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宅在家裡,和經常出去玩的孩子,將來長大會有很大區別

2020-12-27 每天都是不一樣的一天

大多數家長現在都會更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平常的時候呆在家裡面,因為外面社會上有非常多不好的現象出現,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到任何傷害,但是如果經常讓孩子一直宅在家裡面的話,對孩子的健康發育好像也有著非常多的壞處。那麼經常宅在家裡的孩子跟每天出去外面玩的孩子,究竟會有著哪些不同的地方?家長們又是否應該讓孩子多出去外面接觸一下新鮮事物,還是應該讓孩子安全的呆在家裡面?

之前同事小明就有一對雙胞胎的女兒,其中大女兒就屬於性格是比較安靜的那種,只要有一部電話,他就能夠在家裡面呆一整天,而且因為之前同事經常忙著加班,所以說,兩個孩子從小就已經接觸到了電視手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等等,雖然現在兩個人都已經上了幼兒園了,但是卻也非常依賴手機。不過小女兒的性格會更加活潑好動一些,就算沒有手機,只要能夠出去玩也依然不會有太大影響。

現在大女兒已經變得越來越近視,而且也不愛跟人進行社交,就是因為他總是不喜歡出去玩,所以說損害了他的健康成長。跟小女兒相比起來,比較不太一樣,小女兒至少還有非常多的朋友,而且有時候也不會主動向父母索要手機來玩。

所以說家長們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少出現生病的情況,最好就不要讓他們沉迷於一些電子產品當中。

有時候一些簡單的戶外運動,就能夠讓他們得到非常好的營養,也能夠避免讓他們沉迷於一些電子產品,而且如果說孩子經常呆在家裡面的話,他們就會極度缺乏運動,不僅會導致體重的增加,更容易導致抵抗力和免疫力的下降。更多時候還是需要到外面呼吸一些新鮮空氣,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給大腦提供氧氣,而且陽光下的紫外線也可以幫助兒童,骨骼還有免疫系統進行更好的發育。

如果時間比較充足的話,可以帶孩子去一些比較寬闊的地方進行跑步或者是玩耍,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消耗更多的能量,也能夠提高身體的一個免疫力,使得身體變得更加強壯。雖然說有些父母們覺得,只要讓孩子運動了就可以了,哪怕是室內運動也一樣,可是戶外運動的時候,孩子們所感受到的和接觸到的是無法比擬的。

哪怕是同一個公園,或者是同一個時間點去到,也會有著不一樣的心情和不一樣的感受。所以說光是給孩子買玩具是不夠的,不如多帶他去外面的世界親自感受一下。而且也能夠讓他們的天性得到釋放,更好地鍛鍊自己的體能。

如果說家長可以帶著孩子每天去樓下散一下步,或者是玩一些兒童遊戲,不僅能夠讓孩子的情緒跟身體變得越來越好,彼此之間的親子關係也會不斷地增進。不知道你們跟孩子每天有沒有嘗試多去戶外運動一下呢?

相關焦點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性格只是一方面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其實對孩子的性格與長大後的層次、格局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父母要重視這個問題,不要簡單地把它看成孩子童年時期的一種選擇。「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究竟有什麼不同呢?小李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跑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很少在家裡,為此小李媽媽經常要在飯點,去把孩子「抓」回來吃飯;而寶媽小陸的孩子則是天天宅在家裡,寧願自己一個人在家玩玩具和看電視,也不想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甚至連門都不願意出,媽媽怎麼說都沒有用。
  • 出去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在這三方面的差距很明顯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正如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同樣的,有的孩子天性活潑,喜歡出去玩,有的孩子就天性安靜,就喜歡宅在家裡,哪兒也不去。一般父母都會更偏愛後者,因為覺得他文靜乖巧,更讓人省心,而當他們長大後,家長卻會更偏愛前一類孩子了。小月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個女兒,非常文靜,平時就喜歡呆在家裡看看書、電視,基本不怎麼外出玩。而她的小兒子卻完全相反,成天想著往外浪,拴都拴不住。
  • 經常出去玩,和喜歡宅在家中的孩子,有哪些明顯的差異
    很多人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不少家長表示有了孩子以後出去娛樂的時間也增多了不少。但也有不少家長對於孩子應該多娛樂,還是宅在家裡好好學習有著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寶貝進入小學後。那麼出去玩和宅在家的孩子,會有哪些差別?社交能力差異經常出去玩耍的孩子,會和小夥伴做各種遊戲,也會結交新的朋友。在此過程中,他們會進行各種交流,社交能力也因此提升。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顯而易見,不只是性格
    「出去浪」和「宅在家」看似只是兩種不同的性格,但在社會競爭中存在很大的差異,而眾多成長案例顯示:「出去浪」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立足方面更具有競爭優勢。「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顯而易見,不只是性格公司小姜和小麗家的孩子年齡相仿,作為媽媽,倆人時不時就會相互做些比較。
  • 不停上「培訓班」和「出去玩」的孩子,長大後的人生會有啥差別?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位家長的心願,在育兒路上,到底讓孩子「玩」還是讓孩子「學」,是每一個寶爸寶媽都會思考的問題。讓孩子上補習班,父母心疼,但是總讓孩子玩,父母焦慮,對於家長們而言這是一個進退兩難的抉擇。不停上「培訓班」和「出去玩」的孩子,長大後的人生會有啥差別?小薇是家裡的獨生女,為了培養女兒良好的氣質,小薇的父母從小就讓女兒學舞蹈和書法。
  • 那些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區別
    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性格上會有哪些明顯差別封閉自我作為父母的你,可能沒有發現家裡的孩子開始玩手機之後變得越來越獨來獨往,如果孩子在心目當中把手機拍在第1位,自然不會有其他時間來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長此以往孩子變得不愛交流,不喜歡社交。
  • 經常抱的孩子與躺著的孩子相比誰更健康?醫生:長大後區別很大
    經常抱的孩子與躺著的孩子相比誰更健康?醫生:長大後區別很大剛出生的寶寶都需要媽媽或者是家人的悉心照料,不論是換尿布或者是餵奶的時候都避免不了把孩子抱起來這種現象。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會躺著給孩子餵奶,這也是因寶寶而異的,因為有一些寶寶比較淘氣,抱著的時候就不哭。相對於躺著而言,寶寶似乎更喜歡被人抱在懷抱裡。經常被抱的孩子,和經常躺著睡覺的孩子,誰會更健康一些呢?現在的寶寶出生在哪個家庭裡都是手心裡的寶,孩子稍微有點兒哭鬧的情緒,媽媽就立馬抱起來。
  • 經常被打的孩子,和沒挨過打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有哪些區別
    有許多的孩子曾經都受過父母的謾罵和鞭打,但有一部分的孩子在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打就會給在他的心理上留下不可挽回的陰影,甚至還會影響到孩子將來的生活。「沒挨過打的孩子」跟「挨過打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會出現哪些差距1、孩子的思想觀念不一樣父母給孩子的教育方式是怎樣的,直接可以關乎到孩子將來的思想觀念,那些在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在跟外界的人交流的時候
  • 「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這3方面差距很大,別大意
    當然,也有許多家長會忽略孩子孩子玩手機這個問題,他們覺得這樣孩子會安靜在一旁玩耍,不會打擾到自己的工作,但這是錯誤的,時間一長,孩子的各種方面就會與其他孩子拉開差距,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這3方面差距很大!
  • 醫生:經常抱孩子和經常躺孩子,長大後區別很明顯,哪個更健康
    媽媽剛剛生產過寶寶,身體很虛弱,抱孩子也是避免不了的,特別是母乳餵養,沒有月嫂的照料也很是辛苦,抱孩子成為一種負擔,媽媽發現寶寶比較喜歡讓媽媽抱著,寶寶越抱越不願意躺著,那麼孩子這麼小,抱著會不會影響發育呢?寶媽們也不知道孩子是經常抱著好,還是經常躺著好?
  • 父母經常當孩子面換衣服,孩子長大會怎麼樣?家長要注意了
    父母經常當孩子面換衣服,孩子長大會怎麼樣?家長要注意了這是在現實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很多家長在回到家後,習慣性的就會把衣服脫掉,換上自己居家的服飾,基本都是從來不避諱孩子,只有在孩子長大成人了,家長才會去注意這個問題,這樣的生活現狀,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呢?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難以置信
    孩子臨睡前玩手機,手機畫面過於明亮,會影響人體褪黑素的分泌,導致睡眠障礙。 另外,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02 手機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有專家表示,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越多,越喜歡宅在家裡的人,患上抑鬱症的機率就越高,經常玩手機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遠高於一般孩子。
  • 經常挨揍和從未被打過的孩子,長大後有啥差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綜合考慮的事情,但是很多父母都不知道教育孩子正確的方式。有的父母為了維護自己家長的權威,只要孩子有一點「忤逆」的地方,他們就直接下手揍自己的孩子。老張的兒子今年已經5歲了,因為是家裡的獨子,老梁的夫妻一直都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平時孩子犯錯了,老梁要揍孩子,媳婦總是攔著。老梁覺得有點納悶,自己從小就是被揍著長大的,怎麼現在的孩子都打不得了呢?
  • 經常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有啥區別?結果跟你想的不一樣
    很多老人也說,孩子小時候就應該挨打,不打沒出息。但是也有人說,從小總被挨揍,孩子長大心裡容易出現問題。那麼,孩子該不該打?經常挨打的孩子和沒挨過打的孩子有啥不一樣?一起來看看吧。首先,要從孩子的性格方面來說。有的孩子生來就聽話,很乖,甚至是雙胞胎,也會有性格不一樣的,所以教育方式就不同了。被挨打會有心理陰影?
  • 「神獸」在家憋不住了 要帶孩子出去玩嗎?
    掐指一算,許多小朋友在家宅了兩個多月了,精力無處發洩,體重日漸增長,脾氣也越來越大,讓復工上班的寶爸寶媽們發愁不已,一旦孩子哭著鬧著要出去玩,畫風可能是這樣: (小男孩:我迫不及待想去跟病毒一起玩!
  • 在家帶娃,經常胡思亂想,怎麼辦?
    我看到有些寶媽說,生完孩子一年多,在家帶娃,煩惱多過快樂,總愛胡思亂想。我覺得還是要充實自己的生活,轉移注意力。在家帶孩子沒有上班,煩惱比較多,想想是不是因為沒上班與社會脫軌而焦慮呢,一方面沒有收入了,什麼花錢的地方都要和老公拿,多少還是要看老公的臉色,這種感覺很不好,我是過來人,所以我現在帶娃都會想著怎麼一邊帶娃一邊賺錢,除了照顧孩子,還有很多家務,還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感覺都沒有時間去煩惱,如果真的有煩惱的話就是時間不夠用。
  • 「天天待在家」和「每天出去玩」的孩子,6歲之後,這3方面差距大
    有的孩子會在周末的時間待在家裡學習,而有的孩子每天都會溜出去玩,待在家裡學習的孩子成績特別好,而每天出去玩的孩子並沒有把學習放心上。我們都知道一個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如果在六歲之前並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那麼六歲之後就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習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旦形成了習慣,就很難去改變,天天待在家裡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比較好,但會失去了童年應該有的快樂與美好,失去了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形成了一個內向不愛表達的性格,而每天溜去玩的孩子,他的童年雖然充滿快樂,但業精於勤而荒於嬉,一旦養成了不愛學習的習慣
  • 孩子喜歡宅在家裡?不愛運動,2個小妙招讓孩子動起來
    文丨趙彩霞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你有沒有因為孩子喜歡宅在家裡而感到苦惱?前不久,經常在朋友圈看到有父母抱怨"孩子就是不喜歡到外面運動,天天都喜歡宅在家裡,長時間不運動對身體肯定也是不好的。"現在"宅在家裡"似乎成為了一種趨勢。不僅僅孩子喜歡宅在家裡,大人們也喜歡宅在家裡。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做保障,對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是有消極作用的。
  • 經常被媽媽吼的孩子,將來逃不出這三種結局,請對你的孩子溫柔點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寶媽是好脾氣,對孩子十分溫柔,也很有耐心,可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寶媽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大。看到孩子不聽話,甚至故意和家長唱反調,寶媽就氣不打一處來,經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自己釋放了,可是孩子卻受到了傷害。
  • 長時間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在這3個方面有明顯差別
    加上孩子正好放暑假,就給孩子買一個手機。這樣可以方便小天還有同事溝通,小天還能用手機查閱資料等。但是同事想像的是美好的,但是結果卻是殘酷的,現在小天迷上了手機遊戲,也經常出現和同事有矛盾。遠離暑假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是成群結伴的一起玩耍,比如一起打球之類的,有了手機,孩子喜歡待在家裡,不願出去和夥伴們玩耍。這樣長時間待在家裡,孩子與社會相隔時間太長,慢慢的對社會也產生隔閡。還有孩子和朋友的相處也會出現問題,長時間不和朋友玩,孩子出現不合群的現象,這樣開學到學校也會出現孤僻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