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19日乘坐京張高鐵赴張家口賽區考察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籌辦工作。習近平指出,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範例就是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現在已經領跑世界。要總結經驗,繼續努力,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有更大發展。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確保拉林鐵路(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建成投運,讓『復興號』動車上高原,開啟西藏高鐵新時代。」西藏自治區主席齊扎拉20日在拉薩舉行的西藏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中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如是說。
拉林鐵路是中國一條連接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拉薩站至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林芝站的國鐵Ⅰ級單線電氣化快速鐵路,全長433千米,起於西藏自治區拉薩站,途徑途徑 拉薩、山南、米林、林芝,16次跨越雅魯藏布江,是川藏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青藏高原,中國通號參建者秉持著「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質量更高」的建設理念,正在為打造拉林鐵路智慧大腦和中樞神經,披肝瀝膽、奮勇拼搏。通過開展科技創新等手段,研製了壁掛式光電纜卡具、隧道漏纜打孔車、液壓升降式高空作業平臺等新型實用專利項目,進一步推動施工生產進度。同時,提出了優化車站鐵塔視頻控制箱安裝方式、改進基站控制箱安裝方式等26個工藝創新點,用匠心與智慧打造精品拉林,將通號工藝帶上「高原」,為這條「方便路」「幸福路」注入強大動力。
拉林鐵為設計時速為160km/h的單線電氣化鐵路,隧道內只有一側為弱電電纜槽道,另一側為強電電纜槽道。強電側通信光纜原設計採用水泥槽包封,但受地形限制無法包封,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研製了適用於本線的光纜壁掛卡具及光纜通過隧道洞室的防護裝置。強電側光纜採用壁掛方式代替包封,實現了強弱電分離,且為後期增加線纜預留位置,方便光纜的故障查找及後期維護,同時在因巖爆引起的高溫隧道,可有效降低使用中的光纜溫度。
直埋光纜接頭盒由傳統的地埋方式,改為抬高露出地面並加裝接頭盒保護箱安裝,箱下採取水泥面硬化,箱體噴塗接頭編號等信息,實現了防盜、防塵、防野火,防雨水衝刷等功能,且便於設備維護單位查找、檢修故障。
拉林鐵路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線隧道47座共計216.4km,佔線路長度53.7%,隧道漏纜施工成為拉林鐵路通信工程中的重點控制性工程,為確保拉林鐵路參建員工安全、降低勞動強度、保證施工進度及質量,我公司技術人員與相關單位共同研製了全自動漏纜鑽孔機,使隧道鑽孔施工效率提高了三倍。
使用模塊化防火封堵,一方面外觀整齊漂亮,密封嚴實,防火、防鼠性能良好,另一方面後期更換電纜便於拆卸,可重複使用。
運用黑皮13芯,纜內芯數留有備用芯且內部線色分開,比以前同線色的線纜更直觀的核對配線,使用黑皮模塊化生產,對芯線進行有效防護。
機房採用尾纖固定夾代替蛇形管防護。尾纖夾固定尾纖較蛇形管更加穩固安全,且便於維護查找,使整體布線更加美觀。
青藏高原高山大川密布,地勢險峻多變,地形複雜,其平均海拔遠遠超過同緯度周邊地區,且各處高山參差不齊,落差極大,輻射強烈,日照多,氣溫低,積溫少。中國通號參建職工始終秉承「開工必優,一次成優」的質量目標,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高原讚歌。
建設過程中,參建人員充分認識拉林鐵路建設的政治意義,從思想上築牢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防線,科學施工、安全施工、綠色施工,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高質量推進拉林鐵路工程建設。
針對西藏高原高海拔、氧氣稀薄、氣壓低,食物很難在正常情況下熟透等諸多特殊自然不利條件,通過合理安排施工人員,設立職工吸氧室,充分考慮到了人員投入帶來的潛在風險因素,通過開展科技創新等手段,逐步將靠人海戰術的粗放型工作向智能機械化方向發展,解放勞動力,減少不安全因素。
2020年,受疫情影響以及種種因素制約,拉林鐵路工期節點順利實現面臨重重挑戰。為了將耽擱的時間搶奪回來,全體參建人員認清形勢,迎難而上,將所有人員分為兩個施工項目部,兩個專業的施工項目部又分別下設5-6個班組,採用班組長包保責任制對全線施工進行劃分,形成了全面鋪開,全面推進、全面大幹的熱烈氛圍。
「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春節期間,中國通號全體參建人員將堅守一線,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和「打造精品拉林」的錚錚承諾。
新聞直通車
習近平:高鐵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範例
自主創新成功範例背後的央企力量
中國通號黨委中心組迅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鐵自主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
全國首個!這一重要科技創新基地落戶中國通號!
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舉行會商會議 籤署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
供稿:通號工程局集團 劉暢 劉斌 楊佳琪 程景奇 武豔傑
編輯:張力剛
審核:田鳳義
主編:彭治安
看完點在看☟☟☟ 是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