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密碼 | 老年認知障礙人群如何科學防範「新冠肺炎」?

2020-12-23 健康界

 

健 康 密 碼

口 述 實 錄

生命長河,健康先行

身體的健康密碼,你知道多少?

疾病種類、變化與生命序列的關係,你了解嗎?

編·者·按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簡稱新冠)肆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由於老年人基礎疾病多免疫力弱,一旦被感染危重病例多,病死率高,因此老年人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重點人群。「五早原則」 即「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當前防治新冠肺炎的最有效舉措。老年認知障礙人群是個特殊的老年群體,其中很多老年人並不懂得如何做好自身防護。首先是認知障礙老年人信息相對閉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更不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其次是老人自身記憶力、判斷力和執行力等認知能力下降,不知道什麼時候需要防護,怎樣做好防護。再次是老人防護物質缺乏,又缺乏家人關愛和照護,不懂得網購,不懂得如何獲取防護物質。故在此特向老年認知障礙患者及其家屬親友朋友們介紹一下疫情期間如何幫助老人做好防護,建議大家重點做好以下六點。   

周厚廣,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華山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項目專家。入選上海市級人才計劃—「上海市人才發展資金培養計劃」。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神經醫學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老年醫學科分會常委/秘書等職務。長期從事腦血管病、認知功能障礙及帕金森病的臨床和基礎研究。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3項、上海市科委項目1項及上海市衛計委重點項目1項等多項課題,並參與973重大子課題等多個重大項目。發表論文50餘篇(其中SCI 28篇),以副主編/編委參編專著6本,申請發明專利1項。先後榮獲「2013年華夏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14年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2014年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5年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及「2016年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等多項省部級獎項。2014年在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神經科進修,哈佛醫學院2017級全球臨床學者研究培訓班學員。

老年認知障礙人群如何科學防範「新冠肺炎」

認知障礙指與上述學習記憶以及思維判斷有關的大腦高級智能加工過程出現異常,從而引起嚴重學習、記憶障礙,同時伴有失語或失用或失認或失行等改變的病理過程。

讀認知障礙

 

老年人易得

 

詞不達意

知識/詳解

一、了解疫情信息

輕中度認知障礙老人可以通過新聞、廣播、報紙、微信、上網等途徑及時了解最新疫情信息。中重度認知障礙或者不願意接觸新媒介的老年患者,需要家人或親友告訴老人發生了什麼以及問題的嚴重性,甚至可以讓老人回憶 2003 年 SARS 時期的情況,引起他們對當前疫情的高度重視。新冠肺炎疫情相關核心信息參考如下:

1、病毒來源:新冠病毒很可能來源於自然界,可感染人和多種動物,自然宿主仍未明確,中華菊頭蝠可能為其自然宿主,多種野生動物可能參與傳播。

2、病毒消殺:新冠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 分鐘、75%酒精、含氯消毒劑等均可有效滅活。

3、傳播途徑:病毒致病性和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包括: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及可疑氣溶膠傳播和糞口傳播。

4、飛沫傳播:是最主要傳播方式,說話、打噴嚏、咳嗽均可造成飛沫傳播。注意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時用餐巾紙等正確遮擋。佩戴口罩是減少飛沫傳播的最有效方式。

5、接觸傳播:勤洗手,做好室內清潔,減少室內環境汙染,及時清理生活垃圾,汙染物品定期消毒。

6、其他傳播:患者糞便已分離出新冠活病毒,存在糞口傳播可能。氣溶膠傳播尚待證實。居民樓內如有疑是新冠肺炎病例,建議地漏用水封閉,注意蓋好馬桶蓋後再衝水,防止氣溶膠播散到空氣中。7、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基礎疾病多,免疫力差,是高危易感人群,應該加強防護。

8、感染症狀:平均潛伏期 3-7 天(一般 1-24 天),以發熱、乏力、乾咳、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少數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

9、理性告知:告知老人要對黨和國家這場全民疫情狙擊戰的最終勝利充滿信心,要充分相信醫務工作者,不要過度緊張和恐慌,疫情可控可防,儘量少出門,外出做好防護,就能避免感染。

二、知曉防護措施

1、飲食防護:杜絕食用野生動物,接觸禽畜後要洗手,不加工、食用病死禽畜及未經檢疫禽畜肉, 不食用未煮熟的禽畜肉。

2、居家防護:做到不串門、聚餐、圍觀或集會。保持室內清潔和通風,建議每天通風 2 次,每次 20~

30 分鐘。寒冷天氣注意保暖。通風時可以待在另外房間以免受涼。居家也要勤洗手,不用手接觸眼睛、口、鼻。在飯前、便後、做家務前後、打噴嚏或咳嗽後、戴口罩前後,都要使用洗手液或香皂用流水洗手,洗手時間一般至少 30 秒以上。家居用品如餐桌、衛生間、門把手、電腦電視及電話鍵等定期清潔消毒。可選擇濃度 75%酒精或其他含氯消毒液擦拭。打噴嚏和咳嗽時應用紙巾遮住口鼻。

3、外出防護:儘量減少外出,尤其是公共場所或密閉空間,如商場、超市、飯店、影院、醫院、銀行等。必須外出時務必戴口罩,首選醫用外科口罩,戴口罩時一定要把鼻梁夾按好,口罩上下展開並完全覆蓋口鼻,保持口罩與面部良好貼附性和密閉性。戴口罩和摘口罩時,儘量少觸摸口罩內外清潔面。外出時建議佩戴一次性手套,隨身攜帶紙巾和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捂住口鼻。用紙巾接觸電梯按鍵或門把手,使用後丟入垃圾桶。不推薦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首選步行、騎行或私家車,或者乘坐計程車。乘車期間不要摘下口罩。減少在外逗留時間。外出期間避免握手和擁抱等禮節,儘量與他人保持 1 米以上的距離。

4、回家須知:回家後先把外套和鞋子脫下,放在通風處或陽光下暴曬。如果去過醫院發熱門診等高危感染區域,最好清洗或消毒。然後把一次性口罩和手套扔進帶蓋垃圾桶。最後用洗手液、香皂、洗面奶等在流水下認真洗手和洗臉。

三、備好防護物品

1、防護用品:建議子女和親友主動幫認知障礙老人購買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塑膠手套、消毒酒精、體溫表等基本防護用品。缺乏家人照護者建議請社區義工或小區物業人員代為購買。

2、隔離必備:居家隔離者必須配備專屬碗筷、杯子等餐具,以及毛巾、浴巾、床單等洗浴和床上用品,不與家人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

3、日常用品:備齊帶蓋垃圾桶、密封垃圾袋、紙巾、溼巾、肥皂、洗手液、洗潔精、洗衣液、沐浴露、洗髮水、潤膚露、護手霜、一次性雨衣等基本日常用品。

4、生活用品:備足米、面、糧、油、肉蛋、蔬菜、水果、調味品等食品和原料,減少老人出門需求。

5、通訊物品:保持 24 小時通訊暢通,確保手機、電話和微信等通訊方式便捷可及。時常電話或微信問候,關注老人是否發熱、咳嗽、腹瀉及精神狀態如何等。

6、娛樂用品:準備一些老人喜歡的娛樂物品,如報紙、書刊、電視、收音機、撲克、麻將、棋具、遊戲機、筆墨紙硯及相關樂器等。

7、防護提醒:老人很容易遺忘,建議家人把主要防護注意事項用醒目大字列印出來貼在門上、床頭或電視機旁,時刻提醒老人居家和外出時務必加強防護。

 

四、控制基礎疾病

1、按時服藥:合併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帕金森病等多種慢病的老年認知障礙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疫情期間可適當補充維生素 C。對於記憶力減退明顯老人建議家人用分藥盒來監督老人的服藥情況,必要時可在手機上設服藥提醒,儘量避免漏服藥導致病情變化。

2、定期監測:定期監測老人血糖、血壓、心率等,控制平穩者每周 1-2 次即可。

3、關注體溫:對於認知功能下降明顯、行動不便或交流困難的老人,要定期關注體溫、飲食、睡眠和精神狀態的變化。

4、適當康復:長期臥床或活動受限的老年人,應在家人幫助下主動進行肢體康復訓練,定期翻身, 預防褥瘡和深靜脈血栓等併發症。

 

五、合理飲食運動

1、合理飲食:疫情期間,如果沒有特殊禁忌,應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蛋類、豆製品、魚肉等)、新鮮蔬菜和水果等營養物質攝入。對於咀嚼和吞咽障礙患者,可以考慮鼻飼營養液或勻漿膳,並適當增加複合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等。

2、不信謠傳:部分認知障礙老人易聽信謠言盲目購買所謂「抗病毒」保健品或食品,這些目前都缺乏科學依據,希望家人規勸老人不要被謠言誤導,並聽從醫生和專家的科學建議。

3、合理健身:疫情期間儘量避免參加廣場舞等聚集性健身活動。可以選擇空曠、人員稀少處散步, 儘量佩戴口罩,散步期間要與他人保持至少 1 米以上的距離。不建議使用公用健身器材,需要使用時請戴手套。可以在家中運動,如往返走動、跳健身操、打太極拳等。

 

六、避免諱疾忌醫

1、自我評估:輕中度認知障礙患者要學會評估自己的病情,如果出現一些與呼吸道疾病無關的輕度症狀,或原有基礎疾病病情出現輕度變化,家人可考慮幫助老人網上在線問診或就近社區醫院就診。2、慢病突變: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老年慢病患者如血壓、血糖、心率等突然出現較大波動並伴有頭暈頭痛、心慌胸悶、肢體無力、語言困難或意識不清等臨床症狀時,建議儘快去醫院就診。

3、出現發熱:如果老人出現發熱、咽痛、咳嗽、乏力、胸悶、呼吸困難、腹瀉、肌肉酸痛等可疑呼吸道症狀時,應避免與其他人員近距離接觸。建議在家人協助下及時就醫,正確描述病情。不建議自行購買感冒藥、抗生素或退熱藥等,不亂投醫,更不諱疾忌醫。

4、家屬配合:對於病情描述不明、認知障礙嚴重或交流明顯受限的患者,建議在家屬協助下做好評估、監測及送醫工作,同時做好自身防護,積極配合醫務人員做好疾病篩查和隔離工作。

 

最後,祝願所有老年人都平安度過難關!祈盼我中華民族眾志成城,早日共克時艱!

相關焦點

  • 杉寶解讀:補充NMN可改善老年認知功能障礙
    Nampt knockdown recapitulates hippocampal cognitivephenotypes in old mice which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improves【標題翻譯】NMN通過調節CA1 Nampt改善老年小鼠海馬認知表型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記憶中心專家引領《認知障礙患者及其照護者精神...
    雖說所有人群都普遍易感,但因老年群體免疫力相對較低、合併基礎疾病多、愛熱鬧、信息接收能力差等,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危險人群之一。老年群體中的認知障礙患者,因認知功能受到損害、獨立生活能力較差,更易出現心理應激反應,而其照護者(家屬、居家照護者、機構照護者)不但自身要承受疫情帶來的衝擊,也面臨著更重的照護負擔。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特殊群體的需求,會給疫情的防治來帶一定的障礙。
  • 上海護理解讀|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風險指南
    指南中提供的各項措施,其覆蓋人群既包括認知功能正常人群、也包括輕度認知功能受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人群。MCI則是介於認知功能正常和認知障礙之間的一中狀態,其特徵是超過正常老化的記憶減退、學習能力下降和專注力下降。  認知功能下降是什麼?
  • 第二屆中國老年腦健康大會召開 腦認知與腦健康聯合體成立|北京...
    12月19日,第二屆中國老年腦健康大會暨第四屆北京BABRI腦認知與腦健康高峰論壇在京召開,會上,腦認知與腦健康聯合體成立,聯合體將以全面推行數位化記憶門診、推動認知促進和康復單元建設、優化數字醫學全周期管理、規範人才教育與培訓體系等為重點任務,匯聚各方優質學術科研、臨床研究等資源,為我國的老年健康事業提供巨大助力。
  • 關愛老年健康 提高生命質量
    為了滿足我國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龐大的老年人群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汕頭市中心醫院老年醫學科提出了「全人管理」理念,自2019年11月以來,積極推廣老年綜合評估技術,運用老年評估技術綜合軀體、社會、心理因素看待疾病,決策臨床用藥。至今已開展290人次,收穫廣大患者及家屬的好評。
  • 北科院主辦的「第六屆老年服務科學與創新國際論壇」成功舉辦
    百歲鄔老在報告中闡明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智慧健康養老創新的深遠意義,並對新冠疫情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進行了精闢分析,鄔老還對老齡人士健康生活提出了殷切建議,並將「仁者壽、勤者壽、樂者壽、智者壽」健康長壽「密碼」送給所有老年人。
  • 預防為主 人文關懷: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11月2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愛老家園,在專為輕度和中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開設的「愛老家園」集中康複課堂上,美術老師指導老年人通過圖畫填色進行康復訓練。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 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上海市民政局數據顯示,去年首批參與試點的28個街鎮中,有27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上海是全國首個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城市。陳躍斌介紹,上海的試點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重心下移」,社區接收更多從輕症到重症的老人進行幹預治療;二是關口前移,早發現、早評估、早幹預,制定了專門的評估手冊,並深入社區對老人進行全面篩查;三是關注家庭陪伴,著力營造社區友好環境。
  • 腦科學日報|糖尿病和認知障礙的聯繫,關注合併疾病有效管理
    4,《柳葉刀》連發3文:糖尿病和認知障礙的聯繫千絲萬縷,關注合併疾病有效管理來源:醫學新視點神經系統損害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糖尿病患者發生認知障礙和痴呆症風險也會增加。近日,《柳葉刀》發表「糖尿病與腦部健康」系列,通過3篇不同角度的最新進展研究,闡述了中樞神經系統與胰島素調節的複雜相互作用,以及高危人群的篩查和防治。
  • 【老年天地】老年期精神障礙不容忽視
    老年期精神障礙,常見的有三種,即痴呆、抑鬱、譫妄。 老年抑鬱症臨床更常見,其輕重程度及表現形式為多種多樣,個體差異很大。 譫妄是發生於各年齡段人群的一種特殊的「急性腦病症候群」,其特徵為意識障礙和認知功能異常。中老年多發,且隨增齡而升高。有統計>55歲人群的發病率為1.1%,65歲以後,年齡每增加1歲,其患病率增加2%。80歲以上高齡者約有1/3~1/2均有過不同程度的譫妄發作史。
  • 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有了「一本通」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顧志遠 記者 屠瑜)今天上午,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擴大試點推進會在華陽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舉行。圖說:推進會現場 長寧區民政局供圖會議發布了《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實踐指南》,該指南由長寧區民政局會同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共同編制,在總結提煉首批試點街道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照長寧在全市發布的「兩個標準」,即《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標準》和《長寧區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規範》,進一步細化友好社區建設主要內容
  • 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9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的日子。去年,市民政局明確,每一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均為期3年,項目經費由市區兩級給予支持保障。市級資金按三年試點周期撥付,第一年30萬元,第二年15萬元,總計45萬元。同時,區、街鎮按照不低於1:1的比例配比。試點的第一年,首批街鎮配套資金總額已達910.5萬元,平均各街鎮33.72萬元。
  • 中國甲狀腺功能障礙患者超2億 專家籲提升科學認知
    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中國甲狀腺功能障礙患者已超2億人。根據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針對31個省市自治區的TIDE項目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甲亢患病率為1.22%,甲減患病率為13.95%,患病率最高的為甲狀腺結節,佔20.43%。總的來說,甲狀腺疾病約佔成年人群的40%左右。
  • 虹口區4家街道參與本市開展第二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工作
    2019年9月,本市啟動首批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年來,首批試點街鎮通過與專業組織和機構合作,在社區內廣泛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宣傳教育、風險測評、早期幹預、家庭支持、資源連結和平臺建設等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
  • 【科普】防疫期間,如何科學運動?
    》第160期新鮮出爐,精彩內容搶先看:防疫期間 如何科學運動。2、體弱老年人群如何進行適量的身體活動?參與身體活動可以延緩老年人器官機能下降,降低死亡率,特別在預防和控制慢性病和認知心理疾病方面,有著良好的效果。防疫期間,建議老年人群選擇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進行3~5天,每天30分鐘,以輕微出汗為宜。結合力量訓練和柔韌訓練,如健身操、太極拳、八段錦等。活動地點應光線充足且寬敞,注意安全,避免滑倒。
  • 術前認知功能障礙與術後不良結局的關係
    隨著老年化的到來及醫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患者需要行擇期手術。而老年人群中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不低,且整體數量逐漸加大。目前術前評估基本以心肺肝腎等功能評估為主,極少涉及腦功能評估,術前認知功能障礙與術後結局的關係如何尚缺乏系統的研究,在下面這篇通訊中作者通過前瞻性隊列研究的形式探討老年患者術前認知功能障礙與術後不良結局的關係,結果如何呢?詳見下文!
  • 面對新冠肺炎:心理問題的幹預策略
    &nbsp&nbsp&nbsp&nbsp演講人:李佔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 &nbsp&nbsp&nbsp&nbsp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在心理衛生領域,我們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又該如何妥善解決這些問題?
  • 認知障礙篩查工具——SCS簡介
    在眾多的篩查方式中,人們經常會疑惑,到底哪一種方式更準確更科學,相信讀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有答案。以往的篩查手段如神經量表,腦CT和血檢等等通常具有可操作性低,消費高,耗時長的特點。由於受時間空間等限制較大的原因,目前中老年人專門去醫院進行腦健康體檢的比例逐年下降,使人們無法通過相關手段真正了解自己的腦健康狀況,甚至錯過了最佳的幹預時期。
  • 老年群體精神抑鬱、睡眠障礙呈上升趨勢,這幾類人群更易睡不好
    王省良校長指出,新世紀以來,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壓力大。不僅對大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也對大眾的精神心理健康提出了挑戰。尤其是以廣東省作為代表的經濟金融中心,緊張的生活節奏更是使睡眠、精神及心理疾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長態勢。精神心理及睡眠醫學本身及其與內科疾病的關係被廣泛關注,整個醫療系統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
  • 「上海市認知障礙診療照護服務聯盟」啟動 線上線下融合服務
    2020年「從容面對,全程關愛」上海市腦健康主題活動周啟動。 陳靜 攝中新網上海9月21日電 (記者 陳靜)隨著社會老齡化的發展,對認知障礙的防治和對患者的照護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通過網際網路醫院平臺構建的「上海市認知障礙診療照護服務聯盟」(下稱聯盟)21日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