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筆下最為悲壯的一首送別詞:誰共我,醉明月?

2020-12-23 顧城的海子

辛棄疾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居士。其詞風獨特,題材廣闊,善於化用前人典故,風格沉穩豪邁又兼具細膩柔情之美。今天來品讀辛棄疾著名的代表作品《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鴃,更那是、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裡,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臨別之際,鵜鴂在綠樹枝頭聲聲哀鳴,令人心生悲切,更難以忍受的是,鷓鴣聲才剛剛停下,杜鵑又悲傷地叫了起來。這些鳴聲悽涼的鳥兒,似乎是為了春日將近而終日啼鳴,一聲聲都像是在哀嘆百花的凋零。但如何悲涼的鳥鳴聲又怎麼比得了人間的離愁別恨呢?詞人與族弟即將分別,他不由得想起古人:昭君遠嫁,在馬背上彈著琵琶離開了家鄉;陳皇后乘輦告別君王,來到長安門幽居;衛國夫人看著燕子成雙,遠送歸妾。這三位失意宮人的命運,正好似詞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涼身世。

但詞人並不沉溺於個人的離愁,他隨之想起歷史上另外一些生死離別的故事:李陵被迫投降而身敗名裂,與故人離別,永不得相見;而荊軻刺秦,燕太子丹攜賓客穿白衣,在易水為他送別。國讎家恨,壯志難酬,啼鳥如果懂得這些事,哭出來的就不是眼淚而是獻血了。啼鳥固然無知,世上知音更難尋,茂嘉弟走後,還有誰能理解詞人的怨憤和抱負,與他共醉明月呢?

辛棄疾堅決主張抗金收復中原,但南宋朝廷極力排斥主戰派,他因此備受冷遇,閒居長達二十餘年。這時候他的族弟辛茂嘉被貶官至桂林,辛棄疾寫下了這首詞相送,並藉以表達自己積鬱心中的身世之悲和家國之恨。

這首詞寫作手法在送別詞中最為獨特,引述了大量歷史典故,鋪述古人形形色色的愛恨離愁,借送別族弟,抒發了佳人不遇,英雄名裂,壯志難酬的義憤。全詞筆力遒勁,低沉抑鬱而悽涼。猶如天下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人的一曲輓歌。

相關焦點

  • 辛棄疾超神的一首《賀新郎》,千年來無人能超越
    南宋豪放派詞人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詞中之龍辛棄疾,辛棄疾的詞作語言章法以文為詞自由鋪陳、音節韻律激越昂揚、跌宕強烈、風格上則雄闊疏朗、慷慨悲歌,將豪放詞推向了巔峰。誰共我,醉明月?《賀新郎》這個詞牌的曲調是非常沉鬱悲涼的,若用入聲韻時曲調又會變激昂悲壯,因而南宋的豪放派詞人多以入聲韻填此調。辛棄疾曾寫過很多首《賀新郎》,其中這首《別茂嘉十二弟》被稱為「《賀新郎》之冠」。
  • 每天一首古詩詞|辛棄疾: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勝雪
    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目裡的茂嘉十二弟是辛棄疾的族弟辛茂嘉,他一心北伐抗金,卻反被貶到更南的廣西。聯繫到作者辛棄疾堅定抗金的一生,我們就可知道,這首詞並非一般的贈別詞,而是借題發揮,抒發對國家興亡的感慨。
  • 辛棄疾的一首名篇,曾被評為辛詞之冠,王國維也對其推崇備至
    下面介紹辛棄疾的一首名篇,曾被評為辛詞之冠,王國維也對其推崇備至。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南宋:辛棄疾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蒙,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送別詞中極品,道盡人間萬千離恨
    誰共我,醉明月?讀到辛棄疾的《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我瞬間被其複雜、濃烈的情感給電倒了,人微言輕的我說了,你肯定不信。畢竟主觀,看前人怎麼評價的。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評此詞:「沉鬱蒼涼,跳躍動蕩,古今無此筆力。」看,古今無此——筆力。
  • 辛棄疾最經典的八句詩詞,沉雄豪邁,千轉柔情,收藏背誦!
    源於辛棄疾的《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譯文:漢朝大將李陵智勇雙全,兵敗歸順匈奴而名譽掃地。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過頭遙望故國遠隔萬裡,與故友始終離別。五、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源於南宋辛棄疾的《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譯文:不恨我不能看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可以看到我的疏狂而已。六、白髮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間萬事。問何物、能令公喜。
  • 辛棄疾為堂弟寫送別詞,用五個典故寫「別恨」,讀完讓人淚流滿襟
    辛棄疾人生最後的歲月中,隱居在江西上饒的鉛山。暮年時曾替堂弟茂嘉填過一首送別詞,因此名為《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全詩打破了詞作常用的寫法,不用上、下闕。連用了五個歷史典故,以三女二男,五位歷史名人事跡,來表達遠離故國,杜鵑泣血似的長天遺恨。讀來聞之,淚流滿襟。
  • 辛棄疾詞二十首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11]下一首詞《清平樂·連雲松竹》與本闋詞《清平樂·茅簷低小》,志趣類似,皆寫於作者閒居江西上饒帶湖期間。這兩首詞均為「小令」,小令調短字少,適合捕捉瞬間感受,記錄一時感興,與20年代的「小詩」一樣。
  • 辛棄疾一首冷門送別詞,慷慨激昂深情似海,詞尾2句令人大徹大悟
    」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會忍不住爭論幾句。後來,就不想再理睬了。因為當一個內行和一個外行爭論不休時,他就真成了「外行」。其實,所謂「冷門」和「熱門」只是讀者個人的一種感受。例如,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辛棄疾的一首《鷓鴣天 送人》,就是一首冷門送別詞,慷慨激昂深情似海,詞尾2句令人大徹大悟。全詞如下:鷓鴣天·送人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 辛棄疾不多見的一首詞,一波三折,最後12字更顯惆悵情懷
    辛棄疾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他年少時胸懷壯志,青年時代就曾拉起一支隊伍,壯年時更發誓要收復河山。稼軒能文能武,他金戈鐵馬、醉裡挑燈,一把利劍在空中揮舞,令對手見了就膽寒。而作為詞人的辛棄疾,又慷慨悲歌,字裡行間都滿溢著熾熱的愛國情懷。
  • 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
    蘇軾與辛棄疾,一個生活在北宋,一個生活在南宋;一個科舉出身,文滿天下;一個行伍出身,壯志滿懷,卻報國無門。蘇軾在豪放中盡顯曠達,辛棄疾在豪放中傾盡悲壯。那麼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是二人在人生艱難時期,半夜睡不著的時候所作的一首詞,一個是秋意涼涼,一個是夏雨點點,名為《西江月》,千年難分高下千古宋詞:蘇軾辛棄疾半夜難眠,月光下各寫一首詞,千年難分高下《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 辛棄疾的一首詠梅詞,美得猶如一幅畫令人心醉,讀之讓人心生嚮往
    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自古許多文人騷客便對梅花情有獨鍾,只因梅花高潔的品格,和那種無論遭受了怎樣的風雪都能都屹立不倒的精神,宋代文壇中可不只王安石寫過梅花的詩句,南宋時期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便寫過一首不同往常豪放詞風的唯美之作。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將用古代「集句詞」的賞析規則,聯繫詞中的原詩句進行全文意譯。拋磚引玉,如有不當,敬請讀者指正。詞作意譯:登上高山,渡過大河,一程又一程地為朋友送別,人生最悲傷的事情莫過於此。辛棄疾這一首集句詞中所用到的別人的詩詞,在他的詞中仍然保持了原文中的「舊意思」,並沒有做出改動。但是整體讀下來,也有自己的韻味。古代寫送別的詩詞比較多,名篇的數量也十分龐大。為什麼這首詩會流傳下來?
  • 辛棄疾最婉約的一首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柔情不輸柳永李清照
    通常在人們眼中,辛棄疾是一位慷慨豪放的詞人,也是一位威武生猛的英雄。其實,鐵骨硬漢辛棄疾也有溫情脈脈的一面。雖然他被歸為南宋豪放派代表詞人之一,但這不代表他就沒有其他風格的詞了。前幾天翻看辛稼軒的詞作,偶然發現了一首文筆十分婉約的詞,讀來悽楚又悲傷,格外地唯美,韻味無窮,令人久久不能忘懷。
  • 辛棄疾送別朋友的時候,一連寫了兩首詞作,流露出詞人怎樣的情感
    辛棄疾的朋友鄭如巒要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去做知州,辛棄疾設宴餞別。鄭如巒,字厚卿,是辛棄疾的好友,因為鄭如巒要到衡州做知州,所以辛棄疾在詞中稱呼他為鄭衡州。在宴席上,辛棄疾先作了一首《水調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這首詞作完後,將傷離別的氛圍營造了出來。
  • 辛棄疾最大度的一首詞,詞中10字被譽為千古絕調!全宋詞僅有一首
    然而,這些詩詞雖然氣勢恢宏,但似乎與「詞中之龍」的辛棄疾相比還是差一點火候的。為何這樣說呢?辛棄疾有一句詞名曰《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其中的一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只有10個字,卻被後世譽為千古絕調!
  • 「詞中之龍」辛棄疾最經典的10首詞,驚豔千年!你最喜歡哪一首?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但他恢復中原的愛國信念始終沒有動搖,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 正在戒酒的辛棄疾犯了錯,醒來後寫了一首詞向妻子認錯
    正在戒酒的辛棄疾犯了錯,醒來後寫了一首詞向妻子認錯不得不說,酒是個好東西,能讓人一醉解千愁,但是酒又是個不可多得的奢侈品,不止傷心,還傷神。其實,酒這個東西是一把雙刃劍,對於辛棄疾來說自然也不例外。他寫出了"醉裡挑燈看劍"的豪邁,但是也因為貪杯鬧出過不少的笑話。他曾經寫過一首《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者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 辛棄疾很幽默的一首詞:和一個酒杯較了半天勁,你讀過麼?
    唐詩宋詞是中國經典中的經典,而作為宋詞代表的辛棄疾。他的一生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著作。大家對於他的名篇,都已經是耳熟能詳了。但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是一首比較新穎的詞作,詞人為了戒酒,竟然和一個酒杯較勁。讀來實在是有趣的很。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
  • 十首辛棄疾詞,讀懂「詞中之龍」
    他是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一生以恢復中原為理想。他逝世前還高喊「殺賊,殺賊」。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將豪放詞推向一個新的高度。他是辛棄疾。辛棄疾是南宋詞壇不得不說的人物。今天,隱娘分享十首他的詩歌,體會他的壯志豪情。
  • 辛棄疾這首中秋詞,看似從容瀟灑度中秋,實則滿腹心愁寄明月
    然而同樣的風景,在不同的人眼中,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情愫,特別是在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每一首關於中秋的詩詞佳作,都能夠讀出不一樣的味道。尤其是著名詞人,辛棄疾的這首中秋詞,看似從容瀟灑度中秋,實則滿腹心愁寄明月。這首宋詞中的韻味,可謂是非常獨特,既有風花秋月的美好回憶,也有愁雲慘澹的現實境遇。把當下的艱難處境,和曾經的風流瀟灑,都隨著中秋之夜的風景,寫進了這首宋詞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