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發者回應5納米光刻技術突破ASML壟斷

2020-12-16 手機鳳凰網

文 | 陳伊凡

編輯 | 謝麗容

今年7月,在中國科學院官網上發布了一則研究進展,中科院蘇州所聯合國家納米中心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發表了題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5 nm Nano gap Electrodes and Arrays by a Super-resolution Laser Lithography)的研究論文,介紹了該團隊研發的新型 5 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

該論文發表在《納米快報》(Nano Letters)。圖截自官網ACS官網

消息一經發出,外界一片沸騰,一些媒體稱此技術可以「突破ASML的壟斷」、「中國芯取得重大進展」,「中國不需要EUV光刻機就能製作出5納米製程的晶片」。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告訴《財經》記者,這是一個誤讀,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極紫外光刻技術解決的主要是光源波長的問題,極紫外光刻技術(Extreme Ultra-violet,簡稱:EUV),是以波長為10-14納米的極紫外光作為光源的光刻技術。

集成電路線寬是指由特定工藝決定的所能光刻的最小尺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28納米」、「40納米」。 這個尺寸主要由光源波長和數值孔徑決定,掩模上電路版圖的大小也能影響光刻的尺寸。目前主流的28納米、40納米、65納米線寬製程採用的都是浸潤式微影技術(波長為134納米)。但到了5納米這樣的先進位程,由于波長限制,浸潤式微影技術無法滿足更精細的製程需要,這是極紫外光刻機誕生的背景。

而中科院研發的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的主要用途是製作光掩模,這是集成電路光刻製造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也是限制最小線寬的瓶頸之一。目前,國內製作的掩模版主要是中低端的,裝備材料和技術大多來自國外。

劉前對《財經》記者說,如果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技術能夠用於高精度掩模版的製造,則有望提高我國掩模版的製造水平,對現有光刻機的晶片的線寬縮小也是十分有益的。這一技術在智慧財產權上是完全自主的,成本可能比現在的還低,具有產業化的前景。

但是,即便這一技術實現商用化,要突破荷蘭ASML(阿斯麥)(NASDAQ:ASML)在光刻機上的壟斷,還有很多核心技術需要突破,例如鏡頭的數值孔徑、光源的波長等。

如果把光刻機想像成一個倒置的投影儀,掩模就相當於幻燈片,光源透過掩模,把設計好的集成電路圖形投影到光感材料上,再經蝕刻工藝將這樣的圖形轉移到半導體晶片上。

示意圖:電路設計圖首先通過雷射寫在光掩模版上,光源通過掩模版照射到附有光刻膠的矽片表面。

通常,每一個掩模版的版圖都不一樣,製作一枚晶片常常需要一套不同的掩模版。掩模版製作要求很高,致使其價格十分昂貴,如一套45納米節點的CPU的掩模版大概就需要700萬美元。如今,隨著產品的個性化、小批量趨勢,致使掩模版的價格在整個晶片成本中急速飛升。

高端掩模版在國內還是一項「卡脖子」技術。在半導體領域,除了英特爾(NASDAQ:INTC)、三星(PINK:SSNLF)、臺積電(NYSE:TSM)三家能自主製造外,高端掩模版主要被美國的Photronics(NASDAQ:PLAB)、大日本印刷株式會社(DNP)以及日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Toppan)(PINK:TOPPY)三家公司壟斷,根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這三家公司的市場份額佔到全球的82%。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製圖:陳伊凡

而且,這一技術如今尚在實驗室階段,要實現商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ASML從1999年開始研發極紫外光刻機,到2010年才出了第一臺原型機,2019年第一款7nm極紫外工藝的晶片才開始商用,前後花了20年時間。這是一個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用所必須付出的時間成本。

半導體產業發展60多年,摩爾定律基本得以實現的關鍵就在於光刻機能不斷實現更小解析度,在單位面積晶片上製造更多的電晶體,提高晶片的集成度。如果沒有光刻機,就沒有晶片先進位造可言。根據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9年全球光刻機市場74%被荷蘭的ASML公司壟斷。ASML也是如今全球唯一一家能夠量產極紫外光刻機的公司。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製圖:陳伊凡

如何突破層層專利保護,也是要實現製造完全自主的光刻機的難點之一。極紫外光刻技術領域就像一個地雷密布的戰場,ASML通過大量專利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壟斷該技術。

一直以來,業界都在嘗試另一條技術路線,例如華裔科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周鬱在1995年首先提出納米壓印技術,目前仍無法突破商用化的困境。

並且,極紫外光刻機能夠成功商用,並非僅靠ASML一家之功,它更像是一個集成創新的平臺,其中有將近90%的核心零部件來自全球不同企業,ASML通過收購,打通了上遊產業鏈,例如德國卡爾蔡司、美國矽谷光刻集團的雷射系統、西盟科技的紫外光源。目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自主完成光刻機的製造,中國以一國之力,短期內要突破ASML在極紫外光刻技術上的壟斷,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發5納米光刻技術,能突破光刻機壟斷嗎?ASML:痴心妄想
    現如今,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行,國家的經濟得到提升,我國在許多領域上都有著顯著的進步與突破。例如我國的科技領域、勘探領域、製造業領域、貿易領域、基建領域等,都讓許多國家為之刮目相看,可見中國發展速度之快了。
  • 中國突破ASML壟斷,可以不用EUV造5nm晶片了?中科院回應
    半年來這則消息被以各種形式和標題刷屏,例如解讀為「突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成5nm晶片」。相關閱讀:《中科院雷射光刻研究獲進展》近日,相關人士不得不進行回應:真不是你們想的那樣。據《財經》報導稱,該論文的通訊作者、中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前公開回應稱,這是一個誤讀,這一技術與極紫外光刻技術是兩回事。
  • 官方回應:中國突破ASML壟斷,可以不用EUV造5nm晶片了?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發布的一項研究進展顯示,該團隊開發的新型5納米超高精度雷射光刻加工方法取得了突破,在過去的半年裡,這條新聞以各種形式和標題被傳播,如「打破ASML的壟斷」、「不用EUV光刻機就能造成5nm晶片」 最近,相關專業人士紛紛回應:真的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 中科院正式發聲!打破ASML光刻機壟斷是誤讀:到底什麼水平?
    5nm晶片產品,在如今全球晶片市場大爆發的前提下,也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晶片代工地位以及實力,所以一臺5nm光刻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實目前我們也正在布局高端光刻機技術研發,尤其是中科院直接宣布:「布局光刻機,把光刻機,晶片等技術列為科研清單;」 對此很多網友們也非常期待,而在前一段時間,中科院更是直接在其官網刊登了一篇《5nm光刻技術獲突破》的論文,對此也引發了很多網友們的高度關注,甚至不少媒體都在直接認為國產光刻機已經突破5nm工藝節點,直接打破ASML 5nm光刻機壟斷等等,但我們是否真的可以生產出「國產5nm
  • 中科院闢謠:5nm光刻技術被誤讀,國產水平在180nm
    今年 7月份,中科院發表的一則《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研究論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時,華為正被美國打壓,中國晶片產業成為了國人的心頭憂慮。
  • 國產5納米存在嗎?中科院發布聲明,只有180納米
    晶片能夠生產主要是依靠光刻機。光刻機是生產晶片不可缺少的東西,它決定著晶片的強與弱。我國一直希望在這一領域能夠取得領先的地位。但每次的結果都不盡人意。為什麼中國卻製造不出光刻機呢,是因為光刻機的技術實在太過於複雜。而且對光刻機的精度還有很嚴格的要求。目前先進的光刻機,只有美國擁有。而且還被他們壟斷了。如果我們想要實現自研自產就必須攻克光刻機這個技術難點。
  • 中科院發布5nm雷射光刻技術 偷換概念!
    因為荷蘭ASML公司是全球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公司,他們之前表態7nm以下工藝都需要EUV光刻機才行。現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團隊開發了一種不需要使用EUV技術就可以製備出5nm特徵線寬的雷射光刻技術。
  • 中科院研發新型雷射光刻技術:不用EUV 直擊5nm
    荷蘭ASML公司是全球唯一能生產EUV光刻機的公司,他們之前表態7nm以下工藝都需要EUV光刻機才行。現在中科院蘇州納米所的團隊開發了一種新的雷射光刻技術,不需要使用EUV技術就可以製備出5nm特徵線寬。
  • 中科院的入局起作用!ASML正式官宣,就EUV光刻機明確表態
    這足以見證,晶片在製造技術的難度之高。前段時間,華為晶片被「卡脖子」的事情發生,也讓國人開始關注起來了國產半導體產業。想要製造出高端的晶片產品,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光刻機的供應問題。目前,國內最頂尖的光刻機製造商是上海微電子,預計會在2021年年底前交付首臺國產28nm光刻機。
  • 中國不需要EVU光刻機就能研製出5nm晶片?中科院:別再造謠了
    在科技發展速度這一方面不能說後無來者,但也絕對稱得上是前無古人了,在科技水平迅速發展的數十年時間裡,中國也遇到了一些科技的瓶頸,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光刻機與晶片問題。想要製造頂級的晶片,就必須用到最頂級的光刻機,而如今最頂級的極紫外光刻技術,也只是掌握在少數頂尖科技企業的手中,就比如說荷蘭的阿斯麥,然而就在這陣子有很多媒體表示,中國不需要EVU光刻機就能研製出5nm晶片?中科院回應:別再造謠了。
  • 荷蘭職員:要不是中科院與尼康的介入,ASML光刻機弊端也不會顯露
    相信很多人會回答各種航天技術或者是運營到軍事方面的一些器械,但實際上,真正最核心的技術,可能就是光刻機了,光刻機至今也僅有部分發達國家持有光刻機的部分技術。頂尖的光刻機是非常難以造出來的,如今全球範圍內可能也只有荷蘭的阿斯麥(ASML)在多個國家的技術支持下能夠生產出來,而中國在意識到光刻機問題後,也積極的入局研發破局,就有荷蘭職員表示:要不是中科院與尼康的介入,ASML光刻機的弊端也不會顯露。
  • 我們離5納米晶片還有多遠,從晶片產業說明光刻機的重要性!
    那麼,為什麼我們不能生產自己的5納米晶片,和光刻機?難道舉國之力,就攻克不了光刻機這個最後的堡壘嗎?臺積電5納米的機器差不多有十臺了,但是中芯14納米的光刻機還沒有5臺。這就是差距,人家可以隨時碾壓你,全看心情!所以華為原來在臺積電代工也是看重了他的產能和成本優勢!
  • 日本光學技術全球第一,為啥造出頂尖光刻機的偏偏是荷蘭ASML?
    眾多網友痛定思痛,一致支持我們國內大力研發光刻機產品,用於組建我們的晶片生產線。光刻機是什麼呢?光刻機號稱是人類最精密複雜的機器,全球能夠生產頂尖光刻機的廠商只有一家,那就是荷蘭的asml,市面上絕大多數的光刻機產品都來自於asml。晶片是怎麼形成的?光刻機是怎麼工作的呢?
  • 中國已造出22納米光刻機,更為精密的5納米需要多久?
    如今中國用實力打臉西方專家,目前22納米光刻機已經安排上了,這也標誌著中國如今已經成功突破了光刻機這個難關,既然中國現在已經能夠造出22納米的光刻機了,那麼更加精密的5納米光刻機還需要多久呢?看來這一天也已經不久了。
  • 清華教授打破ASML雙工作檯技術壟斷!「光刻機第一股」登陸科創板
    在晶片和光刻機受到高度關注之際,中國光刻機核心零部件頂尖供應商、國產光刻機配套設施供貨商華卓精科要衝刺科創板了,6月24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北京華卓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是國產高端光刻機龍頭企業上海微電子的雙工件臺產品及技術開發的供應商,其光刻機雙工件臺打破了ASML公司在工件臺上的技術壟斷,成為世界上第二家掌握雙工件臺核心技術的公司。
  • 反超日本尼康,ASML光刻機「壟斷」全球的背後,中國專家功不可沒
    ASML光刻機並不是唯一說到光刻機人們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荷蘭的ASML公司,目前來說全球能夠生產最為高端的光刻機,就是ASML公司,EUV光刻機是全球最頂級的光刻機。也正是因為這個技術的領先,因此ASML近年來在市場上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已經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
  • 中科院緊急闢謠:國產5nm光刻技術,假的!差得遠了
    不過中國向來都是一個不服輸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任正非號召全體華為員工迎難而上,保持艱苦奮鬥的華為精神,中科院、北大、清華等高等院校紛紛伸出援手,對光刻機技術的攻克,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關鍵之一。今年7月份,中科院發表了一篇關於當下最先進晶片5nm工藝製備技術的介紹,立刻引起了國內巨大反響,許多人認為在美國全面封鎖下,我國短時間就獲得了巨大突破。然而就在大部分國人歡呼雀躍之時,中科院緊急闢謠:國產5nm光刻技術,假的!中科院此次發表的雖然是關於5nm晶片製程工藝技術的,但是這並不代表中科院就已經掌握了5nm晶片工業。
  • 國產光刻技術世界一流?中科院研究院闢謠:真實水平僅180nm
    位於我國上海的SMEE已研製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投影式中端光刻機,形成產品系列初步實現海內外銷售。正在進行其他各系列產品的研發製作工作。2020年7月,中科院發表了名為《超解析度雷射光刻技術製備5納米間隙電極和陣列》的研究論文,由於這一論文發表時期恰好是華為麒麟晶片遭遇美國打壓後的不久,因此短時間內就引起了各界的熱議,畢竟「中國芯」的缺失早已經是壓在諸多國人心上的一塊大石頭。
  • 中國光刻機技術沒那麼差!已經超越日本,前方僅剩荷蘭ASML
    對此,有媒體給出讓人振奮的結論,我國在相關領域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那麼被動,光刻機固然被歐美壟斷,而且我國在短時間內無法突破,但是實際上,我國在這一領域並不是一無是處,早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我國就在相關行業開始投入資金進行探索,只是由於市場成本等多種原因,最終放棄,未能達到世界頂尖水平。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