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一直不敢立太子,卻給了扶蘇一張護身符,讓胡亥望而生畏

2021-01-07 觀史談天小阿姨

在戰國末期秦國通過強大的武力一統天下,將其他的諸侯國全部佔領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功,而秦王嬴政也自稱始皇帝。覺得自己建立了不朽功業的他,開始了自己的享樂生活,想要看看被自己徵服的天下是什麼樣的。所以建立了不朽功勳的他開始了數次南巡。

秦始皇在南巡的過程中除了考察風土人情之外,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長生不老藥」,秦始皇覺得自己建立的不是不朽的功業,所以應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想要證道長生的他根本沒想過要立太子。

雖然他沒有這個想法,但是手下的大臣卻有著很多的想法,因為秦始皇后期經常服用丹藥,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所以大臣們沒少勸諫秦始皇,讓他趕緊將太子的人選給定下來,但是秦始皇卻絲毫沒有這個想法,甚至還將上書勸諫的大臣全部降罪貶為庶民。

直到後來秦始皇也覺得處理政務實在太多耗費時間,耽誤自己「證道長生」,於是他就想到了讓兒子們幫自己處理政務,其中最賢德的就是公子扶蘇,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他的母親是楚國公主羋華。

一開始的時候秦始皇挺欣慰扶蘇的表現,但是後來扶蘇跟秦始皇的政見產生了很大的差別,秦始皇和秦國一向奉行的是法家,任何事情都要合乎禮法,可是扶蘇卻在心中推崇以德行治國,對待儒生不能太嚴苛,因此跟秦始皇產生了很大的分歧。

於是秦始皇只能暫緩立扶蘇為太子的腳步,將他放到了蒙恬的邊軍中想要歷練他,讓他知道大秦的將士在邊關是如何徵戰和戍邊的,這發生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名為把他流放到邊關,其實幹的是監督蒙恬的工作,而蒙恬的手下可是有三十萬大軍。

而且蒙恬是從呂不韋時期就跟著嬴政的將軍,根本不需要扶蘇這樣一個毫無軍功和資歷的小輩來監督,所以秦始皇只是想借這個方式磨練他的心性,並且相當於賜給他一張護身符,秦國幾乎沒有人能夠撼動他的地位。

可是扶蘇並沒有將這張護身符善加利用,在趙高和李斯兩個人篡改詔書立胡亥為秦二世之後,派人假傳嬴政的命令到邊關賜死扶蘇,本來按照正常情況扶蘇應該回京爭辯或者面前秦王,結果扶蘇什麼都沒做就自盡了。

就連跟他在一起的將軍蒙恬都勸他,是不是中間有什麼誤會,相信只要扶蘇一聲令下,守邊的三十萬大軍就能夠起兵回京,這樣就能夠穩定京城局勢,真正的完成嬴政交代的內容,但是扶蘇卻並沒有這麼做。白白地浪費了嬴政交給他的護身符。

最後扶蘇將大秦的基業交到了趙高和李斯的手上,導致了秦朝最終的滅亡,如果他能夠以天下為念,不那麼迂腐和死板的話,可能秦國沒有那麼快滅亡。只要他願意,胡亥和趙高是根本沒有機會禍亂秦國的。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我高看扶蘇了!手裡握著王牌,卻把大秦拱手讓人
    秦始皇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長生不老藥,他覺得自己建立的是不朽的功業,所以應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想要長生的他根本沒想過要立太子,雖然他們沒有這個想法,但是手下的大臣卻不這麼想。
  •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何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秦始皇嬴政是秦國第36位君主(從秦國始封君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周孝王姬闢方封秦地算起),嬴政因父親秦莊襄王嬴異人早年在趙國為質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因當時秦、趙兩國經常發生戰爭,導致關係惡化,嬴政的幼年過的並不好,這樣辛酸的生活一直持續了9年,9歲的嬴政才第一次踏上秦國的土地,父親在位3年後英年早逝,13歲的嬴政繼位秦王,因年幼也並未行冠禮無法親政,22歲時嬴政在秦國舊都雍城舉行冠禮開始親政
  • 《大秦賦》:嬴政留下冬兒照顧扶蘇,看似疏忽,實則一石三鳥之計
    嬴政靜靜地籌劃了這麼多年,已然取得了羋氏與宗族的支持,他需要解決嫪毐與呂不韋,掃除障礙最終登上王位。嬴政領著眾位臣子,前往雍城舉行加冠禮,但在臨行前,他留下了扶蘇與冬兒,表面上來看是由於扶蘇生病了。但細細分析,跟著爹媽不比讓孩子孤身一人放在鹹陽城更安全?嬴政如此安排,看似疏忽,實則是一石三鳥之計。
  • 扶蘇不死大秦不亡?即使扶蘇再生,也挽救不了大秦帝國
    即使扶蘇在位,也救不了病入膏肓的秦朝,當時的秦朝早已名存實亡,內憂外患,還有趙高此等奸佞。秦皇在位趙高以一手遮天,二皇上位直接架空,想想實力的恐怖,扶蘇再有如何偉大報復,滿腹經綸,也分不出心思去鬥趙高,項羽和劉邦,還有其他各路諸侯。
  • 陳勝吳廣起義,打的旗號是為扶蘇項燕復仇,秦國楚系勢力有多強大
    為何陳勝吳廣領導的楚人暴動打出的旗號卻是為公子扶蘇和楚國將領項燕復仇呢?扶蘇是秦始皇嬴政的太子,秦始皇駕崩於河南沙丘,丞相李斯和寵臣趙高篡改了傳位詔書,擁立了幼子胡亥為二世皇帝,並下詔賜死了太子扶蘇。項燕是原楚國名將,在秦國發動最後一次滅楚戰爭中兵敗自殺殉國。
  • 《大秦賦》同意冬兒留下照顧扶蘇,不是嬴政傻,是一石三鳥的博弈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把扶蘇留下來,嬴政也不捨得,可是想讓嫪毐放鬆警惕,他必須這樣做,就像呂不韋把王璽交給太后一樣,他們兩個都在給嫪毐叛亂製造機會。只有這樣,嫪毐才會下定決心攻入章臺宮,因為他以為只要殺了扶蘇,再派人去雍城殺了嬴政,他就成功了,也沒有人能威脅他兒子的王位了。
  • 《大秦賦》嬴政追羋華,一個帝王權衡利弊的決定,卻最終毀了秦國
    《大秦賦》終於在萬眾矚目下漸漸揭開了他所有神秘的面紗,嬴政的形象也開始慢慢變得偉岸起來,此前一直隱忍不發,被人認為是過於軟弱的嬴政,終於展現出秦始皇威望霸氣,一掃六合的一面。而他這個太子也是在原來的太子死後被遞補為太子的,後來異人回國他就成了太子的繼承人,秦國有王,有太子,同時太子還有繼承人,這一套制度下來保障了政權的順利交接。但非常奇怪的是,秦始皇對於自己繼承人的問題,卻遲遲不立太子,尤其是在自己死亡前一年,還把呼聲最高能力最強的扶蘇,派到了帝國北部蒙恬那裡做監軍。
  • 作為秦始皇的長子,為什麼扶蘇會被稱為「公子扶蘇」呢?
    秦朝統一六國之後,皇帝的接班人被稱為太子,皇帝的其他兒子則被封為王,女兒被稱為公主。因為公子扶蘇出生的時候,秦王嬴政還沒有統一六國,因此沿用的是先秦的說法,就成了公子扶蘇。這種說法沿用的是周朝的禮儀,《儀禮 喪服》中是這樣規定的:諸侯之子稱公子。相對應的就是諸侯王的孫子被稱為公孫,再到後來就變成了一個姓。
  • 《大秦賦》:看到冬兒的屍體後,才知道嬴政一生不立後的原因
    嫪毐舉兵造反包圍秦宮,秦王宮陷入混亂,這次叛亂被殺的人不在少數,秦王信任的冬兒也被無辜殺害,為了救贏政的兒子扶蘇,冬兒被嫪毐殺死,冬兒一輩子都在守護嬴政。當嬴政看到冬兒的屍體時,才明白了嬴政一生不立後的原因,一開始以為嬴政愛的是羋華,但嬴政看到冬兒的屍體後,當著冬兒的屍體痛哭起來,冬兒的離世也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到了後來,子孫又立了功。周孝王又對他們中的一個有功之臣封賞,讓他回老地方去,「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秦嬴這才正式登上舞臺,在一代代君主的努力下,逐漸強大,終於一統六合,稱霸天下。
  • 《大秦賦》華陽夫人叫羋什麼 羋華是扶蘇的母親嗎
    嬴異人背後的家族關係錯綜複雜,生母夏姬並不受寵,他從小在眾多兄弟中就不被偏愛,性格怯弱溫和又隱忍。前半生嬴異人一直落魄潦倒,他在趙國做了八年質子,經歷了不少坎坷曲折,當時只有呂不韋願意跟他做朋友。位高權重的華陽夫人或許是看中了嬴異人易於拿捏和控制這一點,但他認母的舉動,也暗藏自己的私心和籌謀。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的兒子叫做扶蘇和胡亥?原因很簡單
    有人問,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嬴政姓嬴而兒子卻是「扶」「胡」兩種呢?其實答案很簡單,扶蘇和胡亥都姓「贏」或「趙」;只不過在春秋時期前後人們習慣稱呼「名」不稱「姓」,而且大多都是在名字前面加上爵位稱呼。
  • 扶蘇是李斯的東床快婿,為何還要聽趙高的立胡亥為帝?有何陰謀?
    沙丘宮變在歷史上是一個很讓人痛恨、悲哀的事情,痛恨的是趙高小人弄權,篡改始皇帝遺詔,廢扶蘇,立胡亥為帝;悲哀的是,作為扶蘇老丈人的李斯竟然附逆,讓扶蘇慘死,傲視山東六國十幾年的秦帝國就此走上了下坡路,最後李斯自己還被腰斬於市。為什麼李斯會如此選擇呢?胡亥究竟比扶蘇好在哪裡?
  • 《大秦賦》嫪毐終於舉兵謀反,冬兒捨身救扶蘇,大王嬴政傷心落淚
    《大秦賦》嬴政把鹹陽和兒子扶蘇託付給呂不韋,嫪毐終於舉兵謀反,冬兒捨身救扶蘇,大王嬴政傷心落淚。古裝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故事。等待這麼久,大王嬴政終於要從趙姬手裡獲取親政大權了,他的行冠禮定在襄城,需要離開國都鹹陽,這對他來說風險很大,尤其是知道嫪毐正在準備造反。在出發去襄城之前,嬴政去丞相府看望了呂不韋,和他寒暄了許久,說起了以往情誼。呂不韋問他為什麼當時阻止他殺嫪毐,嬴政告訴他,他要一舉拿下嫪毐,只有等嫪毐舉兵造反的事有了鐵證,嫪毐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人之後,自己殺他才有名。
  • 《大秦賦》楚國女子華陽夫人最厲害的女人 羋華是扶蘇的母親嗎
    嬴異人背後的家族關係錯綜複雜,生母夏姬並不受寵,他從小在眾多兄弟中就不被偏愛,性格怯弱溫和又隱忍。前半生嬴異人一直落魄潦倒,他在趙國做了八年質子,經歷了不少坎坷曲折,當時只有呂不韋願意跟他做朋友。位高權重的華陽夫人或許是看中了嬴異人易於拿捏和控制這一點,但他認母的舉動,也暗藏自己的私心和籌謀。
  • 後宮之謎: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一生不立皇后?
    古代的皇帝均立後,唯一例外的便是秦始皇了。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後,作為他長子的公子扶蘇又是誰生的呢?01婦女能頂半邊天在談始皇帝的八卦之前,我們得先提一提皇后在宮廷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其實,「後」這個稱謂就已經顯示出了皇后的用處。《白虎通》記載:「後者,君也。天子妃至尊,故謂後也。」
  • 扶蘇為何會被人逼死?胡亥:都怪他是個忠孝之人
    秦始皇駕崩前,蒙恬在外執掌國家兵權,蒙毅在內不離嬴政左右,公子扶蘇有蒙氏兄弟的輔助,理應在秦始皇駕崩後順利接班,為何讓胡亥、趙高、李斯這幫小人翻了盤?這與其說是一個意外,倒不如說是一種必然,因為這一切的發生是扶蘇和蒙氏兄弟性格使然。
  • 大秦賦:看到冬兒的屍體後,我才明白嬴政一生不立後的原因了
    導語:《大秦賦》看到冬兒的屍體後,我才明白嬴政一生不立後的原因了
  • 看熱播劇《大秦賦》,探尋秦太子扶蘇在旬邑的傳說
    近日,央視熱播劇《大秦賦》引起強烈反響,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故事。石門爺(扶蘇)傳說以秦始皇之子扶蘇為題材,它以口傳文學的形式講述了秦始皇駕崩,召扶蘇回鹹陽,"先到鹹陽為君,後到鹹陽為臣"的詔旨。扶蘇沿秦直道至旬邑境內,聽到胡亥登基的禮炮聲,繼帝位無望後,在旬邑"一箭定終生",從此在石門關過起了隱居生活的故事。
  • 李斯為何不擁立扶蘇?不是擔心蒙恬取代自己,而是擔心當背鍋俠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巡視天下時,病死於沙丘宮。根據史料記載,他在死前曾下達過一份詔書,召長子扶蘇回鹹陽主持自己的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