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旗袍美學

2021-01-14 薇薇旗袍私人訂製


旗袍派別


旗袍文化近百年之久,因地域、思想、生活氛圍有別而產生了眾多流派,每派各有各的特色與亮點。


最具代表性的為京派、海派、蘇派旗袍。



京派旗袍


提起旗袍,大家幾乎本能地和民國時期老上海的風流婉轉,亦或是江南絲綢的溫潤細膩聯繫在一起,實際上,旗袍的發源地是在北京。


京派旗袍沿襲千年來漢服制保持平直寬大的風格,具有中國文化的美。


京派注重藝術,它矜持、凝練、華美、端莊。


京派旗袍雖型較為保守,但色彩濃鬱、繡花圖案工藝繁複,著重強調「衣」本身。


海派旗袍


海派旗袍在三十年代的海派女性服飾中可謂一統天下,海派旗袍強調女性身段,更加在於表現人,而非衣服本身。


現代旗袍,或狹義的旗袍,主要是指海派旗袍。


近代上海的開埠,「中體西用」、「西學東漸」,促使旗袍西化。海派旗袍的最大的特點在於對傳統樣式與西式服飾的兼收並蓄。


當時,不僅把西式外套、大衣、羊絨衫穿在旗袍外,在領型上更採用洋裝中的翻領、V領、荷葉領,袖型則有更多變化,出現荷葉袖、開叉袖等。


蘇派旗袍


蘇派旗袍以精美繁複的刺繡以及考究面料使之鮮明的區別於上面兩個派別。


蘇州是蘇繡的發源地,也是絲綢的盛產地。


清建立政權後,滿漢融合過程中,旗袍逐漸漢化,越來越精緻講究。領口、衣襟、袖口邊緣開始鑲繡花紋,甚至旗袍本身也開始繡制當時流行的花卉和吉祥圖案。


於是,蘇派旗袍便應運而生了。


蘇派旗袍融合了吳門畫派的手繪藝術,書畫之美融入服裝,讓蘇派旗袍從骨子裡透出一種江南小調似的優雅韻味。


現代新式旗袍


如今的旗袍不可能重複舊時代的典雅隆重與浪漫。


諸多現代的生活習慣以及四周環境的變化,與過去存在著差異。


經過現代的修進與改良,使之與現代生活更加貼切一些。例如改良一些繁複的盤扣,運用隱形拉鏈、精緻的現代紐扣代替,更適合日常中大量的生活活動。


改良旗袍引入各種元素、風格、比傳統旗袍普及面更廣泛,可以日常穿戴。


進而融入的是一些簡潔的東方現代文明設計,比如簡潔的水墨畫、荷塘月色等等。


相對於以前側重的開衩高度、袖子樣式、刺繡手繪樣式等方面,現代的旗袍,更注重面料的舒適性,展現舒適的居家感,並為大眾所接受的改良現代感。


旗袍的人文審美


民國旗袍起源的原因,有眾多學者和當時的媒介認為,民國初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效仿男子穿長袍是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漢族女性自漢代後,服飾逐漸只穿「上衣下裳」式,俗稱「兩截衣」,穿袍服幾乎成為男性的專利。女性穿「兩截衣」也被成了封建禮教對女性壓迫的象徵,被視為封建禮教迫害歧視女性罪證的《女兒經》中就寫到:


為葚事兩截衣,女人不與丈夫齊。

百凡事體須卑順,不得司晨啼母雞。


而旗袍的出現,不僅代表著女性思想獨立的解放,也代表了審美上的自我解放。旗袍從面料、袖子領型等細節之處的不斷變化,揭示了女性對自我審美的需求以及展示女性魅力的渴望,不再掩飾肉身的自然之美,而開始追求個性之美。


女性不再只是深閨裏白衣灰裙的樸素之樣,開始追求服飾自由,順應自然給予的美麗。


旗袍的美學意義


旗袍婉約、不張揚的服裝。

既美麗又挑剔。

它的優雅,既包容了現代女性的浮躁與戾氣,周全了如今大通其道的市儈,也挑剔著女性內在的婉約之氣。


旗袍大概是最能體現東方女性韻味的服裝了。


規矩保守,端莊優美,但卻能不動聲色的凸現了女性的優美脖頸,豐柔的腰臀曲線。


這種低調與密實,生動形象的詮釋了東方女性外表上的小家碧玉、大氣端莊,也成全了女性內在深處暗蘊的嫵媚、優雅。


此外。旗袍的一針一線,一扣一結,面料刺繡,都與女性肉身極度契合。


既能襯託傳統審美裡女性的一捻柳腰。輕柔步履,細長葇夷,藕白玉頸,同時也與現代審美所強調的自然健康的曲線比例不謀而合。


優而不驕,美而不豔,秀慧之形,婉約之體,利落之態。

相關焦點

  • 「旗袍儀態美學」驚豔香港
    靜怡雅學館創始人,《全球華人旗袍映像長卷》旗袍儀態美學專家楊靜怡老師、《全球華人旗袍映像長卷》總策劃、全球發起人劉冰先生,受邀來到香港,與香港的旗袍愛好者們一起分享中國旗袍文化與旗袍儀態美學。   《長卷》總策劃、全球發起人劉冰先生致辭,他說:在旗袍發展史上,香港大放異彩,因此在《長卷》上一定要有香港姐妹的倩影。
  • 傳統旗袍,一種傾國傾城的美!
    當下,人們似乎想要重新解讀傳統服飾在歷史長河中的意義。在市場上,新式旗袍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追求具有傳統韻味的中式服飾。然而,這並沒有改變史依萍堅持製作傳統旗袍的想法。她坦言道:「與新式旗袍相比而言,傳統旗袍的意義更加深遠。與其說,旗袍是傳統服飾的回歸,不如說它是傳統工藝的回歸。在西方立體裁剪的影響下,現在市面上銷售的旗袍和傳統旗袍的製作工藝可謂差之千裡,很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旗袍的曲線設計感與古典韻味。新中國成立後,又伴隨著改革開放,國人的審美深受迅速湧入的西方文化及思想風潮的衝擊,致使我們對傳統文化缺少鑽研和傳承的精神。」
  • 傳統旗袍和改良旗袍哪個好?
    傳統旗袍的圖案一般是以刺繡、花卉、花鳥等等為主,這些圖案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吉祥如意的寓意,有的圖案還結合了中國水墨畫的元素,歷久彌新,經典不敗。  盤扣有人說,旗袍之美,點睛之筆在盤扣。傳統旗袍的盤扣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的手工盤扣有其特殊的工藝性,細膩、婉約、精緻,花式種類豐富。現代的旗袍,有很多沒有盤扣,或者只有作裝飾的簡易盤扣,大多數改良旗袍變成了拉鏈式樣的,穿起來雖然更方便,但不可細品。
  • 八旬老奶奶也來穿旗袍走秀 雲南首屆「憶江南杯•美學形象大賽...
    80歲老奶奶穿著旗袍也來走秀!隨著悠揚婉轉的歌曲《憶江南》響起,身著各式旗袍的優雅女士們,緩緩走上鋪著紅地毯的舞臺,在音樂中緩慢起舞,舉手投足間,散發著柔美的魅力;伴隨著觀眾的掌聲,評委們逐一給選手打分。11月28日到29日,「憶江南杯——2020年首屆美學形象大賽區級比賽」通過兩天的比賽,在昆明市金鼎科技園圓滿落幕。
  • 你知道傳統旗袍跟改良旗袍的區別嗎
    那麼,我們的傳統旗袍和改良旗袍究竟有哪些區別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傳統旗袍在面料的選擇上比較嚴格,大多數都會選用綢和緞,例如織錦緞,古香緞等精緻的面料。面料高貴華麗,是傳統旗袍面料的代表,但是這種面料的實用性不太高,放在現在來看就比較適合宴會、婚禮等特殊的社交場合。
  • 越南旗袍 · 美CRY
    傳播:傳統文化 | 共賞:生活美學來源:燴設計奧黛(Ao Dai),類似於中國旗袍的越南的傳統服裝。越南官方也認為奧黛源自中國旗袍。奧黛是中文對越語Ao Dai的音譯。「Ao」源於漢語「襖」,而Dai的意思是「長」。但是在越南黨政的官方中文版網站裡,始終用「旗袍」稱呼奧黛。
  • 中國傳統旗袍歷史 為你簡述旗袍發展演變過程
    旗袍作為中國的傳統服飾,不僅深受國內女性的喜愛,更是因其獨特的魅力聞名於全世界,說它享譽全球一點也不為過。
  • 福布斯生活|旗袍設計師周立言:我想把旗袍做成一件實穿的藝術品
    2015年,品牌受到了米蘭世博會的邀請,以「竹.尚」主題,展示了20多件「奼紫嫣紅」系列蘇繡旗袍,驚豔了眾人。此後的每一年,荷言(HEYEN)會參加各種國際時裝大秀。「我們的品牌一直堅持原創設計,現在市面上主打旗袍原創設計的品牌很少,大多數旗袍都是沿用傳統的版型和花樣,很多款式也不夠生活化。我們希望通過原創的設計,將傳統的面料和現代的時尚審美結合起來,做當代人可以穿的生活化的旗袍。」
  • 從《旗袍美探》種追尋民國的旗袍風情
    在清代,旗人女子就以穿旗袍為主,不過並不是像《旗袍美探》中那樣款式繁雜,實際上劇中主角蘇雯麗(馬伊琍飾演)小姐的旗袍也並不是傳統款式,她的旗袍是海派旗袍的代表,更加重視旗袍的樣式,裁剪也更加突出女性的曲線之美。清朝入關後,旗人女性的旗袍可沒有那麼開放性感,還多是寬袍大袖,絕對看不出什麼玲瓏曲線。
  • 「旗袍韻影 盡綻美麗」 傳統服飾扮靚東方女性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文英 通訊員 林漢偉年近歲末,深圳市文化市場行業協會旗袍文化分會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展示傳統服飾之美與東方女性的婉約之美,彰顯當代女性的自信和擔當,「旗袍韻影 盡綻美麗」2020年周年慶典大會12月29日在龍崗南粵春宴會莊園舉辦,龍崗區文聯主席林楠
  • 粉色梅花紋旗袍,時尚和傳統的「碰撞」,時尚減齡回頭率爆棚
    今年中國風又開始流行了,一說到中國風,我們就會想到很多,如漢服、扇子等,其實有一種服裝也能讓我們聯想到中國風,那就是旗袍。旗袍,蘊含著悠久的中國文化,它從民國開始流行,現已成為國際盛會禮服。如果把旗袍拆開來,我們可以發現它主要有襟、領、袖、裙擺這四個部分。
  • 旗袍為什麼開衩?旗袍最高開衩到哪兒?
    ,扁平直筒的版型設計,沒有任何線條可言,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西方美學的影響,旗袍漸漸有了廓形可言,緊貼女子的版型,曲線明朗,大腿兩側更是置以開衩,它將中國的性感之門打開的同時,還將中國女性含而不露的內斂之美顯露無遺。
  • 大連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走進馨怡坊 領略旗袍技藝之美
    馨怡坊旗袍手工技藝等80餘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應邀參展,現場活動精彩亮相、吸引眾多市民和遊客觀看。開幕式上,公布了大連市政府批覆市級第八批非遺項目。市領導為馨怡坊旗袍傳統手工製作技藝、金州皮藝、等3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頒發證書。據了解,馨怡坊旗袍手工技藝2019年從眾多申報單位中脫穎而出,成為大連市級第八批非遺項目之一。
  • 馬伊琍高偉光新劇《旗袍美探》:旗袍很美探案一般
    這幾年以民國為背景的探案劇不少,但幾乎都是拍著拍著就變成了民國華麗舞臺劇+民國時裝劇,凸顯出的是「民國範兒」,「一種趣味、一種風尚和一種美學」。它們幾乎都是以上海租界為背景,男主角西裝革履、女主角洋裝旗袍,住的是獨門獨戶的歐式別墅,開的是進口的高檔車輛……絲毫看不出民國是一個政府混亂、軍閥混戰、外國入侵的「亂世」。
  • 鄧麗元 旗袍裡的中國故事
    其中有一場以「穿」為主題的旗袍品牌秀頗為引人矚目,那就是紅館旗袍RED PALACE 2020春夏系列發布會。設計師用一個圖案體現出「穿」的主題——兩個圓,一根線。通過「穿」,將傳統與時尚,古老與年輕,東方與西方連接在一起。
  • 「大碼女孩」穿旗袍可以這麼美!傳統文化哪有什麼界限?
    說起旗袍,誰都能搬出一籮筐讚美詞——傳統優雅、風情萬種、精緻脫俗;可真將旗袍當作日常服飾且穿得自然熨帖卻又不刻意的,卻沒幾個。1987年出生的上海姑娘羊一梵,是個特例。她顛覆了很多人對旗袍的想像——「不是非要有前凸後翹的身材」,「不是非要出席特定場合」,「不是所有的旗袍既視感都得是櫥窗裡那種閃閃亮亮的光面綢緞」。
  • 2018中國旗袍春晚澳大利亞賽貝爾旗袍藝術聯盟總會驚豔亮相--北京
    張瑜會長是第一人把行走視覺藝術旗袍文化帶入到澳大利亞,把傳統的走T臺秀經多年探索研究推出「臺秀劇」成為全球首創第一人,旗袍在澳洲服飾範圍是新鮮事物,當地人看著式樣與眾不同,有的色彩斑斕體的環境中,非常容易丟失由祖輩留下的傳統工藝,技術,文字甚至語言
  • 談越南奧黛與中國旗袍的異同:更傳統的社會認知奧黛裡面要穿褲子
    眾所周知,中國婦女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與中國相對應,越南婦女的傳統服裝被稱之為——奧黛。2020年三八婦女節將至,越南婦聯鼓勵穿奧黛,越南全國從中央到地方,一些省份甚至鼓勵女幹部、女公務員在穿奧黛上班。越南奧黛與中國旗袍類似,二者可謂是一脈相承,但是有一個重大的不一樣:中國旗袍經過改良,裡面不穿褲子,穿連褲襪就可以;越南奧黛的裡面則是一定要穿褲子,否則就是會鬧笑話。下面是越南婦女穿奧黛的典型場景,五顏六色的奧黛。在越南的全社會認知當中,奧黛是越南文化遺產,這點比中國旗袍的應用要更加廣泛。另外一個關鍵的越南社會認知就是,奧黛裡面一定要穿褲子,不能光腿。
  • 【旗袍展覽】風雅錦繡 民國旗袍
    中國傳統文化中,能夠體現華夏民族服飾特有情致的,當屬盛世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經典女裝:旗袍。她儼然是東方女性服飾的文化符號。
  • 旗袍製作
    傳統旗袍.改良旗袍.復古旗袍很多零基礎愛好者說只想學做旗袍,不是不可以,但需先學基礎課,練好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