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布會上雖僅發布iPad Air與Apple Watch,但臺積電最新5納米製程A14 Bionic處理器卻早早由iPad Air採用。市場預期,年底前蘋果還將發表iPhone以及採Apple Silicon處理器的Mac系列,5納米產能一路滿載至年底,佔臺積電製程營收比重1成目標將達陣。
接近500天的華為禁令風暴,1年多來不時傳出華為訂單、出貨增減反覆,牽動營運表現與5納米產能缺口難填的消息。臺積電雖然8月營收再創單月新高,第3季營收登高可期,不過,市場原預期,臺積電9月15日後已不再為華為供貨,第4季業績成長將止步,5納米產能缺口是否能由蘋果全吃下仍待觀察。
然而,16日蘋果新機發布會上雖未發布iPhone新機,但出乎意料最新5納米製程A14 Bionic處理器仍強勢登場亮相,由iPad Air新機率先採用。市場預期,由於運算效能強大,號稱效能優於一般主流級x86架構NB,且搭上宅經濟需求爆發與年底假期消費旺季,新款iPad Air銷售強勁可期,以iPad系列單季出貨實力約1500萬臺上下估算,新iPad Air至年底出貨約有百萬臺實力。
另再加上搭載A14 Bionic處理器的iPhone 12系列第4季全球上市,逐月放量估計至少也有6500萬支表現,還有年底採用自研ARM架構Apple Silicon處理器的Mac系列亦將出貨,蘋果3大新機登場,將完全填補華為海思5納米產能缺口。
半導體業者就認為,臺積電向來對於揭露營運表現與製程技術推進甚為謹慎嚴謹,因此近期砸下百億元大擴南科5納米生產基地,以及上調5納米月產能都顯見臺積電對於5納米接單表現信心爆棚。
先前總裁魏哲家就明確表示,採用5納米完成的晶片設計定案數量比7納米初期量產同期更高,且5納米為重大且生命周期長的重要製程節點。預估5納米佔2020年營收比重將達8%,推估營收將超過新臺幣1,000億元,而產能供不應求的7納米製程比重約逾3成,推估將帶來逾3,800億元營收貢獻。
據了解,第2季量產的5納米製程良率已快速趕上7納米,2021年會再推出加強版N5P,而N4亦是5納米製程家族的成員,將在2021年第4季開始試產,目標2022年量產。
南科F18廠1~3期為5納米生產基地,1、2期已量產,3期正在裝機,5納米目前由每月5萬片逐步提升,原定2021年上半8萬~9萬片月產能目標,近日已上調至10.5萬片,預估至2022年時5納米產能將較2020年大增3倍。
而不只是蘋果包下2020年下半與預訂2021年5納米產能,超威亦已提前向臺積電預訂下一代5納米產能,此外,2021年5納米大咖客戶還有高通將回歸,2020年底的Snapdragon 875雖全下三星電子,但2021年底Snapdragon 885與5G數據機晶片又回到臺積電手中。
另還有聯發科、FPGA大廠賽靈思、衝刺AI的NVIDIA,以及盛傳已下單7/6納米,並已進行5納米、3納米合作洽談的英特爾。
半導體業者表示,目前7納米以下只有三星與臺積電可選擇,但下單投片必須選擇製程技術與可靠度高的合作夥伴,一旦出錯就是一個時代的落後,因此製程技術、量產速度、良率與服務均優於競爭對手的臺積電,接下來可望橫掃5G、AI與HPC晶片代工戰場。(作者:陳玉娟 / 編輯:HQBU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