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西沒能參加中途島海戰,尼米茲為何高興?斯普魯恩斯比他合適

2020-12-23 騰訊網

1942年5月,尼米茲通過密碼破譯,完全掌握日軍偷襲中途島的時間、規模和行動計劃,甚至各艦艦長的名字都知曉。然而,開戰前10天,日軍升級了密碼,這意味著美軍一時得不到對方的最新消息,尼米茲對此不以為然、積極備戰。

作為一名卓越的軍事家,尼米茲很清楚太平洋艦隊的實力,遠沒有達到與日本海軍抗衡的地步。如今,在他的計劃中,既要保住僅有的3艘航母,又想「摟草打兔子」,藉機消滅日本聯合艦隊的4艘主力航母。儘管有情報,但困難仍然很大。

得力幹將哈爾西病了。

因成功空襲馬紹爾群島、轟炸東京,哈爾西已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他敢打敢拼的作戰風格,深得尼米茲的賞識。在決定中途島生死存亡,以及美日雙方海空大戰之際,「蠻牛」哈爾西無疑是最佳人選,但他卻因病不得不錯過這一仗。

原來,長時間的徵戰和精神高度緊張,在熱帶陽光的誘發下,哈爾西得了全身皮炎,瘙癢難耐,儘管他渴望戰鬥,對此滿不在乎,但軍醫建議立即住院治療,並不顧他的抗議和大聲咆哮,說道:「長官,在健康方面,我是可以向你下命令的人」。

大戰在即,一名大將缺陣,尼米茲的壓力很大。儘管哈爾西推薦其好友斯普魯恩斯接替職務,但無論從資歷還是職務,他並不是首選。不過,尼米茲也十分贊同由斯普魯恩斯指揮第16特混艦隊,除了哈爾西大力的舉薦外,還有其他的原因。

一方面,斯普魯恩斯有著深厚的學術功底,是出色的組織者和戰術家。尼米茲對其評價極高,早就內定其作為太平洋艦隊的新一任參謀長,替換守舊、不善進攻的現任參謀長。儘管他只擔任過巡洋艦分隊司令,但豐富的經驗讓他足夠勝任。

另一方面,斯普魯恩斯意志堅強,考慮問題條理分明、頭腦冷靜,認準的事情就勇往無前,決不半途而廢。尤其是在美軍實力遠遜於對手的情況下,他的冷靜顯然比哈爾西的「易衝動」更加穩妥。尼米茲需要敢打敢衝,但不魯莽的指揮官。

事後證明,美軍取得擊沉日軍4艘航母后,斯普魯恩斯並沒有戀戰,保住了太平洋艦隊的實力;如果換做哈爾西,一定會乘勝追擊,有可能落入山本五十六戰列艦的圍攻,難怪尼米茲曾歸納:「哈爾西住院那天,對美國海軍來說是個好日子」。

第3艘航母需要大修。

1942年5月27日,經過101天的巡航,以及珊瑚海海戰之後,弗萊切的第17特混艦隊提前一天回到了珍珠港,所屬艦隊一沉一傷的結果,讓他十分的疲憊和沮喪,艦隊上下都希望能早日回到基地好好地休整一下,但尼米茲並不打算這麼做。

就在第17特混艦隊返航的途中,尼米茲就準備在中途島布置「一張大網」,設伏進攻的日本聯合艦隊。受傷的「約克城號」航母也在其考慮之列,相比南雲忠一的4艘主力航母,太平洋艦隊的第三艘航母就顯得至關重要,無論如何要參戰。

按照工程人員的估計,完全修復「約克城號」航母至少需要3個月,但尼米茲等不及。他一面派專機將維修總工、技術總監和維修骨幹送到航母上,實地進行評估並提前做好維修方案;一面命令船塢準備好各類維修材料,工人們嚴陣以待。

前方的維修評估是,達到航行和艦載機起飛要求只需3天,尼米茲對此十分滿意。當「約克城號」航母拖著十幾公裡的油跡緩緩駛入維修船塢時,1400多名鉗工、焊工和電工一擁而上,按照先期做好的維修方案,忙而有序地開始行動起來。

為了加快進度,尼米茲坐鎮監督維修,維修廠長只得調集更多人手,連夜趕工。一時間,航母上焊花四濺,到處乒桌球乓的鉚釘槍聲。工人們哪裡見過司令親自來當監工,十分清楚形勢到了萬分緊急的地步,他們的每一釘一鉚都關乎著國家命運。

好在,尼米茲的要求不高,他不需要修得像新的一樣,只要航母能航行和起降飛機就行。同時,他將還在大修中的「薩拉託加號」航母上3個飛行中隊,調入「約克城號」飛行大隊。就這樣,「約克城號」經過68小時的整修,「滿血復活了」。

關鍵時候,是最能顯示出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美國3天將一艘重傷航母恢復戰鬥力,而日本卻沒有這樣的能力。同時,美軍能將兩艘航母的艦載機整合到一艘航母上,而僵化的日軍卻不願給「瑞鶴號」湊足艦載機,白白浪費了一艘主力航母。

更大的困難是,中途島「易攻難守」。

中途島戰役,美日雙方儘管都將關注點放在了中途島,但戰術思想卻是完全不同的,山本五十六是以攻佔中途島為先,並藉此引誘美軍航母與之進行決戰;而尼米茲只想利用中途島,打掉日軍的4艘主力航母。說白了,他不打算死守中途島。

首先,面積只有4.7平方公裡的中途島,儘管小島已經有各類戰機100多架、幾十艘潛艇、4500名海軍陸戰隊員,儼然就是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但其幾乎沒有防禦縱深的現實,在尼米茲看來,既然是「易攻難守」,乾脆不死守。

其次,作為內線作戰的美軍佔有主場之利。中途島距珍珠港僅1850公裡,僅靠陸基轟炸機就能讓上島的日軍「生不如死」;而最近的日軍基地也要4000多公裡。也就是說,如果情況不利時,美軍可以隨時選擇撤退,聽任中途島落入敵手。

更關鍵的是,一旦中途島失守,那麼日軍就會劍指珍珠港,尼米茲必須未雨綢繆地為保護夏威夷保存一定的實力。他一再對弗萊切和斯普魯恩斯強調:一定要遵循不輕易冒險的原則,寧肯放棄中途島,也要力保3艘航母,保存實力將戰線拉長。

於是,美軍3艘航母要儘量接近對手,又不能靠得太近,當日軍開始轟炸中途島時,就是美軍艦載機攻擊其航母的最佳時機,既能打擊日軍的主力航母,又能最大規避美軍航母遭受攻擊的危險。這一戰術思想,在隨後的作戰中得到了很好落實。

儘管有這麼多的困難,但尼米茲還是有信心的。一是情報,日軍的進攻時間、地點和進攻計劃,他已完全掌握,可以從容「設伏」;二是,美軍裝備的雷達可以先敵發現對方,並且海底電纜可以保證中途島和珍珠港的戰時通信,暢通無阻。

更重要的一點,美軍航母搭載的艦載機比日軍多,3艘航母約230架戰機,與日軍4艘航母的艦載量大體一致,再加上永不沉沒的「中途島號」航母還有100多架戰機,完全可以在太平洋上與進犯的日軍,進行一場海空大戰,一決高下。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尼米茲還是在瓦胡島以北布置了由潛艇、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兩條防線,防止日軍對珍珠港再次偷襲。可見,尼米茲對中途島海戰的結果並沒有多大的期望值。然而,結果出乎預料,這也正是戰爭所特有的魅力所在。

如果哈爾西指揮中途島戰役,結果會怎樣?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哈爾西是美國海軍僅有的四位上將之一?《決戰中途島》的大BUG
    1947年美國空軍成立,成為和陸軍、海軍並列的獨立軍種,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改任空軍參謀長,他的軍銜也就從陸軍五星上將轉為了空軍五星上將(General of the Air Force)。2001年,美國國會批准,追晉已經於1969年去世的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魯恩斯(就是中途島海戰的指揮官)為海軍五星上將。
  • 中途島海戰,尼米茲為何有戰勝信心?3艘航母艦載機相當於日軍4艘
    在決定中途島生死存亡,以及美日雙方海空大戰之際,「蠻牛」哈爾西無疑是最佳人選,但他卻因病不得不錯過這一仗。 原來,長時間的徵戰和精神高度緊張,在熱帶陽光的誘發下,哈爾西得了全身皮炎,瘙癢難耐,儘管他渴望戰鬥,對此滿不在乎,但軍醫建議立即住院治療,並不顧他的抗議和大聲咆哮,說道:「長官,在健康方面,我是可以向你下命令的人」。
  • 決定日美兩國國運的5分鐘,中途島海戰全分析
    珊瑚海海戰雙方打平,或者說日本略佔上風。又一次的對美國海軍的勝利讓日本人產生了驕傲自滿的心理,他們沒有加緊維修和補充翔鶴號和瑞鶴號,讓它們停在母港,沒有參加中途島海戰。而美國方面則是讓珍珠港船塢的工人加班加點,72小時內就修好了約克城號。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
    那麼如此重要的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最高指揮官是誰呢?首先美國方面的最高指揮官是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將。他是窮苦出身,未出生時父親就病逝,8歲開始勤工儉學。15歲時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入海軍學院,邊讀邊工,最後以全校第7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 決戰中途島!尼米茲和山本五十六的真正較量,美國與日本的對決
    《決戰中途島》電影海報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次中途島海戰,這是發生在二戰期間的一次重要戰役,對陣的雙方分別為美國與日本海軍,而這場海戰主要是在中途島西北海域爆發
  • 海上騎士—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爺爺性格豪爽樂觀,曾經是一名海員,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他經常將一些人生哲理通過故事的形式講給尼米茲聽,潛移默化的培養尼米茲樂觀、勇敢、堅韌的性格。母親則督促尼米茲鍛鍊身體,鼓勵他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養成鍛鍊的好習慣。貧寒的家庭讓尼米茲比同齡人更加早熟,他從8歲開始他便在舅舅家的肉店裡打工,15歲在姑姑家的旅店打工幹活,做一些劈柴、燒水,站櫃檯的活,有時要幹到夜裡十點。
  • 一封讓哈爾西精神受創的電報
    一、上當的哈爾西對於雷伊泰灣海戰的行動部署,日本已經謀劃了有段時間,按照他們的「捷1號作戰」的計劃,小澤治三郎將率領他的機動部隊作為誘敵的誘餌,將美國哈軍第三艦隊的主力從他們本應該保護的登陸地區吸引走,以便於參戰的另外三支艦隊,尤其是慄田健男的第二艦隊能夠進入雷伊泰灣消滅美國的運輸船隊。
  • 艾默裡奇新作《決戰中途島》曝角色海報 伍迪哈裡森飾尼米茲將軍
    伍迪·哈裡森飾演尼米茲將軍,後來有航盧克·伊萬斯飾演海軍少校Wade McClusky今年64歲的羅蘭·艾默裡奇是德國著名導演、製片人、編劇,他的代表作品有《獨立日》《哥斯拉》《愛國者》《後天》《2012》《驚天危機》等等。
  • 明明預知航空母艦會被擊沉,日本為何還要打中途島海戰
    【話說軍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幾場重要海戰中,大多發生在太平洋戰場,其中張圖島海戰更是堪稱「轉折之戰」,這一戰極大的削弱了舊日本聯合艦隊的航母數量規模優勢,但是實際上,舊日本海軍早在戰前就已經預料到航母會被擊沉,為何還要打呢?
  • 接受日本投降時,為何是麥克阿瑟而不是尼米茲?兩人鬥氣像個孩子
    從瓜島到衝繩,從南太平洋到西太平洋,從奇襲東到馬裡亞納海戰,再到拿下塞班島,整個太平洋戰爭主要是海空兩棲作戰,而空戰也多數是艦載機的作戰,是航母的作戰。浴血太平洋,到頭來卻讓陸軍先摘到了勝利的果實,這真是豈有此理!尼米茲向村魯門強硬地表示,如果不在受降儀式上體現美國海軍的戰略地位和作用,他就拒絕出席受降儀式。
  • 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出動了八艘航母,為何有四艘卻在打醬油
    不過有趣的是,在這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決戰中,作為日本海軍殺手鐧的航母,卻只有四艘參與了直接進攻,剩下的四艘一直在打醬油,基本沒發揮什麼作用。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中途島海戰中日本出動了八艘航母,為何有四艘卻在打醬油?首先,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中途島海戰是在中途島附近海域爆發的一場海上大決戰。但實際上,中途島作戰計劃只是日本「米號作戰」計劃的一部分。
  • 太平洋海戰:日軍為何勝於珍珠港而敗於中途島 !
    7時10分,首批從中途島起飛的10架美軍魚雷轟炸機出現在南雲艦隊的上空。美軍飛機排成單行,撲向日航空母艦。在日軍戰鬥機的截殺和日艦猛烈的炮火下,很快就擊落了7架。友永的報告和美機的攻擊,使南雲中將相信中途島的防禦力量還很強,於是決定把原來準備用於對付美艦的飛機改為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轟炸。此時,他仍然沒有發現美軍艦隊。
  • 日軍偷襲中途島被發現,為何還一意孤行?美軍隱瞞3艘航母到最後
    根據羅切福特破譯的日本海軍JN-25b密碼,尼米茲已完全掌握了山本五十六向中途島、阿留申群島同時發起進攻的計劃,並確定日軍的重點攻擊目標是中途島。他一邊將太平洋艦隊主力派往中途島進行設伏,一邊加強中途島駐軍的防禦。 但在大戰前一周,日本海軍升級了密碼,羅切福特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破譯。
  • 《決戰中途島》網絡上線,觀後有感,幸虧沒去電影院看
    哈爾西接尼米茲密令故意暴露企業號位置「逼迫」華盛頓調兵。美軍俯衝轟炸機編隊發現日軍艦隊的偶然,來自於美軍鸚鵡螺號潛艇和日軍驅逐艦的貢獻,這一點拍的很好。杜立特空襲後受到中國人民的救助,同時中國軍民由於日軍報復付出慘重代價。
  • 儘管贏得了中途島之戰,但美國還並未徹底打敗日本,海軍問題多多
    中途島海戰結束後,盟軍的首要目標是阻止日本擴張,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對敵實施打擊。一開始,中途島海戰也像此前的珊瑚海海戰一樣是一種防衛作戰。現在,盟軍在做好防禦的同時,主動進攻的優勢開始凸顯出來。然而,真正意義上的「攻防」作戰始於1942年8月7日,海軍上將金和陸軍上將喬治·馬歇爾在索羅門群島登陸。
  • 中途島海戰,美日兩國的損失有多大?
    中途島海戰所以1942年6月,日美兩國就為了這個要命的中途島打了一場關係國運的中途島大決戰。日美海軍為了勝利,都拼了老命,最後美國海軍技高一籌,以弱勝強,大破日本聯合艦隊。有戰爭就有犧牲,日美兩國在這場海戰中都損失慘重。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日美兩國在中途島海戰中到底損失有多大?首先日本的損失,日本在中途島海戰前,海軍通訊密碼被美國情報機構破譯,致使日本海軍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被美國海軍提前得知,步步受制,慘敗而歸。日本損失了4艘重型航空母艦(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和飛龍號),1艘重巡洋艦以及332架艦載飛機。
  • 如果中途島海戰美軍戰敗,會有怎樣的後果?
    杜立特的B-25編隊從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空襲了東京等日本本土城市,天皇的尊嚴被冒犯使得沒人再敢反對山本與美國決戰的提議。山本五十六匆匆忙忙制定了奪取中途島的計劃,但是作戰的目標依舊被限定為"進一步摧毀美軍艦隊以便日本海軍可以在太平洋島鏈上專心鞏固防禦。"至此中途島才終於出現在了日軍的戰略規劃中。
  • 中途島海戰中的日本聯合艦隊為何慘敗?
    為何佔據壓倒性優勢的聯合艦隊會在這樣一場戰爭中大敗虧輸?這個問題甚至連作為對手的美國人都感到難以理解。有一則傳聞說,美國海軍軍事學院的教員在戰後曾經多次重新推演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卻每次都顯示日軍贏得了最後的勝利。且不論這則傳聞的真假,但它起碼說明日本人在中途島的失敗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那究竟是哪個層面出了紕漏呢?
  • 日本軍國主義的悲歌——中途島海戰
    而中途島海戰就是美國參戰以來一次與日本打的最漂亮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由於中途島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交通樞紐和前沿哨所。所以,日本軍政府擬定將中途島作為攻擊目標,期望打開夏威夷群島大門,同時把美國太平洋艦隊殘餘軍艦殲滅。
  • 造艘萬噸輪由半年至一個月,尼米茲為何不高興?輪不到太平洋戰場
    面對「缺糧少兵」的現狀,他雖然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戈姆利的指揮能力有很大意見,讓陸戰一師陷入危機的境地,但他也顧不上罵娘了,頻頻地向戈姆利和尼米茲求援。 尼米茲感到在戈姆利的指揮下,瓜島很可能因悲觀情緒而守不住,他第一次對戰局的發展有些擔憂。 讓尼米茲放心的是,陸戰一師的官兵們儘管飽受日軍的轟炸,以及瘧疾的折磨,但依然作戰頑強、鬥志高昂。在談及瓜島能否守住的問題上,範德格裡夫特毫不隱晦表示:守軍有能力守住,但需要海軍艦炮的支援,以及對日軍基地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