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天地】老年期精神障礙不容忽視

2021-01-08 騰訊網

李主任門診

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

主任醫師 李慎果

讀者諮詢

陸嵐

已回復

李主任:

您好!我老爸80多歲,最近因急性心梗,住院進行介入治療,兩次放置支架,術後出現急性心衰,病情危重,我爸和全家情緒都很緊張。不料雪上加霜,老爸出現精神錯亂,認錯人、亂打鬧,把監護器和輸液架都損壞了。簡直就是「傻子」「瘋子」模樣。

經多位專家會診,認為是「譫妄症」表現。及時調節藥物方案,加強安全護理(一度被綁在床上),很快精神症狀緩解,一周後神志清醒,言行得當,並能主動配合治療。

在此,想請您講一講這場「鬧劇」的科學秘密,今後如何預防?謝謝!

老年期精神障礙,常見的有三種,即痴呆、抑鬱、譫妄。

老年痴呆,主要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和腦卒中後痴呆症。

老年抑鬱症臨床更常見,其輕重程度及表現形式為多種多樣,個體差異很大。

譫妄是發生於各年齡段人群的一種特殊的「急性腦病症候群」,其特徵為意識障礙和認知功能異常。中老年多發,且隨增齡而升高。有統計>55歲人群的發病率為1.1%,65歲以後,年齡每增加1歲,其患病率增加2%。80歲以上高齡者約有1/3~1/2均有過不同程度的譫妄發作史。有報導,急症入院的病人中,譫妄的發生率為14%~24%,一般住院患者為5.0%~56.0%。譫妄的高發病區為急症ICU、外科病房、老年病房、內科重症病房。有ICU報告,其譫妄發病率高達70%~87%;有骨科報告,髖骨骨折術後譫妄發生率高達15%~53%。

鑑於譫妄發病率高,病情兇險,預後不良,其死亡率可與急性心梗、感染性休克相併列,故目前已成為老年臨床醫學的重點攻關議題之一。

譫妄發作有條件

譫妄的發作一般都有兩個條件:

1.患者都有嚴重的(或潛在的)軀體疾病,包括心、腦、腎、代謝、內分泌等急、慢疾患,或是有過激的精神創傷(精神應激),從而構成發病基礎。

2.有誘發因素,如手術、介入、麻醉、有創檢查、感染、藥物、戒酒、戒菸、家庭或社會因素等。

老年譫妄起病急,部分患者有前驅症狀,如失眠、多夢、疲乏、易激怒等。

譫妄的主要症狀包括:意識、認知及精神三方面。

1.意識障礙,患者表現為清醒程度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致患者難以回答醫生和親友的提問,不能與周圍人正常交談。重者可出現神志恍惚、嗜睡,甚至昏迷。

2.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的近期記憶喪失(當天或昨日的人和事記不起來),定向力障礙(時間、地點、人物不能正確認知),語言紊亂,幻視、幻聽。

3.精神心理障礙,患者可出現驚恐、躁動、喧譁、毀物、傷人,稱作精神運動性興奮(譫妄興奮型);也可出現呆坐靜臥,瞑目不語,稱作精神運動性抑制(譫妄抑鬱型)。

試想,高齡老人,長期有慢性重病(絕症)的困擾,有心腎腦三大功能衰竭的緊逼,有營養體質的節節下降,生命之火面臨挑戰,此時,大腦難以抵住高強度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創傷,很容易出現急性(發作性)高級神經功能障礙——譫妄。

需早診早治

老年期譫妄的診斷,臨床常有延誤,與主管醫生對精神病學的生疏有關,故常須早期會診。臨床實踐表明,譫妄的危害在於加重基礎病情及護理風險,患者的預後,主要取決於原發疾病的危重程度及機體的治療應答反應。治療的關鍵是,早期發現潛在病變(炎症、感染、心腦腎衰竭)及誘因(生活、心理),儘早處理。患者闖過危險期後,隨患者病情好轉,可於數日、數周內,譫妄症狀消失。

一般不提倡早期用藥,當患者出現激越行為,威脅到自身和他人安全時,可使用短效抗精神病藥物,首選為氟哌啶醇(口服或注射),不建議將苯二氮卓類藥作為一線藥。安理申、曲拉唑酮及新藥金剛烷乙胺、奧氮平、斯樂康等可酌情試用。中醫認為譫妄屬於「癲狂證」,為「痰」「火」阻閉心竅,用涼開方劑(牛黃清心、至寶丹)或溫開方劑(蘇合香)作為輔助治療,可取得良好效果。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首個「全國成人精神障礙抽樣調查結果」出爐,精神疾病可能成為第三大疾病
    調查內容包括心境障礙、焦慮障礙、酒精藥物使用障礙、間歇爆發性障礙、進食障礙、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老年期痴呆等七大類36小類的精神障礙疾病。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成人任何一種精神障礙(不含老年期痴呆)終生患病率為16.57%,12月患病率為9.32%。
  • 老年群體精神抑鬱、睡眠障礙呈上升趨勢,這幾類人群更易睡不好
    據介紹,本次學習班邀請了國內精神心理與睡眠醫學領域、針灸科、皮膚科、內分泌領域的十餘名知名專家學者,立足於中醫,著眼於中西醫結合,探討精神醫學與心理疾病、睡眠障礙的中西醫診治。據悉,南方睡眠障礙及精神心理疑難病診治學習班迄今已連續舉辦六屆,以李豔主任為核心的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睡眠心理專業委員會以共同促進學科交流,學科發展為己任,以學習班為平臺,力求幫助精神心理群體醫生收益,提高省內精神心理治療的水平,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心理衛生服務的需求作出貢獻。
  • 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9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的日子。去年,市民政局明確,每一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均為期3年,項目經費由市區兩級給予支持保障。市級資金按三年試點周期撥付,第一年30萬元,第二年15萬元,總計45萬元。同時,區、街鎮按照不低於1:1的比例配比。試點的第一年,首批街鎮配套資金總額已達910.5萬元,平均各街鎮33.72萬元。
  • 健康|一定要告訴媽媽,警惕這四大老年婦科疾病
    那麼老年婦女婦科有哪些病症?今天做客FM89.6武漢交通廣播《健康武漢》節目的嘉賓來自武漢市第六醫院婦科主任張帆,和您一起關注:老年婦科疾病。3、子宮脫垂女性的生殖器官藉助盆腔內的許多韌帶、肌肉組織支撐而維持在正常位置,老年期這些組織的韌性下降,失去彈性,極易發生子宮從陰道內向下脫垂或膨出,甚至子宮脫出陰道外,在增加腹壓時,陰道口有塊狀物脫出,常伴有下腹及腰骶部酸痛,陰道分泌物增多,排尿困難、尿瀦留、尿路感染。
  • 貓狗7歲即將步入老年期,鏟屎官應改變飼養方式,給寵物幸福晚年
    貓狗步入老年期在身體上又有哪些變化需要留意呢?貓狗的老化速度是人類的7至10倍,所以它們的青春比我們還要短暫,一般而言大約7歲它們就會進入老年期,而比較大型的狗狗會更加早的步入老年期,大約5歲就開始,聽到令人有點心酸。步入老年期的貓貓或狗狗,在性格、行為都會出現變化,主人若及時發現,就可以提供適當支持。
  • 如何讓「即將進入老年期」的狗狗,過得更舒適?
    二、 注意狗狗關節狗狗到了老年了,關節什麼會變得更加脆弱,身體還會變得更加遲鈍。在家可以對地板做防滑處理,注意不要讓狗狗傷到關節或者身體等,這樣受傷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還有樓梯也要特別注意,最好不要讓狗狗經常上下樓,對脊椎也是不好的。
  • 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上海市民政局數據顯示,去年首批參與試點的28個街鎮中,有27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上海是全國首個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城市。陳躍斌介紹,上海的試點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重心下移」,社區接收更多從輕症到重症的老人進行幹預治療;二是關口前移,早發現、早評估、早幹預,制定了專門的評估手冊,並深入社區對老人進行全面篩查;三是關注家庭陪伴,著力營造社區友好環境。
  • 健康密碼 | 老年認知障礙人群如何科學防範「新冠肺炎」?
    老年認知障礙人群是個特殊的老年群體,其中很多老年人並不懂得如何做好自身防護。首先是認知障礙老年人信息相對閉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更不了解問題的嚴重性。其次是老人自身記憶力、判斷力和執行力等認知能力下降,不知道什麼時候需要防護,怎樣做好防護。再次是老人防護物質缺乏,又缺乏家人關愛和照護,不懂得網購,不懂得如何獲取防護物質。
  • 精神障礙近四成致殘 黃悅勤呼籲讓精神殘疾者活在陽光下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患者和家庭,都為「精神殘疾」困擾。當一個人的情緒忽高忽低,常會過度驚恐、憤怒,甚至出現妄想或幻覺、無法應對日常問題或壓力、有自殺傾向,就很可能是患上了精神障礙。這是以個體認知、情感或行為障礙為特徵的一類複雜的症狀群,常見的有心境障礙、焦慮障礙、物質使用障礙、間歇性爆發障礙、進食障礙、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等。
  • 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有了「一本通」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顧志遠 記者 屠瑜)今天上午,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擴大試點推進會在華陽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舉行。圖說:推進會現場 長寧區民政局供圖會議發布了《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實踐指南》,該指南由長寧區民政局會同上海盡美長者服務中心共同編制,在總結提煉首批試點街道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照長寧在全市發布的「兩個標準」,即《長寧區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標準》和《長寧區社區和居家認知障礙照護規範》,進一步細化友好社區建設主要內容
  • 江蘇探索新時代老年教育及老年大學發展
    近日,「新時代老年大學研討會」在重慶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年大學代表共162人參加了會議。江蘇省老年大學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牛飈出席會議,並作題為《新時代老年教育及老年大學發展探討》的發言。  老年人還需不需要教育?牛飈這一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認為,這源於老年人的角色需要、生理需要、生存狀態需要與知識結構需要。
  • 關愛支持精神障礙患者 西安楊森舉辦世界精神衛生日系列宣傳活動
    加強精神疾病防治宣傳教育刻不容緩。10月9日,世界精神衛生日即將來臨之際,西安楊森製藥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舉辦「2020年世界精神衛生日」宣傳活動。該活動是第十屆西安楊森精神衛生月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於加強精神疾病防治知識宣教、提高公眾疾病認知、呼籲社會各界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一個充滿包容和關愛的社會環境。
  • 虹口區4家街道參與本市開展第二批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工作
    2019年9月,本市啟動首批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年來,首批試點街鎮通過與專業組織和機構合作,在社區內廣泛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宣傳教育、風險測評、早期幹預、家庭支持、資源連結和平臺建設等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
  • 小玩具背後有老年文化建設大文章
    老年玩具進入大眾視野、逐漸走上市場,折射出當今老年消費方式的變遷、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全社會敬老、孝老、養老政策環境與文化氛圍的形成。長期以來,社會大眾對老年文化需求的認知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消極的。準確把握社會發展轉型期中的新矛盾,及時了解老年文化需求的新變化,深刻認識老年文化建設的家庭功能和社會功能,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積極推動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迫在眉睫。
  •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記憶中心專家引領《認知障礙患者及其照護者精神...
    雖說所有人群都普遍易感,但因老年群體免疫力相對較低、合併基礎疾病多、愛熱鬧、信息接收能力差等,成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危險人群之一。老年群體中的認知障礙患者,因認知功能受到損害、獨立生活能力較差,更易出現心理應激反應,而其照護者(家屬、居家照護者、機構照護者)不但自身要承受疫情帶來的衝擊,也面臨著更重的照護負擔。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特殊群體的需求,會給疫情的防治來帶一定的障礙。
  • 預防為主 人文關懷: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11月24日,在上海市靜安區江寧路街道愛老家園,在專為輕度和中度認知障礙的老年人開設的「愛老家園」集中康複課堂上,美術老師指導老年人通過圖畫填色進行康復訓練。作為上海市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之一,靜安區江寧路街道結合本社區老齡化程度高的特點,堅持預防為主和人文關懷,開展老年認知障礙的社區預防、集中康復和腦健康自我管理小組等非藥物幹預項目。2019年,上海在首批28個街鎮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 何謂老年:從「居室適老化改造」談起
    《論老年》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創作而成。西塞羅總體上傾向斯多葛學派,崇尚順應自然的生活。他反對追求那種邪惡的感官上的快樂,認為人們應當追求高尚的理智上的快樂。西塞羅並未將其晚年的悲涼境遇帶進《論老年》,卻是平和而達觀地對老年期的價值和意義大加稱道。  《論老年》主要就人們經常提出的對老年的四個質疑進行了反駁。
  • 出現了這幾個症狀,就代表你們家貓咪已經步入了老年期!
    有貓咪陪伴的歲月是溫暖幸福的,光陰似箭從不放過任何人也包括貓咪,貓咪一般從8歲開始就步入了老年期,當它有下面這些症狀說明你的貓咪已經開始慢慢變老了,鏟屎官們要好好珍惜了。五、視力變差隨著貓咪年齡不斷地增長,老年貓咪的眼睛也會變得越來越渾濁,視線會越來越模糊,甚至有些貓咪會出現青光眼或白內障的情況。看著自己的貓咪變老,我們也沒有辦法延緩它們的衰老,只能順其自然,在它們好好陪伴你的時候,好好愛護和珍惜它們吧!
  • 杉寶解讀:補充NMN可改善老年認知功能障礙
    Nampt knockdown recapitulates hippocampal cognitivephenotypes in old mice which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improves【標題翻譯】NMN通過調節CA1 Nampt改善老年小鼠海馬認知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