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略解(26)持世菩薩與維摩詰

2021-02-19 實證的佛教

   

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

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住於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於一面立。我意謂是帝釋,而語之言:『善來憍屍迦!雖福應有,不當自恣。當觀五欲無常,以求善本,於身命財而修堅法。』即語我言:『正士!受是萬二千天女,可備掃灑。』我言:『憍屍迦!無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門釋子,此非我宜。』所言未訖,時維摩詰來謂我言:『非帝釋也,是為魔來嬈固汝耳!』即語魔言:『是諸女等,可以與我,如我應受。』魔即驚懼,念:『維摩詰將無惱我?』欲隱形去,而不能隱;盡其神力,亦不得去。即聞空中聲曰:『波旬!以女與之,乃可得去。』魔以畏故,俛仰而與。

佛世尊又對持世菩薩說:「請你代表我去慰問維摩詰居士的疾病。」

持世對佛陀說:「世尊啊!我沒有辦法代表世尊探問維摩詰的疾病,怎麼說呢?我記得曾經在一個靜室裡面,這個時候魔波旬帶著一萬兩千天女,偽裝成帝釋的模樣,奏著樂、唱著歌來拜訪我。他們禮拜了我之後就到旁邊站著。我以為是帝釋,就對祂說:『來得很好啊,憍屍迦!雖然你很有福報,但是不要覺得它可以依靠。你應當觀察五種欲望的無常。』」

五種欲望有兩種解釋,一是財、色、名、食、睡,另一種是色、聲、香、味、觸。「『你要觀察這五欲無常,去找到善法的根本,用無常的身體、生命、財產去修習堅固的法門。』」其實真正的堅固法門是無為法,無為法不可修,我們沒有辦法用修習去成就它。但為什麼我們又說「修堅法」?其實是隨順著無為法而修習。

「祂又接著跟我說:『菩薩!請你接受這一萬兩千名天女,可以替你做打掃和各種事務。』我就告訴他:『憍屍迦!你不要用這種不如法的東西給我這個出家人,這不是我應該要得到的東西。』」我們從《大般涅槃經》可以了解,出家人不能容受奴、婢,持世菩薩是出家人,所以他拒絕了。「這時維摩詰來跟我講:『這個人不是帝釋,祂是魔,故意要來擾亂你的。』講完後他就跟魔講:『這一萬兩千名天女,可以送給我,像我這樣的人是可以接受的。』魔一聽到嚇壞了,心想:『維摩詰是不是要找我麻煩啊?』想要隱身逃走,卻沒辦法脫身。這時空中有聲音跟祂說:『波旬!你把這些天女都送給他,這樣你就脫身了。』魔王沒有辦法,只好把天女送給維摩詰。」

「爾時維摩詰語諸女言:『魔以汝等與我,今汝皆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隨所應而為說法,令發道意。復言:『汝等已發道意,有法樂可以自娛,不應復樂五欲樂也。』天女即問:『何謂法樂?』答言:『樂常信佛,樂欲聽法,樂供養眾,樂離五欲;樂觀五陰如怨賊,樂觀四大如毒蛇,樂觀內入如空聚;樂隨護道意,樂饒益眾生,樂敬養師;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勤集善根,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廣菩提心,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樂淨佛國土,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樂嚴道場;樂聞深法不畏;樂三脫門,不樂非時;樂近同學,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樂將護惡知識,樂親近善知識;樂心喜清淨,樂修無量道品之法。是為菩薩法樂。』

「這時候維摩詰就對這些天女說:『魔王已經把你們送給我了,現在你們都應該發無上正等正覺心。』」前面解釋過,發無上正等正覺心就是真正的出家,維摩詰按照祂們的根器為祂們說法,使祂們樂於發起修證無上正等正覺的心意。然後說:『現在你們已經都樂於修學大乘佛法,這樣就有法樂可以自娛,不用再貪著五欲的快樂了。』」

這些天女就問:「什麼叫做法樂?」維摩詰居士回答如下:

樂於信佛,樂於聽法,樂於供養僧眾,樂於離開五欲,樂於觀察五陰就像怨賊一樣,樂於觀四大像毒蛇一樣。

「樂觀內入如空聚」。內入就是內六入處──眼入處乃至法入處。內六入處就好像是空無人畜的聚落,這是說內六入處沒有實質。

「樂隨護道意」。道意是指前面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你沒有隨時守護道意的話,有時候它就丟失了。許多人已經懂得一真法界的道理,但是你很容易忘失掉這個道理,這個時候我們要守護它,讓它不要失去,不然煩惱立刻就會立刻現行。

「樂饒益眾生」。饒益眾生就是利益眾生,包括利益自己,因為你也是眾生的一分子。有一句話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是比較特別的情況,有些事情是可以做到這一點,但不可能一直這樣。比如你肚子餓了總要吃飯,難道你去吃飯的時候不是利益自己嗎?很顯然也是。完全不替自己打算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隨順善良風俗,在一定的範圍內,為自己考慮是沒問題的。儒家也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其他的欲望也是如此。出家人必須遵守出家戒,在家修行人可以適度地緩解自己的欲望。像經文中講的,維摩詰是在家居士,人家要把天女送給他就沒有問題。因為出家人才有不能接受奴婢的規矩,在家居士就不受限制,至少古印度是這樣的。

「樂敬養師,樂廣行施,樂堅持戒,樂忍辱柔和」。樂於恭敬供養老師,樂於廣修布施,樂于堅持戒律,樂於忍辱並且以溫和的方式待人。

恭敬供養老師很重要,這裡的老師包括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老師。一個稱職的老師會把學習的秘訣告訴你,讓你很快得到成就,如果不知道恭敬供養老師,未來際很難碰到高明的老師,什麼事都要靠自己去摸索,這樣即使有什麼成就,也會非常地緩慢。我知道有一個修行人竟然發心「未來際不依靠老師而成就」,這其實是緣覺的發心,而不是菩薩的發心。一個菩薩應該是「常隨佛學」,任何人只要有一點高明之處,我們都應該隨學,這樣才能夠迅速成就一切種智。

「樂勤集善根」。《大乘起信論》講,信發心成就要符合三個條件「如理正念真如法、樂集一切諸善行、願拔一切眾生苦」,符合了這三個條件的話,三大阿僧祇劫之後一定會究竟成佛。「樂集一切善法」,就相當於這裡的「樂勤集一切善根」,沒有這個條件,就表示還沒有進入初住位,不可能證得五住位的真如三昧、六住位的破參開悟與七住位的大乘見道。

「樂禪定不亂,樂離垢明慧」。樂於修習禪定,經常處於一心不亂的狀態。樂於修習觀行,離開汙垢而有智慧。

「樂廣菩提心」。樂於推廣菩提心,乃至及於一切眾生。

「樂降伏眾魔,樂斷諸煩惱」。樂於降伏五蘊魔、煩惱魔、天魔和死魔,樂於斷掉各種煩惱。

「樂淨佛國土,樂成就相好故,修諸功德」。樂於修習各種功德,以嚴淨未來的國土和佛身。

「樂嚴道場」。樂於莊嚴道場。要怎麼莊嚴道場?並不是說把一個建築物或把一個地點修整得很好,這裡的莊嚴道場仍然是指第八識,對於修行來講就是用各種善法去清淨第八識所含藏的種子。

「樂聞深法不畏」。樂於聽聞深奧的佛法而不會害怕。能做到這一點不容易,比如剛剛我們講的虧損如來、毀謗三寶也是第八識,因為這些統統都是第八識。有人聽了會害怕:「這樣講豈不是殺人放火也沒有關係了?」他覺得這麼講是絕對不可以的。但實際上我們講的是很深奧的法,因為一切法都是第八識所生所顯,所以我們這麼講在法義上沒有問題,但是跟人家的常識違背了,他沒有辦法深入地理解,就產生害怕的心理。

「樂三脫門」。樂於修習空、無相、無作三解脫門。

「不樂非時」。不樂於在不對的時間做事情,比如不該吃飯的時候吃飯,不該睡覺的時候睡覺,不該受用男女欲的時候受用男女欲。乃至學法也是如此,不要在真如三昧發起之前,急著去學百法明門。

「樂近同學」。像我們大家就屬於同學,因為我們學習的東西是一樣的,我們利用各種機會來討論佛法,互相切磋砥礪,能夠增進彼此的道業,所以大家在一起是很好的事情。

「樂於非同學中,心無恚礙」。非同學就是見解不一樣的人,比如哲學家、異教徒或無神論者。非同學,你也不要拒人於千裡之外,你還是要想辦法攝受人家,不要把凡夫、外道,各種名詞安立在人家身上,你必須知道他們也是佛,這樣你就不會有恚礙。「恚」就是不高興,或者看不順眼。是同學你就高興,不是同學你就不高興,也不需要這樣。

「樂將護惡知識」。為什麼將護惡知識呢?因為他們也是我們要度的眾生。比如應成派中觀師,他們是毀謗常住法的惡知識,我們希望糾正他們的錯誤觀念,讓他們以後不要下三惡道。如果他們很固執,難以教化,還要想辦法用四攝法跟他們結善緣,以便在久遠之後,讓他們能夠發起善根。比如說印順,他是使中國佛教從像法轉入末法的關鍵人物,但是他編的《雜阿含經論會編》就不錯,我們也用它作為教材,另外聽說中華電子佛典跟印順也有一些關係。他做對的部分,我們還是要稱讚他(這也是在將護他),慢慢地引導他,使他脫離邪見,不要落到三惡道去。

「樂親近善知識」。善近善知識非常重要,善知識能夠教我們佛法,讓我們省下摸索的時間,這是修證大乘佛法最重要的因緣。

「樂心喜清淨,樂修無量道品之法」。樂於讓心安住於清淨法,乃至修習無量隨順於道的法門。

「是為菩薩法樂」,這些就是菩薩的法樂。

「於是波旬告諸女言:『我欲與汝俱還天宮。』諸女言:『以我等與此居士,有法樂,我等甚樂,不復樂五欲樂也。』魔言:『居士可舍此女?一切所有施於彼者,是為菩薩。』維摩詰言:『我已舍矣!汝便將去,令一切眾生得法願具足。』於是諸女問維摩詰:『我等云何止於魔宮?』維摩詰言:『諸姊!有法門名無盡燈,汝等當學。無盡燈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如是,諸姊!夫一菩薩開導百千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其道意亦不滅盡,隨所說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無盡燈也。汝等雖住魔宮,以是無盡燈,令無數天子天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為報佛恩,亦大饒益一切眾生。』爾時天女頭面禮維摩詰足,隨魔還宮,忽然不現。世尊!維摩詰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辯才,故我不任詣彼問疾。」

維摩詰講完這些以後,波旬跟這些天女說:「我想和你們一起回到他化自在天宮。」這些天女說:「可是我們現在跟維摩詰居士在一塊有法樂,我們都很愉快,不想再享受天宮五欲的快樂了。」魔王跟維摩詰居士說:「居士!你可不可以把這些天女施捨給我呢?其實我是知道的,你們菩薩道就是這樣,把所有的一切都布施給別人,這才是菩薩。」維摩詰說:「我已經捨棄了,你可以帶祂們回去,希望一切眾生想學佛法時都可以如願。」

這些天女不愉快地跟維摩詰說:「我們為什麼那麼不幸啊!不能跟著你維摩詰學法,還要回魔宮去。」維摩詰就說:「姐姐啊!有一個法門叫做無盡燈,你們應該要學習。所謂的無盡燈就是用一盞燈點燃一百盞、一千盞燈,讓沒有光亮的這些燈全部都亮起來,而最初的一盞燈並不會就這樣熄掉。所以諸位姐姐,一個菩薩去教化很多眾生,讓他們都能夠發起無上正等正覺心(大乘見道),這樣並不會對你有所損害。按照對方的根器去說法給他們聽,其實你自己也能增長一切善法,這樣稱之為無盡燈。你們雖然住在魔宮裡面,但用這個方法可以讓算不清楚的天人天女發起無上正等正覺心,這樣你們就能夠報答佛恩。」

本師釋迦牟尼佛固然是「佛」,更重要的「佛」是如來法身。經典和禪門典籍講知恩和報恩。「知恩」是指開悟,因為只有開悟之後你才知道第八識為我們做得多麼辛苦,這才是知道第八識、法身佛對我們的恩德。「報恩」則是指弘法,你把這個道理告訴其他的人,弘揚第八識就是報佛恩。維摩詰居士所講也是這個意思。

天女們聽到以後就明白這個道理了。其實對於一個菩薩來講並沒有哪一個地方是不能安住的,甚至祂們示現成魔女相也並不妨礙是一個菩薩。那魔王呢?魔王也是菩薩。這就有意思了,眾生根本都是佛,哪有不是佛的魔王?這點後面還會解釋。

「這些天女對維摩詰行頭面接足禮,然後隨魔王回到他化自在天宮,突然間就不見了。世尊!維摩詰有這麼大的自在神力和智慧辯才,所以我沒辦法代表佛世尊去問候他的疾病。」

(有人問:毀謗三寶的為什麼果報那麼重?)古代的皇帝地位是最尊貴的,如果有人罵皇帝,輕則殺頭,嚴重的甚至要抄家滅族。佛世尊的地位遠遠超過皇帝,所以我們從比量可以知道毀謗佛世尊得到的果報一定會超過毀謗皇帝。毀謗僧寶跟毀謗佛寶差不多,因為出世間的智者能夠幫助眾生脫離三界,所以毀謗他們的果報一定會非常嚴重。毀謗佛寶、僧寶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去看他的果報,大部分的果報,特別是為什麼他會變成一闡提,這些我們都是依賴比量或正教量,沒辦法用現量觀察。但是毀謗正法,就可以用現量來講了。

比如牛頓的運動定律是正確的,有人硬要說「沒有萬有引力」,真是這樣的話,在十幾層的高樓上面,不必走樓梯,窗戶打開就可以往下跳,摔死也是活該。違背了世間的道理會有一定的後果,違背出世間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你三乘見道以後,就會知道那些毀謗正法的人,因為有錯誤的觀念,根本沒有辦法證果。這是大乘見道者可以用現量觀察的。至於他為什麼會變成一闡提或為什麼會下無間地獄等等,就不是我們現量所能知道的。因緣果報看起來是很初級的問題,但實際上非常深奧,要佛才能夠究竟了知。

相關焦點

  • 04 持世菩薩:如何修行(上)《維摩詰經講記》第04品 菩薩
    :如何修行(上)《維摩詰經講記》第04品 菩薩 4.04 持世菩薩:如何修行(上) 「佛告持世菩薩:汝行詣維摩詰問疾。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住於靜室,時魔波旬,從萬二千天女,狀如帝釋,鼓樂弦歌,來詣我所,與其眷屬,稽首我足,合掌恭敬,於一面立。」 現在《維摩詰經》的主角換成了持世菩薩。我們要注意,每一位菩薩的名號同佛法都有密切的關係。
  • 維摩詰經十大金句
    ,全稱《維摩詰所說經》,又名《不可思議解脫經》等,可以說是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的一部佛經,大乘佛教的權威性經典,被譽為「大乘佛教文獻寶冠之珠」,在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中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本經的主人公是古印度的在家大菩薩維摩詰居士,相傳是金粟如來的化身,以居士身份輔助佛陀攝化眾生。經中所講的內容微遠幽深,窮理盡化,非下乘智力可測,非常人可思可議。不論是作為中國佛教代表的禪宗,還是成為現當代佛教主流的人間佛教,《維摩詰經》中的「心淨則佛土淨」及「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的思想,都是其最為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經典依據。
  • 開不二門無礙方便的無垢稱(維摩詰)菩薩
    以無垢稱(維摩詰)菩薩命名、廣說菩薩不二法門與度生因緣的佛經《維摩詰經》,漢譯現存三種:一支謙所譯《佛說維摩詰經》,二為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維摩詰所說經》,三為玄奘大師所譯《說無垢稱經》。其中以羅什大師譯本流行最廣。無垢稱菩薩法身體淨、妙出塵染,內德既盈,美響外彰。以真智無惑為淨,垂形濟物、名稱普聞為名,被釋迦牟尼佛讚嘆為「最勝菩薩大士」。或云:「菩薩之行云何相狀?
  • 維摩詰所說經
    如是長者維摩詰。為諸問疾者如應說法。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維摩詰所說經弟子品第三  爾時長者維摩詰自念。寢疾於床。世尊大慈寧不垂愍。佛知其意。即告舍利弗。汝行詣維摩詰問疾。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所以者何。憶念我昔曾於林中宴坐樹下。時維摩詰來謂我言。唯舍利弗。不必是坐為宴坐也。夫宴坐者。不於三界現身意。是為宴坐。
  • 維摩詰居士
    、在家菩薩,梵文Vimalakīrti,音譯: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塵,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汙而著稱的人。這是釋尊度化五濁惡世眾生的方便,其實有無量大菩薩都是早已成就,而又化現在人間,幫助釋迦牟尼佛弘法的,維摩詰居士就是其中一位。他在過去無數劫中已供養過無量諸佛,善根深厚,已證得無生法忍,辯才無礙,遊戲神通,具有通達無礙和權巧方便的大智能。他輔助釋尊將二乘教法自然地導向大乘菩薩道。  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經常說自己「有病」。
  • 維摩詰經第二十二講
    彼佛身長八萬四千由旬,其師子座高八萬四千由旬,嚴飾第一。於是長者維摩詰現神通力,即時彼佛遣三萬二千師子座,高廣嚴淨,來入維摩詰室,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其室廣博,悉皆包容三萬二千師子之座,無所妨礙。於毗耶離城,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見如故。這一段其實是在講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的一個續,一個開頭。
  • 南懷瑾老師 | 《維摩詰經》講記 第05品 文殊師利問疾 5.05 維摩居士的侍者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詰言:菩薩應云何慰喻有疾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問,大乘菩薩應該怎麼樣來慰問開導有病菩薩?這意思不是我們真的去慰問菩薩,而是說,得了病自己要怎麼樣理解,怎麼樣求解脫。換句話說,自己怎麼樣觀想。 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維摩詰經》裡面所有提問的菩薩,包括前面的小乘弟子,最後都成佛了。
  • 雲飛座移、滿壁風動的莫高窟《維摩詰經變》畫,為何被張大千贊為第一
    《維摩詰經變》畫面的整體結構是把「示病」、「問疾",辯論聽法的雙方,分為兩大陣營。壁畫的西側是文殊一方。文殊菩薩坐高大的方形蓮臺,頂懸華蓋,雙手合十,神情安祥,正在傾聽維摩詰的演講。文殊身後和蓮臺周圍是來問疾的諸菩薩、天人、佛弟子和中華漢族帝王群臣。壁畫東側是維摩詰一方。維摩詰居士坐在高大豪華掛帳簾的胡床中,身披重裘,憑兒探身,手執塵尾,鬍鬚上揚,激亢地向文殊陳說爭辯。
  • 每周一經 · 北宋大理國寫經《維摩詰經》卷中
    ▲《維摩詰經》卷中  卷首繪畫阿吒力教僧人所翻譯、傳抄、撰寫的經典,既有三藏經疏,也有儀軌懺文。大理國寫經在歷史上也頗為著名。▲《維摩詰經》卷中  局部1925年,羅振玉先生在天津曾見過段正嚴寫於後大理文治九年(公元1118年)《維摩詰經》一卷,題記記載與本卷《維摩詰經》一樣,亦是「佛頂寺主僧尹輝富監造」。
  • 淺談《維摩經》的文學審美|王維別號王維摩,深受維摩經影響多深
    第三譯是西晉竺叔蘭於元康年間(291-299年)譯出的《異毗摩羅詰經》,又名《異維摩詰經》,三卷,已佚。第四譯是晉竺法護於太安二年(303年)譯出的《維摩詰所說法門經》,一卷,已佚。第五譯是東晉只多蜜譯出的《維摩詰經》,四卷,已佚。
  • 維摩詰經20 : 執著於自己的正道,這不是真正的佛道.
    【爾時會中有菩薩名普現色身.問維摩詰言。居士。父母妻子.親戚眷屬.吏民】就是一般平民,【知識.悉為是誰.】悉為是誰就是說在菩薩的角度來講,這些人又是誰,【奴婢僮僕.】奴就是男傭人,婢就是女婢,女傭人,僮僕就是童傭,以前都用買的,【象馬車乘.皆何所在。】意思是說菩薩以什麼做父母?以什麼做妻子?以什麼做眷屬?以什麼做奴婢、僮僕、象馬、車乘?【於是維摩詰以偈答曰。】
  • 持世菩薩:如何修行
    現在《維摩詰經》的主角換成了持世菩薩。我們要注意,每一位菩薩的名號同佛法都有密切的關係。持世是保持這個世界,世間一切法就是佛法,在家在俗是世間,世間法就是出世間法,沒有兩樣。做到這樣才能夠修持、行道。佛轉向持世菩薩,要他代表佛去探維摩居士的病。持世菩薩向佛表示他沒有資格去。
  • 維摩詰經第十三講
    沒有生住滅,沒有一個法是實有的,所以不需要你去造作什麼。知是菩提。這個知不可得,它是覺悟的意思,也是了達的意思,了眾生心形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有僧問六祖大師,五祖的法脈什麼人得?六祖說,會佛法的人得。那個僧人又問了,那你得沒得五祖的法印?六祖說:我不會佛法。所以別執著一個會,也別執著一個知。剛還講了知是菩提,這裡又講不會。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名字雖然不一樣,看上去意思相反,其實它是一個意思。
  • 《維摩詰經》「以因緣故諸法生」的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
    《維摩詰經》,直從無我離相而趣入。在等觀中,煩惱、菩提、一切法是同樣的空無別異,展現空與業報並存的生命觀。在「以因緣故諸法生」的無差別基石上,契入中道不二法門生病的人,常會抱怨「為什麼是我?」身體病苦,內心更苦,甚至影響病情的發展。
  • 自然法師|略講《維摩詰經》第1講
    那麼,等下面所講的《維摩詰經》也才能夠念念之間能聽得下去,能聽下去就再也不是,只是聽一個一般過去以為的聽過去菩薩的故事而已。師父只是節錄幾段《維摩詰經》之中比較重要的一些經文,你們最好私底下讀一到兩遍,你們看到的講義是師父後面節錄了。《維摩詰經》在之前有第一品叫做〈佛國品〉,世尊講維摩詰的先講〈佛國品〉,為什麼先講〈佛國品〉?每一部經典之中都有他的漸次,念念之間導引眾生、導引一個行者如何在心裏面架構將來的菩提資糧,架構當前念念能夠用心歸家的作用。為什麼要講〈佛國品〉?
  • 維摩菩薩瞬間到他方佛國去化緣,說明世界都是幻影
    維摩詰菩薩生病(當然是為了度眾生示現生病),文殊菩薩帶領大家去探望,快到中午的時候,舍利弗想大家肚子餓了要吃飯怎麼辦?因為比丘們都是過午不食,快到中午之前一定要把飯吃完。維摩詰尊者當時一下就知道了,因為有他心通。他說:佛說了八解脫道,你也接受了八解脫道,怎麼還夾雜著想要吃飯的這種想法來聞無上的妙法呢。
  • 【西博之聲】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經《維摩詰所說經》
    【西博之聲】泥活字版西夏文佛經《維摩詰所說經》 2020-12-24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夢幻西遊中的諧音操作,維摩詰都是怎麼讀的?
    還有奇遇任務的維摩詰,也是笑料百出啊。最正確的讀法是維摩詰!至於玩家們的諧音或者更奇思妙想的讀法:薩摩耶!直接聯想到了狗的類型上。沙摩柯,完全跳脫出去,想到了其他的遊戲。還有玩家將其顛倒順序打字出來,維傑魔,試著打了一下,出來的是餵芥末,看來這位隊長還是一個個字挑著打出來的,要是你打維摩詰,不早就出來了嗎!
  • 11 佛一音說法 12 寶積問佛淨土《維摩詰經講記》第01品 佛國
    11 佛一音說法 12 寶積問佛淨土《維摩詰經講記》第01品 佛國 1.11 佛一音說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裡大問題來了,依照普通的理解,這句偈文的意思是,《維摩詰經》說佛以一音演說法,你怎麼聽得到呢?就是依觀音菩薩淨心反聞自觀,你就達到那個境界,「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那個時候你就真清淨了。這就是佛法,難道需要磕頭才傳給你嗎?