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塔」的琉璃拱門長這樣
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被譽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素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的美譽,被稱為「天下第一塔」。大報恩寺塔平面八角,高九層;塔的覆瓦和拱門都用五色琉璃構件,塔共用2000兩黃金做成。這座塔已化為塵土,如今在大報恩寺地宮上建起的是一座「輕質保護塔」。這次南京博物院推薦的3件國寶中,就有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的琉璃拱門,它矗立在老大殿負一樓,雄偉精緻,幾乎快挨到天花板了。「1958年,民工在聚寶山窯址挖出了大量琉璃構件,上面均有層數和左右上下位置的墨筆字樣,專家斷定為大報恩寺塔上的拱門構件。這個拱門,就是修繕復原後才展出的。」
拱門上裝飾的動物分別為大鵬金翅鳥、龍子龍女、飛羊和白象。專家介紹,構件中還有獅子,如果完整復原,這裡層高不夠,只得捨去獅子。「這種動物造型叫做『六拏具』,是藏傳佛教美術的一個特有造型,也就是六種動物組成的法相裝飾。」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
明代的《坤輿萬國全圖》非常神秘,一般不展出,存在庫房中靜靜保養。
「它是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宮廷中的彩色摹繪本,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幅據刻本摹繪的世界地圖。這幅地圖所繪五大洲中,各洲以不同顏色區分。」南博專家說。
這幅地圖是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獻給大明萬曆皇帝的禮物,備受萬曆皇帝喜愛。在地圖上,利瑪竇繪製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在各大洋中,繪有不同類型的帆船9艘,在各個海域中還繪有鯨、鯊、海獅等海生動物15頭,南極大陸上還繪有陸上動物大象、獅子、鴕鳥等8頭。地圖上還以注釋的形式,介紹了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比如,介紹了南美洲國家伯西爾(即巴西):「伯西爾,此言蘇木。此國人不作房屋,開地為穴以居,好食人肉,但食男不食女,以鳥毛織衣。」
除此之外,在地圖圈外還繪有九重天圖、天地儀圖、日蝕圖、月蝕圖、赤道北地半球圖、赤道南地半球圖、中氣圖等小圖,包羅了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識,開闊了當時國人的眼界。
南京博物院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東路321號,簡稱南院或南博,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其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國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國創建最早的博物館、中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是大型綜合性的國家級博物館、國家綜合性歷史藝術博物館,現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京博物院佔地13萬餘平方米,為「一院六館」格局,即歷史館、特展館、數字館、藝術館、非遺館、民國館。另全院設「六所」的研究部門,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護研究所、古代建築研究所、陳列藝術研究所、非遺保護研究、古代藝術研究所,並設有中國博物館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學研究機構。
截至2010年,南京博物院擁有各類藏品42萬餘件(套),館藏數量居中國前三,上至舊石器時代,下迄當代;既有全國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宮廷傳世品,又有考古發掘品,還有一部分來源於社會徵集及捐贈,均為歷朝歷代的珍品佳作和備受國內外學術界矚目的珍品。青銅、玉石、陶瓷、金銀器皿、竹木牙角、漆器、絲織刺繡、書畫、印璽、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
原標題:《國家寶藏》第三期南京博物館 館內國寶介紹
責任編輯:陳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