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艘萬噸輪由半年至一個月,尼米茲為何不高興?輪不到太平洋戰場

2020-12-27 騰訊網

1942年9月,登上瓜島的美國海軍陸戰一師可謂是打出了頑強作風,他們不僅打退了日軍兩次大規模的進攻,而且憑藉亨德森機場,對增援的日軍進行不間斷地打擊。然而,遲遲運不上來的補給,讓守軍出現了糧荒,剩下的口糧僅夠7天。

師長範德格裡夫特最看重的陸戰7團,因運輸不力一直沒有歸建。面對「缺糧少兵」的現狀,他雖然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戈姆利的指揮能力有很大意見,讓陸戰一師陷入危機的境地,但他也顧不上罵娘了,頻頻地向戈姆利和尼米茲求援。

好在不久運輸船隊衝破阻力,將陸戰7團的4200名官兵,以及大量的補給和燃油送上瓜島,解了範德格裡夫特的燃眉之急。在他看來,經過戰鬥洗禮的陸戰一師士氣正旺,戰鬥力明顯提高;再加上精銳的7團歸建,他有信心守住瓜島機場。

但在海上,美軍的航母編隊既不敢靠前作戰,又屢遭重創。「黃蜂號」航母被擊沉的現實,讓戈姆利憂心忡忡,更讓前線官兵對這位戰區司令怨聲載道。隨著日軍加強對瓜島的爭奪,不放心的尼米茲決定親臨前線,給守軍鼓鼓勁、打打氣。

然而,在聽取戈姆利的匯報時,他所聽到的卻是疲於應付、毫無進攻意識的悲觀情緒,以及「我的上帝,這就叫我該怎麼辦」而不知所措。尼米茲感到在戈姆利的指揮下,瓜島很可能因悲觀情緒而守不住,他第一次對戰局的發展有些擔憂。

讓尼米茲放心的是,陸戰一師的官兵們儘管飽受日軍的轟炸,以及瘧疾的折磨,但依然作戰頑強、鬥志高昂。在談及瓜島能否守住的問題上,範德格裡夫特毫不隱晦表示:守軍有能力守住,但需要海軍艦炮的支援,以及對日軍基地的打擊。

說到激動處,範德格裡夫特吐槽道:「我們太多的艦長不願拿艦船冒險,縮手縮腳、『怕』字當頭;反觀日本的『東京快車』則勇敢許多,關鍵在於戰區司令部的悲觀態度」。尼米茲並沒有立刻表態,他只是返回後,要求戈姆利火速增援瓜島。

尼米茲儘管有「換將」的想法,但需要一個時機。

1942年10月,日本為了儘快奪佔瓜島,決定暫緩對紐幾內亞的進攻。這意味著瓜島成為太平洋戰場的唯一焦點,而山本五十六更是傾其所有,出動包括3艘航母在內的龐大艦隊,掩護陸軍第2師團登島,島上日軍的總兵力已達2.2萬人。

為了奪得瓜島制空權,拔除亨德森機場這個「眼中釘、肉中刺」,他首次安排了2艘戰列艦和多艘重巡洋艦抵近射擊,365毫米口徑的大炮一陣怒吼,亨德森機場頓時陷入一片火海,700多發巨型炮彈將整個瓜島炸得是地動山搖、面目全非。

炮擊效果是明顯的。91架美軍戰機中僅33架能起飛,折損率高達74%;80%的航空燃油付之一炬,飛機跑道更是被炸得「坑坑窪窪」。在日軍海上、空中的打擊下,瓜島美軍的空中優勢不在,儘管海軍全力支持,但主動權開始向日方傾斜。

瓜島的危機局面,同樣引起了華盛頓的關注。在羅斯福看來,儘管此時歐洲和非洲的戰事依然嚴峻,但圍繞著瓜島,日軍的艦船、飛機等有生力量在不斷地消耗,並牽制了大量的日軍,這對整個戰局是有決定性意義的,他堅持「瓜島決不能放棄」。

參謀長聯席會議在羅斯福的嚴厲要求下,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向瓜島派出增援」,同時授權尼米茲可以不經批准動用一切力量。手拿「尚方寶劍」的尼米茲,一面將80架戰機、24艘潛艇立刻派往瓜島;一面命令陸軍第25師做好登島準備。

危急時刻,戈姆利的緊急電報稱:「日軍將傾巢而出攻擊瓜島……剩下的兵力不足以應付局面」。可以看出,作為戰區司令,戈姆利顯然對戰局束手無策、幾近絕望。尼米茲十分清楚這個時候必須「換將」了,他最需要一位勇敢的指揮官。

尼米茲首先想到了剛出院的哈爾西。時間緊急,容不得他再去做什麼思想工作。他一邊命令哈爾西接替戈姆利擔任南太平洋戰區司令,一邊將這一任命向戰區所屬各部進行了通報。消息傳開,前線官兵群情振奮,往日的悲觀情緒一掃而光。

臨危受命的哈爾西,凳子還沒有坐熱就開始布置瓜島的防禦,他明確地告訴範德格裡夫特:「我保證將向你提供我能得到的一切」。尼米茲儘管清楚臨陣易帥是兵家大忌,但「三軍易得,一將難求」,更體現出他作為一名優秀軍事家的果敢與決斷。

如果沒有哈爾西執掌南太平洋戰區,瓜島能守住嗎?歡迎大家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杜立特空襲東京,尼米茲為何不贊成?全戰區5艘航母不及日本一半
    面對左右為難的境地,他只得「賭上一把」,對美國夏威夷的太平洋艦隊進行偷襲,將包括航空母艦在內所有艦隻消滅掉,日本才有獲勝的把握。 偷襲珍珠港的成功,一時激起了國內一片歡呼,祝賀的信件和來電堆滿了山本的辦公桌,但他對此並不高興,甚至是懊惱。原來,太平洋艦隊的3艘主力航母均未受到攻擊,再加上膽小的南雲忠一沒有襲擊油庫等設施,這次偷襲進行得並不徹底。
  • 中途島海戰,尼米茲為何有戰勝信心?3艘航母艦載機相當於日軍4艘
    1942年5月,尼米茲通過密碼破譯,完全掌握日軍偷襲中途島的時間、規模和行動計劃,甚至各艦艦長的名字都知曉。然而,開戰前10天,日軍升級了密碼,這意味著美軍一時得不到對方的最新消息,尼米茲對此不以為然、積極備戰。
  • 哈爾西沒能參加中途島海戰,尼米茲為何高興?斯普魯恩斯比他合適
    1942年5月,尼米茲通過密碼破譯,完全掌握日軍偷襲中途島的時間、規模和行動計劃,甚至各艦艦長的名字都知曉。然而,開戰前10天,日軍升級了密碼,這意味著美軍一時得不到對方的最新消息,尼米茲對此不以為然、積極備戰。
  • 尼米茲號航母確診1例,美國太平洋艦隊4艘航母「全軍覆沒」
    美媒周二(7日)報導,部署在印太地區的核動力航母尼米茲號上有一名船員於上周確診,意味太平洋艦隊4艘航母在疫情下全數「淪陷」。美媒Politico周二披露事件,尼米茲號已是美國海軍第四艘有人感染的航母。患者已下船隔離,軍方正按照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的指引追蹤其感染途徑。尼米茲號另有一名飛行員確診,但他並非在艦上工作。
  •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何時開始走下坡路?絕非1942年中途島戰役的失利
    這場戰役從1942年的8月開打(中途島戰役之後兩個月),一直持續到1943年2月才結束,堪稱「跨年大戰」。本來它只是一次美軍的小規模登陸行動,結果由於雙方互不相讓逐次增兵,終於演化成為一次陸海空全面大決戰。瓜島戰役的起因,是尼米茲(美軍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和麥克阿瑟(西南太平洋戰區總司令)達成共識,他們都認為扭轉戰局的關鍵就是儘快奪取日軍的海空核心基地拉包爾。
  • 5年82艘新艦「尼米茲」核航母開始退役 美國新造艦計劃出爐
    12月10日美國五角大樓宣稱,美國政府已經通過海軍2022-2051財年的30年遠景造艦計劃,這一計劃將通過多個階段不同的造艦計劃來實現,最終將美國海軍的規模擴充至546艘。按照美國海軍的30年計劃,至2051年的546艘艦艇中包括406艘傳統艦艇和143艘無人艦艇,具體點包括11艘核動力航空母艦、9艘兩棲攻擊艦、74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66艘小型水面作戰艦艇、84艘核潛艇、162艘其他兩棲登陸輔助艦艇和其他後勤輔助作戰艦艇、119艘水面無人作戰艦艇以及24艘無人潛航器。
  • 雷伊泰灣海戰『』:太平洋戰場日本海軍的滅亡之戰
    ,而日本海軍則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其海上戰略防禦體系被完全打破,從此,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徹底失去了原有的戰略優勢。 1944年下半年,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激戰正酣,美國為了打破日本在太平洋的壟斷優勢,通過馬利亞納群島海戰,已經從日本的海上國防圈上拉開了一道口子。
  • 太平洋戰爭,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尼米茲接手的太平洋艦隊幾乎是個空殼,除了三艘航母完好外,其他的艦船都在日本的偷襲中損毀殆盡,艦隊官兵的士氣更是低沉到極點。尼米茲毫不氣餒,他一邊恢復官兵士氣;一邊從零開始,在戰火的硝煙中,重新組建太平洋艦隊。1942年6月尼米茲帶領新生的太平洋艦隊以弱勝強在中途島大破日軍海軍,以損失1艘航母的代價,擊沉4艘日本主力航母,打斷了日本海軍的脊梁。
  • 麥克阿瑟接待尼米茲的規格,為什麼比接待馬歇爾還高?
    1944年3月,同盟國在各個戰場上開始全面反攻,麥克阿瑟不甘心成為太平洋戰場的配角,率領西南太平洋戰區所屬部隊,打著「大規模戰術偵察」的幌子,一舉將8萬日軍孤立在南太平洋地區,「打亂」了盟軍在整個太平洋的作戰計劃。這下,搞得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不得不全力保障麥克阿瑟的進攻,甚至明確命令海軍全力支援麥克阿瑟的行動。
  • 美國有多少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名字都是什麼
    首制艦「尼米茲」號(CVN—68)。以二戰中功勳卓著的「抗日名將」,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的名字命名。1975年5月3日服役,編入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港海軍基地。艦載航空兵為美國海軍第9艦載機聯隊,裝備各型戰機84架。
  • 陸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海軍總司令尼米茲,美軍二戰兩大名將誰更強
    二戰期間,美國有兩位出名的人物可稱戰爭沉浮的關鍵所在,一位就是世界聞名的麥克阿瑟,還有一位就是美國海軍名將尼米茲。這兩個人,如果用客觀的態度來講,其實都很厲害,畢竟,一個是陸軍總司令,一個則是海軍總司令。但如果問他們在太平洋戰場上誰的能力更強一些,可能就要人各有看法了。
  • 中國「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 沉沒之謎
    美海軍部長還專門召開記者會,叫太平洋艦隊司令出來作證,說他們沒有派潛水艇到這個海區活動。消息傳到國內,一時議論紛紛。有人說是新造的萬噸船質量不過關,經不起大浪衝擊而沉沒;有的說是選擇的航線不好,因為航區附近就有暗礁。
  • 接受日本投降時,為何是麥克阿瑟而不是尼米茲?兩人鬥氣像個孩子
    尼米茲不服氣1945年8月15日的白宮,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得知裕仁天皇已發表《終戰詔書》的消息後,立即對外宣布太平洋戰爭結束,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已於8月13日被任命為盟軍遠東最高司令,負責組織盟國對日本的受降儀式。此消息一出,立即有人找上門。是誰呢?
  • ​被遺忘的「煉獄」 : 曼哈頓女人與尼米茲石碑
    二戰太平洋戰爭後期尼米茲太平洋艦隊驅趕日軍攻佔帛琉,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那個夏天,我走進了13平方公裡的貝裡琉島戰役遺址。時間在這裡凝結,貝裡琉島Peleliu位於帛琉群島最南端,靠近菲律賓。
  • 多少艘航母能滿足中國需求?美國人給出新答案,太平洋艦隊成小弟
    圖為中國海軍航母艦隊 長期以來,各國都在密切關注一個問題:究竟多少艘航母能滿足中國海軍的需求?近期美國人掐指一算給出新答案:不是8艘也不是9艘,而是7艘,這個數字是非常可觀的,儘管看起來總數不如美國現有的11艘多,但考慮到中國海軍奉行防禦型思路,7艘航母完全夠用,至少足以讓同一方向上的美軍太平洋艦隊地位淪落成小弟了。
  • 美國太平洋艦隊4艘航母全部中招新冠,讓全世界都看了大笑話!
    艦隊司令部設在夏威夷的珍珠港,下轄有美國海軍第三、七艦隊,其下有羅斯福號、裡根號等多艘航空母艦。尤其近年來,美國海軍的太平洋艦隊主要被用來維護與強化美國的所謂「印太戰略」及遏制與圍堵我們中國。近年來,美國不斷派航母軍艦來我們中國周邊海域炫耀武力、大秀肌肉、蓄意挑釁,其中的大部分航母艦船都屬於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這回好了,美軍的太平洋艦隊已有4艘航母中招新冠,簡直令整個世界都笑掉了大牙、驚掉了下巴。
  • 海上騎士—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1914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遭遇毀滅性打擊,國內一片譁然,美國急需一個英雄來挽回美國的恥辱,10天後,尼米茲臨危受命,擔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至此開啟了他軍事生涯中最輝煌的一篇。為什麼尼米茲會被任命為太平洋艦隊總司令,他又是如何開始自己的軍人生涯的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又做出了怎樣的貢獻呢?
  • 不進攻、種蔬菜
    1943年11月,美、日兩軍在南太平洋地區的爭奪依然白熱化,儘管盟軍不斷地取得勝利,但前進的步伐並不順暢。按照盟軍合圍日軍拉包爾基地的總體構想,麥克阿瑟與哈爾西逐漸控制了其周邊的戰略要地,孤立並消耗該基地日軍的戰鬥力。
  • 尼米茲和山本五十六的真正較量,美國與日本的對決
    當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利用登陸艦隊來引誘在珍珠港事件中倖免於難的美軍航母,再利用日軍機動部隊的六艘航母進行伏擊,從而達到全殲美國太平洋艦隊,可惜事與願違,最終慘敗的反而是日本聯合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