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國外技術壟斷,「齊碳科技」自研國內首臺納米孔基因測序儀

2020-12-17 36kr

地球是碳基生命的星球,而基因中則寫滿了關於碳基生命的密碼。這些關於健康和生命的秘密,都藏在十億分之一米的納米級微觀世界裡。「21世紀是基因的世紀」,多年來,少數國外寡頭一直壟斷著基因測序核心技術,如今,一家年輕的中國創業企業正在逆流而上,突出重圍。

依靠自主創新打破國際壟斷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題

從1977年第一代基因測序儀誕生起,基因測序技術已歷經四代更迭。第一代基因測序技術(Sanger測序法)由於成本極高、通量極低等缺點,制約了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是一種大規模並行測序技術,具有測序通量高,價格便宜等優點,極大地推動了基因測序行業的發展,但二代測序存在著測序讀長短,測序速度慢,無法實時測序,設備龐大且昂貴等缺點,目前以Illumina公司為代表的主流商業測序儀公司多採用二代技術。以PacBio公司的零維光導纖維法為代表的第三代測序技術解決了讀長短的問題,但成本高昂,單條序列錯誤率較高。而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技術具有讀長更長、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且儀器小巧便捷等特點,更有希望廣泛應用。

從基因測序的產業鏈來看,基因測序設備和配套晶片、試劑處於最上遊,技術難度最大,利潤值最高。目前基因測序行業上遊主要被Illumina、Thermo Fisher、Roche、Pacific Biosciences、Oxford Nanopore等幾大國外巨頭把控,這些企業幾乎佔據了國際市場份額的99.9%,核心技術、成套產品、配套試劑被高度壟斷,還構建了嚴密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

我國在基因測序領域的早期創業公司大多處於產業鏈中下遊環節,在測序儀、配套晶片及試劑方面嚴重依賴進口,而且面臨市場過度飽和、產品嚴重同質化的現實狀況。可以說,國內基因測序技術一直面臨「卡脖子」的尷尬局面。

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轉變。

齊碳科技,一家運用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探索碳基生命本質的高科技創業公司,憑藉自有技術和國產設備,成功打破了基因測序設備和配套晶片、試劑研發領域的高壁壘和國際寡頭壟斷。目前,齊碳科技自主研發生產了中國第一臺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能夠穩定獲得納米孔基因測序數據。這意味著,中國在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技術上,已經進入世界前沿陣營。

基因測序技術進入納米孔時代 新藍海市場潛能巨大

齊碳科技研發的第4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其工作原理是通過電場力驅動單鏈核酸分子穿過納米尺寸的蛋白孔道,由於不同的鹼基通過納米孔道時產生了不同阻斷程度和阻斷時間的電流信號,由此可根據電流信號識別每條核酸分子上的鹼基信息,從而實現對單鏈核酸分子的測序。

齊碳科技納米孔基因測序儀產品樣機

齊碳科技研發的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都具有核心競爭力。

從國際市場上來看,齊碳科技與Oxford Nanopore公司的測序儀產品相比,在性能上相當,在穩定性和成本上有超越;齊碳科技與Illumina公司的測序儀產品相比,讀長更長,成本更低,測序時間更短。聯合創始人謝丹博士告訴36氪四川,齊碳科技從研發之初就開展了技術專利上的布局規劃,對於測序設備、晶片及試劑產品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打破了國外的專利封鎖。

從國內市場來看,齊碳科技全面掌握了納米孔單分子測序技術,研製出了現階段國內唯一能夠穩定獲得測序數據的納米孔基因測序儀產品。在關鍵的核心技術--晶片方面,齊碳科技擁有自主版權的ASIC晶片,以及來自國內企業的可靠供應鏈,其穩定可插拔的連接,使得晶片可重複使用,降低了單次使用成本;在流體晶片方面,國內也可以實現自主生產,並且具有穩定脂雙層膜的新型結構,能夠有效降低製程成本。

謝丹博士向36氪四川現場展示了納米孔基因測序儀樣機,銀色的機器小巧精緻,充滿科幻感,而且以後可能會做到更小,甚至像手機一樣便攜。

齊碳科技納米孔基因測序儀產品樣機

謝丹博士介紹,從市場應用上看,目前國內基因測序市場規模最大的是科研領域,包括高校、醫院、科研院所、藥物研發企業、公共衛生機構等。在臨床應用上,目前最為成熟的是無創產前診斷,而癌症早篩、靶向用藥、人工生殖輔助、病原微生物檢測和遺傳病輔助診斷等領域的發展也非常迅速。除了針對人,基因測序在動物、植物領域也有較大的應用開發空間。未來,基因測序還可能應用於智能家居,比如智能馬桶檢測糞便和尿液,「基因測序技術甚至可以達到在糖尿病出現前一個月檢測到數據變化,從而提前預防。」

目前,基因檢測市場從技術主導逐步讓位於市場主導,市場需求倒逼技術進步,而技術升級又帶來新的市場增長。正在高速發展的第四代納米孔基因測序技術,面臨的將是一片潛能巨大的新藍海。

跨學科頂尖團隊兩地運營 已獲得四輪超億元融資

一臺看起來「小而美」的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凝聚著多個前沿交叉學科的科研成果,其中涉及機器學習、電子電路、晶片設計、蛋白工程等多重領域技術,而齊碳科技的核心創始人團隊,正是由三位跨學科的「學霸」組成。

齊碳科技三位創始人合照

齊碳科技創始人白淨衛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材料學博士學位之後,進入IBM沃森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他曾在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公司從事基因測序技術研發,擁有10多年的微納器件研發經驗。

齊碳科技另外兩位創始人謝丹博士和胡庚博士都是地道的成都人。

謝丹是生物信息領域的專家,他本科和碩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取得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並在史丹福大學開展博士後研究,在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領域積累豐富。胡庚是謝丹在成都七中的中學校友,是電子電路專家,他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本、碩、博連讀,曾在西門子中國研究院長期從事儀器儀表的研發工作。

2016年9月,齊碳科技核心團隊組團完畢,誕生於成都市高新區。2018年8月,齊碳科技在北京中關村成立子公司,並且自建潔淨間和流體晶片生產線。經過4年多發展,現有員工102人,其中超過半數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院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牛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阿德萊德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目前已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13項,完成軟體著作權登記13個,電路著作權登記2個,集成電路設計登記1個。

截至2020年4月,齊碳科技已完成4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1.63億元。投資方包括高榕資本、中關村協同創新基金、華控基石基金、雅惠投資、BV百度風投、銀杏谷資本等頭部機構。齊碳科技預計於2021年春節後啟動下一輪融資,產品也將持續研發迭代,推出中高通量產品,並且開發更多元的市場應用,讓基因測序服務真正走入千家萬戶。

相關焦點

  • 國內第一臺納米孔基因測序儀產自成都
    而其中,成都齊碳科技有限公司是生物醫療領域不得不提的一家。作為國內第一家自主研發出納米孔基因測序儀,並成功實現穩定獲得納米孔基因測序數據的企業,齊碳科技代表的是基因測序行業最前沿的技術實力。簡單來說,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具有長讀長、實時輸出測序結果、儀器小型便攜等優勢。在尋求技術升級的同時,基因測序也需要打破依賴國外進口壟斷的現狀。
  • 企業家專訪 | 「齊碳科技」白淨衛:科技黑馬,挑戰壟斷
    短短幾年時間,從初創團隊到業界翹楚;從默默無聞到中國唯一;從無人問津到巨額融資...一家高科技研髮型初創企業是如何從0到1,突破重圍,成為納米孔測序技術的黑馬,從而一舉成名?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升級,基因檢測技術開發與服務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齊碳科技作為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專注研發第四代基因測序技術,其核心產品主要是以生物納米孔為核心,以納米孔為基本單元的基因測序儀。經過團隊多年潛思精研,齊碳科技在納米孔基因測序方面的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在納米孔基因測序方面具有超前技術成果的公司。
  • 新經濟加速營丨國內第一臺納米孔基因測序儀產自成都
    而其中,成都齊碳科技有限公司是生物醫療領域不得不提的一家。作為國內第一家自主研發出納米孔基因測序儀,並成功實現穩定獲得納米孔基因測序數據的企業,齊碳科技代表的是基因測序行業最前沿的技術實力。簡單來說,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具有長讀長、實時輸出測序結果、儀器小型便攜等優勢。在尋求技術升級的同時,基因測序也需要打破依賴國外進口壟斷的現狀。
  • 齊碳科技完成超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由高榕資本領投
    納米孔測序的技術還在發展階段,市場化應用還有待開拓,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齊碳科技的策略是,與科研機構合作,不斷積累數據,一旦出現典型應用,利用先發優勢立即搶佔市場。 在尋求技術升級的同時,基因測序也需要打破依賴國外進口壟斷的現狀。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50家聰明公司」,這些醫藥企業上榜
    擁有首個在美獲批上市的中國原創抗癌新藥BTK抑制劑澤布替尼,實現了中國本土原研抗癌新藥出海「零的突破」。關鍵詞:10項——目前開展全球臨床試驗最多的中國創新藥企,有超過70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其中有10項是全球性III期臨床試驗。
  • 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圖截自官網ACS官網消息一經發出,外界一片沸騰,一些媒體稱此技術可以「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納米製程的晶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告訴《財經》記者,這是一個誤讀,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 醫療影響力排行榜:GE醫療、國產基因測序儀、復旦張江
    「聚焦:國產基因測序儀、DRG細分組方案、《海南自由貿易港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條例》」 國產基因測序儀的「進口替代站「正在踩下油門,顯現發展勢頭。在過去一個月裡,三家研發基因測序儀的創新企業獲得融資,且金額均過億。華大智造再拿下高額融資,以10億美元刷新基因檢測行業融資記錄。
  • 全球TOP10頂尖基因測序公司出爐,基因測序市場有多大?
    文|匯眾醫療,作者|匯眾研究院 隨著「精準醫療」的深化,基因測序逐漸成為科技醫療領域備受矚目的話題,得益於平臺技術的進步、測序應用的拓展、各機構合作的拓寬以及測序成本的下降,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 助力抗疫填補空白,首臺國產Sanger測序儀發布!
    助力抗疫填補空白,首臺國產Sanger測序儀發布!7月3日,海爾施基因科技的T400 Sanger測序儀在楓林中心發布。這也是首臺國產Sanger測序儀,填補了國內基因科技領域空白,也代表著海爾施基因科技從一個傳統的核酸檢測試劑生產供應商向提供核酸檢測系統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轉變。據統計,每年因感染病死亡的人數達1700萬人次,其中因呼吸道感染致死人數高達700多萬。
  • 中科院研發5納米光刻技術,能突破光刻機壟斷嗎?ASML:痴心妄想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與突破。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製造業領域、貿易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 36氪首發|自主研發高密度基因晶片,「Genebox基因寶」獲數千萬元...
    圖片來源:Genebox基因寶公眾號自2019年開始,公司與全國頂尖高校與科研機構、以及行業龍頭供應商緊密合作,自主研發了高密度基因晶片(microarray)平臺並實現量產,涵蓋測序儀、晶片、試劑和軟體一體化解決方案,打破了Illumina、Affymetrix兩家外國公司在這一領域長達20年的壟斷
  • Oxford Nanopore測序儀啟程離開英國,向中國進發
    英格蘭牛津2020年2月3日 /美通社/ -- 在獲得中國公共健康專業人員的廣泛支持並與他們進行合作之後,Oxford Nanopore已經向中國發運了另外200臺MinION測序儀以及相關耗材。我們希望支持任何人能夠在任何地方獲取生物信息的納米孔願景,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並且非常感謝科學界在我們努力為此次疫情爆發迅速優化時,給予我們支持。」MinION測序儀被設計用來進行廣泛使用。這款測序儀重量不超過100克,搭配可攜式/特別配件MinIT,以便進行數據分析。
  • 基因簡報 | 發現顏值相關的基因;2021年暫不受理臍帶血幹細胞庫申請
    今是科技發布臨床納米孔測序儀樣機  圖:今是科技測序儀樣機(來源/動脈網官網)  2020年 12月24日,根據動脈網報導,今是科技有限公司召開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工程樣機發布會, 據報導,這是國內第一臺瞄準廣泛臨床醫療應用的基因測序儀的工程樣機。
  • ...國內醫療器械及硬體持續受關注,深圳華大智造獲71.2億元B輪融資
    自5月24日起至5月31日,鈦媒體TMTBASE全球一級市場資料庫總計收錄國內、國外醫療健康賽道投融資事件共30起,其中國內融資7起,國外融資23起,從數量上看國外融資數量大幅領先國內。國內一周融資動態. 本周鈦媒體TMTBASE全球一級市場資料庫總計收錄發生在國內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融資事件7起,醫療器械及硬體、醫藥領域各2起居首,生物技術、基層醫療、醫療信息化各1起緊隨其後。.
  • 僅兩年便量產19納米晶片,打破美韓技術壟斷,長鑫的內存破局之路
    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方面,2016年中國紫光集團在武漢創立了長江存儲,兩年後,國內首顆32層堆棧的快閃記憶體晶片問世,實現了我國快閃記憶體行業真正意義上從無到有的突破,2019年5月長江存儲攻克64層堆棧快閃記憶體,當時全球領先的快閃記憶體為三星96層堆棧快閃記憶體,兩者相隔僅一代的距離。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7期:華大智造上榜TR50,美因基因完成5.42...
    國內首個無創產前篩查胎兒基因組疾病技術標準正式發布安諾優達參與的國內首個NIPT團體標準——《基於孕婦外周血漿游離DNA高通量測序無創產前篩查胎兒基因組疾病技術標準》正式發布。貝康醫療攜國內首個「有證」三代試管PGS試劑盒亮相中華醫學會生殖年會蘇州貝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攜國內首個「有證」三代試管PGS產品亮相中華醫學會生殖年會。該產品可針對胚胎進行植入前染色體篩查,從而大幅提高試管嬰兒臨床妊娠率,降低流產率,也是目前唯一能夠實現胚胎全染色體精準篩查的Ⅲ類醫療器械註冊產品。
  • 新納米孔測序方法可實現對千兆鹼基大小的基因組進行分析
    新納米孔測序方法可實現對千兆鹼基大小的基因組進行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 13:15:58 英國諾丁漢大學Matthew Loose小組利用工具包「Readfish」,實現了對千兆鹼基大小基因組進行靶向納米孔測序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50家聰明公司榜單!後疫情時代,聚焦中國
    擁有首個在美獲批上市的中國原創抗癌新藥 BTK 抑制劑澤布替尼,實現了中國本土原研抗癌新藥出海 「零的突破」。關鍵詞:10 項—— 目前開展全球臨床試驗最多的中國創新藥企,有超過 70 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其中有 10 項是全球性 III 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