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董大》兩首未必作於同時;《春曉》的「不覺」也能讀不jiào

2020-12-18 孤燈點文

一直以來,我們在學習高適這兩首《別董大》的時候,都是把兩首詩放在一起來解讀的。《全唐詩》是清代編撰的,雖然把兩首詩收錄在一起作為組詩,但是真的能說明它們是創作於同一個時候嗎?我最近在了解了一些關於高適,董大與房琯的生平之後,忽然對這兩首詩的寫作時間有些懷疑了,理由就在這句最著名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解讀上。

高適與董大的相識還是在董大作為房琯門客的時候。那時候,高適剛開始闖蕩京都,以為考個科舉有如探囊取物,結果被現實狠狠教訓了一番,最後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驕傲,開始結交文人權貴,房琯就是他的幹謁對象。在這裡,他遇到了董大。

董大是有名的古琴師,雖然靠《胡笳十八拍》擁有了一點名氣,但那個時候古琴彈奏曲高和寡,他比起深得皇帝器重的李龜年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所以董大在音樂方面是失意的,最後也不得不改變了方向,學習了西域樂器篳篥,開始走進群眾裡去。

十多年後,兩個失意落魄的人在宋城相遇,彼此都很感傷,高適念出了那句:「六翮飄飄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一番感懷之後,兩人分別各覓前程,這才發現落魄到了「今日相逢無酒錢」的境地。友人告別,傷感之餘往往有勸勉之詞,如果高適此時說了這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那麼就可以理解為:何必擔憂以後會遇不上知音人呢,遲早有一天你與我都能名動天下,為天下人所認識的。也就是兩個失意落魄的人對前途的寄望。

其實董大是有知己的,那就是房琯。崔鈺曾在詩裡說過:「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董大真正需要的是有更多人能欣賞自己的音樂。那如果這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解讀為:何必擔憂沒有知己呢?現在天下人還有誰是不認識你的呢。這樣,整個語境就變了。

高適與房琯都是因為追隨了出逃的唐玄宗而得到晉升,房琯還一度登上了宰相之位。隨著房琯的升遷,董大也得到了更多的表現機會,聲名大噪,在音樂圈已經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可惜董大管不住自己的名利心,借著房琯的手上大權與賞識,也開始了弄權謀利,最終被彈劾。房琯為了保住他,加上朝堂上的政治矛盾,先是被貶為太子少師,後來更被貶為邠州刺史。

這一年正是公元758年,而在這一年,同在朝中的高適也因為敢於直言,被貶為太子詹事,兩人都跌落神壇。董大的命運要麼是追隨房琯前往邠州,要麼再次流落江湖。所以,這個時候,極有可能發生高適與董大的第二次告別,也極有可能是在這個時候,高適才寫下了這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一次,感傷的是應該是人生的起落。

這個時候,董大的際遇同樣可以對應「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句話,因為這個時候他確實已經是天下聞名的音樂家,可謂天下無人不識了,自然也就不用愁沒有知己的問題了。因此,高適說這句話就是純安慰的意思了。

所以,我認為《別董大》兩首極有可能是寫在不同的分別時間裡的。747年告別時兩人都是落魄覓前程之人,連酒錢都付不起,758年兩人都已經名滿天下,但又再次遭遇了失意,心境與前景都跟詩歌很對應啊。

以上就是我對高適《別董大》的存疑,至於孟浩然這首《春曉》,我疑惑的同樣是這樣一個邏輯問題。

一直以來對「春眠不覺曉」這句的翻譯都是說作者睡得香沉,不知不覺就天亮了。「覺」字都讀jué音,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個字應該讀jiào。如果是讀後者,那麼作者就變成了一夜不曾睡覺。

一夜不曾睡覺到底合不合理呢?

傳統翻譯裡認為「夜來風雨聲」是作者睡醒後的回想,也就是說作者睡前,風雨已經來到,所以醒後猜想「花落知多少」。但這個「夜」真的是入夜時作者睡前的時間嗎?為什麼不可以是天曉之前的整夜的時間?如果是睡到半夜裡才來的風雨,那睡得「不覺」的作者又是如何聽到「風雨聲」的呢?這是疑問一。

疑問二:這首詩主題說作者有惜春之意,依據就是最後一句「花落知多少」。那按這種說法,還有什麼比得上一夜不睡,更來得惜春呢?你看蘇軾的惜花是怎麼做的呢,是「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拿著蠟燭去陪伴那一朵絕美的海棠啊。孟浩然既有惜春之意,何以睡得「不知不覺」呢?

疑問三:這首詩是作者入長安謀求仕途,卻落第回歸故鄉時所作。換句話說,作者這時候也是個仕途失意之人,心情應該是有一定的憂鬱的,一夜不睡與不知不覺一覺睡到天亮相比,哪個更加合理呢?

所以我認為這個「覺」字應該讀jiào音。春眠不成眠,聽了一夜的風雨,直到天曉傳來了鳥兒的鳴叫,才猜想不知外面落花多少。這樣,作者的仕途失意與惜春之意不是更明顯麼?

以上兩個問題都只是我的解讀角度,聊作日常動動腦筋而已。而針對它們,你們又會有怎樣的解讀呢?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10《春曉》賞析
    《春曉》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此詩沒有採用直接敘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 古詩100首之第1首——《春曉》
    古詩《春曉》—孟浩然00:35來自跟大鵬老師學語數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注釋】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 小學必背古詩80首:《別董大(其一)》
    歡迎收聽由小馬童書出品的節目《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小學必背古詩80首》。今天,咱們來學——《別董大(其一)》。這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適的作品。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別董大其一高適03:24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別董大
  • 不覺造句和解釋_不覺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不覺(bù jué)。想不到;無意之間。[夏丏尊等《文心》:「(周錦華)於是屢次作詩,不覺積有三四十首了。」]不禁;不由得。[楊沫《青春之歌》:「他們兩雙眼睛好像無意中碰在一起時,兩個都不覺紅了臉。」]不覺在教材中的例句:1、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
  • 別董大 Farewell to a Lutist
    別董大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 天下無人不識君,品讀《別董大》
    千裡黃雲百日曛別董大唐 高適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北風吹雁雪紛紛【體會意境】《別董大》一詩一開始,就描寫了日落黃昏,北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嚴冬景色。在此情此景中,作者對朋友董大真誠相勸,不要憂愁前面沒有知己,天下哪個人不賞識你呢?
  • 必背古詩詞┃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春曉
    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 《夜別韋司士》《別董大》
    尊敬的讀者:我們將會用150天更新《唐詩三百首》所有必背古詩,每天兩首。傳承經典,我們責無旁貸。 唐詩三百首·087
  • 高適《別董大》賞析
    盛唐時盛行胡樂,能彈奏或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詩中的「房次律」就是指宰相房琯,「憐」就是愛或喜歡之意。你想能得到宰相欣賞的音樂家,其交往之廣,名聲之大,自不必說。據說,由於高適也通音律,常與董大切磋,所以成了好朋友。這首《別董大》寫於宰相房琯被罷之後,董大也就離開了長安,境況很不好。而當時的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當時,高適與董大於睢陽(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縣南)見了一面。
  • 賞析|漢宮春曉圖(全圖)
    《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生動地再現了漢代宮女的生活情景。其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極勾描渲敷之能事,體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達了他對宮廷浮華美好生活的讚美。
  • 《別董大》裡面的董大是誰?讓高適寫出了這樣的詩句來送別
    《滄浪詩話》裡面說: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可見高適的詩在當時的影響力是很大的。今天,我們一起欣賞的是高適的《別董大》。原詩有兩首,我們最熟知的是第一首,大家可能背誦也很過關,詩的意思也都懂,卻從來沒有問問,高適別的這個董大是哪位大神。值得讓號稱唐代四大邊塞詩人的高適寫出「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詩句呢?
  • 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絹本設色)仇英(明)  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幅畫為什麼能受到明代收藏大家項元汴的保值加持,還得乾隆皇帝如此青睞呢?仇英在他的畫上,一般只題名款,儘量少寫文字,為的是不破壞畫面美感。因此畫史評價他為「追求藝術境界的仙人」。
  • 兩首悼亡詞,兩位偉大詞人的思妻之作,每每讀來都不禁淚如雨下
    可惜好景不長,王弗在二十七歲時突然離世,這對蘇軾是極大的打擊,並在十年之後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詞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國畫--漢宮春曉圖
    《漢宮春曉圖》以人物長卷畫,勾勒秀勁而設色妍雅,畫家借皇家園林殿宇之盛,以極其華麗的筆墨表現出宮中嬪妃的日常生活,極勾描渲敷之能事。其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林木、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極勾描渲敷之能事,體現了作者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的人文思想,亦表達了他對宮廷浮華美好生活的讚美。
  • 《驚悚樂園》中最捉摸不透的人物,封不覺
    大偵探不推書三天兩覺這個作者,他的小說風格在網文領域可以說是獨樹一幟,他筆下的人物一般都是非常的淡定,而且在淡定之際還會做出犀利搞笑的吐槽,讀他的小說作品,大部分讀者都會被逗笑。「按照一般的思路,這裡我應該逃跑……」封不覺想著,「不過這傢伙也不像超強的樣子,要不要試試戰鬥呢……」這時血屍正好走出電梯,立刻氣勢十足地咆哮一聲,揮手朝走廊的一面牆錘了一下,牆紙後厚實的木板被瞬間擊碎,裡面潮水般「流出」了大概一麻袋量的蟑螂。「算你狠。」
  • 《江南百景圖》漢宮春曉圖怎麼樣 漢宮春曉圖效果一覽
    導 讀 江南百景圖漢宮春曉圖有什麼用呢?
  • 鳳凰傳奇一首《別董大》感動了無數人,但你可能不知董大是何許人
    鳳凰傳奇在前兩天央視中秋晚會上的一首玲花戲曲唱法《別董大》,十足的中國風古韻,加之膾炙人口的古詩文歌詞,聽醉了,唱哭了不少觀眾。但是很多觀眾可能並不知道董大是誰?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位董大究竟是何許高人!
  • 真實再現古代版宮廷劇,仇英《漢宮春曉圖》
    董其昌《畫室隨筆,畫源》:蓋五百年而有仇英父,在昔文太史亟相推服,太史於此一家畫,不能不遜仇氏,故非以賞譽增價也。實父作畫時,耳不聞鼓吹闐駢之聲,如隔壁釵釧戒顧,其術亦近若矣。行年五十,方知此一派畫,殊不可習。
  • 讀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仇英《漢宮春曉圖》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讀的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明代畫家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它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亦被譽為中國「重彩仕女第一長卷」,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漢宮春曉圖》全貌首先,我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重彩畫。重彩畫在中國繪畫早期階段佔有重要地位,「丹青」是古人對於中國畫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