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孩子學習英語來說,家長會怎麼看呢?學好並能解決問題就可以。但最終還是要解決問題的。學好了就能解決問題嗎,但是如果能夠解決問題,必然會學好。要明白,為什麼讓孩子學好英語呢?如果是為了考核,那要明白考的是什麼?檢驗的是孩子思考和應對能力。表面是聽說讀寫,其實是對語言環境的掌握,以及表達能力的檢驗。掌握語言環境,就在語境中去練英語;檢驗表達能力,就在互動和溝通中練習表達。
其實表達,是在鍛鍊溝通能力。不在溝通中練習,那怎麼能應對溝通中的問題呢?很多時候,不能應對考核中的問題;是因為,不能掌握問題的語境。也就是只知道表面意思,卻無法理解和回答問題。學習是為自己學的,所以自己思考和表達能力的強弱,都在日常的表現中去體會和揣摩。如果家長輔導的多了,孩子就會按家長說的去做,卻少有思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不知道如何面對。學習英語也是如此,考核的就是思考能力。因為思考了,就會對語境有理解;結合實踐,就會能夠掌握。在溝通中,也能夠理解語境,使用語境去表達。
怎麼鍛鍊孩子的英語溝通能力呢?溝通是事情的溝通,事情是事物和情景的結合。只有掌握了情景,才能了解事物。比如在英語單詞中,「cat」,感受的是圖片,或視頻。了解了「cat」的日常表現,也就初步知道了「cat」。因為情景是用來使用的,也只有在情景中,事物才能得到應用。只去記憶事物的名稱,發音,拼寫;不懂得情景,那怎麼去用呢。因為用的時候,就是針對情景,才能應用語言,去表達事物。在理解中思考的,也是實踐中的事物,就是情景。所以英語單詞,並不是用來記憶的。而是要掌握英語單詞的語境,才能使用單詞;在使用的時候,能夠使用,何須再去多一份記憶呢?學習過程中,之所以要求先記住單詞,是為了能夠在用的時候,能夠及時回憶起來。殊不知,在使用的時候,也是有條件和環境的;不在條件和環境中思考,怎麼能準確使用英語單詞呢?
少兒英語的語境,應該如何掌握呢?語境就是語言環境,也就是,在什麼條件和環境中,說什麼話。在課堂上,老師教英語,是結合課本,將教學內容,轉化成活潑多樣的互動遊戲,情景模擬,角色對話等。在角色中,去表達,就知道要針對什麼條件和環境,去表達什麼內容。語境也不是用來記憶的,而是為了幫助理解內容的。所以能夠了解內容,是通過英語思維,結合語境,達到掌握的效果。能夠掌握了語境,就能夠根據老師的提問和互動,準確地思考和表達。老師和孩子互動,針對話題來討論和溝通,是在培養孩子對事物的了解,鍛鍊話題的溝通能力。很多時候,家長問孩子「今天英語上課有什麼收穫呢?」在收穫上,怎麼想都想不出來;是在課堂上去想關於英語的內容。如果沒有內容,孩子也就不知道老師表達了什麼?所以必然是對內容有深刻了解,才會對語言有體會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