兵們儘管飽受日軍的轟炸,以及瘧疾的折磨,但依然作戰頑強、鬥志高昂。在談及瓜島能否守住的問題上,範德格裡夫特毫不隱晦表示:守軍有能力守住,但需要海軍艦炮的支援,以及對日軍基地的打擊。
說到激動處,範德格裡夫特吐槽道:「我們太多的艦長不願拿艦船冒險,縮手縮腳、『怕』字當頭;反觀日本的『東京快車』則勇敢許多,關鍵在於戰區司令部的悲觀態度」。尼米茲並沒有立刻表態,他只是返回後,要求戈姆利火速增援瓜島。
尼米茲儘管有「換將」的想法,但需要一個時機。
1942年10月,日本為了儘快奪佔瓜島,決定暫緩對紐幾內亞的進攻。這意味著瓜島成為太平洋戰場的唯一焦點,而山本五十六更是傾其所有,出動包括3艘航母在內的龐大艦隊,掩護陸軍第2師團登島,島上日軍的總兵力已達2.2萬人。
為了奪得瓜島制空權,拔除亨德森機場這個「眼中釘、肉中刺」,他首次安排了2艘戰列艦和多艘重巡洋艦抵近射擊,365毫米口徑的大炮一陣怒吼,亨德森機場頓時陷入一片火海,700多發巨型炮彈將整個瓜島炸得是地動山搖、面目全非。
炮擊效果是明顯的。91架美軍戰機中僅33架能起飛,折損率高達74%;80%的航空燃油付之一炬,飛機跑道更是被炸得「坑坑窪窪」。在日軍海上、空中的打擊下,瓜島美軍的空中優勢不在,儘管海軍全力支持,但主動權開始向日方傾斜。
瓜島的危機局面,同樣引起了華盛頓的關注。在羅斯福看來,儘管此時歐洲和非洲的戰事依然嚴峻,但圍繞著瓜島,日軍的艦船、飛機等有生力量在不斷地消耗,並牽制了大量的日軍,這對整個戰局是有決定性意義的,他堅持「瓜島決不能放棄」。
參謀長聯席會議在羅斯福的嚴厲要求下,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向瓜島派出增援」,同時授權尼米茲可以不經批准動用一切力量。手拿「尚方寶劍」的尼米茲,一面將80架戰機、24艘潛艇立刻派往瓜島;一面命令陸軍第25師做好登島準備。
危急時刻,戈姆利的緊急電報稱:「日軍將傾巢而出攻擊瓜島……剩下的兵力不足以應付局面」。可以看出,作為戰區司令,戈姆利顯然對戰局束手無策、幾近絕望。尼米茲十分清楚這個時候必須「換將」了,他最需要一位勇敢的指揮官。
尼米茲首先想到了剛出院的哈爾西。時間緊急,容不得他再去做什麼思想工作。他一邊命令哈爾西接替戈姆利擔任南太平洋戰區司令,一邊將這一任命向戰區所屬各部進行了通報。消息傳開,前線官兵群情振奮,往日的悲觀情緒一掃而光。
臨危受命的哈爾西,凳子還沒有坐熱就開始布置瓜島的防禦,他明確地告訴範德格裡夫特:「我保證將向你提供我能得到的一切」。尼米茲儘管清楚臨陣易帥是兵家大忌,但「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更體現出他作為一名優秀軍事家的果敢與決斷。
如果沒有哈爾西執掌南太平洋戰區,瓜島能守住嗎?歡迎大家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