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

2020-12-17 娛樂小基站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卻被斥迷信!今被西方證實是超科學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

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它以易經八卦、上古的漢語為起源,是當今世界上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從夏朝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一脈相傳綿延不斷,從來沒有中斷過文明的傳承。

眾所周知,《易經》包括夏朝《連山》、商朝《歸藏》、周朝《周易》三本易書。其中前兩本經書在數千年的文明傳承當中,因為各種原因已經失傳了,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一本西周時期所創作的《周易》。

《周易》是華夏民族千百年來一直推崇備至的儒家和道家的經典書籍,被後人尊稱為群經之首,在中國的學術界裡面具有無可替代的裡程碑意義。

然而《周易》在自己的發源地中國卻遭到了冷落與嫌棄,因為缺乏深入的研究,所以它一直被學術界貶斥為封建迷信之書,對它的研究也斷斷續續的,沒能深入下去,因而導致了我國對《周易》研究只停留在數理與學術的表面淺層研究,在科學研究方面卻遠遠落後於西方。

對《易經》的評論需要嚴謹

陶世龍先生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既然易經如此高超,有人說它就是科學甚至超過科學,可是近幾百年,掌握易經的中國人卻在得到科學武裝的西方人面前一敗塗地。」

這頗有信口開河味道了。請問問:哪個「掌握易經的中國人」在西方人面前「一敗塗地」了?

甲午戰爭的中國失敗,是因為中國人「掌握易經」麼?

鴉片戰爭後國土淪陷,那是因為中國人「掌握易經」麼?

再看看另一方面:毛澤東用兵如神,僅用四年就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而在毛澤東的著作和兵法裡,就包括了《易經》方法的營養。在掌握了易經的毛澤東面前,是西方人及其援助的國民黨軍隊一敗塗地。

就在陶世龍先生給《易經》戴上「新的迷信」和「美化封建專制」政治帽子的時候,《易經》仍然是西方書籍市場最受歡迎的中國作品。

《易經》給西方帶來的影響

許多年來,西方科學界不斷從《易經》中汲取營養而獲得新發現和新發明。

譬如,在西方社會科學界,「陰陽」方法已經相當深入,連華爾街經濟學家們分析股票市場都用到它。

在西方自然科學界,例子也不少:萊布尼茲藉助八卦圖完善了他發明的二進位理論,成為當代計算機技術的基礎學問之一;

繼中外科研人員發現了基因密碼子跟64卦排列吻合之後,歐洲又有些科研人員發現了基因數據分析跟八卦分析方式的密切吻合關係;

美國和西歐的醫學界,中國針灸學所包括的易經方法已經被接受,使用越來越廣泛,甚至已經成為需要政府考核才能從業的專門職業;等等。

在被質疑了6500年之後,西方學者用一系列佐證,已經證實這《易經》不是迷信,還是超科學!《易經》的卦象是數學的、科學的、也是立體的表示形式,表達出自然科學的存在。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奇書也不為過。

近現代科學家由於《易經》啟示而獲得諾貝爾獎者已有4人,如法國的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丹麥玻爾的相生相剋原理,美國的楊振寧、李政道的不對等原理等。

《易經》本就是國學「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易經》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深受其影響;

《易經》也是人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其實把你可能遇到的絕大多數問題,都回答了。

這才是真實的《易經》

暴露了每一個成年人必須要懂的大智慧

易,就是變化。

一切都是不斷在變化的,《易經》裡,寫盡了生命一屈一伸,陰陽調和,宇宙變化,人生處世哲學。

《易經》到底有多神呢?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馬雲則認為,職場人都該去《易經》裡拜拜師;

還有人說,看懂《易經》,何愁看不透人心?

"成事者,無不讀《易經》。"

無論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你都能從其中汲取你需要的"變化心法"

閱盡世間萬本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易經裡可不僅只有深奧的大道理,而是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這本書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當下遇到的問題,將易經中晦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人人都能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就是這樣一本書,幫助我們學習規律,利用規律,品讀出商場智慧,讓你升職加薪;品讀出生活智慧,讓你家庭幸福,生活紅紅火火。

只要56元,趕快點擊下面購買吧:

相關焦點

  • 古代有三本奇書,曾被世界各國大力研究,如今只剩下一部
    三本中華奇書只剩一部在世間華夏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禮儀之邦,它以易經八卦、上古的漢語為起源,是當今世界上有史記載以來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從夏朝開始一直到現在都一脈相傳綿延不斷,從來沒有中斷過文明的傳承。眾所周知,《易經》包括夏朝《連山》、商朝《歸藏》、周朝《周易》三本易書。
  • 質疑了6500年的千古第一奇書,被認為迷信產物,現被證實是超科學
    質疑了6500年的千古第一奇書,被認為迷信產物,現被證實是超科學提及《易經》國人一定不會陌生,這一部著作完成於6500年以前,雖然《易經》流傳到現在,可是很多人對其產生了質疑,有的人甚至於覺得《易經》是封建迷信思想所留下來的產物。
  • 被批判千年的「迷信」,現納入公務員考試,多次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是中國非常古老的一部佔卜書籍,成書時間距今大約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說是西周時所創作,關於《易經》的由來曾經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易經》是人類先祖伏羲所創,還有人說是當年周文王被紂王囚禁時無聊時所推演出來的一部奇書,而大家說的最多的就是,這本書就是迷信的結合體。
  • 6500年前「一鳴驚人」的奇書,被認為是迷信,外國專家卻視若珍寶
    科學還是迷信?6500年前中國古人留下的一本奇書,算盡世間萬物在中國古代,有這麼一個職業,它為人們卜算吉兇,預測未來事,做這個職業的人被人們稱為相士。古往今來,無數相士在命運的長河中也跟著起起伏伏。因為其中的一些不學無術者,相術被認為是騙錢的把戲。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真的是封建迷信?已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是6500寫作由伏羲寫作的有部神書,可是過去的數千年間,卻始終備受異議,很多人都把它當作是迷信活動,感覺它並沒什麼具體的使用價值,但客觀事實真的是那樣嗎?被痛批6500年的《易經》,真的是迷信活動?
  • 民國一部預言奇書,問世就成我國十大預言,真的是迷信嗎?
    民國一部預言奇書,問世就成我國十大預言,真的是迷信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伏羲時期誕生河圖洛書以來,《易》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主要構成;易的本質則是佔卜、預測,這與西方的瑪雅預言等神秘文化有異曲同工之妙。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已被納入國考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天中午12:00,你在同樣的位置立一根,下面鋪一張白紙,在筷子的陰影上做個記號。《易經》被質疑6500年,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周易》是古代文明的產物。距現在的考古發現已經有6500多年了。筆者有很多觀點,其中大部分是關於伏羲的。
  • 被質疑了3千年的封建迷信,如今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易經》曾被人認為是「算數之書」,是佔卜和迷信。但可不是的喲,《易經》被稱作「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涵蓋了世間萬物的一切道理。2019年時,《易經》就易經被納入國考了,可見它是多麼的重要。如今我們如果能夠以現代科學的觀點重新審視歷史,你會驚奇地發現,早在千年前《易經》就易經指出和證實現代科學。那麼《易經》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籍?為何能被納入國考?
  •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5500年前「大顯神威」,誤認為是中國迷信產物,現被證實為超科學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經繫辭上》很多人對《易經》的印象還滯留在四柱算命上,覺得是迷信活動的書籍。《易經》上面記錄著許多 神奇的語言,實際上這種卜卦並不是迷信活動!
  • 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或被證實是超科學,科學的盡頭是玄學?
    在中國,也有這樣一部傳奇巨著,那就是《周易》。但一提到《易經》,很多人首先會認為它是封建迷信和佔卜。比如2019年《周易》被納入國考時,就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爭議。也有網友開過類似的笑話,比如「當公務員要先學佔卜」。這顯示了人們對《易經》的固有印象。
  •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不是封建迷信
    說起《易經》,其實很多人都不陌生了,但或許是只聞其名,對其真正又有多少了解呢?《易經》乃群經之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易經裡面的學問那就多了,總體可以概括為象、數、理、佔四門學科。
  • 被質疑了三千年的書籍,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還被納入了國考
    然而有一部作品的出現,經歷上千的歷史文化,根據後人學者的不斷地解讀和弘揚,給這本作品蒙上了某種神奇的色彩。另外古代科技的發展,並沒做到現在的程度上,因此 在自然界之中,許多無法解釋的難題,也根據傳說的方式實現了論述出去。還有就是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的造成,作為創始者的老子,針對這本作品,也同樣擁有 特別的意義。
  • 被質疑幾千年的迷信,如今被證實為「 超科學」還被納入國考?
    說起《易經》這本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會是「封建迷信」,在過去的幾千年中,《易經》的確飽受質疑。而說到最近幾年有關於《易經》最受爭議的一件事,還要數去年《易經》被納入了我國公務員考試的範圍。其實不只是馮友蘭先生,就連國外的很多西方學者,都提出《易經》這本書是超科學的存在。那麼《易經》在科學界為何會受到如此多的肯定呢?
  • 《易經》並非迷信而是超科學,與迷信的區別有5點,看完漲知識了
    因為神秘,很多人不懂,所以就有人借易經之名行迷信之事。這就加劇了我們普通人對易經的誤解。有人甚至直接把易經直接與迷信聯繫在一起,認為易經就是迷信。那麼《易經》到底是不是迷信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易經與迷信之間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們之間的區別具體可以分為五個方面。
  • 6500年前「突然出世」,誤認為是中國迷信活動,現被證實為超科學
    --《易經繫辭》許多人對《易經》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算命書,書中的迷信行為。在易經的上邊有很多魔語,其實這個佔卦並不是迷信行為!2019高考數學思維試題中,一道神奇的數學題目突然間出現了,而這道題正是來自《周易》,它讓很多考生一臉懵逼,也讓很多老師猝不及防。
  • 中國院士去世前留下告誡,《易經》其實是超科學!被質疑了6500年
    易經被質疑6500年後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一直以來人們痛批《易經》是文化造假的源頭,大多數人對《易經》的理解是卜卦,迷信等,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認知。《易經》包含了怎樣的超科學知識?《易經》最大的成就就是用嚴謹的理論回答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這是全球眾多科學家依然在探索中的問題,但根據近些年科技,尤其是太空科技的快速發展,科學家觀察並證實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部分正確性,最重要的貢獻在於發現了「有生於無」這一看似最為不可思議的客觀事實。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的存在?已被多位學者證實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著作之一,書中的內容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乃至全世界,但古往今來很多人對其存在質疑,並一度將其看作是封建迷信。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觀點,主要是由於很多研究者都將注意力放在了其中的佔卜上,這才導致了很多不了解其中內容的人們無法相信。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其實是超科學?一位中國院士臨終前的告誡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對《易經》這本書存在著「封建迷信」的刻板偏見,但是其中所涵蓋的內容包羅萬象,它的價值其實已經遠遠超出了國學的範疇。在古代,《易經》中的乾卦是儒家立派的根本,而道家則是以《易經》中的坤卦作為核心,甚至連古代謀士軍師必學的三十六計,也是源自《易經》這本奇書。
  • 《易經》被質疑了三千多年,為何如今卻被證實是超科學?
    《易經》不僅為一些諸子百家學派提供了他們立派的思想,它在20世紀的時候被西方人認為是超科學,之所以會這樣認為,是因為那個時候西方人他們通過研究發現,在20世紀當中的很多科學結論與成果與《易經》當中的一些卦象幾乎是一模一樣。
  • 被質疑6500年的易經被證實是超科學,中國院士臨終前曾留下告誡
    一提起《易經》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迷信,第二反應就是和鬼神聯繫在一起。那麼易經到底是什麼呢?《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華夏五千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