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贏商網
W
inshang
引言
零售「破產潮」正襲擊美國。
來源 | 贏商網(ID:winshang)
作者 | 何麗思、餘淑嫻、盧致珍
頭圖來源 | gannett-cdn
近期,多家美國老牌百貨傳來破產消息,就連美國最大的百貨公司梅西也在為避免破產做努力。在疫情的衝擊下,美國零售業正受到沉重打擊,「破產潮」來勢難擋。
美國零售業的窘境非一日之寒,在疫情之前,傳統百貨已經在與電商以及折扣零售商之間的激烈競爭中夾縫生存,疫情只是加快了零售大環境的「優勝劣汰」。
01
短短一個月
一批美國老百貨倒了
尼曼百貨:申請破產重組,拼命融資想捲土重來
目前負債:約50億美元
因疫情暫時關店數量:43家門店,20家折扣店和兩家位於紐約奢侈品百貨Bergdorf Goodman的分店,後約有10家門店重新營業
受疫情及債務影響,113歲的美國大型奢侈品百貨尼曼(Neiman Marcus)已於當地時間5月7日申請破產保護,但旗下電商網站Mytheresa除外,將繼續獨立運營。尼曼也因此成為美國首家被新冠肺炎疫情壓垮的大型百貨。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不過,尼曼表示,這不是破產清盤,集團已從債權人那裡獲得6.75億美元的融資,用於維持破產期間的公司運作,這些債權人還承諾提供7.5億美元的一攬子融資計劃。據悉,破產申請將幫助尼曼消除大約40億美元的債務。
尼曼方面對集團未來仍保持樂觀態度,稱破產保護不會影響其重開部分店鋪的計劃,並期望能在今年秋天脫離破產狀態。
Stage Stores:已申請破產,如沒人接盤將清理七百多家店
目前負債:5億至10億美元
因疫情暫時關店數量:738家門店
當地時間5月11日,美國百貨公司Stage Stores已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旗下包括Bealls,Gordmans和Palais Royal等6個品牌。
Stage Stores正在尋找買家,同時開始減少業務,公司計劃在5月15日以後幾周時間內重新開放700多家商店,以進行清算銷售。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在上一個財政年度,Stage Stores的淨銷售額為15.8億美元,虧損了8700萬美元,在今年疫情影響下,全部門店關停,最終無法止損而申請破產。截止到5月11日,停牌的Stage Stores股價已下跌超過95%。
彭尼百貨:負債纍纍,準備進入破產程序
目前負債:約40億美元
因疫情暫時關店數量:850家門店(後有16家門店重新營業)
據多家國外媒體報導,擁有118年歷史的美國老牌百貨彭尼百貨(JC Penney)有可能在這兩天申請破產,計劃在破產時永久性關閉180至200家門店。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目前彭尼百貨正與債權銀行討論破產細節,意味著破產幾乎已成定局。雖然彭尼百貨有足夠的現金在未來幾個月生存,但目前情況依舊不樂觀:
在4月和5月都沒有償還兩筆債務;
正面臨6月份到期的1.05億美元債務和大約3億美元的年度利息支出;2023年將有超過20億美元的債務到期;
疫情爆發,迫使它從信貸額度中提取了12.5億美元,並最終開始進行破產準備。
Lord & Taylor:準備申請破產清算
目前負債:約12億美元
因疫情暫時關店數量:38家門店
當地時間4月20日,有消息稱,194歲的美國奢侈百貨Lord & Taylor在考慮申請破產。一些消息人士稱,Lord&Taylor已安排清盤人員幫助其進行「停業」銷售,並打算在清理商品庫存後永久關閉其所有商店。
除申請破產外,Lord & Taylor也在考慮尋找融資等其他補救的可能。
圖片來源:businessinsider
02
誰「殺死」了美國百貨巨頭們?
被疫情壓垮的美國百貨業
隨著美國疫情的爆發,美國零售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零售銷售額環比下降了8.7%,創下了1992年有數據記錄以來最大的環比降幅。
而美國百貨業可以說是此次疫情打擊的「重災區」。疫情期間,眾多美國百貨不得不暫時關閉全國所有門店。實體門店的關閉意味著銷售額銳減,加上負債和成本壓力導致現金短缺,多個美國百貨巨頭「熬」不下去,面臨破產的困境。在疫情的持續衝擊下,美國百貨零售業或將加速崩塌。
疫情前,傳統百貨業早已「岌岌可危」
然而,疫情只是壓死美國百貨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實際上,疫情爆發前,美國零售也百貨業早已「岌岌可危」。從業績上看,多個百貨公司業績呈下滑趨勢:
在2019年6月公布的上一季度報告中,尼曼百貨的可比銷售額下降了1.5% ,收入下降了0.7% ,結束了連續六個季度的增長;
2019年四季度,彭尼百貨淨利潤為2700萬美元,同比下滑64%,全年淨虧損2.68億美元。
低迷的業績讓傳統百貨業陷入了「關店潮」,甚至連梅西百貨、西爾斯百貨等傳統百貨巨頭也難逃一劫。去年,美國有將近1萬家商店倒閉,零售百貨成為去年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差的板塊。瑞銀估計,未來五年美國零售商店數量將從去年的883000家降至782000家。
被線上商業「蠶食」的美國傳統百貨業
隨著線上商業的崛起,美國亞馬遜等線上電商通過透明優惠的價格以及更為便利的購物體驗,不僅「搶走」了傳統零售業不少消費者,其在線銷售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蠶食了整體零售行業的利潤。
數據顯示,去年,25家大型零售商的息稅前利潤佔銷售額的比例從2012年的11%降至7%,而在此期間,電子商務佔銷售額的比例從10%上升到18%。
03
破產不是終結,
全球百貨業找了這些「出路」
對上述這些美國老百貨來說,疫情是最後一根稻草,但破產不等於徹底「死亡」。
據知情人士透露,旗下擁有美國奢侈品百貨Saks的加拿大百貨運營商Hudson’s Bay集團,或有意收購尼曼百貨。目前,尼曼百貨的債權人之一,對衝基金Mudrick Capital Management在一封公開信中要求考慮該交易。
圖片來源:Neiman Marcus官網
據了解,Saks是尼曼百貨的競爭對手。Mudrick表示,若與Saks合併,尼曼百貨可以關閉至少22家與Saks衝突的門店,加上協同效應和成本降低帶來的收益,預計可以創造28-47億美元的價值,並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對於尼曼百貨而言,破產後的轉機或許已經到來。而伴隨著美國一步步解封,購物中心和零售品牌陸續重啟,「倖存」的老百貨也等來了希望。
圖片來源:Nordstrom官網
截至5月4日,梅西百貨(Macy’s)重開了68家門店,其執行長Jeff Gennette計劃讓其餘門店在接下裡的6-8周內陸續恢復;科爾士百貨(Kohl’s )宣布根據各州預防情況重新開放,已有25%的商店恢復營業;諾德斯特龍(Nordstrom)將關閉16家門店以節省成本進行重組,同時分階段重啟其餘商店,其位於西雅圖的門店將限制每次進店人數,縮短營業時間……
到本周末,美國將有48個州逐步放鬆封鎖限制,這意味著美國零售業將加速「回血」。
美國之外,疫情下的全球百貨公司,也沒有坐以待斃,紛紛探索新的賣貨方式,或跨界全新領域,努力尋找「出路」。
圖片來源:John Lewis官網
英國高端百貨John Lewis在疫情期間推出了店員與消費者一對一視頻預約服務。消費者可免費諮詢造型及服飾方面的建議,或通過Instagram提問,服務還包括線上家裝設計等。4月前15日,John Lewis在線銷售額同比大漲84%,稅前利潤增長25%至1.464億英鎊。
圖片來源:Harrods官網
倫敦奢侈品百貨哈羅德(Harrods)在門店重新營業前,則打算為VIP客戶提供個人遠程購物服務。據英國《星期日郵報》報導,該計劃將於5月18日開始測試,工作人員將通過電話和智慧型手機簡訊接受 VIP客戶訂單。
圖片來源:city.hachioji
伊藤洋華堂在東京開設移動超市,藉助擁有冷藏功能的輕型車輛,巡邏售賣加工食品、新鮮產品和日用品等約1200種商品。截止5月初,其已在日本推出525個移動「路邊攤」。
圖片來源:日本每日新聞
高島屋(Takashimaya)聯手證券公司SBI Securities,面向高端客群出售金融產品。
據悉,SBI Securities目前有2700種以上的金融產品,40歲以下用戶佔60%。高島屋將作為「中介」,在門店提供精選、諮詢服務。高島屋的核心客群集中在富裕的中高年齡層,此舉是為了活用高端顧客群,並通過SBI Securities觸及更多年輕人群,實現「開源」。
此外,高島屋還在日本利用停車場賣蔬菜和水果,其位於千葉縣柏市的門店每天11:30-15:00接受訂單,次日發貨。高島屋會在網站上發布產品列表和代碼,消費者通過電話訂購,也可自行提貨。
在這場疫情考驗下,受重創的遠不止美國老百貨。對任何一個零售品牌來說,只有在風浪中鍛鍊抗打能力,不斷解鎖更多新技能,才能迎來下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