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皇帝自章帝後,就仿佛被下了魔咒,無人活過40歲!東漢最長壽的皇帝只有兩位:開國的光武帝,62歲。亡國的獻帝,54歲。
究其原因,很可能和東漢皇宮的生活習俗有關,唐朝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引用仲長統評論說,當時的王侯之宮,有上千的美女。大臣之家,侍妾數百。
東漢王公的糜爛生活,導致有些人尚未到達性成熟的年齡,就過早地生育子女,生育能力非常低下。
由於短命,導致新皇帝的就業年齡一再下降,甚至出現幾位尚在襁褓的寶寶皇帝,我們且看看東漢諸帝的年齡表:
父親:劉欽
母親:樊嫻都
登基年齡(歲):31
去世年齡(歲):62
父親:光武帝劉秀
母親:皇后陰麗華
登基年齡(歲):30
去世年齡(歲):48
父親:明帝劉莊
母親:賈貴人
登基年齡(歲):19
去世年齡(歲):31
父親:章帝劉炟
母親:梁貴人
登基年齡(歲):10
去世年齡(歲):27
父親:和帝劉肇
母親:?
登基年齡(歲):100餘日
去世年齡(歲):2
父親:清河孝王劉慶
母親:左小娥
登基年齡(歲):13
去世年齡(歲):32
父親:安帝劉祜
母親:宮人李氏
登基年齡(歲):11
去世年齡(歲):30
父親:順帝劉保
母親:虞貴人
登基年齡(歲):1
去世年齡(歲):2
父親:渤海孝王劉鴻
母親:陳夫人
登基年齡(歲):8
去世年齡(歲):9
父親:蠡吾侯劉翼
母親:郾明
登基年齡(歲):15
去世年齡(歲):36
父親:解瀆亭侯劉萇
母親:董氏
登基年齡(歲):12
去世年齡(歲):33
父親:靈帝劉宏
母親:王貴人
登基年齡(歲):9
去世年齡(歲):54
除去明帝和不被認可的靈帝之子劉辯,皇帝大都是貴人所生,或者是藩王,皇后大都無子。
和帝皇宮就經常發生怪事,除去體弱多病的長子平原王,十幾個皇子都神秘夭折。
和帝懷疑有人謀害,就把剛出生的殤帝秘密寄養在民間。可惜沒幾天,和帝自己也英年早逝,才到人間百日的殤帝就此登基。而在當了220天皇帝後,殤帝悄然離世。
皇帝或是年紀小,或是藩王入繼,難免被太后和外戚垂簾操控
和帝早期的朝政全在章帝皇后竇太后手中,以竇太后哥哥竇憲為首的外戚集團把持朝政,任人唯親,一意專權。
殤帝尚在襁褓,政權由和帝皇后鄧太后掌控。
安帝也是鄧太后和其兄大將軍鄧騭共謀迎立,只是鄧騭並不像竇憲一般囂張跋扈,鄧氏算是東漢外戚集團中較為不錯的一支,鄧氏兄弟小心謹慎,奉公守法,忠於王室。
安帝死後,無子的閻皇后不立安帝的皇太子劉保,卻扶立章帝之孫、濟北惠王劉壽之子北鄉侯劉懿為帝,史稱前少帝,以長兄閻顯為首的閻氏集團控制朝政。
順帝死後,其子劉炳即位,是為衝帝。衝帝年幼,由順帝的梁皇后臨朝攝政。自然,以其兄梁冀為首的梁氏集團開始跋扈起來。梁冀是東漢外戚集團中最沒有功勞,又極其兇殘的一個。
衝帝繼位沒多久就患病,梁冀便徵召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劉纘到洛陽,準備等衝帝去世後,就立他為皇帝。果然,2歲的衝帝去世,8歲的劉纘被立,是為質帝,梁太后再度臨朝攝政。
質帝工作一年多後,大概受夠了梁冀的氣,年紀小也口無遮攔,真把自己當皇帝,居然當群臣的面,指著梁冀說:「此跋扈將軍也。」
梁冀聽到,命令手下在煮餅中加入毒藥,給質帝吃,質帝當天就駕崩了。
隨後,梁冀迎立劉志為帝,是為桓帝,劉志是章帝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蠡吾侯劉翼之子。
梁冀還將自己的妹妹梁瑩嫁給桓帝,繼續牢牢把控朝政。
桓帝死後,無子的竇皇后與其父竇武擁立章帝玄孫、河間孝王劉開曾孫、解瀆亭侯劉萇之子劉宏為帝,是為靈帝。竇武(?—168年,字遊平)和竇憲都是扶風平陵人,他們都是東漢開國功臣竇融的後人。論輩分,竇憲是竇融曾孫,竇武是竇融玄孫。竇家的祖上可以追溯到文帝的竇皇后和弟弟竇廣國,可謂外戚世家。
別看竇武的名中有個「武」,卻是一位儒生。年輕時就以經術德行著名,也常教授於大澤之中,並不過問政治。直到他的女兒被選入宮中,竇武才開始做官。他為人清廉自律,從不貪汙受賄。
靈帝死後,有子的靈帝何皇后立自己的嫡長子劉辯即位,史稱少帝,實權掌握在她和異母兄何進手中。何家以屠宰為業,在朝廷裡沒什麼根基。何進的能力也比較差,讓朝局失控,自己也身死人手,漢朝終於大亂。
由此可見,東漢自章帝往下,只有一位皇帝,即安帝的皇太子、順帝劉保未受外戚操控,其餘皆是外戚扶持登基。
為什麼獨獨順帝會倖免於此呢?
因為他尋求到宦官的支持。
在太后和外戚操控下的皇帝,一般不會坐以代斃,轉而尋求宦官的支持,幫助除去外戚勢力
安帝死後,宦官孫程與中黃門王康等十八人首謀,誅殺外戚閻顯等以消滅閻氏集團,擁立劉保稱帝,是為順帝,孫程等有功宦官全部封侯。
順帝對這些宦官也並非一味縱容。登基不久,孫程曾經糾集一些宦官為大臣訟罪,咆哮殿堂。順帝大怒,免去孫程官職,讓19位宦官列侯全部回到封國。但沒過兩年,順帝又想起孫程們的功勳,將他們全部召回洛陽。
此後,宦官們又和順帝梁皇后的外戚集團合作,溫和但軟弱的順帝便在他們的掌控之下,將東漢帶入無底的深淵。
為掃除外戚勢力,其餘東漢諸帝也都選擇宦官作為盟友。
和帝依靠中常侍鄭眾,一舉掃除竇憲等外戚集團,恢復皇帝權威。其親政後,勤於政事,雖然也常與鄭眾商議政事,但鄭眾本人忠於皇帝,宦官雖然用權,但並未混亂朝綱。和帝為感念鄭眾的功勳卓著,封為鄛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安帝為除去鄧太后的外戚集團,依靠其乳母王聖、中黃門李閏、江京等人,在鄧太后逝世後,誅殺鄧氏,鄧騭絕食自殺。
桓帝在執政之初,完全受制於梁氏集團。梁太后死後,桓帝就準備除掉梁冀,可是梁氏爪牙遍布朝堂,他對誰都不放心,無奈實施「廁所革命」,同謀者也只能是宦官:桓帝在廁所裡召見宦官唐衡,問他宦官中有誰和梁氏不和,唐衡回答有單超、左倌、徐璜和具瑗等幾個宦官。
桓帝和五人歃血為盟,最終依靠宦官之力,一舉掃除梁氏集團,梁冀自殺。單超等五人被同日封侯,世稱「五侯」。
第二年,單超去世,剩下的四侯橫行天下。他們修築起華麗的住宅,拿金銀毛織品給豢養的犬馬使用。他們弄來很多良家美女作為姬妾,打扮得像宮女一樣。宦官沒有後代,他們或供養旁系親屬,或領養兒子,或買來奴僕作為兒子,給這些「後代」以封國,繼承爵位。宦官們的兄弟親戚又都剝削百姓,和盜賊沒什麼分別。
桓帝親政後,掌握權力的集團從梁氏轉變成宦官,宦官們專橫跋扈,開啟東漢最黑暗的時期。一批有正義感的大臣們對此局面相當不滿,他們團結起來,想要和宦官集團對抗,終於爆發「黨錮」事件。
以上文本選自《四百年燈火闌珊》
四百年燈火闌珊(儒家的故事系列)
作者:李太僕 著
定價:38 元
ISBN:9787309145700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一部給青少年讀的儒家文明史
儒家網2019年度十大好書
「儒家的故事」系列圖書,是一套專供青少年閱讀的儒家文明史通俗讀本。用話歷史人物、講經典故事的方式,依次展示儒家文明發展的軌跡。它是一套刪繁就簡,脈絡清晰、通俗易懂、形式別具一格的中華儒家文明史讀本。有助於讀者尤其是廣大青少年讀者汲取文明精華,系統地認識儒家文明產生及衍生發展的過程。
此系列第二冊《四百年燈火闌珊》出版不久,便以其「持論中正、文辭優美」,入選在國內外頗具專業影響力的儒家思想網站——儒家網「2019年度十大好書」(大眾通俗類)。
《四百年燈火闌珊》主要講述兩漢的儒家發展歷程,重點敘述了儒家的重要人物故事,包括賈誼、班固、董仲舒、揚雄、劉向等,也介紹了對儒家思想形成有重要影響的政治歷史人物,如漢武帝、光武帝、漢明帝、王莽等。
李太僕,原名李俊,1978年3月出生於上海,先後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復旦大學。長期從事傳統文化研究,著有「儒家的故事系列」之一《呱呱墜地的巨人》。受聘為復旦大學、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多家高校創業導師、客座教授。上海市創業導師、克拉瑪依市創業導師。
本期編輯 | 陳麗英
圖書編輯 | 李又順 劉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