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中八仙歌

2021-02-13 李白的詩全集

李白就待詔翰林院,用他那支生花妙筆為朝廷潤色鴻業,點綴太平,偶爾也代草王言,但更多的是在宮中侍宴時吟詩作賦,佐酒助興。李白漸漸地對這種文學侍從的生活感到厭倦,於是經常沉飲酒肆,後來乾脆興賀知章、汝陽王李璡、李适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等結為「八仙」之遊,縱酒狂飲,喝醉了就臥於市上酒家,常常害得內侍們四處尋找。杜甫曾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態: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此詩將當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從「飲酒」這個角度聯繫在一起,用追敘的方式,洗鍊的語言,人物速寫的筆法,構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圖。這首詩在體裁上是一個創格。句句押韻,一韻到底;前不用起,後不用收;並列地分寫八人,句數多少不齊,但首、尾、中腰,各用兩句,前後或三或四,變化中仍有條理。八人中,賀知章資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從王公宰相一直說到布衣。寫八人醉態各有特點,純用漫畫素描的手法,寫他們的平生醉趣,充分表現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生動地再現了盛唐時代文人士大夫樂觀、放達的精神風貌。

【詞句注釋】

⑴知章:即賀知章,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官至秘書監。性曠放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他在長安一見李白,便稱他為「謫仙人」,解所佩金龜換酒痛飲。這兩句寫賀知章醉後騎馬,搖搖晃晃,像乘船一樣。醉眼昏花,跌落井中淹死。

⑵汝陽:汝陽王李璡,唐玄宗的侄子。朝天:朝見天子。此謂李痛飲後才入朝。麴車.酒車。移封:改換封地。酒泉:郡名,在今甘肅酒泉縣。傳說郡城下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

⑶左相:指左丞相李适之,天寶元年(742年)八月為左丞相,天寶五年(746年)四月,為李林甫排擠罷相。長鯨:鯨魚。古人以為鯨魚能吸百川之水,故用來形容李适之的酒量之大。銜杯:貪酒。聖:酒的代稱。《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尚書郎徐邈酒醉,校事趙達來問事,邈言「中聖人」。達復告曹操,操怒,鮮于輔解釋說:「平日醉客,謂酒清者為聖人,酒濁者為賢人。」李适之罷相後,嘗作詩云:「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此化用李之詩句,說他雖罷相,仍豪飲如常。

⑷宗之:崔宗之,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父封為齊國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觴:大酒杯。白眼:晉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看朋友,白眼視俗人。玉樹臨風:崔宗之風姿秀美,故以玉樹為喻。

⑸蘇晉:開元進士,曾為戶部和吏部侍郎,長齋:長期齋戒。繡佛:畫的佛像。逃禪:這裡指不守佛門戒律。佛教戒飲酒。蘇晉長齋信佛,卻嗜酒,故曰「逃禪」。

⑹李白:以豪飲聞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詩興。《新唐書·李白傳》載:李白應詔至長安,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他,並賜食,親為調羹,詔為供奉翰林。有一次,玄宗在沉香亭召他寫配樂的詩,而他卻在長安酒肆喝得大醉。範傳正《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白蓮地,召李白來寫文章,而這時李白已在翰林院喝醉了,玄宗就命高力士扶他上船來見。

⑺張旭:吳人,唐代著名書法家,善草書,時人稱為「草聖」。脫帽露頂:寫張旭狂放不羈的醉態。據說張旭每當大醉,常呼叫奔走,索筆揮灑,甚至以頭濡墨而書。醒後自視手跡,以為神異,不可復得。世稱「張顛」。

⑻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聞名,事跡不詳。卓然:神採煥發的樣子。袁郊在《甘澤謠》中稱焦遂為布衣。

【文學賞析】

《飲中八仙歌》是一首別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詩」。八仙中首先出現的是賀知章。他是其中資格最老、年事最高的一個。在長安,他曾「解金龜換酒為樂」(李白《對酒憶賀監序》)。詩中說他喝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象乘船那樣搖來晃去,醉眼朦朧,眼花繚亂,跌進井裡竟會在井裡熟睡不醒。相傳「阮鹹嘗醉,騎馬傾欹」,人曰:「箇老子如乘船遊波浪中」(明王嗣奭《杜臆》卷一)。杜甫活用這一典故,用誇張手法描摹賀知章酒後騎馬的醉態與醉意,瀰漫著一種諧謔滑稽與歡快的情調,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他曠達縱逸的性格特徵。

其次出現的人物是汝陽王李璡。他是唐玄宗的侄子,寵極一時,所謂「主恩視遇頻」,「倍比骨肉親」(杜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因此,他敢於飲酒三鬥才上朝拜見天子。他的嗜酒心理也與眾不同,路上看到麴車(即酒車)竟然流起口水來,恨不得要把自己的封地遷到酒泉(今屬甘肅)去。相傳那裡「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故名酒泉」(見《三秦記》)。唐代,皇親國戚,貴族勳臣有資格襲領封地,因此,八人中只有李璡才會勾起「移封」的念頭,其他人是不會這樣想入非非的。詩人就抓著李璡出身皇族這一特點,細膩地描摹他的享樂心理與醉態,下筆真實而有分寸。

接著出現的是李适之。他於天寶元年(742年),代牛仙客為左丞相,雅好賓客,夜則燕賞,飲酒日費萬錢,豪飲的酒量有如鯨魚吞吐百川之水,一語點出他的豪華奢侈。然而好景不長,開寶五載適之為李林甫排擠,罷相後,在家與親友會飲,雖酒興未減,卻不免牢騷滿腹,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舊唐書·李适之傳》)「銜杯樂聖稱避賢」即化用李适之詩句。「樂聖」即喜喝清酒,「避賢」,即不喝濁酒。結合他罷相的事實看,「避賢」語意雙關,有諷刺李林甫的意味。這裡抓住權位的得失這一個重要方面刻畫人物性格,精心描繪李适之的肖像,含有深刻的政治內容,很耐人尋味。

三個顯貴人物展現後,跟著出現的是兩個瀟灑的名士崔宗之和蘇晉。崔宗之,是一個倜儻灑脫,少年英俊的風流人物。他豪飲時,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睥睨一切,旁若無人。喝醉後,宛如玉樹迎風搖曳,不能自持。杜甫用「玉樹臨風」形容宗之的俊美丰姿和瀟灑醉態,很有韻味。接著寫蘇晉。司馬遷寫《史記》擅長以矛盾衝突的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杜甫也善於抓住矛盾的行為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蘇晉一面耽禪,長期齋戒,一面又嗜飲,經常醉酒,處於「齋」與「醉」的矛盾鬥爭中,但結果往往是「酒」戰勝「佛」,所以他就只好「醉中愛逃禪」了。短短兩句詩,幽默地表現了蘇晉嗜酒而得意忘形,放縱而無所顧忌的性格特點。

以上五個次要人物展現後,中心人物隆重出場了。

詩酒同李白結了不解之緣,李白自己也說過「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興酣落筆搖五嶽」(《江上吟》)。杜甫描寫李白的幾句詩,浮雕般地突出了李白的嗜好和詩才。李白嗜酒,醉中往往在「長安市上酒家眠」,習以為常,不足為奇。「天子呼來不上船」這一句,頓時使李白的形象變得高大奇偉了。李白醉後,更加豪氣縱橫,狂放不羈,即使天子召見,也不是那麼畢恭畢敬,誠惶誠恐,而是自豪地大聲呼喊:「臣是酒中仙!」強烈地表現出李白不畏權貴的性格。「天子呼來不上船」,雖未必是事實,卻非常符合李白的思想性格,因而具有高度的藝術真實性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杜甫是李白的摯友,他把握李白思想性格的本質方面並加以浪漫主義的誇張,將李白塑造成這樣一個桀驁不馴,豪放縱逸,傲視封建王侯的藝術形象。這肖像,神採奕奕,形神兼備,煥發著美的理想光輝,令人難忘。這正是千百年來人民所喜愛的富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形象。

另一個和李白比肩出現的重要人物是張旭。他「善草書,好酒,每醉後,號呼狂走,索筆揮灑,變化無窮,若有神助」(《杜臆》卷一)。當時人稱「草聖」。張旭三杯酒醉後,豪情奔放,絕妙的草書就會從他筆下流出。他無視權貴的威嚴,在顯赫的王公大人面前,脫下帽子,露出頭頂,奮筆疾書,自由揮灑,筆走龍蛇,字跡如雲煙般舒捲自如。「脫帽露頂王公前」,這是何等的倨傲不恭,不拘禮儀!它酣暢地表現了張旭狂放不羈,傲世獨立的性格特徵。

歌中殿後的人物是焦遂。袁郊稱焦遂為布衣,可見他是個平民。焦遂喝酒五鬥後方有醉意,那時他更顯得神情卓異,高談闊論,滔滔不絕,驚動了席間在座的人。詩裡刻畫焦遂的性格特徵,集中在渲染他的卓越見識和論辯口才,用筆精確、謹嚴。

《飲中八仙歌》的情調幽默諧謔,色彩明麗,旋律輕快。在音韻上,一韻到底,一氣呵成,是一首嚴密完整的歌行。在結構上,每個人物自成一章,八個人物主次分明,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彼此襯託映照,有如一座群體圓雕,藝術上確有獨創性。正如王嗣奭所說:「此創格,前無所因。」它在古典詩歌中的確是別開生面之作。

【名家點評】

《唐詩品匯》:蔡絛《西清詩話》云:此歌重疊用韻,古無其體。嘗質之叔父元度云:此歌分八篇,人人各異,雖重押韻,無害。亦《三百篇》分章之意也。

《唐詩廣選》:劉會孟曰:(詩分)八篇,近之。吾意復如題畫,人自一二語,集之成歌。又曰:不倫不理,各極其醉題,古無此體,無此妙。

《四溟詩話》:少陵《哀江頭》、《哀王孫》作法最古,然琢削靡礱,力盡此矣。《飲中八仙》,格力趄拔,庶足當之。

《唐詩解》:其他若崔之貌、蘇之禪、李之詩、張旭之草聖、焦遂之問皆任其性直,逞其才俊,託於酒以自見者。藉令八人而當聖世,未必不為元愷之倫,今皆流落不偶。知章則以輔太子而見疏,適之則以忤權相而被斥,青蓮則以觸力士而放棄,其五人亦皆厭世之濁而託於酒,故子美詠之,有廢中權之義雲。

《唐宋詩醇》:李因篤曰:無首無尾,章法突兀妙是,敘述不涉議論,而八人身分自見,風雅中司馬太史也。

《唐詩別裁》:前不用起,後不用收,中間參差歷落,似八章,乃似一章,格法古未曾有。每人各贈幾語,故有重韻而不妨礙。

《讀杜心解》:此格亦從季札觀樂、羊欣論書,及詩之《柏梁臺》體化出。其寫各人醉趣,語亦不浪下。

《石洲詩話·漁洋評杜摘記》:「無首無尾,章法突兀,然非杜之至者。」按:此亦西樵評也。……皆謬之甚者。

《杜詩鏡銓》:四句獨詳。八人以此人為主也(「李白一鬥」句下)。獨以一不醉客作結(「焦遂五鬥」句下)。入李子德云:似頌似贊,只一、二語可得其人生平。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同敬曰:「帶笑」字下得有情,第三句描貴妃心事。

《唐詩摘鈔》:釋恨即從「帶笑」來。本無恨可釋,而云然者,即《左傳》(野太子申生):「君非姬氏(指鱺姬),居不安,食不飽」之意。

《增訂唐詩摘鈔》:婉膩動人,「解釋」句情多韻多。

《古唐詩合解》:此章方寫唐皇同妃子同賞木芍藥。

《唐詩別裁》:本豈釋天戶之愁恨,託以「春風」,措詞微婉。

《詩法易簡錄》:此首乃實賦其事而結歸明皇也。只「兩相歡」三字,直寫出美人絕代風神,並寫得花亦栩栩欲活,所謂詩中有魂,第三句承次句,末句應首句,章法最佳。

《李太白詩醇》:嚴滄浪曰:旖旎動人。錦心繡口。

《唐人絕句精華》:第三首總結,點明名花、妃子皆能長邀帝寵者,以能「舞釋存風無限恨」也。

相關焦點

  • 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歌》是中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
  • 書畫丨飲中八仙
  • 【中華上下五千年】飲中八仙
    唐天寶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長安,而史載,李白與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飲中八仙人」。這八人都在長安生活過,嗜酒、豪放、曠達,彼此相似。杜甫詩興所至,寫成《飲中八仙歌》。
  • 號嬰||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文/號嬰  詩酒風流,是對文人解飲的一種絕妙寫照。在古代,文人作為一個社會文化水準的高層代表,是一個時代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化性格的主要承擔者和體現者。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此為唐代有「詩聖」之譽的杜甫所作的一首《飲中八仙歌》。
  • 八仙中的藍採和是男是女,他怎麼成為神仙,八仙分別是誰
    藍採和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的形象是穿著破舊的藍衫,手拿拍板,在鬧市中,喝酒似醉非醉而歌,後被點化得道,成為八仙之一。那藍採和究竟是男還是女呢?有何依據?傳說中的八仙有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和曹國舅。八仙代表著老女老少富貴貧賤。
  • 酒中八仙:酒壓膠濟,拳打二京
    ——梁實秋《酒中八仙——記青島舊遊》 梁實秋 以楊振聲為首的青島八仙開始的組合有點八位神仙的意味,因為開始為七仙,即校長楊振聲、教務長趙太侔、外語系主任梁實秋、文學院院長聞一多
  • 梁實秋和聞一多、方令孺等七男一女於青島日日聚飲,自稱酒中八仙
    看山觀海,久了自然膩煩,梁實秋和聞一多就是呼朋聚飲,三日一小飲,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壇,一夕而罄。山東人好飲,青島大學的校長楊振聲也不例外,自他加入了梁、聞二人的喝酒行列,隊伍更加壯大,漸漸成了固定的八個人:聞一多、梁實秋、楊振聲、趙太侔、陳季超、劉康甫、鄧仲存和方令孺,七名酒徒加上一位女史,正好八仙之數,乃自命為「酒中八仙」。
  • 飯局博弈下篇:石崇勸酒宴、飲中八仙、杯酒釋兵權、千叟宴
    上一篇中我們詳細了解過「澠池之會」、「鴻門宴」、「煮酒論英雄」以及「群英會」的典故和歷史背景,本文就讓我們繼續沿著歷史的車輪去看看接下來發生在飯局上的名場面吧!飲中八仙長安酒會,那個盛唐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代,曾經風靡於魏晉的世家士族勢力在遭受頻繁武力威脅的情況下逐漸進化成為士族門閥,中原各地皆以塢堡自衛。後來北周南下巴蜀,東徵北齊,而後被楊堅篡周自立,建立了隋朝,並南下滅掉陳朝。只是和秦朝一樣,隋朝同樣二世而亡。
  • 中國神話傳說中有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那牛郎織女屬哪八仙?
    神話一般的主角是神仙、妖魔鬼怪、佛與菩薩等等,八仙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這八仙其實也頗為複雜。 在民間,傳說、雜劇戲談又跟道教神仙相互演衍,八仙故事便越傳越廣,最後有了八仙過海的八仙。 發展到如今,基本上只有這八仙過海的八仙成為人們心中最認可的,但其實,在道教的體系中,還有上八仙、中八仙和下八仙一說。道教中,將神仙修行的道場分為上中下八洞,對應上中下八仙。上八洞修行的稱為天仙,中八洞的是普通神仙,下八洞則是地仙。
  • 八仙天池 詩詞賞析
    八仙天池,位於武宣縣城南6公裡處的馬步鄉官司祿村八仙山半山腰上,別名八仙寨。該池海拔313 米, 高出地面68米,—池碧水嵌鑲在8座山峰的環抱中。整個位置屬第四紀巖溶地層,但池水天旱而不涸,雨季不溢,水味甘可飲,水色依時變幻,著實令人驚嘆。
  • 唐寅《自書詩》《飲中八仙歌》,不是一般的風流瀟灑!
    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唐寅31歲開始「千裡壯遊」,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中每個人的歷史原型都是誰?
    不時有人心中起疑,八仙是憑空杜撰出來的人物,還是歷史上確有其人?經過有些學者們的探究發現,八仙是有真實原型的。八仙在歷史上的原型都是些什麼人,我們來看一下:鐵拐李:一種說法是,鐵拐李本名叫李玄,練功的時候陽神出竅,命弟子看護自己的肉身,可弟子守了六天便將他的肉身焚燒,回家奔喪去了。無奈之下,李玄便借一餓殍還魂,誰知這個餓死之人是個瘸子,無奈就天天拄著個鐵拐,鐵拐李的名號就這樣來了。
  • 八仙故事
    金延林博士繪《八仙故事》之鐵拐李鐵拐李在民間傳說中為八仙之首,有的書中稱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峽人,魯迅先生的《中國小說史略》則說他姓李,名玄;趙翼的《陔餘叢考》中又說他姓劉。金延林博士繪《八仙故事》之藍採和藍採和是漢族民間及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是唐朝人,在今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鎮得道成仙。陸遊在《南唐書》中說他是唐末逸士。元代雜劇《藍採和》說他姓許名堅。藍採和是他的樂名。
  • 唐朝汝陽王與道士對飲,道士酒醉後化成一個大酒壺
    汝陽王與李白、賀知章、李适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中八仙人」。杜甫作有《飲中八仙歌》,描寫了他們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性格。有客人來到汝陽王府,都被汝陽王留下來喝酒。當時道士葉靜能常常去汝陽王府做客,被汝陽王強迫飲酒,葉靜能推辭,並且說:「我有一個徒弟,酒量可以賠大王對飲。然而他雖然是個侏儒,但也有過人之處。明日我讓他拜見大王,大王可以試試他。」
  • 2020世界AI大賽總決賽開枰在即 「八仙」迎來真劍勝負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
  • 傳說:八仙故事
    俗稱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劍、葫蘆、拂塵、花籃等八物為「八寶」,代表八仙之品。文藝作品中以八仙過海、八仙獻壽最為有名。今西安市有八仙宮(古稱八仙庵),其主要殿堂八仙殿內奉八仙神像。  鐵拐李  鐵拐李—相傳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陽、李洪水、李孔目。據說他本來長的十分魁梧,相貌堂堂。在碭山洞中修行。
  • 八仙的傳說, 告訴我們什麼?
    他們的師父太上老君一直慈悲的看護和點化著自己的徒弟。 八仙,就是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八名得道仙真。共七男一女,即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藍採和及何仙姑。八仙的傳說甚早,唐代已有《八仙圖》與《八仙傳》,但其中的人姓名尚未固定。至明代吳元泰小說《東遊記》,才確定為以上八人。
  • 抖音我應在江湖悠悠飲一壺濁酒是什麼歌? 古風歌《離人愁》你聽了嗎
    抖音我應在江湖悠悠飲一壺濁酒是什麼歌? 古風歌《離人愁》你聽了嗎時間:2019-07-03 23:01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我應在江湖悠悠飲一壺濁酒是什麼歌? 古風歌《離人愁》你聽了嗎 抖音上有一首歌很火,其中有句歌詞是我應在江湖悠悠飲一壺濁酒,那麼這首歌叫什麼呢?
  • 宅家不如來修仙:秘傳《八仙導引法》
    民間傳說中,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資料圖)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說法不一,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民間傳說中,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由於八仙均為凡人得道,所以個性與百姓較為接近,為道教中相當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八仙宮,迎神賽會也都少不了八仙。
  • 「八仙傳說」的考證 據記載 可能是史實哦
    八仙是誰?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指李白、賀知章、李适之、漢陽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那是酒中八仙。晉譙秀《蜀記》以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範長生、爾朱先生為蜀中八仙,道教傳說他們均在蜀中得道成仙。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八仙即鐵拐李(李鐵拐)、漢鍾離(鍾離權)、張果老、何仙姑、藍採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故事多見於唐宋元明的文人記載,但姓名尚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