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待在家」和「每天出去玩」的孩子,6歲之後,這3方面差距大

2020-12-22 果兒媽媽育兒記

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應該聽過這樣一個詞,「別人家的孩子」,往往「別人家的孩子」是那種品學兼優,還會幫父母分擔家務的孩子,而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與人交流,相反,那些每天都偷偷出去玩,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的孩子,他們的性格更加的外向開朗,身邊的朋友也很多。

有的孩子會在周末的時間待在家裡學習,而有的孩子每天都會溜出去玩,待在家裡學習的孩子成績特別好,而每天出去玩的孩子並沒有把學習放心上。

我們都知道一個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如果在六歲之前並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那麼六歲之後就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習慣,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旦形成了習慣,就很難去改變,天天待在家裡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比較好,但會失去了童年應該有的快樂與美好,失去了接觸外面世界的機會,形成了一個內向不愛表達的性格,而每天溜去玩的孩子,他的童年雖然充滿快樂,但業精於勤而荒於嬉,一旦養成了不愛學習的習慣,成績很難提高,那麼六歲之後有哪些方面差距很明顯呢?

學習

天天待在家學習的孩子,他的定力往往會比每天溜去玩的孩子要高很多,而且他的學習能力也會比溜去玩的孩子要強,待在家學習的孩子,他可以忍受孤獨,克服學習的枯燥與乏味,這就使他有很強的耐心與擁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交際

愛學習的孩子,他們對知識充滿興趣,但對於人際交往中,他們往往會感到束手無策,因為他們享受孤獨,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但是我們知道當步入社會中,人際交往顯得尤為重要,在嘈雜的社會中,情商更重要於智商,相反,那些溜出去玩的孩子,他們會接觸到很多不同性格的夥伴,也會交很多朋友,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情商比較高,隨機變能力較強,溝通能力較強。

性格

性格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向,一種是外向,內向的人很少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工作或生活中,有時會把握不住機會,而外向的人喜歡,展示自己的優點,更擅長於把握機會,而每天待在家的孩子,他們無法接觸到外面的世界,會更局限於自己的家,更依賴身邊的親人,而溜出去玩的孩子,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更加嚮往外邊的世界。

說給父母聽:

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是一個孩子完整美好的童年也很重要,它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所以讓天天待在家裡學習的孩子多出去走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感受形形色色的人,多去與人溝通,多交一些三觀很正的朋友,而父母要經常與他們談心,與他們交流,讓他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那些每天溜出去玩的孩子,玩可以,但一定要限制,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因為學習是通往成功的捷徑之路,知識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而自己的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就需要努力變成那樣的人,不可以一直學習而忘記感受生活的美好,也不可以荒廢學業,浪費青春,所以要勞逸結合,不負韶華。

相關焦點

  • 出去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在這三方面的差距很明顯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正如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同樣的,有的孩子天性活潑,喜歡出去玩,有的孩子就天性安靜,就喜歡宅在家裡,哪兒也不去。喜歡出去浪的孩子,和宅家的孩子,兩者之間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尤其這種差距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大。主要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 「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這3方面差距很大,別大意
    在時間的推移下,人類社會的科技發展不斷得到提升,智能數碼家電越來越普及,現在幾乎人手都有一部智慧型手機,這也使得手機走進了孩子的生活當中,孩子也成為了新一代的"低頭族"。從前是孩子抱怨家長玩手機,不能陪他們玩耍,到如今,反而是家長對於孩子天天玩手機的做法感到頭疼了。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顯而易見,不只是性格
    「出去浪」和「宅在家」看似只是兩種不同的性格,但在社會競爭中存在很大的差異,而眾多成長案例顯示:「出去浪」的孩子在未來的社會立足方面更具有競爭優勢。「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顯而易見,不只是性格公司小姜和小麗家的孩子年齡相仿,作為媽媽,倆人時不時就會相互做些比較。
  • 「出去浪」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性格只是一方面
    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多鍛鍊和見識外面的世界,會鼓勵孩子多出去外面走走,和別的小朋友多玩;而有的父母則一直想讓孩子多待在家裡,原因是怕孩子在外面遇到麻煩,不想讓孩子在外遇到壞人,想要更好地保護孩子。小李的孩子從小就喜歡跑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很少在家裡,為此小李媽媽經常要在飯點,去把孩子「抓」回來吃飯;而寶媽小陸的孩子則是天天宅在家裡,寧願自己一個人在家玩玩具和看電視,也不想出去跟別的小朋友玩,甚至連門都不願意出,媽媽怎麼說都沒有用。
  • 經常出去玩,和喜歡宅在家中的孩子,有哪些明顯的差異
    難得周末晴天,我準備帶著孩子逛商場,剛出門卻看到鄰居家兒子樂樂一臉憂愁地坐在樓下。平時兒子跟他關係不錯,於是去關心了一下。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樂樂想出去玩,可是他媽媽認為目前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因此不允許他出去玩。這讓樂樂感到很困擾,每天枯燥的學習生活讓他開始感到厭煩。
  • 長時間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在這3個方面有明顯差別
    遠離暑假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是成群結伴的一起玩耍,比如一起打球之類的,有了手機,孩子喜歡待在家裡,不願出去和夥伴們玩耍。這樣長時間待在家裡,孩子與社會相隔時間太長,慢慢的對社會也產生隔閡。還有孩子和朋友的相處也會出現問題,長時間不和朋友玩,孩子出現不合群的現象,這樣開學到學校也會出現孤僻的症狀。
  • 為什麼德國老人寧願每天出去玩,也不會在家帶娃?中國老人該學學
    也就是說這種情況在中國或許很常見很普通,但是在國外就很少見到爺爺奶奶來接送,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後來豔玲也是問了女兒的一個外國同學家長,才明白這其中的原由。女兒的外國同學家長說,婆婆是德國人,來到中國主要就是為了玩,自從來了中國大多數時間都是和公公全國各地的遊玩,剛好這幾年才退休,剩下的時間就是出去玩玩。
  • 新型肺炎疫情不能出去玩的心情說說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留在家裡一句話
    5、春節放假回來,因為疫情嚴重,待在家裡這幾天媽媽休息也在家雖然不能出門,但是在家待著也好幸福~我們一家人有一個習慣就是早睡早起,一年365天都如此,所以這幾天我們也是8點鐘起來洗漱吃早飯,打掃房間,走一走運動運動,一起做午飯,下午休息一會,看看書,玩玩遊戲,晚飯就簡單一點,一起做點沙拉,涼菜吃一吃,晚飯之後一起看看電視,聊聊人生。
  • 「神獸」在家憋不住了 要帶孩子出去玩嗎?
    掐指一算,許多小朋友在家宅了兩個多月了,精力無處發洩,體重日漸增長,脾氣也越來越大,讓復工上班的寶爸寶媽們發愁不已,一旦孩子哭著鬧著要出去玩,畫風可能是這樣: (小男孩:我迫不及待想去跟病毒一起玩!
  • 經常宅在家裡,和經常出去玩的孩子,將來長大會有很大區別
    那麼經常宅在家裡的孩子跟每天出去外面玩的孩子,究竟會有著哪些不同的地方?家長們又是否應該讓孩子多出去外面接觸一下新鮮事物,還是應該讓孩子安全的呆在家裡面?之前同事小明就有一對雙胞胎的女兒,其中大女兒就屬於性格是比較安靜的那種,只要有一部電話,他就能夠在家裡面呆一整天,而且因為之前同事經常忙著加班,所以說,兩個孩子從小就已經接觸到了電視手機,以及其他電子產品等等,雖然現在兩個人都已經上了幼兒園了,但是卻也非常依賴手機。不過小女兒的性格會更加活潑好動一些,就算沒有手機,只要能夠出去玩也依然不會有太大影響。
  • 3-6歲孩子在家如何運動?通過這幾款親子小遊戲,來提升運動能力
    今年因為疫情關係,幼兒園開學時間一再延遲,孩子們在家呆著的時間也相對較長,對於3-6歲階段的孩子,正是需要每天保證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和基本的活動量的關鍵時期。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會安排每天有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還會安排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來鍛鍊孩子的運動能力。
  • 孩子出去玩,為什麼特別容易中暑?家長要注意這3點
    在山東某地一名5歲的小男孩中午在路邊玩耍,由於沒有大人的照顧,所以孩子玩得很隨性,但是突然在路邊暈倒,很多路人看到後,立馬報警尋求幫助,最後,民警看到這樣的情況,立刻聯繫家長,並開車將孩子帶到醫院進行治療,好在脫離了生命危險。
  • 神經科學家:3歲前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7歲後差距很明顯
    3歲前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7歲後差距很明顯家長們發現,孩子看電視的時候,特別坐得住,呆呆的一動不動,認為這是專注力很好,其實這完全是誤解!電視的聲音、顏色、畫面,切換非常快,大約每秒30幀,能夠牢牢地抓住孩子的視線,讓孩子目不轉睛地看,這就給我們造成專注力好的錯覺。
  • 3歲前看電視和不看電視的孩子,從選擇起差距已拉開,你別不在意
    文丨飯飯媽著名的神經科學家約翰·梅迪納曾經表示:三歲之前看不看電視,七歲之後孩子的注意力差距非常明顯,孩子在三歲以內,每天多看一小時電視,孩子在7歲前,注意力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會上升10%的機率。為什麼會這樣?這是不是杞人憂天?我們先來看看「看電視」會讓孩子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 8個在家玩的親子遊戲,道具家家有,0-6歲孩子家庭可以試試看
    有寶媽私信留言:5歲的孩子愛看動畫片愛出門,怎麼辦?我想這是所有孩子的通病吧。動畫片也不可怕,篩選合適的動畫片,確實可以在趣味觀看電視或平板中,學到很多生活常識,控制單次觀看時間就好。不外出,在家家長和孩子怎麼玩呢?
  •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就是讓他一天到晚待在家裡,一直呆在家裡
    近些年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日益重視,全家人竭盡所能買學區房,讓孩子進好學校,進了好學校還得進重點班,每天的課業任務本就已經佔據了孩子大部分時間。家長們還要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這樣一來,基本上大多數孩子不管是上課還是節假日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出去玩的時間。
  •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激活孩子大腦,有3種方式,在家也可完成
    洪蘭教授給出3種方式,分別是運動、閱讀、遊戲,並表示這些在家都可以完成。 同時洪蘭教授也表示,我們和黑猩猩基因上只有1.5%的不同,那為什麼我們之間的差距會這麼大呢?
  • 幼兒園孩子不上學在家幹什麼?狗子被「摧殘」,網友:生無可戀狀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特殊原因,各地區開工都拖延了將近一個月。如今剛到3月份,有的公司開始陸續上班,但也有的依舊在家待工。不過孩子們依舊未開學,各地區也闡明了在家學習,3月份是否開學還是個未知數。
  • 父母在家如何給孩子進行蒙氏教育?建議從這3個方面下手
    我發現不用非要把孩子送進蒙特梭利的學校,只要了解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家也可以給進行蒙氏教育,這樣能讓孩子接受都好的教育,同時也能為家裡節省下一大部分開銷。就我個人經驗來說,我建議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下手!
  • 每天宅在家,為什麼也會發燒?
    「孩子天天待在家裡,都沒出過門,為什麼還會發燒?」杭州的吳女士(化名)很鬱悶,前段時間,6歲的女兒住在家裡突然發起了高燒。到醫院做了檢查,考慮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照道理,一般的病毒感染,過個三天左右就會慢慢退燒了。可孩子燒了一個星期還沒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