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做菜必放蠔油……」不知怎的,小柳和小周吃飯時閒聊起烹飪來。
小柳是廣東人,平時飲食清淡,就連鹽也放得極少,但每個菜必須要放蠔油,用她的話說「蠔油能提鮮,比味精不知健康多少」,但出身湖南的小周卻對蠔油極為反感,辣椒倒是家裡必備調料,但蠔油實在吃不慣。
其實不只在廣東,很多地區的人都喜歡做菜時加蠔油,至於原因嘛,大同小異。但最近,《消費者報導》對市面上12款蠔油做了抽檢,結果發現了大問題。
蠔油裡真的有生蠔嗎?
首先,不妨先來了解一下蠔油的構成以及其營養作用。
很多人的意識裡,認為蠔油是油脂的一種,可事實上,蠔油跟醬油一樣,只是一種調味原料罷了。理論上,蠔油的主要原料自然是生蠔,做法是將生蠔煮到一定程度的粘稠度,然後再加上幾種輔料濃縮而成的。焦糖可以是蠔油的色澤變成暗灰色,要增加蠔油的粘稠度,還要加玉米澱粉,而後再加入大豆汁,這增加了鹹味。
至此,蠔油便製作成了。
除了用生蠔製作蠔油外,在餐飲界,還有用冬菇製作的素食蠔油,做法上大同小異,只不過關鍵的原料變了。
蠔油的提味功效十分出色,少量的蠔油就堪比大量的味精雞精這類調味類,使得菜餚可口好吃。
與此同時,蠔油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牛磺酸、維生素礦物質,一湯匙蠔油富含0.24克蛋白質,其中的胺基酸種類也達到了22種之多,穀氨基酸佔到了總量的一半左右。蠔油當中的牛磺酸還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所以說,如果是原汁原味的蠔油,它的提鮮和營養功效都是不言而喻的。
可在實際的生產中,真正的原料生蠔加了多少不得而知,反倒是廠家拼命添加各種輔料。
抽檢發現:多款蠔油穀氨酸鈉超標,防腐劑不達標
根據《消費者報導》送檢的12款蠔油產品顯示,主原料蠔油添加了多少,每家企業的產品都沒有標註,消費者只能盲猜。再者在穀氨基酸的添加上,魯花和廚邦的含量最高,5.0g/100g。此外,廚邦和老才臣防腐劑的含量超過了蠔油行業的添加標準。最後在味事達的產品裡檢測出了重金屬鎘,含量為0.04mg/kg,但符合國家規定的0.1mg/kg標準值。
圖片來源:消費者報導
圖片來源:消費者報導
穀氨酸鈉,也就是我們都知道的味精,添加到蠔油中主要是為了提鮮,所以蠔油當中添加對於生產商而言沒什麼奇怪。穀氨酸鈉在人體內分解成穀氨酸和鈉離子,如果人體攝入較多的話,會影響到鈣離子以及鎂離子的吸收利用。另一方面,鈉吃多了,會有得高血壓的風險。說白了就是,穀氨酸鈉和鹽一樣,長期過量攝入,會誘發高血壓,所以平時應該限量。
除了穀氨酸鈉添加超標外,防腐劑的添加也不合格。
圖片來源:消費者報導
如今,所有加工類的食品都會添加防腐劑,主要作用自然是為了防止食物的腐敗變質,滋生細菌。不過根據我國《NY/T 1710-2009》調味標準規定,禁止在蠔油中添加苯甲酸鈉防腐劑,原因是苯甲酸鈉的生物毒性比較大。蠔油類的調味品只允許使用山梨酸鉀防腐劑。可實際情況是,廚邦、老才臣以及東古,都使用了苯甲酸鈉防腐劑。
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農紹莊表示,調味品之類的產品富含各種營養,為了防止腐敗變質,添加防腐劑在業內很常見。不過在此次檢測中,欣和以及李錦記的蠔油產品沒有檢測出防腐劑。
目前食品中的防腐劑,主要是苯甲酸鈉、山梨酸鉀以及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對羥基苯甲酸甲酯之前曾是治療痛風的藥物,不過每日口服量達到4至6克,相當於70~100mg/kg的時候,服藥者會出現中樞神經興奮、高熱、呼吸困難等副作用。正因為如此,作為鎮痛類的藥物它很早就被淘汰了。
而在作為防腐劑的時候,它的使用劑量非常低,因此要想它體現出危害來,必須要保證過量且長期服用這兩點,副作用才能體現出來。而山梨酸鉀和苯甲酸鈉兩種常用的防腐劑,相比於前者更加安全,根據中國疾控中心中毒控制中心的研究員丁茂柏介紹,苯甲酸鈉的主要問題,是在生產過程中,工人接觸原料,對人體的皮膚和眼睛有刺激作用。
如何健康食用蠔油?
所以,對於蠔油產品中檢測出的超標問題,消費者也不必過度擔心。在日常生活中,選購蠔油要到正規的商場。
其次在使用過程中要明白,它作為調味劑,跟味精、雞精這類產品是一樣的,因此添加要適量。
有的蠔油產品穀氨酸鈉含量較高,所以在炒菜的時候,儘量不要跟味精、雞精以及醬油混用,那樣的話就等於重複添加,味道上可能更鮮美了,但是呢等於吃下去了過多的鹽分,時間久了,就等著高血壓找上門來吧。
因此對於消費者而言,鮮美的口感要追求這無可厚非,但也要明白過猶不及,知道適量和適可而止。
參考資料:
[1]《防腐劑 過量使用有危害》.健康報.2011年8月25日
[2]《揭秘味精、醬油、雞精的真相 不該吃就別吃了》.人民網.2015年4月5日
[3]《蠔油是什麼做的,蠔油的作用與功效》.新東方烹飪學院.2018年12月20日
[4]《12款蠔油對比測評:味精勾兌成常規,2款防腐劑過高,1款檢出重金屬 》.消費者報導.2020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