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易經》這本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會是「封建迷信」,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易經》的確飽受質疑。
而說到最近幾年有關於《易經》最受爭議的一件事,還要數去年《易經》被納入了我國公務員考試的範圍。
對於此事,引發了無數網友的熱議,他們十分不解的是,當公務員為什麼還要學算卦?由此不難看出,在大部分國人心中,都對《易經》存有封建迷信的刻板印象。
但是在科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1990年,一位清華教授臨終前告誡:要注意《易經》
1990年,在北京的友誼醫院中,一位清華教授即將與世長辭,在彌留之際,他留下了最後的告誡:「中國在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他就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被稱作新儒家的馮友蘭院士。
其實不只是馮友蘭先生,就連國外的很多西方學者,都提出《易經》這本書是超科學的存在。
那麼《易經》在科學界為何會受到如此多的肯定呢?
《易經》不單單是算命,其中還蘊含「改命之道」
《易經》中的《周易》是其中最難懂的一部分,因為它所涉及的內容,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層面,用它來談人的命理,顯然再合適不過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周易》的卜卦為何會如此準確?
這主要是由於其中所揭示,大都是人類和社會發展的規律,先天64卦所承載的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大自然的發展規律是每一個人都逃不開的。
馬雲能有今天的成就,《易經》功不可沒
2005年,馬雲在一次訪談中表示,通過對《易經》的研究,使得自己十分注重辦公室的風水,良好的辦公風水也是馬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這次訪談中,馬雲提到:
「別人和我講科學,我卻相信風水,而且我迷信風水。阿里巴巴設立七個分公司就是出於風水的考慮。我們在香港第一次租辦公室的時候,我跑進去一看,我說不行,這個辦公室位置很高,我說這個風水不好,前面那個公司一定關門了。一查前面關了六家公司,千萬不要去。」
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必須要遵從天道
所謂的天道,其實就是宇宙變化和發展的規律,而在《易經》中就有一種因果律,在坤卦中有一句話叫做: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句話大意是說:經常行善的人家會有許多可以慶賀的事,經常做惡事的人家會有許多災禍在等著它。
但是很多人對這一點可能會表示懷疑,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有人經常行善卻窮困潦倒,有人作惡多端卻福壽俱全,解釋這種情況,《易經》中的回答是:家庭。
一個家庭的好壞習慣是具有傳染性的
大凡善良積德之家,家長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用仁、義、禮、智、信的言行,耳聞目染教育著子孫後代,這些良好的做人品德,才是留給子孫後代的福澤。
由此不難看出,與其說《易經》是算命,倒不如說它是教給人們如何更好的為人處世的一種哲學,無論是經營企業,還是教育子女,《易經》都是不二選擇。
說了這麼多,我們可以發現,《易經》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只是大部分人無法解讀它的真實內涵。
魯迅曾經說過:「如果不讀《易經》,你就無法了解中國文化」。
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對《易經》都十分的感興趣,但是他們幾乎都表示,這本書的內容全都是文言文,而且太過於高深,普通人怎麼可能看得懂呢?
這時候我就會跟他們推薦最近我正在研讀的一本《圖解易經》,朋友們閱讀後都表示,書中不僅將原著全部翻譯成了大白話,而且還在其中穿插了圖片講解,徹底解決了閱讀困難的問題。
書中對五行,太極,八卦等內容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講解,而且會通過一些簡單易懂的例子來教給大家如何分析解決問題,巧妙地將原本枯燥的內容轉化成了人人都能受益的知識。
假如你也有同樣的苦惱,那麼推薦你也選擇這本《圖解易經》來閱讀,只需要55元你就可以從中獲益,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