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輪椅上唱《水手》的鄭智化,被遺忘了二十年,後來怎麼樣了?

2020-12-17 生潁居溪

苦澀的沙, 吹痛臉龐的感覺像父親的責罵, 母親的哭泣永遠難忘記, 年少的我喜歡一個人在海邊, 捲起褲管光著腳丫踩在沙灘上總是幻想海洋的盡頭有另一個世界, 總是以為勇敢的水手是真正的男兒

90年代初,坐在輪椅上的鄭智化,用深情而又飽含滄桑的聲音唱響了這首《水手》,讓他迅速紅遍大江南北。

後來,鄭智化的一首《星星點燈》,以勵志和流行兼備的特色,在92年形成了海峽兩岸共唱的奇觀!

從此,鄭智化在華語樂壇的地位扶搖直上,其歌曲的傳唱度之高,無人能出其右。即便到了現在,70後、80後們多多少少都能哼唱幾句鄭智化的歌曲。

可是到了現在,隨著「偶像派」的崛起,在滿屏都是小鮮肉的境遇下,這些「老一輩」的實力唱將已經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同樣的,鄭智化也已經鮮少出現在公眾面前。

粗略算來,似乎鄭智化已經被我們遺忘了近20年!

2017年11月,退出歌壇多年的鄭智化,參加《不凡的改變》節目錄製。方磊在現場演唱《別哭,我的愛人》:

「今夜我如曇花綻放,在最美的一剎那凋落,你的淚也挽不回地枯萎…」

前奏剛剛想起,56歲的鄭智化就石化在了現場,然後眼淚從眼眶中不停地湧出,委屈的像個受傷的孩子!

是什麼讓已經年過半百的鄭智化如此失態?

他說:

「這首歌是我17歲那年的遺言,那時青春年少,如今時過境遷,我學會了克制,可這首歌還是我最愛,也是最讓我痛苦的,一聽就會哭,不要問我為什麼。」

節目播出後,讓本來已經沉寂了許久的鄭智化,又重新走進人們的視野,喚起了我們無數的回憶!

這就是鄭智化,一個只屬於傳奇的歌手鄭智化。

鄭智化,1961年11日14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的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個普通的裁縫,母親是一個本分的家庭婦女,他有兩個哥哥,還有兩個姐姐。

由於孩子較多,靠著父親微薄的收入,生活一直很窘迫,可以說是家徒四壁。

在鄭智化2歲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痺症,他的整個童年都是在與病魔的抗爭度過,最終腿上還是留下了殘疾。

鄭智化的殘疾讓本就貧窮的家庭雪上加霜。父親帶著他到處求醫問藥,可他的腿絲毫不見好轉。花光了本就不多的積蓄,欠下了大量的外債。

這讓鄭智化覺得自己已經成了家裡的累贅。於是他立志要闖出一片天空,成就一番事業!

【三】

鄭智化一開始並沒有發現自己的音樂天賦,他更喜歡的是畫畫,從小便立志長大後要當一名畫家。畫畫給他帶來的自信讓他走出了「殘疾兒童」的心理陰霾。變得逐漸開朗起來。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讀書後的鄭智化,再也不是那個乖巧的、只會趴在桌子上安靜畫畫的孩子。他變的極度叛逆,每天追女孩子、打架、頂撞老師,甚至還偷偷的「做生意」!成為了所有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壞孩子」。

這種叛逆的情緒,哪怕在後來他的歌曲中都有著明顯的體現。所以,我們在鄭智化的歌聲中常常可以聽到略帶著叛逆因子的唱詞。就像《水手》中的唱詞一樣。

多年後鄭智化回憶他的學生時代的生活:

除了賽跑以外,所有的比賽我通通參加,然後藉口要練習,就不去上課,從美術、書法,到演講、勞作,而且一定要拿第一名,因為這樣老師才會讓你繼續參加,我的小學6年,就是這樣通過的。

鄭智化並沒有遵從父親的安排去讀醫學。而是選擇了專科,叛逆的情緒再一次被他表現的淋漓盡致。

自己拄著拐杖跑到專科學校去報名,把父親氣了個半死。

專科畢業後,安耐不住寂寞的鄭智化和朋友一起做起了生意,最後以失敗告終。朋友也離他而去。

走投無路的鄭智化,偶然間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啟廣告公司招聘「稿件撰寫人」的啟示。

於是,多才多藝的鄭智化開啟了全新的人生模式,成為了搞寫作的「文化人」,而且還混的風生水起。

短短幾個月時間,從一個新手一度混到了創意總監的位置。簡直就像開掛一樣。

也許沒有後來的機遇,鄭智化會在廣告業打拼一片新的天地。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做「洗髮精」的老闆找上門來,希望鄭智化幫他做一條廣告,要求廣告一定要有歌詞。

客戶就是上帝,公司找來有名的音樂人幫忙寫歌詞,可是客戶並不滿意。

無可奈何的鄭智化,只好自己動筆寫了一首《開心女孩》。

沒想到這首歌竟然意外爆紅,這也引起了唱片公司的注意。

唱片公司的老闆找到鄭智化,希望他能夠出專輯,鄭智化一開始死活不同意,認為唱歌有失自己「文化人」的身份。

後來禁不住唱片公司的軟磨硬泡,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第一次走進了錄音棚,拿起了麥克風。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就這樣,五線譜都不懂的鄭智化出了第一張專輯《老么的故事》。

鄭智化28歲才開始涉足歌壇。彼時臺灣歌手羅大佑、李宗盛早已紅遍半邊天。

不服輸又自帶叛逆因子的鄭智化,又一次完美釋放了他的才華。

以一首《水手》

唱盡了人間冷暖;唱絕了生死悲歡

唱落了無數人的眼淚;唱盡了無數人的心酸

有人說,他的歌曲中既有人情世故,又有青春叛逆。既有倔強不屈,又有年少輕狂。似乎唱的並不是一首歌,而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起落!

拄著拐杖站在舞臺上的鄭智化,仿佛化身成了英雄,他用實際行動和勵志的歌聲,鼓勵了無數的人群!

【七】

鄭智化成功了!

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也出乎了他自己的預料!

唱片公司給鄭智化貼出的標籤是:

勵志

鄭智化自嘲道:

「腿都這樣了,能不勵志嗎?」

自嘲歸自嘲,勵志是真勵志!

抬頭的一片天是男兒的一片天曾經在滿天的星光下做夢的少年不知道天多高不知道海多遠卻發誓要帶著你遠走到海角天邊……

一首《星星點燈》激勵了無數人勇敢前行。讓許多處於困難和挫折中的人尋求到了心靈的慰藉!

正如歌中唱的那樣,「滿天的星星請為我點盞希望的燈火」。鄭智化的歌聲就像這滿天星星,為我們照亮著前行的路!

用青春的不羈,激揚著叛逆的腳步,勇敢的大步向前!

【八】

如果有一天,我們聽膩了那些所謂「偶像派」的小鮮肉們的靡靡之音。不妨回過頭來,再聽一聽鄭智化的歌曲,在他平緩的音調中去回憶我們當初的年少輕狂。

你會發現,原來,生命的律動和音樂的旋律也可以如此完美的契合!

相關焦點

  • 還記得唱水手的鄭智化嗎?58歲癱坐輪椅行動不便,需3人隨身服務
    還記得唱《水手》的鄭智化嗎?58歲癱坐輪椅行動不便,3名人員隨身服務6月19日,有網友曬出一段鄭智化外出的視頻,瞬間刷爆全網!如今已經58歲的鄭智化不再像記憶中那樣,拄著雙拐現身,而是癱坐在輪椅上,手裡拿著拐杖,想要自己站起來已經很難了,最後還是藉助了攙扶的力量才勉強移動,看到鄭智化的近照,不少網友都覺得很可惜!現在的鄭智化行動十分不方便,在視頻中,身邊有三個人隨身照顧他,看到這一幕,不少網友都覺得心酸!
  • 從當紅歌手到銷聲匿跡,唱《水手》的鄭智化,現在怎麼樣了?
    鄭智化的《水手》相信每個人都聽過,作為勵志歌曲,激勵過不少經歷困難的人,而能夠寫出這首歌的歌手,他的一生無人鼓勵,全憑自己從淤泥中一步步攀爬出來,直至站上頂峰。  鄭智化出身既平凡又不平凡,還未出生時哥哥便去世了,自己成了家人的希望,然而在兩歲時,一場高燒導致他小兒麻痺雙腿因此癱瘓不能行走。
  • 唱《水手》的鄭智化老了,行動不便癱坐輪椅,需三人隨身服務
    導讀:58歲鄭智化久違露面,癱坐輪椅三人隨身服務,需攙扶才能勉強移動。近日,一段視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惆悵。視頻中,一位身材微胖的中年男子癱坐在輪椅上,手裡拄著一根拐杖,正想要憑藉上身的力量站起來,然而卻失敗了。視頻中的這位男子就是著名歌手鄭智化。視頻中鄭智化無法自主行動,三人隨身服務,需要攙扶才能勉強移動。
  • 被遺忘的「水手」鄭智化,這20年去哪兒了?
    1992年,在一場奧運健兒的歡迎晚會上,鄭智化以一首《水手》紅遍大江南北。在那個人們獲取信息還是電視的年代,鄭智化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夜成名。1992年,鄭智化在央視晚會演唱《水手》人們發現,這個拄著拐杖的歌者竟能唱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歌。他的精神徹底成了無數人心中的勵志標杆,勵志形象深入人心。二
  • 《水手》還在傳唱,58歲鄭智化卻癱坐輪椅行動困難,外出3人攙扶
    《水手》還在傳唱,58歲鄭智化卻癱坐輪椅行動困難,外出3人攙扶每一個人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就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地方,比如說家境,比如說顏值,或者說自己的身體狀況。鄭智化就用靈魂的歌聲為我們譜寫出了人生中的逆行者。說起鄭智化,大家首先就會想到《水手》、《星星點燈》和《沉默的羔羊》,這些成名歌曲,尤其是《水手》傳唱度極高,幾乎成了大家KTV的必點歌曲。
  • 被遺忘的「水手」鄭智化,消失這麼多年,現如今怎麼樣了?
    鄭智化,1961年出生於臺北。鄭智化三歲時患有小兒麻痺造成了日後的腿疾,天妒英才,雖然身體上有殘疾但並沒有阻斷他前進的方向,性格堅毅的他帶著一雙殘疾腿唱出了一片天。1987年,憑藉一次吃飯時的靈感乍現,結果寫出了第一首歌《給開心女孩》,結果讓他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首歌竟然反響不錯。很快他就被點將唱片公司老闆桂鳴玉發掘 。從此,他正式進入了歌壇。
  • 勵志的鄭智化:4歲坐輪椅,31歲憑《水手》爆紅,晚年化身IT大佬
    今天我們說的鄭智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屈服於命運,最終譜寫了屬於自己的人生篇章。鄭智化兩歲的時候因為高燒患上了小兒麻痺症,憑藉自己的才華,在31歲的時候在央視唱了自己的歌《水手》,銷聲匿跡後成了IT界的領頭人物回國。鄭智化在央視春晚上的演唱是自己依靠拐杖的力量站起來行走的,他曾經這樣評論自己,他說自己這一生都在治癒不完美的童年。
  • 被遺忘的「水手」鄭智化,這些年去哪裡了?他過得怎麼樣
    1992年,那個還需要BB機,大哥大通訊的年代,那個還需要靠收音機,電視機來獲取新聞的年代,在一場奧運健兒的歡迎晚會上,鄭智化以一首《水手》紅遍大江南北,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夜成名。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 被遺忘的「水手」鄭智化,這20年都去哪兒了?
    1992年,在一場奧運健兒的歡迎晚會上,鄭智化以一首《水手》紅遍大江南北。在那個人們獲取信息還是電視的年代,鄭智化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夜成名。人們發現,這個拄著拐杖,身體殘疾的歌者竟能唱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歌。他的精神徹底成了無數人心中的勵志標杆,勵志形象深入人心。二十多年過去了,這首《水手》依然傳唱在一代又一代奮鬥者的口中,經久不衰。
  • 鄭智化的真實人生,比他唱的《水手》還要勵志
    導語:鄭智化的真實人生,比他唱的《水手》還要勵志!鄭智化最紅的時候,有人勸他唱情歌,可以多賺一些錢,被他斷然拒絕。離開流行音樂樂壇之後,鄭智化沒有和其他歌手一樣,選擇繼續做熟悉的音樂行業,而是轉行學習網絡創業。他還對朋友說,自己最大的天賦不是唱歌,而是畫畫。
  • 被無數人遺忘的《水手》鄭智化,這 20 年到底去哪兒了?
    1992 年,在一場奧運健兒的歡迎晚會上,鄭智化以一首《水手》紅遍大江南北。 在那個人們獲取信息還是電視的年代,鄭智化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夜成名。
  • 鄭智化一首被忽略了20年的歌,與《水手》在同一專輯,太現實了
    鄭智化有一首歌,歌名叫做《中產階級》,詞曲都是他一個人操刀,收錄在1992年的專輯《私房歌》中。很多人可能對這張專輯的名字並不熟悉,但若是說起另外一首歌,大家肯定會恍然大悟,那首歌叫做《水手》,這首歌傳唱度實在太高,以至於《中產階級》一直默默無聞。
  • 那個唱《水手》鄭智化,消失這麼多年,現在怎麼樣了?
    對很多人來說,鄭智化已經是個陌生的名字了但是曾經,這個唱著《水手》的男人幾乎是一代人在記憶中最閃亮的片段媒體是這樣評價他的鄭智化是華語樂壇身殘志堅的人文歌手代表但是我們聽鄭智化的歌02叛逆的少年時代鄭智化從小就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和同齡的孩子比起來他的想法要多很多。因為覺得自己在床上躺了很多年,耽誤了很多時間。所以鄭智化拼命的學習了很多東西,想要彌補浪費的時間。
  • 鄭智化:一怒之下立下十年賭局,從水手到星星點燈,為何消失22年
    二十年,甚至快三十年了還有人在傳唱 即使他從1998年開始退出歌壇 已經隱退了22年,也依舊是一代人的童年記憶
  • 他是90年代勵志偶像,一首水手唱哭粉絲,如今癱坐輪椅成落魄大叔
    ,相信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詳可以跟著唱,當初這首《水手》一發出,因其朗朗上口優美激昂的曲調和積極向上勇敢拼搏的核心思想,一時間風靡全中國,迅速佔據了各大音樂排行榜,傳唱度極高,打開電視能聽到,坐的士也能聽到,甚至逛商場也能聽到,說它火遍大江南北毫不誇張。即便這麼多年過去了,這首歌仍然給人很深的印象。
  • 當年的「水手」鄭智化,如今過怎麼樣
    當年紅極一時的臺灣歌手鄭智化,出生於(1961年11月14日)。於2歲時不幸患上小兒麻痺症,最為人熟悉的是他那首飽含勵志精神的《水手》,1999年1月結婚後,漸漸淡出音樂圈,投身IT行業,很少在公眾面前亮相。
  • 唱過《水手》的鄭智化在巔峰時,為什麼突然銷聲匿跡?
    熟悉旋律和歌詞響起,突然的代入感會瞬間將你的思緒帶回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那段青蔥歲月。這首經典的《水手》不知曾經被多少人傳唱於大街小巷,臺灣歌手鄭智化的名字也因此被國人所熟知。鄭智化作為一名拄著雙拐的殘疾歌手,在歌壇之路上走得也頗為艱辛。
  • 勵志偶像鄭智化:他是80後心中的「水手」,更是照亮星空的那盞燈
    ,十有八九都是鄭智化的歌,其中唱得最多的就是《水手》、《星星點燈》、《墮落天使》、《落淚的戲子》等幾首歌曲。031992年,鄭智化憑藉著一首《水手》一鳴驚人,一夜之間紅透全國,所有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不知道那時有多少人曾經像我一樣,坐在錄音機前面,一遍一遍地暫停、倒帶,只為在小本上記下歌《水手》的歌詞並學會唱它,只為在元旦晚會的時候,也能在同學們面前驚豔全場。
  • 鄭智化的《水手》,曾激勵了多少人?
    鄭智化一直活在絕望的邊緣,一點也不誇張。就像他的偶像作家卡夫卡一樣,鄭智化始終跟社會與制度保持著批判關係,而社會和人性的壓抑扭曲,使他苦悶,也讓他的音樂泛著一種泠冽的光。其實,大多數人都像鄭智化一樣被命運推著走,但是人們逐漸就習慣了自己扮演的角色,而鄭智化卻是一邊踉蹌的行走,一邊不服輸的反抗。鄭智化並非是學音樂出身,他說自己成為歌手就是一個誤會!
  • 1曲《水手》曾風靡大街小巷,58歲的鄭智化現在怎麼樣了?
    電視上,鄭智化拄著雙拐唱歌的場景,曾激勵了無數的青少年,他,已然成為一代人的勵志榜樣。鄭智化出生於1961年,如今已經58歲了。小時候,他得過小兒麻痺症,落下了行走不便的後遺症。但他從不氣餒,相反,他克服自己的困難,在書法、美術、作文中屢屢獲獎,他的歌詞寫得好,和他作文功底好分不開。鄭智化火起來之後,1999年,他結婚了,從此淡出了歌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