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質疑幾千年的迷信,如今被證實為「 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2020-12-26 馮記嘉麗

說起《易經》這本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會是「封建迷信」,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易經》的確飽受質疑。

而說到最近幾年有關於《易經》最受爭議的一件事,還要數去年《易經》被納入了我國公務員考試的範圍。

對於此事,引發了無數網友的熱議,他們十分不解的是,當公務員為什麼還要學算卦?由此不難看出,在大部分國人心中,都對《易經》存有封建迷信的刻板印象。

但是在科學界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1990年,一位清華教授臨終前告誡:要注意《易經》

1990年,在北京的友誼醫院中,一位清華教授即將與世長辭,在彌留之際,他留下了最後的告誡「中國在將來一定會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經》」

他就是我國著名的哲學家,被稱作新儒家的馮友蘭院士。

其實不只是馮友蘭先生,就連國外的很多西方學者,都提出《易經》這本書是超科學的存在

那麼《易經》在科學界為何會受到如此多的肯定呢?

《易經》不單單是算命,其中還蘊含「改命之道」

《易經》中的《周易》是其中最難懂的一部分,因為它所涉及的內容,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層面,用它來談人的命理,顯然再合適不過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周易》的卜卦為何會如此準確?

這主要是由於其中所揭示,大都是人類和社會發展的規律,先天64卦所承載的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大自然的發展規律是每一個人都逃不開的。

馬雲能有今天的成就,《易經》功不可沒

2005年,馬雲在一次訪談中表示,通過對《易經》的研究,使得自己十分注重辦公室的風水,良好的辦公風水也是馬雲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這次訪談中,馬雲提到

「別人和我講科學,我卻相信風水,而且我迷信風水。阿里巴巴設立七個分公司就是出於風水的考慮。我們在香港第一次租辦公室的時候,我跑進去一看,我說不行,這個辦公室位置很高,我說這個風水不好,前面那個公司一定關門了。一查前面關了六家公司,千萬不要去。」

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必須要遵從天道

所謂的天道,其實就是宇宙變化和發展的規律,而在《易經》中就有一種因果律,在坤卦中有一句話叫做: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這句話大意是說:經常行善的人家會有許多可以慶賀的事,經常做惡事的人家會有許多災禍在等著它。

但是很多人對這一點可能會表示懷疑,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有人經常行善卻窮困潦倒,有人作惡多端卻福壽俱全,解釋這種情況,《易經》中的回答是:家庭

一個家庭的好壞習慣是具有傳染性的

大凡善良積德之家,家長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用仁、義、禮、智、信的言行,耳聞目染教育著子孫後代,這些良好的做人品德,才是留給子孫後代的福澤。

由此不難看出,與其說《易經》是算命,倒不如說它是教給人們如何更好的為人處世的一種哲學,無論是經營企業,還是教育子女,《易經》都是不二選擇。

說了這麼多,我們可以發現,《易經》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只是大部分人無法解讀它的真實內涵。

魯迅曾經說過:「如果不讀《易經》,你就無法了解中國文化」。

虞世南說:「不知易不可為將帥。」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對《易經》都十分的感興趣,但是他們幾乎都表示,這本書的內容全都是文言文,而且太過於高深,普通人怎麼可能看得懂呢?

這時候我就會跟他們推薦最近我正在研讀的一本《圖解易經》,朋友們閱讀後都表示,書中不僅將原著全部翻譯成了大白話,而且還在其中穿插了圖片講解,徹底解決了閱讀困難的問題。

書中對五行,太極,八卦等內容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講解,而且會通過一些簡單易懂的例子來教給大家如何分析解決問題,巧妙地將原本枯燥的內容轉化成了人人都能受益的知識。

假如你也有同樣的苦惱,那麼推薦你也選擇這本《圖解易經》來閱讀,只需要55元你就可以從中獲益,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易經》曾被人認為是「算數之書」,是佔卜和迷信。但可不是的喲,《易經》被稱作「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涵蓋了世間萬物的一切道理。2019年時,《易經》就易經被納入國考了,可見它是多麼的重要。如今我們如果能夠以現代科學的觀點重新審視歷史,你會驚奇地發現,早在千年前《易經》就易經指出和證實現代科學。那麼《易經》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籍?為何能被納入國考?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
    它是1本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現在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這篇文章帶領我們一起來認真了解一下這本書。一、經典代表作品,內函玄機實際上上本文提及的哪部代表作品,說的就是古人所遺留下來的《周易》,也就是之後演變而成的《易經》。這本書的造成,很大程度上上與我國初期大家的認同度擁有 很大關係。
  • 被批判千年的「迷信」,現納入公務員考試,多次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而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這本書就是迷信的結合體。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已被納入國考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天中午12:00,你在同樣的位置立一根,下面鋪一張白紙,在筷子的陰影上做個記號。中國院士臨終前留下的告誡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這位老人想了一會兒,只留下最後一句話:「中國將來一定會輝煌燦爛。我們應該注意《易經》。」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真的是封建迷信?已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6500寫作由伏羲寫作的有部神書,可是過去的數千年間,卻始終備受異議,很多人都把它當作是迷信活動,感覺它並沒什麼具體的使用價值,但客觀事實真的是那樣嗎?被痛批6500年的《易經》,真的是迷信活動?
  • 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或被證實是超科學,科學的盡頭是玄學?
    在世界範圍內,各種各樣被不同地區民眾認為是超自然科學能力的神秘事物,如塔羅牌、佔卜等,同時也有專業的佔卜師,可以為迷茫的人做出預測,指出未來的形勢和發展方向。在中國,也有這樣一部傳奇巨著,那就是《周易》。但一提到《易經》,很多人首先會認為它是封建迷信和佔卜。
  • 質疑了6500年的千古第一奇書,被認為迷信產物,現被證實是超科學
    質疑了6500年的千古第一奇書,被認為迷信產物,現被證實是超科學提及《易經》國人一定不會陌生,這一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以前,雖然《易經》流傳到現在,可是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於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來的產物。
  •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滯留在四柱算命上,覺得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面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語言,實際上這種卜卦並不是迷信活動!
  • 《易經》被質疑了三千多年,為何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
    可能一提起《易經》大家就會想起《周易》,有些朋友還會認為《易經》和《周易》其實就是一本書,但實際上這兩個其實並不是同一本書,《周易》的出現時間大概是公元前1046年左右,傳言是由周公旦所做,它主要講的是458個卦像,雖然在書當中確實也有著卦象之說,但是它的卦象只有64個,而且還夾雜著很多
  • 中國院士去世前留下告誡,《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質疑了6500年
    易經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一直以來人們痛批《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大多數人對《易經》的理解是卜卦,迷信等,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易經其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去世前留下告誡,《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痛批了6500年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裡面,一位老人在囑咐完遺囑之後,他旁邊的學生問是否還有什麼要留下的。
  • 幾千年前的經典巨著,曾被質疑是封建迷信,現已出現在高考試卷上
    但是,由於《易經》的內容太過於玄妙,到現在仍有不少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是一本算卦用的書。從17年《易經》出現在高考試卷中,到去年《易經》被納入我國公務員考試,都引起了眾多關注和討論。不難看出,我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越來越重視。
  • 中國人質疑了6500年的易經,卻被證實是超科學!國家院士生前告誡
    根據人們對佔卜風水的固有印象,人們會想當然地認為《周易》屬於道教,所以總有人認為它是封建迷信。其實,有一個很大的誤會!這個誤會一直持續到1990年一位老者在彌留之際的話: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誼醫院一位老人因病去世。
  • 被納入國考的《易經》,卻被認為是封建迷信?國家親自為它正名
    我們都知道,易經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根源之所在。千百年來,它的智慧哺育著我們一代代華夏子女...雖然易經有著如此高的學術地位,可是在21世紀的今天,易經對於現代人卻很陌生。甚至很多人都對易經有著錯誤的偏見,認為易經就是算卦的,是一本算卦書,他們認為易經頭到腳壓根就是迷信書,往往都是避而遠之。比如之前2019年《易經》納入了國考,就引發了網友的爭議,部分網友發出「公務員信風水的多」「當公務員還要學學算卦」等類似調侃。
  •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它以易經八卦、上古的漢語為起源,是當今世界上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從夏朝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一脈相傳綿延不斷,從來沒有中斷過文明的傳承。
  • 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被認為是迷信,外國專家卻視若珍寶
    科學還是迷信?6500年前中國古人留下的一本奇書,算盡世間萬物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職業,它為人們卜算吉兇,預測未來事,做這個職業的人被人們稱為相士。古往今來,無數相士在命運的長河中也跟著起起伏伏。因為其中的一些不學無術者,相術被認為是騙錢的把戲。
  • 《易經》被質疑了6000多年,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楊振寧也讚嘆
    被質疑為迷信6000多年,其實是超科學從古至今,也許《易經》一直以來都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醫學、藝術等諸多不同的領域。但是讓人遺憾的是大家都僅僅是知道《易經》卻不曾去真正地了解易經。
  • 它被納入國考、社科院博士點一年有餘,還有人認為它是迷信嗎?
    為了扭轉這種不正確的認知,國家政府機關、中國社會科學院在一年以前就做出了重大舉動為《易經》正名,那麼我們還懷疑它是迷信嗎?一、國家政府機關及人文社科權威機構為《易經》正名(1)納入國考在2019年度國考筆試中,《易經》冷知識成為考題,曾引起眾多網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的存在?已被多位學者證實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著作之一,書中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乃至全世界,但古往今來很多人對其存在質疑,並一度將其看作是封建迷信。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觀點,主要是由於很多研究者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其中的佔卜上,這才導致了很多不了解其中內容的人們無法相信。
  • 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繫辭》許多人對《易經》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算命書,書中的迷信行為。在易經的上邊有很多魔語,其實這個佔卦並不是迷信行為!2019高考數學思維試題中,一道神奇的數學題目突然間出現了,而這道題正是來自《周易》,它讓很多考生一臉懵逼,也讓很多老師猝不及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