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新「身高」官宣 聽各路大咖講述測量背後的故事

2020-12-10 央視新聞

8848.86米,珠峰新「身高」官宣!

央視新聞特別節目《一起去珠峰》

權威專家揭秘珠峰新「身高」如何誕生

在線答疑解惑

小本本重點記起來~

珠峰「身高」小課堂

珠峰為啥忽高忽低?

1975年測量珠峰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為8844.43米,2020年為8848.86米。珠峰高程「忽高忽低」,腳底下裝彈簧了嗎?

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 黨亞民:

如果量身高的時候,一個站在臺階上,一個站在臺階下,就是不公平的,所以拿這幾個值直接比高低是不合理的。1975年及2005年的測量,是基於黃海高程基準。2020年的測量,是基於全球高程基準。測量珠峰的時候,它腳下那個面並不是一個眼睛能看得見的基準面。我們給珠峰量身高的時候,腳底下的這個面,還要去測、去算。

我國所有的地表地貌的測繪工作,都需要一個統一的基準,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黃海高程基準,是根據黃海海平面變化的數據,取平均得到的。這個點在青島,我們把這個點引向全國,所有量「身高」都要以它為依據。

此外,三次測量的歷史背景也不一樣。1975年的珠峰高程測量8848.13米,當時實際上是減了0.92米的雪深,測到冰面了,是到冰面的高度。而2005年的測量,是到珠峰峰頂巖石面。2020年測得的珠峰高程,是珠峰雪面高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珠峰高度是這麼算出來的

珠峰每年都在「長高」嗎?

有一種說法,珠峰事實上是以每年以幾毫米的速度向上「長高」的,這是真的嗎?

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 黨亞民:

對的,珠峰以每年4毫米左右的速度在抬升,是印度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碰撞的結果。但世上的事情總是平衡的,當抬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例如1934年,在距離珠峰9公裡的地方,尼泊爾發生大地震,一下子讓珠峰降低了63釐米,150年漫長的抬升增長高度,被這一次地震抵消了。所以在過去150年裡,珠峰高度沒有太大的變化。

我給珠峰量「身高」

如何給珠峰量「身高」?

從1975年到2005年,再到2020年,在漫長的幾十年過程中,給珠峰量「身高」有哪些新手段?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的隊長、2020珠峰高程測量隊的總指揮 李國鵬:

算上今年,我國對珠峰進行了7次大規模的測繪活動,有3次精確地獲得了珠峰的海拔高程。1975年我們首次將測量覘標樹立在了珠峰峰頂,精確測得了8848.13米這個高度,當時我們還是採用傳統的大地測量的方法,比如說水準測量、導線測量和三角交匯的方法;2005年我們採用了傳統測量的方法和衛星測量等現代大地測量方法相結合,對珠峰高程進行了複測,精確測得了珠峰的巖石面高度為8844.43米;在今年的珠峰高程測量裡,我們繼續沿用了傳統的大地測量方法和現代測繪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測出來的珠峰高度有科學性、權威性和嚴密性,今年我們在珠峰測量中也首次應用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並在珠峰峰頂首次實施了精密的重力測量,同時在珠峰區域外圍進行了航空重力的測量,把新的技術和手段應用在了本次的珠峰高峰測量過程中。

給珠峰量「身高」有多難?

在2020珠峰高程測量中,最困難的是什麼?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的隊長、2020珠峰高程測量隊的總指揮 李國鵬:

珠峰高程測量最困難的地方還是登頂測量,我們原來也沒有想到今年珠峰的攀登測量窗口期這麼難得。我們在5月6日第一次向峰頂發起衝擊,但由於流雪的風險,只能下撤。5月16日,第二次向峰頂發起衝擊,受氣旋風暴的影響,8000米以上,雪深過米,測量登山隊員不得不再次下撤。一直到5月24日,第三次從海拔6500米的營地向峰頂發起衝擊,又經歷了大風、暴雪等極端惡劣天氣的影響,最終在5月27日上午11時衝頂成功。

2020中國測量登山隊總指揮 王勇峰:

我登山登了30多年了,也指揮過很多大型的登山活動。這次登山的難度超出我的想像,以10分為最困難的話,困難程度怎麼也得打到9分。我們對珠峰積累了很多的經驗,對珠峰攀登信心很足。今年,登珠峰窗口期在5月上旬、中旬,或者5月末。根據前期的訓練,我們認為在5月12日的時候,應該能抓住第一個窗口期。實際上今年的氣候是反常的,5月12日根本就不是好天氣周期,上不去。5月21日,我們又一次回撤。最後,如果我們在5月27日再上不去的話,今年可能就上不了珠峰,我們也就完不成國家交給我們的任務,所以今年最後大家還是有一些緊張。

在頂峰應該是持續一個小時的工作,持續到兩個半小時。最後決定登山隊員要把所有的背上去的裝備再背下來,我們所有的測量隊員和登山隊員光榮地完成了這個任務,我覺得真的很感動。我們的登山隊員、測量隊員就是我們當代的英雄。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長 次落:

相較於普通的珠峰攀登,8個攻頂隊員平均每人多帶8公斤左右裝備。8300米突擊頂峰的過程比我們想像中更加困難一些。峰頂分工明確,3個人負責長標和接收衛星信號,2個人負責重力儀,另外2個人負責雪深雷達測量,還有2個負責展旗。在頂峰開展測量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感覺時間還是不夠用,不知不覺中在頂峰停留了150分鐘,感覺時間過得非常快,屬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

峰頂工作動圖

珠峰測量數據有啥用?

在頂峰拿到了很多關鍵數據,這些數據的實際意義是什麼?

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的隊長、2020珠峰高程測量隊的總指揮 李國鵬:

珠峰高程測量最後獲得的是珠峰最新的海拔高度,事實上在獲得這個高度的過程中,我們要通過多種的數據進行最後融合,測量登山隊員登頂了以後,進行了氣象測繪、雪深探測、精密重力測量和衛星測量,這麼多數據最後通過融合精密的數據處理,就獲得了珠峰新的高度,同時它對地殼板塊的運動、冰川的監測及生態環境的保護,都有很多的科學意義。

直播珠峰量「身高」

從4月30日開始

央視新聞對2020珠峰高程測量全程關注

總臺央視報導團隊做客直播間

講講

「我在珠峰做直播」

如何直播給珠峰量「身高」?

5月27日,測量登山隊成功衝頂,在珠峰峰頂進行測量活動。央視新聞通過天文望遠鏡及5G實現攀登及測量過程直播。如何實現直播給珠峰量「身高」?

總臺報導團隊成員 董新穩:

真正在直播之前,前一天我們測試設備的時候,心裡邊還是打鼓,有點焦慮,因為畢竟在峰頂的直播信號,沒有人去進行過實地的測試,真正現場的測試從來沒有過。

最後我們架設了一臺天文望遠鏡。在珠峰登頂的當天,從前一天晚上就開始下大雪,能見度基本上沒有。我們一直在堅守,只要峰頂雲散,就儘可能捕捉到鏡頭,最後奇蹟出現了,峰頂風吹雲散。

總臺報導團隊成員 張宗堯:

你之前沒法測試,你不知道那個人上去到底是多大,天文望遠鏡是不是能拍得到。但是當那天真的雲散開之後,能看到山上微微地有小影子在動的時候,我在指揮部,指揮部的屏幕能夠看到我們的直播。有一個國測隊員,從屏幕上看見測量登山隊員了,說看見了,看見了,那一刻整個大本營的人都激動起來了。整個指揮部裡邊的人都沸騰了,因為他們能夠通過天文望遠鏡看到峰頂的情況,哪怕只是很小的一個人影。

總臺報導團隊成員 張宗堯:

測量登山隊出發的時候,我就採訪了一個隊員,叫馬強。隊員胸前是國旗,其實所有的隊員胸前的國旗都是自己親手繡上去的。馬強說,自己繡上去的國旗,繡在胸前,自己登山會更有力量。在他背包上還有一個平安福,是媽媽送的。他說胸前有國旗,背後有母親的牽掛和祝福。往前方就是珠峰,他們排成一列隊形往珠峰進發,那一刻我很感動的。

對於我整個人生來講,能夠參與這樣的一個有意義的歷史事件,見證珠峰高程測量成功,衝頂成功,能夠見證這個歷史時刻,對我來說意義非凡。

製片人丨席羅曦 熊江萍

編輯丨高佳鑫 馮圓博 耿靖琪 張迪

相關焦點

  • 中國尼泊爾官宣珠峰"新身高" 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新京報訊據新華社消息,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聯合公布珠峰「新身高」——8848.86米。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就是精確測定珠穆朗瑪峰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今年4月30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最終於5月27日成功登頂完成測量。
  • 測量珠峰最新高程背後 他們為測量珠峰「身高」提供「尺子」
    測量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的背後,有國防科大科研人員的助力 他們為測量珠峰「身高」提供「尺子」 記者9日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珠峰高程測量的順利完成,背後有國防科大科研人員的助力,他們提供了一把測量珠峰高程的「尺子」。 為珠峰高程的精確測定提供「尺子」 2003年開始,國防科大與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合作,進行捷聯式航空重力儀的研製。經過多年的自主研發,現已發展出三代四型重力儀。
  • 珠峰新「身高」誕生的背後:中國智造與民族精神交相輝映
    昨天,珠峰的最新「身高」誕生了。8848.86米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意義,來聽記者於泊川的報導:於泊川北京體育廣播雙奧之聲記者珠峰新「身高」誕生的背後:中國智造與民族精神交相輝映02:55來自北京體育廣播這個數字背後,承載了一代登山人的付出,凝結著無數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也是我國綜合國力的一次全方位展示。今年5月27號上午11點,8名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員成功登頂珠峰,並在峰頂開展了一系列測量和數據收集工作。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 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2020年5月27日11時,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  「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60年來,中國人一次次挑戰世界之巔,一次次刷新珠峰測繪記錄。這次,「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將重新定義。
  • 珠峰新身高背後的新突破
    2020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珠峰60周年,也是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海拔高程45周年。珠峰「新身高」的宣布,不僅是人類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地球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國測繪技術水平和能力的綜合體現。趙耀龍說,另一方面,開展珠峰及周邊地區冰蓋及冰線變化研究,對我們認識全球氣候變化形勢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指示意義。給珠峰測量「新身高」,只是一個開始。珠峰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數據成果,將為整個珠峰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地質調查、地殼運動監測、地形測繪、基礎建設等方面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並將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對整個青藏高原的科學研究水平。
  • 珠峰新「身高」不代表「長高一大截」
    此前,我國曾兩次測得珠峰「身高」。1975年,中國登山隊首次測得珠峰海拔高程8848.13米;2005年,我國測得珠峰頂巖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此次公布的新高程8848.86米刷新了珠峰的新高程,這是否意味著珠峰「長高」了4.43米呢?
  • 中國測量登山隊再次成功登頂珠峰!給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2020年5月27日11:03,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60年來,中國人一次次挑戰世界之巔,一次次刷新珠峰測繪記錄。這次,「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將重新定義。
  • 揭秘丨珠峰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珠峰的「身高」是怎麼測的?又是怎麼算的?測算結果有什麼用……新京報記者就與珠峰新「身高」相關的六個焦點問題,採訪了負責珠峰高程解算的大地測量數據處理中心主任郭春喜、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黨亞民與專家成員蔣濤,揭秘如何為珠峰測量計算「身高」。
  • 這個邯鄲人參與測量珠峰新「身高」!
    據了解,此次珠峰高程測量的順利完成,背後有國防科技大學提供「尺子」。曹聚亮所在的國防科大智能科學學院重力測量團隊,長期致力於航空重力測量的研究工作,研製出我國首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捷聯式重力儀。 該團隊與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合作研發的最新一代捷聯式重力儀作為國產的測繪儀器裝備,在此次珠峰測量中扮演的正是類似於尺子的角色。似大地水準面是珠峰高程測量的依據,而重力測量關係到似大地水準面的測量精度。
  • <20296期>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 珠峰量身高背後的故事
    2020年5月27日11:03,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60年前,中國登山隊隊員實現了人類第一次從北坡成功登頂的壯舉。45周年前,中國首次精確測定並公布珠峰高程。  「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60年來,中國人一次次挑戰世界之巔,一次次刷新珠峰測繪記錄。這次,「萬山之宗、大地之母」的身高,將重新定義。
  • 陳剛:為珠峰測量「身高」的人
    作為海洋學院副院長,他參與過汶川地震救災,登頂過三個大洲的最高峰並徒步到達南、北極點,這次向珠峰發起挑戰,因為天氣原因止步在8000米的大風口,但談起珠峰,他眼裡依然有光。「外界都關心我能不能登頂,可我關心的是能否精確地測到各項數據!」這是責任,也是初心。未來幾個月的時間,他還將參與珠峰測量數據的分析、處理、和檢核,和國內的測繪專家一起揭秘珠峰的最新「身高」。
  • 珠峰「身高」怎麼測?六問揭秘珠峰高程測量
    新京報訊(記者 吳嬌穎)據新華社消息,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聯合公布珠峰「新身高」——8848.86米。珠峰高程測量的核心,就是精確測定珠穆朗瑪峰高度,這同時也是一項代表國家測繪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性測繪工程。
  • 珠峰「新身高」由他們測量計算
    無論是攀登珠峰進行外業數據採集,還是對珠峰數據進行內業計算,都凝結著陝西測繪力量。珠峰「新身高」需經7項數據處理步驟用時3個月完成數據處理今年5月27日上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開展一系列測量工作。
  • 精算珠峰 「新身高」
    原創 王少勇 i自然全媒體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新高程,舉世矚目。8848.86米,這一世界之巔的新高度將寫入未來的教科書。5月底,2020珠峰高程測量完成了外業測量任務,轉入數據處理階段。
  • 新高度|8848.86米!關於給珠峰「測身高」,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看著這些數字,孩子們的小腦袋裡,可能會冒出許多「問號」: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珠峰的「身高」是怎麼測出來的?測量珠峰又能帶給我們什麼?家長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聽。1問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的「身高」?那麼為什麼要重新測量珠峰的高度呢?首先,從科學層面來說,受地球板塊運動和地震等因素影響,我國青藏高原地區的環境持續變化,而對珠峰「身高」進行再一次測量,就可以比較直觀地觀測到這一變化的過程。
  • 珠峰新身高是由哪些人計算的?探秘珠峰測算背後的數據中心
    珠峰新身高是由哪些人計算的探秘珠峰測算背後的數據中心 12月8日,2020珠峰「新高度」公布。此前,超過1TB的測量數據傳送到西安數據中心團隊,七組人馬協同作戰,他們最終計算得出珠峰新高程。
  • 珠峰的「身高」這樣測量……
    登頂珠峰、測量她的「身高」,也成為各國登山勇士們的人生目標,他們當中有人甚至為此獻出了生命。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幾代測繪人為珠峰測量付出了艱辛努力,並於1975年首次測得並公布珠峰高程為8848.13米。2005年組織了對珠峰高程的權威複測,測得峰頂巖面高為8844.43米。2020年我國再次組織精銳力量,於5月1日正式啟動對珠峰高程的測量。
  • 精算珠峰「新身高」
    遠眺珠峰。首席記者王少勇攝12月8日,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新高程,舉世矚目。8848.86米,這一世界之巔的新高度將寫入未來的教科書。5月底,2020珠峰高程測量完成了外業測量任務,轉入數據處理階段。
  • 「嫦娥」回家了,珠峰測出新身高,背後都有「成都造」!
    「嫦娥」回家了,珠峰測出新身高,背後都有「成都造」!而在這背後同樣也有「成都造」在發揮作用助力珠峰測量今年5月27日11:00,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全國人民通過新華社全程「圍觀」了這一創舉。
  • 新聞背景:珠峰「身高」測量史
    新華社珠峰大本營5月11日電題:新聞背景:珠峰「身高」測量史新華社記者我國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目前已進入登頂測量階段。珠穆朗瑪峰是全球海拔最高峰,對珠峰高程和相關知識的探求,以及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代表了人類對自然的求知探索精神,已成為人類了解和認識地球的一個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