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

2021-01-08 華龍網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被譽為「精神楷模」的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自傳。講述了作者海倫自幼患病,導致雙耳失聰、雙目失明,然而在家庭老師的幫助下,她竟然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名校,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的故事。

    這本書想像豐富,文筆流暢,富有真摯而強烈的感情,讓人有敞開心扉的親切感,你會被書中的文字深深的打動。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划船、遊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她用心去感受整個世界,用心去享受生命。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做人要堅強,要愛惜生命,不能被挫折打敗。她激勵我們小學生,做一個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人,我們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作者:重慶市渝北區龍山小學校 四年級一班 彭詩涵)

相關焦點

  • 經典名著導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提到《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他們都能對答如流出海倫凱勒這個名字。   作為一個標誌性的人物,海倫凱勒的真實經歷被人們口口相傳著,她是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全世界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她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感染支撐著千萬人:   生活給我們的太有限,請抓住並珍惜你所擁有的一切,永遠不要放棄他們。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要珍惜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眼睛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的聾盲女作家,當我們心浮氣躁的時候,不如讀讀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就像這本書中所說的,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就像她自己說的,因為一個人要得到真才實學,就必須自己攀登奇山險峰,既然沒有一條到達頂峰的平坦大道,我就得走自己的迂迴曲折的小路。我滑落過好幾次跌倒,又站起來,撞到意想不到的障礙時情緒失控,接著又制服自己的脾氣,然後又向上跋涉,每登上一步,我的勇氣就增加一分,我的心越來越熱切,我攀登得越來越高,終於,我開始看見更為廣闊的世界。
  • 我看得見你,在我心裡——重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以《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題出版的,海倫.凱勒的作品的書藉版本很多,想必大家也閱讀過其中的一些版本。作者一生勤於寫作,著有十四部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篇散文,1933年發表在美國《大西洋月刊》上,後被譯成多種文字,被多個國家收錄在大,中,小學教材裡,被譽為無予倫比的傑作。作者以一個身殘志堅的弱女子的視角,表達了對光明的渴望,珍視。
  • 興安萬裡·閱讀有你 |趙津瑜與您分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記敘了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的一生。有時我在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會做什麼?我很迷茫!因為對我而言,光明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多到沒有意義去期盼三天的光明。可是,如果是一位盲人呢?如果是一位口不能言、耳不能聞的盲人呢?會用三天來做什麼?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請先珍惜當下用心生活,才有資格贏得未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是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著作,該書語言精煉、故事感人、寓意深刻,是成功學和自我成長領域必讀的書籍之一。該書最打動人心的不是語言文字上的精美,而是作者通過描述自身感人的經歷,向世人傳達人們應該珍惜當下、用心生活的偉大觀念!
  • 【分享書單】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作者:寶寶知道 安安的寶貝媽媽《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作家海倫根據自己親身經歷寫的書,故事開始講了海倫在剛開始變成聾盲人時候,變得自暴自棄拒絕所有人的援手,甚至與有些遷怒與父母。這時候的她大概生活了無生趣,已經沒有什麼希望可言了吧。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身體健全的人應該珍惜造物主賜予的一切
    美國《時代周刊》:海倫凱勒被評為二十世紀美國十大偶像之一是當之無愧的,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偉大的經歷和平凡的故事完美的結合。海倫凱勒堪稱人類意志力的偉大偶像。安娜·埃利諾·羅斯福(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夫人):海倫·凱勒的這個故事永遠也不會完結。因為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
  • 文學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許我們需要珍惜的不只是眼睛
    曾與拿破崙共同被稱作是十九世紀的兩位奇人,但是,在她88年的生命時光裡,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有書君相信很多人已經猜到了了,這位作者就是曾出現在我們課本裡的海倫·凱勒,而有書君今天要跟大家聊得,就是她的那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似乎不是我們平常人會討論的話題,因為大部分人,從出生到現在,就奢侈地享受著海倫·凱勒企及不到的視覺和聽覺。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有感
    我觀賞著面前獨佔一隅美麗的盆景,目光忽然掃到書架上的那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如果是海倫,此刻在如此豔麗的光景下,一定也會頗有意味地觀摩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吧!雖然她眼盲,卻可以用心靈來撫慰世間萬物的美好。不論是富有韻律的藝術品,還是春天裡的可愛蓓蕾,一樣能讓她體會到多姿多彩與樂不可支。
  • 世界名著賞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美國作家海倫.凱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THREE DAYS TO SEE 一個視力正常的人,也許無法體會到光明的珍貴,而盲人對光明的渴望與珍惜,足以震撼每個視力正常的人。海倫.凱勒,憑藉豐富的想像。描繪了假定自己能夠獲得三天視力,所見到的光明世界和體驗到的精神愉悅。在這篇感人肺腑,令人思考的文章中。
  • 讀書真香|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伴著溫暖的春風,我和媽媽邊走邊欣賞春雨洗後的萬紫千紅的美麗世界。突然一位可愛又奇怪的小妹妹——盲人妹妹映入,我的眼帘。我拉著媽媽的手惋惜地說:「真是太可憐了,美麗如花的小妹妹……可惜雙眼失明!」媽媽溫柔地說:「你和她相比,你是最幸福的,你看到觸到的是光明的世界,而小妹妹卻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我沒有作聲又思索著什麼……繼續往前走。
  •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1天 沒有聽覺和視覺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1天閱讀內容:第1~2章在這三天中的第一天,「我自然最想看見那些在我暗無天日時對我最重要的人和事物。你肯定也會這樣想,想在重回黑暗之前,把你的最愛銘刻於心。」 這是海倫凱勒提出這個假設, 給讀者的第一個答案。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學會用心去感受生活
    同學們,我向你們推薦一本好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她是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海倫.凱勒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她說,假如能給她三天光明的話,她會好好的利用這三天時間,感覺自然、生活和人生的美好。    為什麼我要向你推薦這本書呢?主要有以下三個理由:    第一,讀了這本書,會讓你更加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海倫.凱勒從小就又聾又啞又盲,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但她學會憑自己的感覺、觸覺、心靈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是如何打好一副爛牌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海倫在成名後,終身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她走遍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次,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光明的背後是照亮前行的路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如果要我推薦一部具有勵志人生的書籍,那一定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感受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帶給人希望與光明
    在無聲無語的世界裡,海倫憑藉頑強的意志與毅力,度過了八十多年的人生歲月,並以自己的奮鬥經歷帶給世界上無數的人希望與光明。這是我在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感受到的。海倫在童年的時候便失去了光明,不僅如此,她還又盲又啞。世界對她來講,充滿了不公平,充滿了陌生,充滿了荊棘。上天似乎一開始就將所有不幸降臨到了她身上。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要……」
    ▲一臺收音機每天陪伴著劉先生 記者 何春林 攝特困群眾檔案姓名:劉先生編號:05住址:花園一村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感恩身邊所有人。無論他們住在哪,我定要親自上門當面說聲謝謝,認真看看好心人的模樣。
  •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怎樣的人生價值觀才是有意義的呢?
    她教會了海倫什麼是愛,給海倫帶來光明,帶來智慧,帶來人世間一個正常人所擁有的享受自然的權利。 海倫被授予勳章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很大的震撼與思考: 思考一:苦難就是最大的財富,誠然苦難能夠深深地影響一個人,不過我曾換位置思考過
  • 「新華悅聽」經典回顧|斯琴高娃誦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今天主播斯琴高娃為大家分享的文章節選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朋友,如果我有三天能用眼睛看見東西的話,我最喜歡看到什麼呢?我希望您也想一想這個問題。假如你知道,當第三天的黑夜來臨以後,太陽就永遠不會在你面前升起,你將怎樣度過這短暫的寶貴的三天時光?
  •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賀家土小學1606班 龔子宸 證號:200204357610 指導老師:袁蘭芝在漫長的暑假,我如饑似渴地讀了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此後,她再也聽不見外面的聲音,看不見這絢麗多彩的世界,也不能表達自己的信仰。她開始變得自暴自棄,直到沙文莉小姐走進了她的生活。她在小姐與家人的幫助下,先後在鉑金斯盲校、劍橋女子大學就讀,最後終於考上了哈佛大學,並嘗試著寫作。平常人覺得很普通的學習,對她來說簡直比登天還要難。剛進入劍橋女子大學之時,就遇到了麻煩。她沒有得到所修課的凸版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