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大師的腳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追隨古聖先賢學習正宗的《論語》。我們繼續學習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所編寫的《論語集注》,這是本系列文章的第5篇,前面的4篇文章都是前言和序言,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們正式學習朱熹所注釋的《論語》。《論語》總共有20篇文章,今天開始學習第一篇。
學而第一
朱子註:
此為書之首篇,故所記多務本之意,乃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學者之先務也。凡十六章。
飛仙解說:
這是《論語》的第一篇,因而所講的大多都是務本,致力於根本的意思,這乃是通入儒家大道的大門,是積聚德行的基石,是學者要先下功夫的地方。總共分十六章。
《論語》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朱子註:
說、悅同。學之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後,後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習,鳥數飛也。學之不已,如鳥數飛也。說,喜意也。既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飛仙解說:
「說」是「悅」的通假字。朱子對「學」的解析是「效」,效仿的意思。人性本善,慧根高的人先覺悟,慧根低的人後覺悟,後覺悟者效仿先覺悟者的行為,就可以彰明本善的德性,回歸到人性本善的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習,意思是鳥多次練習飛翔,不停息地學習,就像是鳥多次練習飛翔一樣。悅(說),喜悅的意思。學習之後又經常練習,那麼所學的知識技能就會熟練,內心中歡喜,自然不停地進步。
閱讀過《傳習錄》,對王陽明心學有所了解的人,可能馬上會說:「朱熹對『學』這個字的解析是錯誤的,因為他這裡就是被王陽明所批判的『義外』,是外求,王陽明是對的,朱熹是錯的。」
我們現在先放下頭腦裡面的知見,保持一顆空杯的心,就像本系列文章的上一篇「讀論語孟子法」中程子(程頤)所說的「平其心,易其氣」,先平心靜氣地看看朱熹的說法,不發表太多個人觀點。的確,王陽明指出了朱熹的某些錯誤,然而王陽明也有很多肯定朱熹的地方,以後因緣成熟我們再學習王陽明的《傳習錄》,那是後話。
朱子註:
程子曰:「習,重習也。時復思繹,浹洽於中,則說也。」又曰:「學者,將以行之也。時習之,則所學者在我,故說。」
謝氏曰:「時習者,無時而不習。坐如屍,坐時習也;立如齊(齋),立時習也。」
飛仙解說:
程子說:「習,是重複練習的意思。時時反覆地思考、推究,心領神會,心中融會貫通,那是很喜悅的事情。」程子又說:「學是為了行,時時踐行所學的內容,那麼所學的內容就可以固化在自己身上,所以喜悅。」
謝氏說:「時習,就是時時刻刻都踐行所學的內容。《禮記》說:『坐如屍,立如齊。』坐,就要像祭祀中裝扮的受祭人那樣坐得端正,這是坐著的時候也練習,站就要像祭祀前齋戒時那樣站得恭敬,這是站著的時候也練習。」 齊是齋的通假字。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朱子註:
樂,音洛。
朋,同類也。自遠方來,則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從者眾,故可樂。」又曰:「說在心,樂主發散在外。」
飛仙解說:
在朱熹的年代,「快樂」的「樂」的讀音跟「洛陽」的「洛」相同,古代和現代的讀音肯定多少會有差異,我們不去研究這些讀音的差別,重點是研究朱熹所注釋的意思。
「朋」是同類的意思。遠方的同類都來了,近處的同類可想而知了。程子說:「以善待人,信服和跟從的人眾多,所以值得快樂。」程子又說:「喜悅是在心中的,快樂是發散在外的。」
「悅」和「樂」都有開心快樂的意思,而「悅」偏重於內心來說,也許在外貌上沒有表現出來很快樂,而他的內心中是喜悅的。「樂」則是偏重於外在來說。如果一個人強顏歡笑,他表面看起來是快樂的,然而內心並不喜悅。「悅」和「樂」結合起來,就是內在快樂,外在也快樂的一種身心和諧狀態。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朱子註:
慍,紆問反。慍,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
尹氏曰:「學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慍之有。」
程子曰:「雖樂於及人,不見是而無悶,乃所謂君子。」
愚謂及人而樂者順而易,不知而不慍者逆而難,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學之正、習之熟、說之深,而不已焉耳。
程子曰:「樂由說而後得,非樂不足以語君子。」
紆問反,是古代描述文字讀音的一種方法,稱作反切法,在古代沒有現在的漢語拼音的讀音方案,反切法用讀音近似的兩個字來描述讀音,相當於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加上第二個字的韻母來合成讀音,如「紆問反」就是紆的聲母y+問的韻母èn,就是yèn,跟現在的讀音 yùn 還是挺接近了。
慍,是含有怒氣的意思。君子,指德行已經修成(成德)的人。
尹氏說:「學習是自己的事,他人是否了解自己,那是他人的事,自己又有什麼可氣惱的呢?」
程子說:「儘管被人所知曉是快樂的事,不被人知曉的時候也毫不介懷,這就是君子了。」
朱子說:因被人所知曉而快樂就像順水行舟一樣容易,「人不知而不慍」,就像逆水行舟一樣困難,所以只有那些德行已經修成的人才能夠做得到。然而德行的修成,是由於正確地學習正確的知識和技能,操之熟練,內在有深度的喜悅,並能夠堅持不懈。
程子說:「先有了內在的喜悅,然後才能有外在的快樂,不快樂不足於成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