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兒女帶娃,再心疼孩子這三大底線也不能碰,不然早晚成「罪人」

2020-12-23 好孕

文|好孕姐

現在的50、60後,退休之後,恐怕最大的任務就是幫助子女帶娃,其中也不乏很多老人不但不會跟孩子要生活費,還會自己拿退休金貼補自己的孩子。但是幫兒女的老人,即使再心疼自己的兒女,以下三大底線也不能碰,不然徒留一把辛酸淚:

自己的養老金不能花光

父母愛孩子的心可以理解,但是幫孩子卻不能沒有下限,自己的養老金還是不能碰的。人老了,免不了的身體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提前把養老金消耗掉,等到真正需要時再為難也晚了。

老家的鄰居,只有一個兒子,從小就受到全家人的溺愛。而後來這個孩子大學畢業,也不找正兒八經的工作,即使是結婚之後,還是跟老兩口住在一起,讓老人幫忙養孩子。這樣的情況下,老人的養老金一分都沒剩下。而後來,老頭突發疾病,送到醫院需要手術時,還是親戚朋友大家都支援點,而後來因為經濟問題只能選擇保守治療,人到現實面前,也不得不低頭。

人到晚年,養出孝順的兒女當然很可喜,但是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和壓力,而到關鍵時候,還是靠自己更能靠得住。

自己的身體要懂得維護

老人幫忙帶孩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第二個底線是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拿自己的身體作為代價,明知自己帶不了,還硬撐,身體狀態變得差了,對整個家庭來說更不算是好事。同時,幫忙帶孫子或外孫,也不是什麼事情都要幫子女做好做全,畢竟他們才是孩子的責任人,也要讓他們擔負起育兒的重任。

小姨看表妹沒人幫忙帶娃,就去幫忙帶外孫。而知道表妹工作比較忙,她就承擔了所有的家務,即使是表妹他們下班之後,讓他們玩手機,也捨不得讓他們幫忙。而後來小姨患腱鞘炎,疼了好久,連醫生也說沒辦法治療。真到身體不好的時候,再說後悔也晚了。

所以說,幫兒女帶娃,自己的身體也要注意,這個底線也不能破。

隔代育兒,不能是溺愛

同時,老人看到小寶寶一般都是比較疼愛的,這個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要把疼愛變成溺愛,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很不利。所以,老人帶娃的第三個底線是:溺愛孩子也不可取。

之前坐地鐵時,看到在地鐵上,有孩子發脾氣對著老人狂踢打,而老人還是笑眯眯的,一點都不責怪。時間久了,孩子養成這樣的壞習慣,對於孩子的成長不利。等到孩子大了,發現被慣壞了,老人反而容易落下埋怨。

老人帶娃,以上三個底線不能破,否則真可能變成「罪人」,要謹記!

相關焦點

  • 當孩子摔到頭,家長就算再心疼也別馬上去抱,不然會「害」了孩子
    當孩子摔到頭,家長就算再心疼也別馬上去抱,不然會"害"了孩子導語在寶寶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小意外,尤其是在寶寶剛剛學會走路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會摔到頭,這時大部分的家長都特別心疼,而且還會立馬跑過去把寶寶抱起。
  • 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生活什麼樣?逃不出三種結局
    ,有的老人心疼子女又寵孫輩,任勞任怨地幫忙;有的老人卻並不是很樂意,可又怕子女記仇,將來不給自己養老,於是勉強幫著帶;而有的老人則是直接拒絕,那麼不幫兒女帶娃的老人,老了會怎樣呢?其實啊,如果子女需要老人幫著帶娃卻慘遭拒絕的話,內心多半是會記仇的,那麼,當老人需要子女幫把手的時候,無疑是同樣的結果,那麼那些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老了什麼樣?拒絕幫子女帶娃的老人,晚年會有什麼結局?
  • 姥姥成帶娃主力軍,並非是奶奶們撒手不管,而是壓根沒有選擇權
    這不免就讓人有疑問,姥姥成帶娃主力軍,奶奶們都去哪了?其實並非是奶奶們不負責撒手不管,而是這些扎心原因。再加上姥姥心疼女兒,會主動提出幫忙帶外孫,而寶媽看到親媽這樣的態度自然毫不猶豫就讓姥姥帶娃了。姥姥帶娃成主力軍,是無數奶奶背後無言的不舍,真不是奶奶不負責任,當然也不能全怪媽媽太強勢,畢竟誰都和自己的父母更親近,只能說是各有各的難處吧。
  • 「上班式帶娃」逐漸流行,老人和兒女互不打擾,孩子也有人照看
    導語:許多年輕夫妻都會選擇趁著年輕生娃,但是生娃後又需要大量的金錢去維持家庭的正常運轉,所以現在社會上普遍存在著「雙職工家庭」,也就是孩子的爸媽都外出工作賺錢。但是,賺錢帶娃難兼顧,孩子由誰來照看,就成了一個普遍的問題。
  • 老人幫子女帶娃,以下「底線」拎不清,遲早要落埋怨
    可現實是不少家庭,沒孩子的時候或者說老人沒有過來幫著帶孩子的時候,一家人之間相處還很好,但老人過來給自己幫忙帶娃了,彼此間矛盾反而更多了。若不想這樣,除了年輕人要注意自身的言行外,對老人而言有些事情也是不能做的。堅守住了這幾條「底線」,才能不落埋怨。
  • 放棄退休生活,選擇幫女兒帶娃,可孩子一句話讓人傷透了心
    劉媽媽做這個決定其實也是挺無奈的,自己老伴去世得早,自己帶女兒當爹又當媽挺不容易,眼看著女兒長大了結婚了,自己也退休了,可女兒的婆婆身體有病不能帶小孩,而自己的女兒又有工作,要是辭職在家,那可就真成家庭婦女了。為了幫女兒保留工作,又不耽誤帶孩子,劉媽媽也只能因疼割愛放棄旅遊生活,留下來幫自己唯一的女兒。帶孩子,還真的挺辛苦的,劉媽媽才帶一年就明顯瘦了不少。
  • 幫子女帶娃的老人要注意:如果不想費力不討好,3條底線要遵守
    這讓李阿姨十分心寒,並在心裡發誓堅決不再幫女兒帶孩子。分析: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忙,沒時間帶孩子,這點我們可以理解。但是,老人之所以會幫我們帶孩子,是出於情分,而不是他們原本就有這個義務。我們應該對老人抱有一顆感恩之心,而不是選擇和他們爭吵,傷他們的心。
  • 退休七年,從未喘口氣:幫女兒帶孩子,竟成了餘生最難的坎
    01跟大家講,說起帶娃這件事,每個老人都有一把心酸淚。我姐姐當年就給我外甥女帶娃,而且是帶了兩個。生大寶時還好,姐那時年齡還不算大,每天給女兒女婿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忙碌操勞從來閒不下來!大姐這一天天的除了做家務、照顧二寶之外,還要接送大寶,生活更加忙碌了,還談什麼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可言?有人也勸過她其實可以別那麼超負荷使勁,隔代長輩盡了自己的一份心力就可以了,又沒有義務給兒女看孩子。可我姐又心疼閨女,覺得自己不給看,女兒就得吃苦受累。
  • 老人幫子女帶娃,要守住三條底線,否則很可能「費力不討好」
    小麗的好朋友小費,孩子也是家裡老人帶,年紀和小麗的大姑差不多。小費婆婆反而覺得帶孩子輕鬆,盡享天倫之樂,幾乎每天晚上都能抽個空出去跳廣場舞,偶爾還會和老伴去公園遛彎兒。同樣是幫子女帶娃,兩者完全是天壤之別。
  • 孩子把雞玩得不下蛋,爺爺憋出焦慮症!隔代帶娃的辛苦,你懂嗎?
    但這還不是最累的,最怕吃力不討好,一邊辛苦著,一邊被子女指責埋怨著。小仙曾看過一個叫做《媽媽的媽媽》的小短片,短短10分鐘,卻讓人看得心裡酸酸的。這位外婆屬於「北漂」一族,從老家背井離鄉來到北京,幫女兒帶娃。
  • 醫生:1種「零食」早晚吃,養護孩子脾胃,清除積食,娃愛上長個
    小寧趕緊帶娃去醫院做檢查,醫生經過診斷,孩子體內有大量的積食,造成娃脾胃虛弱,所以經常吃不下飯,營養也跟不上,影響到娃的生長發育,孩子個頭自然很難長高。小寧聽了醫生的話,感覺非常難過,都怪自己沒能察覺孩子積食,以至于于耽誤了娃的長高個。
  • 「既不帶娃又不出錢,為啥要我孝順」兒媳的一番話,婆婆無力反駁
    想著弟媳的孩子還有十個月出生,到時候自家閨女也都將近一歲了,親爹親媽也能照顧過來了。就這樣舍友的閨女一直在姥姥家,每到周末舍友就跟老公回家看孩子。現在舍友的閨女也兩歲了。再熬過一年孩子就能上幼兒園了。我們家裡添了娃,多了支出,您在哪兒?現在好不容易熬到娃要上幼兒園了,您出來給我要金鐲子了,我自己親媽養我這麼大,又幫我帶娃,我親媽都還沒有金鐲子,您既不帶娃,又不出錢,憑什麼讓我孝順你?我們之間唯一的聯繫就是您的兒子,您想這點聯繫都不存在嗎?
  • 打小愛說這3類話的娃,長大多是忘恩的「白眼狼」,家長趕緊糾正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們好不容易把孩子撫養長大,自然希望他們有出息後可以光宗耀祖。而且人多少都會有些私心,孩子長大父母年紀也大了,會渴望子女陪伴,也希望兒女可以承擔贍養義務,安度晚年。其實,孩子將來孝不孝順,從日常小事就能看出來。娃打小愛說這3類話,長大多是忘恩的「白眼狼」,家長趕緊糾正1、抱怨的話家長辛苦給孩子做好飯,不懂事的娃不僅不體諒,還挑三揀四抱怨做得不好吃。
  • 常用「超前消費」,這2個底線別碰,不然支付寶花唄永久封停!
    常用「超前消費」,這2個底線別碰,不然支付寶花唄永久封停!現如今,由於這一消費模式的普及,支付寶花唄已經擁有了5億用戶,不過相信大家都知道,一旦經常使用「超前消費」,沉迷其中,往往會負債纍纍,很多用戶都習慣了進行最低還款,如果臨時要求你全款還清,大家還真不一定拿得出錢來,正因為此,常用「超前消費」,這3個底線別碰,不然支付寶花唄永久封停!
  • 一個婆婆的內心獨白:我不想帶娃,只是怕他們不給我養老
    老一輩見狀,紛紛心疼起自己的兒女,將家庭那一環節的帶孩子之重任攬到自己身上。因此,關於老人帶孩子的問題便有了分歧。大致分為以下兩種,一是願意帶娃,二是不願意帶娃。不同的想法會延伸出一系列的複雜話題,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婆婆的內心獨白:我不想帶娃,只是怕他們不給我養老。當我看見這一行字的時候,真的是思索萬千,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婆婆對帶娃有恐懼,兒女們的思維方式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嗎?
  • 媽媽總結姥姥帶娃三大優勢,姥姥一句話回懟:費力不討好
    而婆婆帶娃則不同,寶媽需要考慮到婆婆的想法,每一句話都要小心翼翼。相比奶奶帶娃,姥姥帶娃更能讓寶媽感受到坦然從容的生活。 而姥姥帶娃是真正希望減輕寶媽的壓力,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著想,所以姥姥帶娃的家庭,寶媽的身體壓力和心理壓力都會更小。
  • 給女兒帶了3年孩子,一句話讓老人後悔,再閒也別幫女兒帶孩子
    老人給子女帶娃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很多年輕人在生了孩子後,還要重返工作崗位,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但老人帶娃,有利有弊。特別是老人與年輕人在育兒理念上有很大的不同,往往是弊大於利,最後還會傷了和氣。案例女兒生了孩子後,王阿姨主動提出幫忙帶孩子。
  • 楊爍帶娃上節目,被罵上熱搜:嚴格不可怕,就怕莫名其妙兇孩子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為了達成這一願望,一些家長對孩子要求十分嚴厲,不允許他們犯錯。教育孩子可以嚴格,但不能沒有底線,過於苛刻,反而不利於孩子成長。
  • 老人帶娃成潮流?子女光想著減壓,殊不知可能有一種潛藏危險
    關於老人是否幫著帶娃的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有一種潛在的「危險」可能會讓父母揪心。 老人確實喜歡膝下兒孫滿堂的幸福感,但這並不意味著晚年生活完全被孩子替代,充當著孫輩的「全職保姆」,甚至有些父母完全將孩子交由老人,讓娃成為「留守兒童」,隔代撫養越來越普遍,甚至這一比例在北京高達70%。
  • 有這5種家庭,建議不要生二胎,即使兒女雙全也未必幸福!
    要不要二胎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大家各執己見。然而,政策實施之後,並沒有引發生娃熱潮,2018年的人口負增長局面並沒有改變。生或不生已不是單純的家庭添丁的事了。現在的社會各種快節奏,大家不得不考慮更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