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者謂之道,後來者謂之善,成者謂之性。--《易經繫辭》
許多人對《易經》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算命書,書中的迷信行為。在易經的上邊有很多魔語,其實這個佔卦並不是迷信行為!
2019高考數學思維試題中,一道神奇的數學題目突然間出現了,而這道題正是來自《周易》,它讓很多考生一臉懵逼,也讓很多老師猝不及防。
值得注意的是,《易經》還被列入了國考,這件事也引起了網民的強烈反響,部分網民還自嘲說:「當公務員還要學算卦」。
1990年,中國院士、清華教授馮友蘭先生辭世,在他的遺言中寫道:「重視《易經》,中國必將在未來的日子裡大放異彩。」
一、易經的科學性
為什麼馮友蘭先生要這樣說?六千五百年前《易經》中有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與人密切相關,根據對《易經》大師們的解讀,在《易經》中所記載的,其實都是人的生命之謎。
華生和克裡克於1953年首次提出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概念,這一理論一提出,就受到其他學者的熱烈追捧,他們認為,只要揭開 DNA的秘密,就可以揭開人類生命發展的奧秘。
接著到了1966年, Nielenberg破譯了「基因密碼」,並對其進行了科學研究,製成了「國際普適遺傳表」,但是他們卻震驚地發現,中國的易經64卦和《基因密碼》有著驚人的一致性!
根據專家的解釋,《易經》中記錄了64卦,這64卦就像是 DNA中的64組密碼,這與西方生命力學家發現的生命密碼在順序上是一樣的。
《易經》的實用性和指向性,是一部包羅萬象的哲學思想佳作,它簡述的具體內容,是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規律,根本原因是不變的。遠在幾千年前,我國的老祖宗們就已經熟練掌握了生命的密碼。「易經」的觀念其實就是人生之路,陰陽轉換,否極泰來,這其實就是一種哲學思維方式。
正如「否極泰來」,否卦和泰卦一樣,地在天上是泰卦,天是陽氣上升,地是陰氣下降,這樣陰陽的交流就可以進行。
為什麼人們之間會有這麼多的主要矛盾呢?要害在於相互間有誤解,誤解不溝通不交流不徹底解決,主要矛盾便會永遠存在。
無溝通交流即為否卦,此卦為險卦,要調節就需要相互溝通交流,陰陽相合,才能達到新天地。易中的64卦對應著人生道路上的64招決策技巧,揭示出婚戀交友、家庭、文化教育、職場等基本趨勢的基本規律。
一般人學習《易經》,最根本的是,要改變思維定勢,讓頭腦開悟,洞察天地萬物的基本規律,遵循基本規律做事,慢慢調整自己的一舉一動,把工作做得更好,把生活過得更美好。
這一點,《易經》告訴大家,也屬於「天道的基本法則」,照此行事就能趨吉避兇,趨利避害,這就是改命。
它不僅是一本關於預言的書,更是一本具有獨特思維模式的哲學著作,潛藏著萬物變幻、未來情勢走向的基本規律,同時你的一頓粥一頓飯,一呼一吸,一舉一動,都與這一經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由此可以看出,《易經》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樣高深,更不是一種迷信活動,只是還有許多具體內容有待解讀。
《易經》可以給人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困難時指明方向,傳授人生道理,是「一部關於未來的奇書」。
從古往今來,凡能在逆境中找出破綻,並找出正確方向,做出人生道路上的決定,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者,都是讀過《易經》的人。
孔子說,讀《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之本;李政道、楊振寧等華裔諾貝爾獎得主也曾公開承認,他們自己的科學思想深受易經的影響。
在演講中,馬雲曾經說過:做買賣要做到一定層次,多看看《易經》,很有助益;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無窮,《易經》中「自強不息,天道酬勤」一直是他的人生格言。
雖然《易經》只有不到20頁,但每一頁都可以用六十四個卦象無限延展,把天地萬物容納。蘊涵其中的溝通之道,可謂令人受益匪淺。
如此一本「解答之書」,值得每個人去鑽研,了解後你會發現,以前自己疑惑的地方,都能破解。《周易》傳統上都是文言文,太深奧而不易理解,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但無法理解。因此我在了解《周易》時,選擇的是這本《周易》中有註解和白話講解,裡面的內容全是大白話,淺顯易懂。
由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八卦等內容的講解,到《周易》中象、數、理等內容的介紹,再深入的道理,也能讓你一目了然。
本書還運用到了需要結合實際實例教大家如何分析問題,淺顯易懂,一看就會。
因此擔心看不懂的朋友可以選擇看一看這本書,有白話,有圖解,再加上口訣,非常簡單好掌握,對於有興趣的朋友來說真的可以試一試。
這樣的智慧「聖書」,不但可以讓你領悟古人的大智慧,更能讓你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