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批學校開設博物館課程

2020-12-17 中國江蘇網

近日,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這意味著博物館「進」校園提速,學生們將有機會通過校內博物館系列課程,足不出戶「瀏覽」博物館。記者了解到,其實,這幾年南京市不少學校已開設博物館課程,通過館校合作帶領學生們走進博物館,了解歷史文化。

12月9日下午1時,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初中部選修博物館課程的3個班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博物院,參觀「晶華——礦物之至善至美」特展。

學生們根據二十九中學初中部和南京博物院合作製作的博物館課程任務單,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在各項準備工作後,課程正式開始。現場,學生們根據博物館提供的導覽器,一邊瀏覽文物,一邊自主、合作學習,並完成學習任務單。學生們認真地拍照、記筆記、動手操作、組內討論。

「我們博物館課程的主題是紙文化。」指導老師成惠說,目的是通過課程引導學生們製作紙張,並了解紙張的運用,使學生們認識到中國古人的發明創造智慧以及這種發明創造對於中國文化傳承的意義。「紙張依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學會去了解紙張,而且要珍惜紙張。」

「我非常激動,因為這樣的課程非常有趣。」該校初一(5)班學生史嘉灝說,通過學習,他不僅學會了製作紙張,而且還了解了歷史,明白了古人是如何去生活,「我以後會經常來博物館學習!」

南京市鼓樓區教師發展中心歷史教研員、二十九中初中部高級教師金波說,學校的博物館課程內容包括:《中國紙文化實踐探究課程》《中國陶瓷器實踐探究課程》《到博物館玩去》《我是小小講解員》等,學生通過學習了解紙質文物修復技藝、原始制陶方法、製作古代燈具、飲食器具等,既有對文物外形的鑑賞,也有文物背後的歷史,還可以製作手工模型,近距離的觸碰歷史、感知古人的生活。「該課程目前在初一年級開設,學生們會利用社團活動時間參與課程,大家積極性非常高。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課程,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通過動手實踐達到育全人的目的。」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二十九中初中部,南京市還有不少學校也在嘗試通過校館合作,給孩子們開設博物館課程。

2014年,南京市岱山實驗小學與南京博物院正式籤訂協議,合作開發博物館課程。學校負責課程的整體規劃、課程管理、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和研發相應的研究報告與學習單;南京博物院負責建構課程的知識體系、遴選教學內容、選擇文物與展覽、培訓學校教師、為學校設計微展和博物館體驗活動。如今全校每個班,每個月都會有一節博物館課程。2017年,學校還與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籤訂了《小學生博物館生物進化課程》合作協議,開設針對小學生的生物進化課程。

南京博物院社會服務部部長陳剛說:「過去雖然也有很多學生參觀,但大部分只是把博物院作為一個景點,走馬觀花。而現在,學校會和博物院一起組成課程研發團隊,開發的課程不是一節兩節,而是一個學期,甚至幾個學期。所有課程,也都是由學校老師和博物館教育人員一起執教。為推動更多學校和教師走進博物館,進一步拓展博物館和學校合作教育活動的覆蓋範圍和深度,南京博物院還將進行課程開發研討活動,邀請更多學校參與到館校合作中。」

南報融媒體記者 錢紅豔 實習生 李政

相關焦點

  • 走,到博物館上課去!南京一批學校開設博物館課程
    記者了解到,其實,這幾年南京市不少學校已開設博物館課程,通過館校合作帶領學生們走進博物館,了解歷史文化。 「該課程目前在初一年級開設,學生們會利用社團活動時間參與課程,大家積極性非常高。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課程,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通過動手實踐達到育全人的目的。」   記者了解到,不僅是二十九中初中部,南京市還有不少學校也在嘗試通過校館合作,給孩子們開設博物館課程。   2014年,南京市岱山實驗小學與南京博物院正式籤訂協議,合作開發博物館課程。
  • 青島中小學要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 打造教育特色學校
    25日,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要開齊開足開好科學課程,普通高中全面開設科技教育選修課。到2020年,全市力爭開發1-2門地方科技教育教材,95%以上的中小學校開設藍色海洋教育課程,建成50所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學校,打造200個精品科技教育社團。  中小學校要依託海洋教育教材《藍色的家園·海洋教育篇》地方課程,開發海洋地理、海洋氣象、海洋生物、海洋科技等各類校本課程。
  • 激發南京文化IP活力,讓「博物館之城」花式賦能美好生活
    南京的各類博物館不斷豐富優化服務供給、拓展社會職能的同時,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和傳播力的主題展覽和教育活動,如今更成為展示傳播南京形象的文化名片。攜手校園共建,定製課程送至世界各地在數量上將全力打造百座博物館,在質上提升博物館展陳,南京的大小博物館不僅成為市民、遊客充分感受南京文化的場所,這座文化精品大舞臺更成為服務公眾培育文化自信的廣大青少年嚮往的課外課堂。
  • 國際學校開設的OSSD課程和A-level課程有什麼區別?
    開設OSSD課程的國際學校推薦天津大學哈珀國際教育>>學校介紹天津大學哈珀國際教育隸屬於天津大學,依託大學的辦學優勢為學生們提供優質教學法拉古特學校天津校區>>學校介紹法拉古特學校天津校區是是經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批准註冊(學校註冊號BSID:883970),並在其監管下開展教學活動的全日制高中,為學生們開設三年制
  • 南京這所學校,建了一座中國特殊教育博物館
    在南京,有這樣一所學校,耗費十年時間,沒什麼「啟動經費」,硬是靠著軟磨硬泡去「化緣」,卻幾乎收藏了全國各地具有研究價值的與中國特殊教育相關的老物件,館長几乎跑遍了上一代「特教人」的家,終於淘來了足足擺滿幾進幾間的珍貴藏品:數十年前盲人兒童專用的積木、1949年上海某特殊學校的畢業證書、6種不同時代的盲文打字機、印製了《盲人說書》圖像的徽墨……在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的圖書館裡
  • 16所學校開設「垃圾分類」課程
    泰州市城管局、泰州報業傳媒集團、泰州醫藥高新區科教局等單位領導,以及來自高新區各學校的分管校長、課程教師等出席了當天的活動。「垃圾分類知識進校園」項目由泰州市城管局、泰州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於2018年底開始啟動,目前,市區已有16所學校相繼開設了「垃圾分類知識」課程。
  • 期中成績放榜,又一批南京學校分數曝光!
    上周南京各校期中考試已經基本結束,家長們關心的成績通告也相繼出爐,其中,一批新學校在本次考試中嶄露頭角,學校官微紛紛發出喜報: 燕子磯名校力壓仙外,總均分排名棲霞第一 9月首次招生的江北名校分校,總均分排名區公辦第二
  • 南京中華中專:辦人民滿意的職業學校
    7月13日,「中招高招為你支招」——2020年南京中學招生入學工作系列訪談迎來了第四場直播,南京中華中等專業學校校長張勇走進龍虎網直播間,和廣大網友聊一聊今年南京中華中專的特色專業和目前招生工作的進展。
  • 留學預備:成都開設有IB課程的國際學校有哪些?
    成都的國際學校以及普通學校的國際部自然也都不在少數,因此供孩子和家長們的選擇還是很多的。不過,不同國際學校開設有不同的國際課程,其招生對象和條件也各有不同,這一點也是各位孩子和家長在擇校時需要注意的。成都美視國際學校是一所從小學到高中十二年一貫制寄宿式學校,擁有一整套完善的 K12 教學體系,開設有 IB 國際文憑證書課程、初中中英雙語課程、雙語國際課程和小學中英雙語課程。
  • 加拿大課程成為優選?盤點天津開設加拿大課程的國際學校!
    所以,加拿大課程吸引了很多留學家庭。天津哪些國際學校開設了加拿大課程?下面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下這2所學校,一起來看看吧。 ,立足北美成功教育理念和先進的課程體系,通過高質量的多媒體互動式課程、現代前沿的教學手段和豐富的專業教師資源,平移北美頂極私校課堂,為有出國留學意向的學生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機。
  • 南師附中江山小學、力人學校……南京一批新學校馬上啟用!
    隨著南京教育資源的擴充,今年南京將有河西南師附中江山小學、鼓樓濱江力人學校、燕子磯南師附中燕子磯新城學校等一批新學校啟用,備受家長學子們的期待! 今天,江蘇房地產金融就帶大家來看看南京即將啟用的新學校。另外,南京教育集團、名校分校最新陣容也為您整理好啦,都是乾貨,建議收藏!
  • 【百科】你對國際學校了解有多少?中國的國際學校主要開設這些課程!
    1 IB課程 IB即國際文憑組織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sation),為全球學生開設從幼兒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課程與考試中心在英國卡地夫,在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千餘所成員學校。
  • 博物館要當好學校的第二課堂
    作為中國地質博物館前任館長,賈躍明認為,要把博物館作為學校的延伸或者第二課堂,著重於科技知識的傳播與傳授。  「隱藏」的教育資源  2017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把博物館列入了綜合實踐活動;2020年10月,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提出要著力推動博物館教育資源開發應用,拓展博物館教育方式途徑和建立館校合作長效機制。  博物館是學校的重要資源之一,但在教育教學體系建設中,卻容易被忽視。
  • 南京江北新區誕生一所「未來」學校
    「我們還將與國科大、中科院南京分院合作,讓院士、專家進校,設工作站、工作室,開設校本課程,同時孩子們也可走出學校,在科學家的指導下,進行科學體驗、科學實踐、科學研究。國科大還提供了240000公裡的研學路線,以及南極、北極科考項目。青奧公園、弘金地體育公園等也會為我們各類運動提供空間支持和資源保障。
  • 線下課程難以開展,英國博物館學課程如何適應疫情?
    阿爾斯特大學開設博物館實踐與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遠程學習課程長達14年,如今所採納的方式正是基於過去的經驗,該專業學生人數今年也增加了。克魯克表示,線上教育有一定優勢:講座是提前錄製好的,意味著學生可以回放講座內容,線上討論平臺可以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辨性反思。
  • 打造高質量「博物館之城」 賦能美好生活
    南京的各類博物館在不斷豐富優化服務供給、拓展社會職能的同時,打造了一批有影響力和傳播力的主題展覽和教育活動,如今更成為展示傳播南京形象的文化名片。  C  攜手校園共建  定製課程送至世界各地  在數量上將全力打造百座博物館,在質量上提升博物館展陳,南京的大小博物館不僅成為市民、遊客充分感受南京文化的場所,這座文化精品大舞臺更成為服務公眾、培育文化自信的廣大青少年嚮往的課外課堂。
  • 日本語言學校到底會為學生開設除了日語之外的哪些課程呢?
    所謂日本語言學校,在大多數人眼中 「語言學校只是學習語言的地方」。但是語言學校真的是只學語言嗎?語言學校到底會為學生開設除了日語之外的哪些課程呢?提供哪些升學方面的指導呢?
  • 全國唯一的金陵高校——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位於我國六朝古都南京,是全國唯一一所獨立設置,以培養特殊教育師資為主,兼以殘疾人高等教育和殘疾人事業專門人才培養的省屬普通本科高校。1982年,教育部創辦了我國第一所特殊教育師範學校——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學制四年,學歷為中專,面向全國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
  • 扶貧更扶志:世博會博物館為山區小學送博物館課程
    隔著屏幕,甘肅馬窯小學的學生正在聽著一節特殊的課程。這是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向馬窯小學輸送的第99節「童年一課」。 自2018年6月21日起,世博會博物館正式開啟網際網路公益支教之路,截至目前,已向甘肅天水甘谷縣等地區小學開展了近百節課程。 受疫情影響,課程一度中斷,直到今年5月,當地中小學複課後,學生們又通過網絡直播見到了那群熟悉又可親的老師們。
  • 走進漢服、日語等 溫州市直高中今秋開出一批新課程
    溫八高汽車保養課程吸引了一批男生。  溫八高的烹飪課程深受學生喜愛。學校供圖  溫州網訊 新高考帶來新課程。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在鞏固學生已有基本課程的基礎上,以新思維來創建新課程,增強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