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自書詩》《飲中八仙歌》,不是一般的風流瀟灑!

2021-02-06 書法微報

提示:點擊"書法微報"免費訂閱,右上角轉發

唐寅《自書詩》

唐寅《自書詩》,紙本,行書,縱30.2釐米,橫32.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系唐寅、沈壽卿等三人所聯七律詩,書於正德五年(1510年)。其書筆力精湛秀美,有溫文而雅之書卷氣。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之美稱,蘇州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繪畫與沈石田文徵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蘇州經商,父母在皋橋開設酒肆。唐寅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史籍。喜愛繪畫,稍長即拜名畫家周臣為師,又與文徵明同師沈周。16歲時參加童生試,經縣試、府試、院試,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鄉試,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進京會試,因涉嫌程敏政受賄案,貶謫往浙江為吏。唐寅恥不就官,歸家後縱酒澆愁,傲世不羈。唐寅31歲開始「千裡壯遊」,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唐寅晚年,精神空虛,「皈心佛乘,自號六如」,思想趨向解脫頹唐,又將自己的屋舍改稱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歲。唐寅墓位於虎丘區,經整修,1986年10月22日對公眾開放。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悽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無以報國的典型。

唐寅的書法不及繪畫、詩文出名,但天分也極高。他的書風不離趙孟頫的影子,故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評議:「伯虎書入吳興堂廟,差薄弱耳。」其實,唐寅的書法與繪畫一樣,均注意廣涉諸家、融會貫通,面貌也很多樣,只是享年不永,尚未達到「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之境界。依據文獻記載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學趙孟頫、李邕、顏真卿、米芾各家,並在不同時期呈不同側重,從而形成不斷變化的階段面貌。大體上說,其書風變化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是30歲以前,他居住家鄉蘇州,與同年齡的文徵明交善,甚受文氏影響,故兩人書畫均很接近,唐寅20餘歲所繪《黃茅渚小景圖卷》(上海博物館藏),湖石、平坡、樹叢均極似文氏細筆;書法亦俱從趙孟頫入手,均結體端麗,用筆秀潤,唐寅的《高人深隱圖》上款字,就極似文徵明。第二時期是30歲至36歲,唐寅科場被黜,妻子離異,無奈藉詩文、書畫謀生,其時書法上追唐人,力求規範,尤宗尚顏真卿的楷書,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於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並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如唐寅作於弘治乙丑(1505年)36歲時的《落花詩冊》。第三時期是37歲至45歲,唐寅正值壯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專心從事自由自在的詩文書畫創作,生活自得,創作也達到頂峰。其時書法重又歸返趙孟頫,並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風貌,以結體俊美婉媚、用筆娟秀流轉的趙體為根基,並融入了李邕斜長的字姿、有力的筆法和生動的布勢,於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這類風格作品甚多,如作於正德元年(1506年)37歲的《七言律詩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30餘歲的《山路松聲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和《行書三絕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趙孟頫與李邕相融合的面貌。第四時期是46歲至54歲去世,已屬唐寅晚年,自45歲從江西寧王處裝瘋逃回,他進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消沉,行為也更頹放,書法亦變為率意,並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勢的書風,用筆迅捷而勁健,沉著而痛快,八面出鋒,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韻味;同時又融諸家筆法於一體,使結體、用筆均富於變化,並達到了揮灑自如、神機流走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歲以後作的《西洲話舊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看泉聽風圖軸》(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題等。
















唐寅《飲中八仙歌》

釋文: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
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蕭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
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
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點擊「閱讀全文」,進入平臺微店,字帖、手串啥都有!

相關焦點

  • 飲中八仙歌
    杜甫曾寫過一首《飲中八仙歌》,描述八人不同的醉態: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 唐寅自書詩《除夕七律》卷,感謝分享轉發
    唐寅除夕詩書,引首29.5×60.5cm;書29.5×219cm。來源:株式會社東京中央拍賣2017春拍。唐寅是一位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的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唐寅的書法上溯晉唐,他早年書學懷仁集王羲之的《聖教序》,兼師李北海和歐陽詢,深受元代趙孟影響。題籤:唐寅除夕詩書真跡。傳研樓藏。款識:唐寅。引首:唐寅自書詩除夕卷真跡。錢君匋九十二歲。釋文:除夕,紫煙塞屋罐鳴湯,兩歲平分此夜長。鬢影鬅鬙燈在壁,壯圖牢落酒澆腸。
  • 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歌》是中國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
  • 書畫丨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指唐朝嗜酒好仙的八位學者名人,亦稱酒中八仙或醉八仙。《八仙歌》一仙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二仙汝陽王: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三仙李适之: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四仙崔宗之: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 號嬰||飲中八仙
    飲中八仙文/號嬰  詩酒風流,是對文人解飲的一種絕妙寫照。在古代,文人作為一個社會文化水準的高層代表,是一個時代具有普遍意義的文化性格的主要承擔者和體現者。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此為唐代有「詩聖」之譽的杜甫所作的一首《飲中八仙歌》。
  • 【中華上下五千年】飲中八仙
    唐天寶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長安,而史載,李白與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飲中八仙人」。這八人都在長安生活過,嗜酒、豪放、曠達,彼此相似。杜甫詩興所至,寫成《飲中八仙歌》。
  • 金琮書詩、杜堇繪畫,兩大名家合作的《古賢詩意圖》是這樣的
    全卷包含:王右軍(李白詩)、桃源圖(韓愈詩)、把酒問月(李白詩)、聽穎師彈琴(韓愈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盧仝詩)、飲中八仙歌、對雪、又雪(杜甫詩)等詩十二首,圖九幅。此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繪畫共分九段,分別為:右軍籠鵝、桃源圖、把酒問月、聽穎師彈琴、茶歌、飲中八仙、東山宴飲、詠水仙、舟中夜雪。圖中人物用白描法,筆法細勁透逸,形象生動有神。
  • 字如其人,唐寅這幅行書妙不可言!
    唐寅《飲中八仙歌》釋文: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蕭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 文人與酒:惟有飲者留其名
    崔宗之(唐玄宗宰相崔日用之子)是個瀟灑美貌的少年,常常舉杯傲視青天,氣質如玉樹臨風一般高潔。蘇晉(676-734)喜歡在佛前念經吃素,但是一喝起酒來,就會把佛門戒律忘得乾乾淨淨。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梁實秋和聞一多、方令孺等七男一女於青島日日聚飲,自稱酒中八仙
    兩人談笑風生,郾仰嘯歌,雖行走於崎嶇逶迤的小路,卻是策杖芒鞋輕勝馬,風神瀟灑,愜意無限。青島大學背山面海,風景如繪,是個理想的卜居之所,但少文化背景,沒有古蹟可以尋味,也沒有適當的娛樂。看山觀海,久了自然膩煩,梁實秋和聞一多就是呼朋聚飲,三日一小飲,五日一大宴,豁拳行令,三十斤花雕一壇,一夕而罄。
  • 八仙中的藍採和是男是女,他怎麼成為神仙,八仙分別是誰
    藍採和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他的形象是穿著破舊的藍衫,手拿拍板,在鬧市中,喝酒似醉非醉而歌,後被點化得道,成為八仙之一。那藍採和究竟是男還是女呢?有何依據?傳說中的八仙有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和曹國舅。八仙代表著老女老少富貴貧賤。
  • 唐寅:一個喜劇人物,到底有多麼悲哀?
    唐寅畫畫跟其他作家不同,他擅長捕捉人物還有風景靜止的瞬間,他的畫清新唯美,還有很多流傳下來,至今被博物館珍藏,具有極大的美術價值。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除了是赫赫有名的畫家,唐寅還是一個瀟灑浪漫的詩人,他的詩有唐代李白的飄逸,又融合了唐寅自身的風格和創造力。
  • 唯美淡雅的古風意境網名,瀟灑風流又多情!
    中國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歲月沉澱,有著非常深遠悠長的意境,所以,很多人都嚮往古代的慢節奏生活,喜歡溫一壺清酒,飲一杯情茶的安逸生活,所以,今天起名網就給愛好古風元素的大家,分享一些唯美淡雅的古風意境網名,不僅能讓人陶醉在淡淡的憂傷和情懷中,而且還能營造一種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圍。
  • 「長安驢子自風流,萬首詩成萬戶侯」No.001091~No.001100
    【秦嶺詩驢幸運狗狗】 《長安驢子山水詩人》《終南山水秦嶺溼驢》 幸運狗狗遊山玩水尋芳行攝遣興詩文遊記匯集:長安驢子自風流,萬首詩成萬戶侯。雨石無瑕,驢風瀟灑。明巒大川盡蹄下。休閒淺山玩自駕,眼饞麻食看農家。出於汙泥贊如此嬌豔《即興頂帖,呵呵,打打油。》 2013-07-18 No.001093裙底菡萏正盛開,手心幾枝玉人來?嬌羞恰似少女面,花蕊馨香蜂徘徊。
  • 南朝吳歌與魏晉風流-光明日報-光明網
    又《南齊書·蕭惠基傳》載:「自宋大明以來,聲伎所尚,多鄭衛淫俗,雅樂正聲,鮮有好者。惠基解音律,尤好魏三祖曲及《相和歌》,每奏,輒賞悅不能已。」宋大明以來的「鄭衛淫俗」也主要是指吳歌,被認為是魏三祖曲及《相和歌》等「雅樂正聲」的反面。因此,南朝時期,魏晉風流與吳歌雖然都流行於世,但乍看之下,似雅俗異路,適為反對。然而吳歌與魏晉音樂及其文化傳統並非完全對立。吳歌中的一些曲目本身就是魏晉風流的產物。
  •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要表達什麼?
    那通篇放浪避世的悠閒,也叫多少後世文人神往,仿佛這位享譽中國文化史的大才子,真就是這般瀟灑的模樣。一首《桃花庵歌》,能夠從明代至今,四百年間傳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詩中讓人羨慕的瀟灑情懷。可是,如果細品《桃花庵歌》背後的歷史,卻知瀟灑背後,滿是悽涼。
  • 唐寅:六如居士的如夢人生
    回答說:「唐寅。」話音剛落,同知一躍而起,激動地說:「文先生為了尊敬這位唐寅,竟然把自己放低到了這種地步!」在場所有人都不明就裡,同知這才解釋:「我見過文先生的畫,上面有印章『唯唐寅吾以降』,可不是直接就這麼承認自己不如唐寅麼!」
  • 杜甫0027《飲中八仙歌》
    杜甫0027《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 大街上裸奔的風流大才子,「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一生傳奇留天下!
    ,來日苦無多 」,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便結束了他一半風流、一半落魄的傳奇人生。唐寅畫春宮圖不是為了惡趣味,除了拿來賣,迫於生計錢財所需之外,也是對封建禮教的一種明目張胆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