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已被納入國考

2020-12-27 古今悉文明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

舉個簡單的例子

每天中午12:00,你在同樣的位置立一根,下面鋪一張白紙,在筷子的陰影上做個記號。一年後,這個記號會給你展示一個正8字的葫蘆,在兩端的頂點就是春分和秋分,這兩天陽光直射赤道,腰部是冬至和夏至。二十四節氣都有序地分布在標線上,順著這個思路你大概就知道易經是一個邏輯多麼嚴謹緊密的規律了,完全一樣,但我們卻失去了理解和閱讀它的能力。

中國院士臨終前留下的告誡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兒,只留下最後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輝煌燦爛。我們應該注意《易經》。」

馮友蘭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也是《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貞元六書》等的作者,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易經》被質疑6500年,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

《周易》是古代文明的產物。距現在的考古發現已經有6500多年了。筆者有很多觀點,其中大部分是關於伏羲的。《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並稱為「三易」

古人探尋宇宙的奧妙

《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幹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

《易經》64卦爻象圖與《遺傳密碼》

1953年華生和克立克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1966年,尼倫伯等人破譯了所有的遺傳密碼,但此時,西方科學家震驚地發現,《周易》的64卦圖像圖與遺傳密碼有驚人的一致性,直接再現了生命的本質;《周易》的科學性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進位的祖宗是易經,比西方早了幾千年

萊布尼茨在1716年的時候,寫了一卦信給他一個朋友雷蒙德,信件當中提到了《論中國的自然神教》,就是給雷蒙德的這封信當中,他承認了自己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易經。

二進位的發現直接導致了電子計算器和計算機的發明,使計算機得以迅速普及。二進位系統的本質是通過0和1來描述事件,這就是陰陽。

「陰陽二分」能包容一切

在《周易》中,據說陰陽分萬物。例如,太陽是陽,月亮是陰;剛是陽,柔是陰;開是陽,閉是陰;善是陽,惡是陰。陰陽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隨時間和空間而變化。

無論是水,是油,還是木頭,它們都是能摸得到的物資,它們都為陽。萬變不離其宗。

無論是空氣,電磁波,聲波它們都是我們摸不到的東西,它們都為陰。萬變不離其宗。

中國人到何時都不能忘了《易經》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經典巨著,對於中華文明的延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文明四大古國中為何只有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流傳至今?

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諸葛亮精通易學眾多分支,創作「八陣圖」,用於排兵布陣

京房師從焦延壽學易,發明了「六十四卦納甲法」,和八宮卦系統。被後世稱為「京氏學」。

鄭玄注《易經》,把象、彖與經文合在一起,提出「五行生成說」與「爻辰說」。

孔穎達繼承而突破了王弼易學。依據《易傳》對《易經》進行解釋,重新肯定了象數易學的價值。

魯迅曾說,不讀《易經》,就讀不懂中國文化、在中國社會生存的道理;

馬雲行商數十載,《易經》從未離身,他說,重大決策問《易經》

楊振寧、李政道從《易經》的陰陽消長的原理中得到啟發,提出了原子能態二組的奇偶性雖是不滅的,但不是不變的,而且存在著盛衰消長的變化,這一重大發現使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

我身邊許多朋友多說自己想學習易經,但是一看到上面的字就打退堂鼓了,因為一點都看不懂,我剛入門的時候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普遍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

這套書通俗易懂,採用圖解的方式,精彩的圖片,深入的解析,讓書中的內容變得生動、簡單起來。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如果有一樣苦惱的朋友,也可以選擇《圖解易經》來看。一本僅需要56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易經》曾被人認為是「算數之書」,是佔卜和迷信。但可不是的喲,《易經》被稱作「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涵蓋了世間萬物的一切道理。2019年時,《易經》就易經被納入國考了,可見它是多麼的重要。如今我們如果能夠以現代科學的觀點重新審視歷史,你會驚奇地發現,早在千年前《易經》就易經指出和證實現代科學。那麼《易經》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籍?為何能被納入國考?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真的是封建迷信?已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6500寫作由伏羲寫作的有部神書,可是過去的數千年間,卻始終備受異議,很多人都把它當作是迷信活動,感覺它並沒什麼具體的使用價值,但客觀事實真的是那樣嗎?被痛批6500年的《易經》,真的是迷信活動?
  • 被質疑幾千年的迷信,如今被證實為「 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說起《易經》這本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會是「封建迷信」,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易經》的確飽受質疑。而說到最近幾年有關於《易經》最受爭議的一件事,還要數去年《易經》被納入了我國公務員考試的範圍。其實不只是馮友蘭先生,就連國外的很多西方學者,都提出《易經》這本書是超科學的存在。那麼《易經》在科學界為何會受到如此多的肯定呢?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
    中華文明擁有 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承傳,不得不承認的是,人類的發展在歷史上,伴隨著時間和年代的不斷地前行。古人因此 遺留下來的經典著作,很大部分都是作為某種參照歷史資料,為此來掌握以往所造成的事兒。還有就是根據這些遺留下來的歷史著作,也可以告誡和提示後人的人,前人的經歷和聰慧,根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方式,針對古人所遺留下來的經典之作,成為後人學習的楷模。
  • 被批判千年的「迷信」,現納入公務員考試,多次被證實為超科學
    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而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這本書就是迷信的結合體。2019年《易經》被納入了國考的時候,就引發了很多網友的爭議。
  • 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或被證實是超科學,科學的盡頭是玄學?
    比如2019年《周易》被納入國考時,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爭議。也有網友開過類似的笑話,比如「當公務員要先學佔卜」。這顯示了人們對《易經》的固有印象。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對它的誤解太大了!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而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在國外,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表示,《易經》的卦象可以包容一切,包括最精緻、最細微、超感覺的那部分。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不是因果元素匯集產生的明確結果。
  • 質疑了6500年的千古第一奇書,被認為迷信產物,現被證實是超科學
    質疑了6500年的千古第一奇書,被認為迷信產物,現被證實是超科學提及《易經》國人一定不會陌生,這一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以前,雖然《易經》流傳到現在,可是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於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來的產物。
  • 被納入國考的《易經》,卻被認為是封建迷信?國家親自為它正名
    甚至很多人都對易經有著錯誤的偏見,認為易經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書,他們認為易經頭到腳壓根就是迷信書,往往都是避而遠之。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納入了國考,就引發了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公務員信風水的多」「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
  •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它以易經八卦、上古的漢語為起源,是當今世界上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從夏朝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一脈相傳綿延不斷,從來沒有中斷過文明的傳承。
  • 《易經》被質疑了三千多年,為何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不僅為一些諸子百家學派提供了他們立派的思想,它在20世紀的時候被西方人認為是超科學,之所以會這樣認為,是因為那個時候西方人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在20世紀當中的很多科學結論與成果與《易經》當中的一些卦象幾乎是一模一樣。
  •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不是封建迷信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神學都是現階段科學無法解釋的科學,有西方學者提出《易經》是超科學的存在。榮格卻說: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實際觀察時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擊,而非因果因素匯集所產生的明確結果。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的存在?已被多位學者證實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著作之一,書中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乃至全世界,但古往今來很多人對其存在質疑,並一度將其看作是封建迷信。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觀點,主要是由於很多研究者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其中的佔卜上,這才導致了很多不了解其中內容的人們無法相信。
  •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滯留在四柱算命上,覺得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面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語言,實際上這種卜卦並不是迷信活動!
  • 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被證實是超科學!國家院士生前告誡
    根據人們對佔卜風水的固有印象,人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周易》屬於道教,所以總有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其實,有一個很大的誤會!這個誤會一直持續到1990年一位老者在彌留之際的話: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因病去世。
  • 《易經》被質疑了6000多年,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楊振寧也讚嘆
    被質疑為迷信6000多年,其實是超科學從古至今,也許《易經》一直以來都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醫學、藝術等諸多不同的領域。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大家都僅僅是知道《易經》卻不曾去真正地了解易經。
  • 它被納入國考、社科院博士點一年有餘,還有人認為它是迷信嗎?
    為了扭轉這種不正確的認知,國家政府機關、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一年以前就做出了重大舉動為《易經》正名,那麼我們還懷疑它是迷信嗎?一、國家政府機關及人文社科權威機構為《易經》正名(1)納入國考在2019年度國考筆試中,《易經》冷知識成為考題,曾引起眾多網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中國院士去世前留下告誡,《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質疑了6500年
    易經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一直以來人們痛批《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大多數人對《易經》的理解是卜卦,迷信等,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易經其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去世前留下告誡,《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痛批了6500年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 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被認為是迷信,外國專家卻視若珍寶
    隨著算命被打成封建迷信,《易經》這本奇書也被視為是迷信思想的一部分。可是,事實當真如此嗎?作為6500年前,我們的先祖留下的一本「一鳴驚人」的奇書,《易經》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但是因為現在的很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佔卜上,想通過其中的學問來預測未來、預測吉兇,導致很多沒看過的人,都覺得易經是中國迷信。
  • 被批判為封建迷信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現已加入公務員考試
    在過去,一提起《易經》,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佔卜」「風水」「算命」「封建迷信」。比如在2019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中,一道關於《易經》的考題,就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考公務員還要學會算命嗎?」「《易經》不是迷信嗎?」等言論在網絡中甚囂塵上。其實,大家對《易經》有著很大的誤解。
  • 幾千年前的經典巨著,曾被質疑是封建迷信,現已出現在高考試卷上
    但是,由於《易經》的內容太過於玄妙,到現在仍有不少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是一本算卦用的書。從17年《易經》出現在高考試卷中,到去年《易經》被納入我國公務員考試,都引起了眾多關注和討論。不難看出,我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越來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